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思路与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口渴喜饮:石膏、知母、天花粉、北沙参*。 (2)多食易饥:黄连、知母、天花粉、麦冬、石斛。 (3)小便频多: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桑螵蛸、桑 椹 (4)夜尿频多:山茱萸、蛤蚧、山药、益智仁*。 (5)大便不爽:炒白术、苍术、山药、葛根。 (6)大便干燥:大黄、生地黄、玄参、牛蒡子、白术 ((50克)。 (7)大便频多:炒白术、苍术、薏苡仁、莲子*、白扁 豆。 (8)心烦:黄连、麦冬、栀子*、莲子心*。
(2)黄体酮和口服避孕药,能降低降糖药的疗 效,使血糖升高。
(3)呋塞米、利尿酸、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能抑 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
心悸失眠,尿赤便秘。 舌脉: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弦。 方药:以生脉饮与玉女煎合参,即人参、麦冬、五味
子、石膏、熟地黄、知母、牛膝、还可加北沙参、鲜石斛。
4.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 主症: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腿酸冷或手足畏寒,
夜尿频多。 次症: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气短懒言,颜
因此,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的宣传教育,做好 糖尿病 的防治工作是一件大事。中医有消渴病, 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和尿崩症。中医治疗糖 尿病,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状改善有独特的疗效, 其降糖作用尚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 经我们多年研究与临床实践,提出以下7个用药思 路。
(一)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9)手足心热:地骨皮、知母、生地黄、白芍、女贞子。 (10)脘腹胀:麦芽、木香*、砂仁、荔枝核。 (11)头身困重:苍术、白术、茯苓、薏苡仁、昆布、
防己(不用广防己)。 (12)倦怠乏力:人参、黄芪、白术、黄精、茯苓。 (13)气短懒言:人参、黄芪、黄精、玉竹、白术。 (14)心悸:玉竹、麦冬、柏子仁*、当归*。 (15)失眠:灵芝、酸枣仁*、远志*、夜交藤*。 (16)健忘:人参、灵芝、三七、淫羊藿。
大部分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病人 往往合并高血压,而黄芪还有降压作用。这样一 来用黄芪就起到降糖、降脂、降压的作用。其他 还有改善冠脉供血,保护心肌的作用,改善肾功 能,减少尿蛋白的作用,调节免疫功能、防止皮 肤感染的作用等,这就是一药多用,在糖尿病病 人身上发挥综合作用。
又如三七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药 理研究发现三七对糖代谢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与 人参相似),可用于糖尿病病人、降血脂、降血 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还可用于冠心病, 并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对防止感染有一定的意 义。其他如葛根、泽泻等,在糖尿病病人身上都 可发挥一药多用,综合作用的优势。
附: 1.降血糖中草药人参、绞股蓝、黄芪、白术、茯苓、
山药、麦芽、葛根、灵芝、生地黄、熟地黄、白芍、枸杞 子、地骨皮、女贞子、五味子、麦冬、天冬、玉竹、玄参、 知母、石斛、山萸肉、制附片、淫羊藿、蛤蚧、桑叶、桑 枝、桑椹、牛蒡子、三七、大黄、虎杖、赤芍、紫草、夏 枯草、藕节、黄连、黄柏、桔梗、枇杷叶、薏苡仁、玉米 须、昆布、防己、粉萆薢、泽泻、荔枝核、麻黄、苍耳子、 苍术、胡芦巴、威灵仙、鬼箭羽、卷柏、蒺藜、僵蚕、荔 枝核。
适当节制饮食,少食多餐,既可控制餐后血糖过高, 也可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每日进食总量及三大营养素所 占比例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准确计算严格遵守。当患者肾 功能尚好时,为了保持其精力、体力、免疫力,防止消瘦、 体重减轻,可适当提高优质蛋白质(牛奶、鱼、瘦肉、鸡 蛋)的比例,降低糖类、脂肪的比例,可改善糖耐量,免 疫功能.充分利用降糖蔬菜、水果等食品,如苦瓜、南瓜、 葫芦瓜、冬瓜、萝卜、洋葱、山药、菠菜、黄鳝等。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 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而燥热愈甚,燥热愈 盛而阴愈虚,阴虚与燥热之间常互为因果。阴虚燥热常 常波及肺、脾、肾三脏。因此,中医治疗消渴病常以 “三消”立论,处方用药重在解决阴虚燥热问题,对于 降糖往往不够重视,也未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调整胰岛 功能,纠正代谢紊乱,降低血糖,消除尿糖的思路。
