傣药珊瑚姜的生药学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药珊瑚姜的生药学研究

【关键词】珊瑚姜

【摘要】目的研究傣药珊瑚姜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植物形态分类及中药鉴定学常规方法技术。结果珊瑚姜为姜科姜属植物Zingiber corallinum Hance的根茎,其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及紫外吸收光谱有其特有的鉴别特征。结论为珊瑚姜药材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珊瑚姜性状鉴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紫外光谱

珊瑚姜为姜科姜属植物Zingiber corallinum Hance的根茎,又名阴姜[1],西双版纳州傣语称“补累”。珊瑚姜为傣医常用药材之一,也是云南、贵州等地区的民间习用品。其味苦,性寒,入土塔。具有健胃、消积之功。用于治疗食积胀满、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肝脾肿大和热风湿痛等症。入散剂、丸剂和外用。李金华等[2]研究表明:珊瑚姜含有挥发性成分松油烯-4-醇、β-甜没药烯、香松烯、3-甲氧基羟基肉桂酸甲酯、3,4-二甲氧苯甲醛、柠檬烯及蒽醌苷。西双版纳全州均有分布,为开发民族药物资源,笔者对其植物来源、性状鉴别、显微及理化特征做了系统的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珊瑚姜采自本所苗圃。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所陶国达鉴定为Zingiber corallinum Hance。

1.2 仪器与试剂 UV-2401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UV-8三用紫外仪(无锡科达仪器厂);Olympus生物显微镜(日本)。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植物形态

直立草本,高达1m。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楔形或渐狭,叶背与叶鞘疏被柔毛;无柄,穗状花序长圆形,先端锐尖,红色,从根茎基部抽出1~2枚;花序梗直立,具紧接的近革质鳞片;苞片卵形,先端锐尖,红色,不具缘毛;花萼一侧开裂几达中部,花冠管裂片长圆形,先端渐尖,深红色,具微白色的斑点,背裂片较宽;唇瓣中裂片倒卵形,侧裂片先端渐尖,花药长约1cm,药隔附属体长约5mm,弯曲;子房被绢毛,种子黑色,具撕裂状的假种皮,花期5~8月,果期8~10月[1]。

3 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圆形片块状,微卷曲,切面黄色至淡褐黄色,较粗糙,可见紧贴

的膜质外皮,质脆易碎,断面黄色或褐黄色,气辛臭,味苦,微辣,嚼之有黏牙感。

4 显微鉴别

4.1 根茎横切(1)木栓层含棕色或暗红棕色物。(2)皮层散列众多外韧型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带。(3)中柱占根茎大部分,散列多数外韧型维管束,近中柱鞘处维管束形小,排列较紧密,木质部内侧或周围有非木化的纤维束,薄壁细胞中有多数淡黄色油细胞,淀粉粒众多。见图1。

4.2 粉末浅黄棕色。淀粉粒单粒三角状卵形、类圆形、长卵形,直径8~48μm,脐点裂缝状、飞鸟状,层纹明显或不明显。油细胞圆形,长椭圆形,直径12~72μm,壁较薄,胞腔内含淡黄色挥发油滴。纤维细长,末端短尖,钝圆,直径5~12μm。色素细胞细管状,内含棕色或暗红棕色物。导管螺纹,直径24~40μm。见图2。

5 理化鉴别

5.1 检查挥发油[3]取本品粗粉2g,加20ml乙醚,浸泡30min,过滤。取滤液做如下试验:(1)取滤液1ml,置玻璃皿上使其在室温挥发,有油状物残渣并有特异性气味,当加热时,其油状物消失。(2)取滤液滴在圆形滤纸上进行层析,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挥干溶剂,喷以5%的香草醛硫酸溶液,斑点显黄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