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c4519996b0717fd5360cdce2.png)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一、萌芽与形成期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和先秦奴隶时期及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主要是以皇家及贵族的宫苑为主,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依托。
春秋战国时期是萌芽时期的一个转折期,园林从商周时期娱神的“高台”形式转变成建筑群的形式,并且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建筑结构也变得相对清晰明了化,加之以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短暂的活跃期也使园林艺术在性质上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园林审美观初步形成。
道路秦汉时期,园林则成为了帝王游乐生活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园林不仅在布局上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思想建造,并且在建造意境上也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如秦始皇为了达到长生不老,模拟蓬莱神话中的“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建造园林,尽管这只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但这种性质却确定了山水园林的主体地位。
1、秦汉时期,私人园林也有发展,民间构住宅旁建造的小园林也是相当普遍的。
在私人宅邸中,人们对庭院布置相当重视,庭院的绿化已经成为宅邸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先秦时期,造园行为已经初具规矩和规模,在原先以生存为目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娱乐、游戏及祭祀等建筑。
这时期的园林大都设置了高台,其目的是为了通神明、察灾情等,但是后来随着园林中景致成分的提高,高台的游赏作用逐渐被强调了出来。
3、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们学会耕作,建立村落。
这时候的园林更多的是为了遮蔽风雨,实用性意义更强。
而这种以居住为目的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建园意识则是对于环境的改造,如栽花植树等。
二、转折期转折期主要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三百多年的动乱时期里,各地大小政权分裂割据,都纷纷在自己的首都修建宫苑,这就形成了一个园林兴建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布局更趋规范化,南北中轴线的形式开始更加清晰化,贵族和贫民分割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些功能性的建筑也与居住区分隔开。
这时期私家园林也开始兴起,由于这时期盛行的山水田园风情,加上一些文人作诗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所以私家园林在这时期主要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06de1650b1c59eef8c7b443.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试复习资料3.园林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四项工作;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5.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寺观园林7.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12.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期(两宋到清初)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对山水植物这些构景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力求山水花木三造园要素有机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甚至把后者转化为前者。
三.诗画的情趣诗情,不仅在于把前人诗中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浮现出来,或运用景名.匾额.12.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的主要建筑物是台。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园前十一世纪,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园圃是第三个源头13.囿用于栽培圈养,台用于通神望天14影响着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15.贵族园林中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两处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17.始皇―大咸阳计划‖内容:1信阳宫与渭北的咸阳宫构成南北呼应的格局。
2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布局―天人合一‖的体现3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大宫苑集群。
19西汉众多众多宫苑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
20汉代的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1上林苑是一个天然山水环境2疏朗的随意的―集锦式‖布局。
3上林苑是一多功能园林21建章宫的总体布局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它的园林一区是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22铜雀园内铸有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是一座兼军事坞堡功能的皇家园林。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1f9f64b769eae009591bec81.png)
名词解释局部和填空题局部1、园林: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2、园林史:园林及其相关因素发生、开展演变的历史3、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要素构成〕按照园林匠师的审美意识所创造出的时空的动静空间艺术4、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5、园林艺术的特征:艺术同性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有特征有园林艺术的综合性,园林功能与审美的协调性,在工程技术、经济与艺术方面的统一性6、中国古典园林类型: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7、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或借助于原有地形的营造,加以艺术的加工,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在城镇内居多8、天然山水园:局部或全部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再配置花木和建筑营造,将原始的地貌因势利导适当调整,加工,改造。
关键在于选择基址。
一般建在城镇附近的山野风景地带〔如避暑山庄〕8、皇家园林:秦汉至明清均有,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自然式但也要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家至尊9、私家园林:属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们所有。
受到封建理法的制约。
无论内容或者形式方面都不同于皇家园林〔多为宅园,在邸宅后部,前宅后院。
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10、寺观园林:佛寺与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环境。
世俗住宅的扩大和宫殿的缩小,多以栽培名贵花木文闻名〔如杭州灵隐寺〕11、皇家园林的分类: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12、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如故宫内御花园〕13、行宫御苑:建置在城都的近郊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驻驿之用14、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远郊或者更远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地方15、中国古典园林雏形源于商代:囿,台,园圃16、囿的定义:囿是围了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和收养其中,还筑台掘池,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以及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之处。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183fd4bddccda38376bafc9.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总述1、园林的概念: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国外: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促进城市自然化,创造游憩境地,在享受绿色环境上人人平等(19世纪工业初期)。
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2、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第四阶段:信息文明时代(现代园林实行可持续发展)。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和天然山水园(承德避暑山庄)两大类型;按园林的权属关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如:故宫内的御花园)、“行宫御苑”(如:圆明园)和“离宫御苑”(如: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寺观园林(如:杭州灵隐寺)。
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1100多年);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60多年);三、全盛期:隋、唐。
(370多年);四、成熟时期:宋、元、明、清初(770多年);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0多年)。
5、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1、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是什么时候?答: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雏形起源于商代:囿、台、园圃。
囿的定义: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
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祀、丧祭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以外,兼有“游览”功能。
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
