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土保持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土保持现状及对策

摘要: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轻水旱灾害,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水土保持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流失生态

水土流失的产生发展规律、土壤侵蚀类型和水土保持的目的,决定了水土保持的综合性。即以大流域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发挥综合措施的群体效应,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实践证明,综合治理是防治水土流失最成功的技术路线,任何单一措施,都难以奏效。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有一半以上的泥沙来源于沟道侵蚀,如果不采取沟坡兼治、综合治理,不但不能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恐怕黄河泥沙问题也难以根本解决。

1.水土流失现状

由于具有高差悬殊的地理格局、变化多样的气候条件和极其频繁的人类活动,我国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流失土壤超过50亿吨,占世界总流失量600亿吨的1/12;每年人海的泥沙量约20亿吨,亦占世界陆地人海泥沙量240亿吨的1/12。我国现有水蚀、风蚀面积近356万平方千米,已占国土总面积的37.42%;还有冻融侵蚀面积126.98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3.36%。水蚀、风蚀加上冻融侵蚀的总面积高达482.53万平方千米,已超过国土总面积的一半,我国的水土流失现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

2.水土流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土流失不仅吞食着珍贵的土地资源,而且恶化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破坏着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循环,并加剧生态危机。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但它又对生态环境的恶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水土流失会毁坏大面积的林地与草地,导致土壤植被覆盖度降低,恶化着生态循环。另则,随着水土流失的加剧,土壤生态也发生相应变化,如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有效含水量减少、热量状况变劣,其调节气候、水分循环的功能也随之下降,进而导致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加剧,陷入恶性循环的被动局面,这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2.1破坏土地资源,降低生产力,危害农业生态系统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着严重的破坏而变得起伏不平、沟壑纵横、植被稀少,这又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最终导致地形

破碎、土层变薄乃至荒漠化。特别是在土石山区,因土层流失殆尽、基岩裸露,土地完全弃耕,有的农民已无耕种之地。

2.2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水旱灾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不仅仅限于流失区实物与价值的损失,它对下游乃至更广区域的影响也相当明显。当水土流失携带的大量泥沙再分配时,就会淤积江河,引起河床抬高,河道泄洪面缩小,通航能力和河网调蓄、输水能力降低,破坏了某一地区的水循环路径;就会淤积湖泊,诱发围垦造田,降低蓄洪能力;就会淤积塘库沟渠,降低综合利用效益,缩短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地表组成物质破坏,土壤物理性质恶化,水分渗透能力下降,造成从土壤到江河湖泊的调节径流能力的下降,无疑增加了洪水的发生频率和洪峰流量,加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程度。土壤保水率降低,江河湖库蓄水量减少,也减弱了农业对干旱灾害的抵御力,“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问题更加突出。

3.我国水土保持的对策与建议

3.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督执法

要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律,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强大舆论。逐步建立健全以若干法律为基础、各种行政法规相配合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统筹考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要严格做到“三同时”。

3.2加快防治进度,促进生态自我修复

长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践充分证明,过去我们依靠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是宝贵的,是行之有效的,要继承发扬,深化发展。但在植被建设上,对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重视不够。不考虑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乱开滥垦,广种薄收,草场超载过牧,片面强调牛羊头数越多越好,其结果是树木尚未长大,就被砍掉,草、灌木还没有长上来,就被牛羊啃光,以至于在北方部分地区形成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种草不见草的被动局面。因此,在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方针上,既要坚持预防监督、保护环境和综合治理、建设生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还要坚持封山育林、草场围护、牲畜舍饲圈养,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大面积恢复保护植被,加快防治进度的方针。

3.3大规模开展生态建设工程

继续开展以长江上游、黄河中游地区以及环京津地区的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力度;搞好天然林保护;加快跨流域调水和水资源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在西北

诸河流域合理安排生态用水,恢复绿洲和遏制沙漠化。

3.4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不断探索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加强对治理区群众的培训,搞好水土保持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工作。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大力应用“3S”等高新技术,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努力提高科技在水土保持中的贡献率。继续深入进行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等方面的研究。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尊重群众的意愿,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三大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使治理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减轻,经济得到发展,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学喜,姚顺波,郭亚军著. 陕西省能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

[2]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著. 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12.

[3]刘作新,高鹏主编. 东北半干旱区节水农业应用基础与节水技术[M]. 科学出版社,2009.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