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践经验及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前后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面对脑出血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护理模式在实践工作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应用价值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手段,其方式是根据患者疾病的具体特征,将患者的预后情况提前考虑,针对不同的患者,提供科学的、合理的适合患者的护理预案[1]。
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得以提升,同时也能促进患者临床护理的依从性[2]。
基于此,我院选取90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案,进一步探索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前后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范围50~80岁,平均年龄(64.58±5.78)岁;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范围52~81岁,平均年龄(65.86±5.43)岁。
总结患者的资料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临床比较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比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方式,为患者规划合理的饮食计划等。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的是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操作为:①成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主要由护士长和护士组成,小组成员根据脑出血疾病的特点需求,结合自身的护理经验,对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入院基础检查、健康知识宣教、饮食和锻炼指导、负面情绪干预等方面,对护理人员要进行定期的疾病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若发现方案有不合理的部分要及时的进行修改,提高整体的护理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9例。
观察组29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标签: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9例。
观察组2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4;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67.6±2.3)岁;入院治疗时间为2~19d,平均治疗时间(10.6±2.2)d;对照组2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3;年龄为44~77岁,平均年龄(69.2±2.4)岁;入院治疗时间为2~20d,平均治疗时间(11.6±2.5)d。
58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以及脑部CT确诊为脑出血[1]。
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肺、脏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出现脑疝或深度昏迷。
本次研究获得患者同意与配合。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面检查,予以脱水降颅内压、降血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2]。
为每位患者建立全面系统的档案资料,做好详细记录。
1.2.1对照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后认真观察病情,并为患者或家属详细讲解脑出血的发病原理以及防治措施;患者卧床静养、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压疮产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症状严重者予以鼻饲,以混合奶浆类为主[3]。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制定护理计划,规范化操作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护理。
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范化患者的护理过程,明确护理目标和实施步骤。
路径制定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主观意愿等因素需要得到充分考虑。
制定完成后,通过严格执行可以提高护理效率和效果。
2、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将护理流程进行详细细化,形成具体的操作指南。
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按照程序进行床铺转换、生命体征监测、侧位转换、口腔护理、营养饮食管理等等各项操作,通过规范化操作可以减少因误操作产生的不良后果,提高护理质量。
3、促进患者康复过程脑出血患者往往需要较长的恢复期。
通过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给予患者充分支持和鼓励,更好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内部环境的稳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效果。
4、降低医疗费用可行的、可控制的和可衡量的临床护理路径将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组织并规范化,通过执行得到优化,因此相应的医疗费用相对可控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实际护理经验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如下:1、优化了护理流程,明确了护理目标和实施步骤,减少了医疗差错,提高了护理质量。
2、促进了患者康复,避免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3、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
4、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标准化执行,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5、基于大数据搜集,临床护理体系不断优化改造,从而有效实现“标本兼治”以及精准化保护,提升病人的医疗安全和理解度。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以患者为中心,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专家共识,规范患者诊疗全程的一种路径性医疗模式。
它是通过明确负责人、设定目标、制定过程和时间、考核结果并及时进行反馈等方式,协调各专业组织、团队成员、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体作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连续性和协作性的优质医疗服务。
脑出血是指由于脑的血管破裂引起的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脑出血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规范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全面、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流程。
临床护理路径明确患者护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入院评估、医嘱执行、监护观察、病情评估、护理干预、出院指导等,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有据可依。
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规范化水平,避免护理中的疏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二、全程管理,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强调全程管理,注重患者的整体护理和康复。