升血糖的有柴胡、紫苏、生姜、龙胆草、秦艽、龙 葵、瓜蒌、党参、杜仲、鹿蹄草等近20种中药。在临床用 药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辨证论治中应充分发挥中 药降糖作用的科研成果,尽量避免使用升高血糖的中药。 过去,人们常常说中药无毒,无明显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其实也不尽然。《中国药典》就收载70个有毒的中药。糖 尿病病人是要长期服药的,对于有毒的中药有毒理报道的 中药应当避免使用,以免加重肝肾的负担。
(三)治疗糖尿病与治疗糖尿病并病相 结合
治疗糖尿病改善症状,控制血糖、尿糖,纠正脂肪、 蛋白质的代谢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 后未得到很好控制,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心、 脑、肾的并发症如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肾病往往是糖尿 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治疗糖尿病要从本质上把握疾病 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把中医宏观的证候与西医微观的病 理变化结合起来.标本兼顾。对于糖尿病而言.糖代谢紊 乱导致高血糖、高尿糖是本,由此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是标。
烦失眠。 舌脉:舌质暗,有瘀纡斑,舌下脉络青紫纤曲,脉弦或
沉而涩。 方药: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桃仁、红花、当归、川芎、
赤芍、川牛膝、桔梗、积壳、甘草、方中去柴胡,因柴胡 有升糖作用,可考虑用荔枝核。
6.糖尿病主要症状的用药方法
临床用药要坚持三个原则:一要符合中医辨 证用药原则,二要尽量选择既能改善症状又能降 糖的中药,三要尽量不使用有升糖作用的中药。 现将常见的24个症状分述于下。选用的中药大多 数是既对症又降糖的;少数是只对症不降糖的, 后者用星号“*”标出,以供参考。
知母、牛膝基础上,酌加天花粉、大黄、泽泻、 茯苓。
2.湿热困脾证 主症:胸院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 次症:形体肥胖,心烦胸闷,四肢倦怠,小
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方药:以连朴饮为主,厚朴、黄连、半夏、
石菖蒲、栀子、豆豉、芦根、酌加苍术、白术、 麦芽、砂仁。
3.气阴两虚型 主症:咽干口燥,倦怠乏力。 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
2.升血糖中草药
党参、刺五加、杜仲、紫苏叶、生姜、柴胡、 龙胆、秦艽、龙葵、槐花、槐米、瓜篓、浙贝母、 淡竹叶、婆罗子、鹿蹄草、全蝎。
3.降糖食品
苦瓜、南瓜、葫芦瓜、洋葱、大蒜、山药、 萝卜、菠菜、芹菜、银耳、燕麦、荞麦、筱麦、 玉米须、黄鳝、蚕蛹。
4.升高血糖的西药
(1)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 松等能增加肝糖原的合成,减少组织对糖原的利 用和分解,使血糖升高。
运动锻炼可降低血糖,“饭后百步走,活到九 十九”是有道理的.要量力散步,或安步当车,增 加活动,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与消耗,降低血糖具有 重要意义。社会在变革,竞争很激烈,升学压力、 企业破产、职业离岗、“非典”流行、疾病负担、 离婚、丧偶、水灾、旱灾,天灾人祸都是心理应激 之源。
若缺乏足够的心理应对能力.就因应激引起 紧张、焦虑、忧郁、恐俱、悲伤、疑病、怕病等 情绪反应。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应激反应,通过情 绪中介,促使下丘脑一垂体一皮质轴活动增强, 肾上腺皮质、髓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胰岛素分 泌减少,糖尿病加重。希望大家记住:“合理饮 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情愉快”十六个字, 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四大基石。
(六)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用药技巧
治疗糖尿病首先要熟悉与糖尿病相关的常用 中药理论,而且要进一步掌握其药理、毒理,做 到融会贯通,临床用药才能得心应手。
对传统的药对要巧用,如烦渴引饮,石膏配 知母;阴虚火旺,知母配黄柏;气阴两虚,人参 配麦冬;湿热下注,黄柏配苍术。
在现有中药药理研究的基础上,开拓用药新 思路,如黄芪,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 肿、托毒生肌的功效,经过黄芪的药理学研究, 黄芪有降糖作用,用于气虚的糖尿病病人是很合 适的。糖尿病病人不仅血糖高,往往血脂也高, 而黄芪又有降脂作用。
面肢体水肿,尿多浊沫或尿少,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 大便失调。
舌脉:舌暗红或紫红而稍胖,苔薄白,脉细无力。 方药:以济生肾气丸为主,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 苓、泽泻、牡丹皮、牛膝、车前子、酌加三七、虎杖、赤 芍等活血化瘀中药。
5.血瘀脉络证 主症:胸痛、胁痛、腰痛、背痛、疼痛固定,或为刺痛,