囿的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61aaf06e2bd960591c67727.png)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e76c075f0e7cd185253603.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绪论二、生成期三、转折期四、全盛期五、成熟期一六、成熟期二七、终结期八、基础知识绪论: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四要素园林的造景风格园林的功能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园林特点答案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造园著作:无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洛阳:芳林园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私家园林: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洛阳:西苑、上阳宫私家园林: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一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背景:重文轻武,小农经济空前繁荣、儒>力理学、佛>完全汉化的禅宗、绘画顶峰期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公共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东京:大内御苑:艮岳、后苑、延福宫行宫御苑:东京四苑“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临安:大内御苑:后苑行宫御苑:德寿宫私园:洛阳私家园林较多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独建游憩园:独乐园、董氏东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文穆园、张氏园、吕以养花为主:归仁园、李氏任丰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精简版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5ffb6bb84ae45c3b358c48.png)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二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大园林体系: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二园林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三工业文明阶段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四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⑵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⑶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⑷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⑸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⑹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出现哪些型别的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出现哪些型别的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626f8c0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8.png)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出现哪些型别的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有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出现哪些型别的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五代成熟期——宋元成熟后期——明清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型别?中国古典园林的型别: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型别。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分,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个主要型别。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按占有者:1皇家园林,如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故宫御花园。
2私家园林,如北京公恭王府,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
3宗教园林,如天坛,地坛,文殊院。
4公共园林,如西湖,趵突泉,大观园。
按风格:1北方园林,以北京,西安,洛阳为主。
2江南园林,以南京,上海,苏州,无锡为主。
3岭南园林,珠江三角州一带,如番禺余萌山房,顺德清晖园。
4少数民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主流园林是…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没的融合。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中西古典园林的不同分类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两大类。
天然山水园往往利用天然的真山真水,在因势利导的情况下,作出一些区域性调整,并加以建筑和花木(有时还放养动物),组合成供人游历观赏的园林。
人工山水园是以人为堆叠的假山和开凿的池,来充作自然山水,力求在小环境中表现大自然。
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山、水、植物和建筑。
由于人工山水园更加集中的反映了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造园思想,因此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另外的一种分法,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将古典园林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其他类园林(包括寺庙园林、衙署园林、书院园林、祠堂园林、郊野园林等)这三大类别。
本专题所介绍的中国园林,基本上就是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其他类园林来划分的。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6e23ccd4d8d15abe234ebc.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得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与自然保护区园林得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得起源此时期得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城市公共园林得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得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得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得选择与开发方式得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得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与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得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得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与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得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与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得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得宅园,建制在皇城与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得风景优美得地方,或者远离都城得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得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得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得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1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1](https://img.taocdn.com/s3/m/5e55850a844769eae009ed88.png)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园林性质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二、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有:1、狩猎2、游玩3、观赏4、休憩5、祭祀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一、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04 夏、商、西周 园林史
![04 夏、商、西周 园林史](https://img.taocdn.com/s3/m/74f451eb0975f46527d3e16c.png)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之皇家园林—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各地的诸侯国都 在都邑附近建造园林,规模都不小,而且大多数均以 台作为中心,尚保留着筑台以通神明的做法,但游览 的功能已经扩大了,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即吴王夫差修 建的姑苏台。从《述异记》的记载:‚吴王夫差筑姑 苏台,三年乃成……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舟中盛
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 。看来姑苏台已是一座
以游赏功能为主的,比较完备的园林了,她的遗址在 今苏州郊外的灵岩山。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之皇家园林—秦
囿+宫室建筑——建筑宫苑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 秦王朝封建大帝国,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宫别馆。 在秦代短短的12年中所建置的离宫大约有五、六百处 之多,仅在都城咸阳附近就有200余处。 上林苑 、兰池宫: 挖池筑岛,模拟仙山 阿房宫:按天上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 苑的布 局,这就是‚天人感应‛思想在帝都规划中的具体体现。
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
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 和体现。