脑出血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需要及时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
在临床护理路径中,可以设定康复目标和落实康复措施,如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
及时开展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重建,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三、多学科协作,提高护理效果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神经内科、护理、康复科、心理科等多个学科。
在临床护理路径中,可以明确各学科的责任、任务和工作内容,建立协作机制和沟通渠道。
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避免工作重复和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服务。
四、信息共享,提高护理效率临床护理路径将所有有关脑出血患者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包括患者的病情资料、诊断结果、治疗计划、护理记录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2)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等,同时就护理满意度对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7.12±2.14)天,对健康知识的知晓分数为(80.21±5.19)分;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35.11±3.15)天,健康知识知晓分数为(70.13±4.31)分。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path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100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general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Length of stay,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of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a survey on patients’care satisfaction was conducted. Results:Average length of stay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7.12 ± 2.14)days,and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score was (80.21 ± 5.19)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of patients was (35.11 ±3.15)days,and health knowledge score was (70.13 ± 4.31)points. Regarding the care of satisfac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satisfaction sc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g (P<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Clinical nursing pat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and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Clinical care path;Cerebral hemorrhage;Nursing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较为科学、全面的护理模式,在护理的同时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自古以来,护理人员一直在致力于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高效的护理手段有助于缩短病情恶化,减少病人在住院期间的病情演变。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理想的护理手段,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并由此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该文章将着重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便于护理人员更好地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脑出血病人,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多变,病因复杂,护理要求高。
针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必须以病人的生理状况为基础,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构建护理序贯性的专业护理计划,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通过将护理管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标准等诸多因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护理活动的合理有序化。
首先,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范护理流程,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
在脑出血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如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同时,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提出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标准,制定出完善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工作得到高效地完成。
此外,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实现护理质量的改善。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人员可以根据病人的生理指标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在脑出血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提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标准,实施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操作,确保病情演变的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病情及改善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工具,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一个新的体会,即护理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在遵循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护理诊断、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和高效的护理操作,从而及时发现病情的演变,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临床护理路径是脑出血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脑出血护理的效果改善非常有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临床护理路径在32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脑 出血是一种 常见 的急性脑 血管 病变 ,给 患者造成 巨
