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及其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蓄—投资的转化模式
直接转化形式 间接转化形式
直接投资
即经济主体按其投资意愿进行自我储 蓄、自我投资,实现封闭式的储蓄向投资 的直接转化,储蓄者与投资者是同一经济 主体。
储蓄—投资的间接转化 是指通过第三者(主要是金融机构) 借助于某种特殊的信用工具而实现的储 蓄—投资转化,其典型特征是信用活动 (包括间接信用和直接信用)介入储蓄— 投资转化过程。金融机构成为债权人和债 务人的集中代表,把储蓄者的资金有效的 动员起来,再分配到投资者手中,实现储 蓄—投资的转化。
储蓄 指一国常驻机构单位(含居民)收入 和支出账户上汇总所有现期收入和支出后 平衡的余额,包括总储蓄和净储蓄。总储 蓄包括固定资产消耗(折旧价值)、资本 转移和净储蓄;净储蓄是指各机构部门扣 除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收入中未用于现期 消费和转移支付的全部剩余。
政府储蓄
包括政府部门的资产折旧、转移收入中未用于现期支出的剩余等
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建立直接融资和 间接融资并重的金融市场格局
直接融资具有间接融资不具备的优势。通过发展多样 化直接融资工具,可使储蓄者根据自身对流动性、收益性 和安全性的偏好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金融资产,提高吸收社 会储蓄的效率。直接融资使企业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只有 效益好、资信高的企业才能在证券市场上筹到所需资金, 强化了投资的市场约束:可减轻企业对银行的依赖,通过 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的挤出效应实现债务向资本的转化, 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两种融资方式的并存竞争可使储蓄 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不断提高。我国目前国民储蓄规模较大, 资本市场发展日趋规范,加快发展直接融资体系的条件基 本成熟。要积极稳妥地发展证券市场,开发除股票、债券 以外的新的直接融资工具。
利率形成与传导机制的局限
从利率形成机制看,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相等、货币需 求与货币供给相等的均衡状态。利率作为 借贷资本的价格,主要由储蓄与投资的相 互作用决定。在我国,利率基本上是一个 外生变量,即不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变量, 而主要由货币政策偏好决定,缺少市场供 求生成的基础。因此,利率就不能准确反 映货币供求的变化,不能对储蓄与投资的 均衡起到自动调节作用。
资本供给与货币供给的高度关联
从技术上讲,银行体系可以在社会没有实际 资本积累的情况下,实现借贷资本的积累,增加 储蓄作为投资的来源。因为现代银行体系具有创 造信用的能力,在满足投资者资本需求,增加货 币资本的同时,通过信用创造和贷款扩大了货币 供应量,包括流通中通货和储蓄存款等。如果国 民经济中实际资本积累量没有变化,那么,这种 凭借贷款的增加而导致的储蓄的增加,并不代表 国民经济中实际储蓄的增加,因而不代表真正的 可借贷资金。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及 其问题
一、储蓄—投资机制的介绍 二、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存在的 问题 三、健全和完善储蓄 —投资转化机制 的建议
一、储蓄—投资机制的介绍
储蓄—投资机制的概念 储蓄—投资的转化模式 我国的储蓄—投资转换机制
储蓄—投资机制的概念
储蓄—投资机制 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国民储蓄转化为 一定规模、结构的投资的渠道、方式。它 是实现资本和资源配置的手段、途径,因 而决定着资源配置的效率。
即使在社会具有用于投资的实际资源的条件下,要使 银行在自己创造存款作为借贷资金来源时,没有超常的货 币供应,还需要社会现实资本的循环顺利进行这一条件。 如果社会现实资本循环正常,企业贷款投资产生新的收入、 储蓄,后者又经过银行中介转变为投资,同时,实际国民 收入正常增长,那么,通过银行信用创造实现的资本形成、 货币供给就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一旦大量现实资本运动 出现中断(亏损、破产等),就会导致在银行资本供给中出 现不良资产,社会上就会形成缺少相应商品、劳务保障的 虚假收入和储蓄,由此形成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则可能引发 物价上涨和经济波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个别现 实资本运动出现中断,企业优胜劣汰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的储蓄—投资转换机制
财政预算拨款制 银行信贷资金供给制
财政预算拨款制
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主要是以政府为主 体,通过国家计划,以财政预算拨款的方 式实施的直接转化。在这种直接转化形式 下,投资具有较强的实物性特征,计委起 着重要作用。
银行信贷资金供给制
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主要是以银行为中 介,通过国家银行信贷计划而实现的。
实行利率市场化,为实现储蓄与投资 的动态平衡创造条件
实行利率市场化,才能为宏观上调控储蓄与投资、 总供给与总需求创造适宜的制度条件 ,否则,人为管 制利率来调节借贷资本供求,可能会陷入矛盾境地。如 为刺激投资,则降低利率,但作为投资来源的储蓄可能 会受到抑制;要抑制投资,则提高利率,但储蓄增加, 增大银行经营成本。因此只有市场化的利率才能实现储 蓄与投资的动态平衡,即储蓄的变动通过利率影响投资, 投资的变动及引起的收入的变动通过利率影响储蓄,后 者又影响投资,二者在运动中实现均衡。应不失时机地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扩大利率浮动范围,尽快实 行利率市场化。
企业储蓄
包括企业资产折旧和一部分未分配利润及提取的各种基金等
居民储蓄
包括居民在银行的各类存款、购买的股票和债券、手持现金、合伙或独自 开办企事业的投资、以各种形式参加的社会集资和企业内部集资、外币存款 等