‚君子比德‛的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 中的比兴,《楚辞》中的以香草喻美人等均属此类思想 的范畴,它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 就是说,大自然山川林木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在 于他们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孔 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 山川颂》中又加以发挥,
诸方面,产生了瑰丽的汉赋,羽化登仙的神话,现实与幻想
交织的绘画,神与人结合的雕刻等等。园林方面当然也受到 这种影响,再加上当时的繁荣经济,强大国力以及汉武帝本 人的好大喜功,皇家造园活动遂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发展历程
![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a134c9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9.png)
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发展历程中国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集中在园林中,各个时期发展下来的园林各具特色。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发展历程,欢迎阅读!古典园林各时期发展历程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
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
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
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战乱状态,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加上当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园之风大兴。
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
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唐太宗“励精图治,国运昌盛”,社会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
“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
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宋徽宗在“丰亨豫大”的口号下大兴土木。
他对绘画有些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
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
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古典园林的分期及特点是什么
![古典园林的分期及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bba7d0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e.png)
古典园林的分期及特点是什么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其它文化一样,辉煌灿烂,绚丽多姿。
古典园林的分期及特点有哪些呢?接下来就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的分期及特点,欢迎阅读!古典园林的分期及特点中国园林留下了中华先人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足迹,也留下了经过几千年探索、实践的煌煌杰作,成为“地球村”人们的共同财富。
生成期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
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的主流。
如:秦有上林苑,秦始皇晚年还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此时的园林从地址和内容上发生了变更,从城市转向成郊和山村,从宫苑建筑转向大自然,成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园林。
如西晋大官僚石崇经营的金谷园。
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皇家园林如畅春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如苏州拙政园、无锡寄畅园、北京清华园等。
中国园林的山水精神中国古典园林最终成为“模仿自然,高于自然”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其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不能不提到三个最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因素——崇拜自然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崇拜自然思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密切。
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很早就积累了种种与自然山水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构成了“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把自然作为人生的思考对象(或称“哲学命题”),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和发展,是由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与集大成者庄子,在他们构建的哲学观念中提出来并完成的。
园林
![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bfc73c583c1ec5da50e270de.png)
—游憩、居住、朝会、娱乐、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
★ 甘泉宫
★ 未央宫
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 建章宫
建章宫建于武帝太初元年,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作建章宫,但两者隔 着一道城墙,为了联系两者之间的交通,乃建立阁道跨越城墙,故谓 之“飞阁”。阁相当于秦代的复道。
★ 二、贵族、皇家园林
➢ 周文王——灵台 ➢ 周文王灵台在长安西北四十里 ➢ 《诗经 ▪ 大雅》 ➢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 於论鼓钟,於乐辟雝。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建章宫的外围宫墙周长三十里,南墙设正门,亦名“壁门”,三层高 三十于丈。北墙设北门,高二十五丈,一名“北阙门”。
建章宫西北部开凿大池,辟为园林为主的一区。大池名为太液池,在 太液池中堆筑三个岛屿,象征“一池三山”。
建章宫的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它的园林区是历 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 三山”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 三、皇家园林——始自秦始皇时代 ★ 1、秦代宫苑
此时期的主要皇家园林建设:大咸阳规划 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这就
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具体表现。 ★ 2、西汉宫苑
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西汉代表性宫苑: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
(肤寸石) ➢ 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
园林史整理
![园林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9ea9b0fd0a79563c1e726d.png)
园林史思考题整理1.园林的概念及四要素:概念:A、园林(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和功能作用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充实。
B、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C、国外: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促进城市自然化,创造游憩境地,在享受绿色环境上人人平等。
四要素:山石、水体、植物、建筑2.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第四阶段:信息文明时代(现代园林实行可持续发展)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按园林的权属关系):A、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B、按园林的权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1100多年)前16世纪——公元220(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360多年)公元220——589(三)、全盛期:隋、唐。
(370多年)公元589——960(四)、成熟时期:两宋、清初。
(770多年)公元960——1736(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170多年)公元1736——19115.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6.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囿、台、园圃7.历史上第一座具有“一池三山”模式的园林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建章宫(是上林苑主要12宫之一,其中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上林苑P.S.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1、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2、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比起战国时燕昭王筑台以求神仙的做法更赋予一层意象的联想,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1107[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1107[中国古典园林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2b7412e69eae009591bec20.png)
5、园林成熟后期的主要内容介绍
1、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 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颓废的 倾向。 2、出现两个造园活动高潮:
1)明中晚期南北两京和江南一带私园的繁荣; 2)清代中叶清帝苑囿和扬州、江南各地私园的兴盛。 3、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4、公共园林较为普遍。 5、明清时期园林的兴盛造就了一批从事造园活动的专家。 《园冶》
1、人工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是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 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 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 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2、天然山水园
一般在山野风景地带,经人为地规 划经营
二、中国古典园林史分期
夏、殷 周、秦、汉
园林的生成期