大 的伤 害,致残 、致死率居高不下 ,给社会带来 沉重负担 。 当前 ,国内老龄化 现象 日益突显 ,脑 出血 的发病 率也在 逐 年 升高 ,严重威胁 着人们 的生命 J 。临床 护理 途径通 过综 合性 、跨学科性 的整 体护理 方法 ,针对 特定 的患者 ,制定 相应 的护理 干预措施 , 使 对患 者 的护 理效果 达到最 佳 。选 取我院收治 的 6 2 例脑 出血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临床护
3 2例和对 照组 3 O例 ,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 者在接受不 同护理模式后各项 指标 的差 异。结 果 :研究 组患者满意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者 的住院天数、住 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各项 指标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义 ( P< 0 . 0 5 ) 。结论 :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脑出血患者 ,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率 ,促进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关键词】 脑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 中图分 类号】R 4 7 3 . 5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8 5 1 7( 2 0 1 3 )2 4— 0 1 3 6 一 O l
研究组患者 的住 院天数 、住 院费用 、并 发症 发生 率及 患者满意率明显优 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详 见表 1 。
表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 发 生 率及 患 者 满 意 率 对 比表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 ’ P< 0 . 0 5 。
2 结果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我 院收治的 6 2例脑 出血患者作 为研 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 组 3 2例 和对照 组 3 0例 ,研究 组 中 男l 8例 ,女 1 4例 ,年 龄 3 3~8 2岁 ,平 均 年 龄 ( 4 0 . 6± 3 . 2 )岁 ;对 照组 中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 3 5~ 7 2岁 ,平 均年龄 ( 4 1 . 1 ±3 . 0 )岁。研究 组患 者采用 临床 护理 路径 , 对照组患者采用 传统 常规护 理。两组患 者在性别 、年龄及 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具有可 比性 。 1 .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 理。遵医嘱执行各 项操作 ,给予相应对 症 的护理措 施。研究组 患者在 常规 护 理 的基础 上实 施临 床护 理路 径 。具 体包 括 :① 一 般 护理 : 维持室 内温度 在 l 8— 2 2 ℃ ,相对湿 度在 5 5 % 一6 0 % 之 间, 减少家 属探 视 次 数 ;至 少 每 2小 时 翻身 一 次 ,翻身 后 用 7 5 %酒精或碘伏按 摩受压 发红 部位 ,防止 发生 炎症 ,预 防 压疮 。每 日扫床 2次 ,保 持 床单 平整 、干燥 、整 洁。加 强 清洁护理 ,根据 情况进 行床 上擦浴 ,每 天至少 一次 ,发 热 或 出汗较多 者酌情 增加 ,定 期修剪 指 甲、胡须 ,及 时更 换 污染 的衣物及 床单 。② 心理护 理 :心理 因素对脑 出血 的发 生 、发展和预后都 有极 大的影 响。适 当的心理干 预可 以舒 缓 患者 紧张的情 绪 、心情 ,进 而改变 其对疾 病 的看 法 ,正 确 的认识疾 病 ,增强对 生活 的信心 ,并且 积极 主动 的配合 治疗 。因此 ,要根据 患者不 同 的心理采取 具有针 对性 的干 预 方式 ,在建立 相互信 任 的基础上 ,耐 心讲解 住院期 间所 需 注意的事 项 、可 能会 出现 的不 良反应 ,列举 良好 案 例 , 必要时可 以根 据 医 嘱使用 少量 镇静 剂 ,使 患者 充分 放 松 , 消除顾虑 ,使 其愉快 的接 受治疗 。③饮食 护理 :注 意饮 食多样化 ,限制猪 油、牛油 、奶油 等高脂 肪高胆 固醇 类食 物的摄 入 ,适 当摄入 优质 蛋 白,适 当食用 蛋清 、瘦 肉、鱼 类 和各 种豆类及豆 制 品,多 吃新鲜 蔬菜 和水 果 ,限制 钠盐 的摄入 ,每 日食 盐摄入 少于 6克 。也可配 合 中医辨证论 治 ,进行进食药膳 ,效 果 良好 。④ 出院指导 :介 绍 出院后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脑出血可以说是急性脑血管形式的病变,在临床神经内科相关诊疗当中是很少见到的,它病程突发性强,发病迅速,对患者机体危害较大,假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根治,有可能产生肢体或者智力障碍一系列的并发症。
这些年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快速增长,医疗技术也得到相应改善,临床医学界对脑出血发病原因与特点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调研,以期对相关医疗工作者提高护理水平有所帮助。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研究【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424-01前言:脑出血指的是经高血压小动脉硬化与血管破裂等引起的一种疾病。
脑出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还容易引起许多并发症,它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结合多例成功临床研究,我们发现脑出血发病者伴有伤残与死亡等后遗症的也不在少数。
因为脑出血发病者很容易并发其他疾病,致使发病者失去自理能力,医护人员和发病者做沟通的时候也会遇到多种难题,为护理工作带来诸多困扰。
本文在研究中重点突出在对脑出血发病者护理当中通过临床护理路径,以期给临床研究做一些参考。
一脑出血的护理特点在脑出血的临床护理中,除了具有常见的表现外,常常伴有其他的内科疾病或神经系统类疾病,其表现特点为病程发展迅速、起病快等。
脑出血在致残率与致死率方面是很高的,常常会给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带来很多的困扰。
各种发病的程度均和患者情绪有关,情绪平静时症状可以减轻,反之则会加重,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不受情绪影响。
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只出现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到了晚期,脑出血将持续存在并导致疾病扩展到躯干甚至全身,甚至伤残与死亡等后遗症的也不在少数[1]。
二临床护理路径定义及作用最近几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方式逐渐转变,脑出血发病率陡增,并且发病急、进展迅速,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_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2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安全随机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协调各种护理工作。
综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效果脑出血是一类突发性疾病,基于患者的身体基本情况大不一样,在相同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下,可能产生很大的预后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这具备一定的难度[1]。
临床护理路径的出现,则使得我们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
现总结我院收治的281例符合要求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资料,详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共收治382例脑出血患者,均行MRI或CT确诊,排除存在重要脏器并发症、精神类疾病及其他干扰性疾病患者,同时排除未签署知情协议书的患者,最终获得281例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151例,男女比例为91:60,平均年龄60.4±3.3岁,平均出血量44.8±3.7ml;对照组患者130例,男女比例为76:54,平均年龄61.1±2.7岁,平均出血量46.0±2.5ml。