投资 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得预期收益,预 先垫付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经营某项 事业的经济行为,这是一种资本积累行为。 投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含金融机构) 和居民个人。投资也分为总投资和净投资。 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库存投资。
金融结构及其与经济结构的不对称
我国目前的金融结构,在融资方式上主要表现为间接 融资偏大、直接融资偏小的不对称格局。直接融资与间接 融资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的两种基本方式。由于我国长 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直接融资一直受到抑制。改革以来, 我国直接融资的工具和渠道获得了很大发展 ,但仍显不 足。直接融资规模偏小,这是社会储蓄(如手持现金、各 种存款等)较多而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间接融资比率 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取消贷款规模控制后商业银行由 于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和自律机制的强化而产生“惜贷” 行为,使企业间接融资渠道正在缩小,而直接融资渠道又 未能相应拓展,导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流程发生了梗阻。
二、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存 在的问题
国有银行风险过于集中 资本供给与货币供给的高度关联 利率形成与传导机制的局限 金融结构及其与经济结构的不对称
国有银行风险过于集中
由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同一性, 使得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债权是软约束,加上 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政府和企业职工之 间存在着隐含的 “社会契约”,使得国有银行在 政府干预下难以对不能归还贷款的国有企业行使 “退出” 的惩罚权利,这样高额的银行贷款并没 有高额的资本形成,而是成为对国有企业补贴的 积累,使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越积越多。与此同时, 居民对国有银行的债权却是硬约束,即居民仍保 有对这部分已经不存在的资本的要求权。这一软 一硬,内含着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在基础建设方面,应加强有关中介机构和信 用评估机构的建设。加快投资银行的发展,如可 通过现有的一些证券公司改建的途径,使其在资 本市场上发挥更大作用。因为投资银行集银行、 券商、机构投资者等业务于一身,在联结资金供 求方面有重大作用,可加速储蓄向投资转化,引 导资源优化配置。发展资信评估机构,有助于解 决资金供求者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银行 “惜贷”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银行与客 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缺乏对借款人信用风险 状况的完整认识,使银行不能根据对客户的风险 评级决定信贷提供的条件、数量。
从利率传导机制看,利率作为影响储蓄与投资的一个 重要经济变量,对储蓄与投资的平衡能力大小取决于储 蓄和投资的利率弹性高低。在利率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方 面,众多低效益国有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不 断发展的非国有经济成分向Hale Waihona Puke Baidu有银行融资一直存着制度 障碍,因此,这些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较低。只有少数 大企业效益较好,资信较佳,既可从间接融资市场,又 可从直接融资市场获得资金,所以对银行利率的敏感性 较大。因而,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投资的利率弹性较低。 总之,由于利率形成与传导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试图增 加货币流动性、促进投资增长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出 现障碍,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
三、健全和完善储蓄 —投资转化 机制的建议
加强制度和基础建设,加快全社会资本形 成 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建立直接融资和间接 融资并重的金融市场格局 实行利率市场化,为实现储蓄与投资的动 态平衡创造条件
加强制度和基础建设,加快全社会资 本形成
在制度建设上,首先,拓宽非国有经济融资和投资的 渠道。放宽对非国有经济融资条件的限制,使其在资本市 场进行直接融资和获取银行信贷方面与国有企业处于同等 地位。其次,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这对加速我国 资本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中的主 体部分,是吸收社会劳动力的主力军,但抗风险能力较弱, 在吸收社会储蓄方面不具有大企业的信用优势。因此,应 给非国有金融机构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使其对非国有中 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得以加强;国有银行应扩大对全 社会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服务领域,在技术创新、资本筹集、 信用担保等方面对中小企业采取扶持和帮助的措施。上述 措施可极大提高社会储蓄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社会范围 内投资利率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