魏晋南北朝
园林的转折期
隋、唐
园林的全盛期
两宋 元明清
园林的成熟初期 园林的成熟后期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 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 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 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 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 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 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 为发达。
文 征 明 绘 拙 政 园 园 景
小 飞 虹
--
文 征 明 绘 拙 政 园 园 景
小 沧 浪
--
文 征 明 绘 拙 政 园 园 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99e4269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75.png)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包括:殷、周朴素的囿;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
1.殷、周朴素的囿----园林的起源囿: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就是把一块较大范围的地段围起来,里面建筑灵台(台)、灵沼(水池),囿里养育许多野生动物。
主要目的为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地。
堆土四方高曰台。
园林中台的特点是台基能保持其牢固,台面能保持其平坦,四周虚敞,结构稳重。
特别是高台,不但可供人登临眺望,而且可供人披襟快意。
尤侗写道:“八尺高台四面空,解衣盘礴快哉风”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3.西汉山水建筑园(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的私家园林应运而生,佛教、道教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三)全盛期:由于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
(三)全盛期意境:是人们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像一山、一石、一花、一木那麽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它是“言外之意”“玄外之音”,它既是主观的想象,也是客观的反映,只有当主、客观达到高度统一时,才产生意境。
园林意境: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
或者说,园林意境是造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
(四)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包括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宫苑。
此时,园林的发展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成熟期:此时期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该时期特点如下:1.以人工挖湖堆山或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避暑山庄、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https://img.taocdn.com/s3/m/fe5b09a8ee06eff9aff80739.png)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得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得栽植与建筑得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得环境、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得“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与论述园林得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得园林理论、第一节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得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得农业公社与人类聚居得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得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得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就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得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原始文明后期得园林萌芽状态得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与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得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得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得国家地域范围、一定得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得园林类型与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得《圣经》里记载得“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与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得“天园”得旖旎风光:长久不浊得“水河”、滋味不变得“乳河”、味道纯美得“酒河”、清澈见底得“蜜河”、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得“瑶池"与“悬圃”;文字记载得“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得特点:⑴绝大多数就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她们所私有;⑵主流就是封闭型、内向型得;⑶追求美得观赏与精神得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与艺术家来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成熟中期(1271-1736)文人园: 相当于元、明、清初
五、成熟后期(1736-1911)建筑山水园:
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5- 三 明 学 院
一、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6世纪-220)
△经济: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 △政治: 分封制演变为郡县制; 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 儒学获得正统地位 △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 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秦宫汉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 的前身。
-6- 三 明 学 院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589) △经济: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的冲击 △政治: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文化:突破儒学正统地位,百家争鸣 △豪门士族削弱皇权机构→民间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佛教和道教的流行→寺观园林开始兴盛 △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开始兴盛初步形成园林美学思 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8- 三 明 学 院
四、成熟时期——两宋、清初(960-1736)
△经济: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
经济空前繁荣 △政治: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 △文化: 在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自 我完善 市民文化兴起 △园林发展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 地
内倾淡雅
-9- 三 明 学 院
-1-
三 明 学 院Leabharlann -2-三 明 学 院
-3-
三 明 学 院
-4-
三 明 学 院
一、生成期(建筑宫苑大发展)16CenB.C.——220年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先秦、两汉。 二、转折期(220-589)自然山水园兴起: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589-960)写意山水园的兴起与发展: 相当于隋唐。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四、成熟前期(960-1271)诗画山水园 相当于两宋。
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1: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 期~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2:发展表现为:自我完善、外来的影响甚微。极缓慢 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 3:演进过程:正好相当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 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 4: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
魏晋风度
-7- 三 明 学 院
三、全盛期——隋、唐(589-960)
△经济: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 △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加完善 △文化 儒家居正统地位,儒、道、释互补共尊 闳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 上形成了
宏大兼容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末叶(1736-1911)
△政治: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趋于
解 体 △文化:呈现衰颓景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 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辉煌成就,同时也暴露 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了前一时期积 极、创新精神
极致而衰
- 10 -
三 明 学 院
△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历史发生急
剧变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古典园林结 束了它的古典时期,开始进入世界园林发展的 第三阶段--现代园林的阶段。
- 11 -
三 明 学 院
作业
思考题:
- 12 -
三 明 学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