两组患者间一般信息的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充分。
一般方法: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所有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下,开展正对性护理,其过程主要如下。
①制定护理路径表格:成立一个包含至少3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长、主管医生组成的专门的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临床护理路径,将其统计入专门的表格中。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_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分析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为脑出血临床护理提供良好借鉴。
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脑出血治疗的患者16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8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情况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37%(57/81),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感,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体会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脑出血患者约占脑卒中患者的20%~30%[1]。
脑出血患者因发病突然,早期死亡率高,治疗中的患者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因此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应特别强调护理的个性化、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162例患者采取不同的两种护理方式,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脑出血治疗的患者16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81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1.2±9.4)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3±10.6)分;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0.5±9.5)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1.6±9.7)分。
对两组患者实行头颅CT检查确诊患者有脑出血症状,排除严重心、肺并发症以及意识障碍患者。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探讨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并总结相关体会,为以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收集了共80例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日常各项护理工作,对照组患者仍然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日常各项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前后各项的统计指标,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频率明显比对照组的少,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日常护理工作,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套医疗护理工作计划,对护理活动进行标準化和程序化的设定[1]。
在进行护理的工作中,护士不需要根据医师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而是根据护理工作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的、主动的对患者进行护理[2]。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强的临床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收集到的脑出血患者8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所有的患者均经过临床明确的诊断,均符合国家相关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0~70岁,平均(60±10.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1~69岁,平均(60±9.7)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等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在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时,需要制定出护理路径工作计划,首先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包括护士、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等,对护理中所要碰到的疾病进行分析确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_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通过实践,对于临床中护理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新型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年内我院收治入院的12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63人,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新型的临床路径护理,统计其相关资料并且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打分97高于对照组的8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17.2±2.2)d和平均住院费用(14567.2±1398.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9.1±3.1)d和平均住院费用(17849±2786.5)元。
双方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于脑出血护理患者,可以极为显著的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使得患者的住院费用降低,最大程度的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临床应用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大量的油脂和食物蛋白摄入使得我国人口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具有极高的致残性、致死率,严重的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1]。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年内我院收治入院的126例脑出血患者,其中63例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另63例患者采取新型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并且进行对照和研究,先对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年内我院收治入院的126例脑出血患者,据符合我国全国脑血管病学术第四届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且经过核磁共振和CT的确诊为脑出血,并且排除深度昏迷、形成脑疝的患者和患有其他严重器官衰竭的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77人,女性患者46人,其中患者最小年龄59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64岁。