肢体麻木,疼痛夜甚。 次症:肌肤甲错,口唇发绀,面部瘀斑,心悸健忘,心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 思路与方法
作者:周超凡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基 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 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以及水、电解质等代谢紊 乱的疾病。2002年糖尿病发病率约4%,总人数已 达到4 000多万,糖耐量减退的占12% ~15%,受经 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减少、缺乏体 育锻炼、营养不合理(包括过剩与缺乏)的影响, 发病率还会增高。
(17)腰背酸痛:独活*、葛根、熟地黄、香附*。 (18)腰膝酸软:枸杞子、女贞子、熟地黄、牛膝*。 (19)手足畏寒:附子、麻黄、淫羊霍。 (20)多汗:黄芪、山茱萸、白芍、白术、女贞子。 (21)水肿:黄芪、茯苓、泽泻、防己、麻黄、玉米须、 昆布。 (22)胸胁痛:三七、延胡索*、桔梗、虎杖、夏枯草。 (23)肢体麻木:五加皮、白芍、蒺藜、桑枝、僵蚕。 (24)肢体疼痛:片姜黄*、乌头、威灵仙、鬼箭羽、 卷柏。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深深体会到 在治疗 糖尿病时应以病为主,病证结合,取中西之长,扬 长避短,是可以提高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的。糖尿病 的诊断主要靠西医诊断,若靠“三消”症状诊断, 往往不能暂行标准如下。 ①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候血糖≥7. 8mmol者,可
(五)消渴病的辨证分型
消渴病有上、中、下三消之分,肺热、胃热、 肾虚之别。一位患者三消症状常常并存,只是在 临床上表现的轻重不同而已。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中医证型分为五型。
1.阴虚热盛型 主症:咽干口燥,心烦畏热。 次症:渴喜冷饮,多食易饥,尿赤便秘。 舌脉: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弦数。 方药:以玉女煎为主,石膏、熟地黄、麦冬、
诊断为本病。 ②如结果可疑应做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后2h血
糖≥11. lmmol者,可诊为本病。 ③如无糖尿病症状,除上述二项诊断标准外,尚须
另一项标准以确定诊断,即 口服葡萄糖后lh血糖≥11. lmmol或另一次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 lmmol或另一次 空腹血糖7. 8mmol/L,
近年来重视糖化血红蛋白,C肽等检查方法协助诊 断。
(二)中药理论与中药药理、毒理相结合
中药理论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对改善中医阴虚燥热 病机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很好, 但对降糖作用不一定理想,未能充分掌握利用现代药理研 究对血糖有影响的70多种中药。降糖的有人参、黄芪、白 术、茯苓、黄精、山药、葛根、黄连、黄柏、白芍、地黄、 枸杞子等50多种中药。
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冠心病、中风、肾病、 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耳聋、周围神经炎,乃至糖 尿病肾病,都是直接或间接与中医的瘀血证有关。 针对上述中医的病机、西医的病理,中医常常选用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治法,这是治疗糖尿病的主 要治法。其他,还有从毒论治的,如瘀毒、热毒、 糖毒、脂毒等,临床也可酌情使用。
(四)饮食疗法运动锻炼情志调节相结合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饮食疗法、运动锻炼 与药物治疗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目前许 多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合理,存在着高糖、高脂、 高蛋白、高盐;低钙、低纤维素、低维生素的缺 点,没有认真采取宝塔型的食物营养模式,饮食 的现代化、西方化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重 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糖尿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 血少,燥热伤气。进而出现“阴虚血必滞”“气虚 血必瘀”。西医认为糖尿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使 全血比粘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电 泳时间、红细胞变形能力以及血胆固醇、三酰甘油 升高),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其结果是导 致毛细血管壁增厚,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成分改变, 出现微循环障碍。这些都与上述的血滞,血瘀的瘀 血状态是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