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的依从性、预后知识的掌握程度、ADL评分以及满意度都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改善患者对预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临床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效果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1]。
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该病的护理难度较大,目前,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2]。
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对其中的4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大致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在4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9±4.6)岁。
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都没有超过72h,出血量没有超过50ml。
排除有以下情况的患者:有造血功能或者凝血功能障碍、有严重的内科基础疾病、认知障碍、既往精神病史、系统严重受损或者主要器官功能障碍。
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出血的护理工作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的护理进行规范化管理已成为日常实践中的一种常见方法。
本文将从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阐述。
一、优化护理效果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可使病人接受到长时间连续性劳动,使病人获得定期缓解减轻疼痛和维持活动能力的治疗效果。
病人接受一系列的治疗后,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疾病解决方案,病人可以得到合理而有效的护理内容及其治疗路线,不失必要性。
此外,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多方位协调医护资源,进行整体合作性护理,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对于脑出血这类高风险、高成本的疾病,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案实施,病人能够接受到量身定制的治疗,如颅内压监测、穴位贴敷、中药贴贴敷等,不仅减少了医师、护士工作量,也有效地避免了过度治疗,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或检查,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
三、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引导病人的治疗思路和行动,使病人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提高治疗效果,提高了治愈率。
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治愈一项病症以外,对患者信息的及时沟通、康复宣教也逐渐被高度地认可,获得了更多患者的信赖。
四、规范化临床护理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制定自然规律的护理、预防和管理计划,能够创造体现全面性、连续性、整体性、及时性和个性化程度,并将每一项医疗过程纳入到全面、系统的管理中,规范化了医疗操作过程,提高了医疗质量。
同时,临床护理路径中各个病例的数据也被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估,形成优秀的临床护理标准,提高了医护人员规范化操作的意识。
五、加强了交流合作临床护理路径要求医护人员之间跨专业的、团队合作的交流和协调,激发创新思路,提高操作效率和准确性。
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降低了医护人员的专业差异,协调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及交流,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将全面提高护理的标准和效率。
浅谈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浅谈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探究在脑出血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初至2013年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看护对照组患者,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明显比对照组便宜,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仅为82.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
对照组的知识掌握率仅为76.7%,观察组的知识掌握率高达93.2%,观察组的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提高,观察组的生活能力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体会脑出血的病情相对严重,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安全,给予脑出血患者对症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有利于促進患者的康复。
本次研究重点探究在脑出血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报告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初至2013年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脑出血患者,73例对照组中,女性患者有33例,男性患者有40例,最小年龄不低于30岁,最大年龄不超过77岁,平均年龄大约是(50.6±2.4)岁。
其中丘脑出血的有8例患者,基底节及内囊出血的有40例患者,外囊出血的有12例,闹也出血的有13例。
73例观察组中,女性患者有31例,男性患者有42例,最小年龄不低于28岁,最大年龄不超过78岁,平均年龄大约是(50.1±3.1)岁。
其中丘脑出血的有7例患者,基底节及内囊出血的有41例患者,外囊出血的有11例,脑液出血的有14例。
两组患者的出血部位、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6 ] 陈永 红 , 施学 莉 , 赵敏. 麻 醉 准 备室 建立 术 前 备 皮 区对 术 后切 口
感染 的 影响 [ J J . 中国 医药指 南, 2 0 1 3 , 1 1 ( 5 ) : 4 0 2 — 4 0 3 .
恶心呕 吐发生率 )以及镇 痛情况 ,结果 发现C 组 患者 的术后首 次肛 门
3术
后
3 . 1术后镇 痛传统 的止痛方 法是 术后必要 时给予 止痛针 。赵 晶 等人
选择 肝胆 手术 患者 2 1 8 例 ,按术 后镇 痛方 式分 为3 组 :A 组 ( n = 7 5 )
静脉 自控镇痛 ( P C I A) ;B 组 ( n = 7 0 )硬膜 外镇痛 ( P C E A) ;C 组 ( n = 7 3 )对照组 。观察住 院期 间胃肠道功 能 ( 首次排气和排 便时间 、
苦 ,对术后恢复不 利。
术的感染 并发症 ,缩短住 院时间 ,且不增 加吻合 口漏 的发 生 ,同时可 降低高分解代谢 ,有效减少 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快速康复 外科配合快 速康复护理在肝 胆手术 中能够 发挥 出较好 的效 果 ,患者在术 前术 中术 后 均取得 了较 好的护理 ,为 患者 的手术治疗和 术后恢复都提供 了促进 作 用,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减少 了经济 负担 。 参 考文 献 [ 1 ] 许丽 丽 , 杨 甲梅 , 谢峰. 快 速 康 复外 科 在 肝胆 外 科 围 手术 期 护理 中的应 用[ J ] _ 解 放军 护理杂 志 , 2 0 0 9 , 2 6 ( 3 B ) : 3 0 — 3 1 . [ 2 ] 杜学 中. 肝 胆 外科 护理 措施 分析 『 J ] . 中国保 健 营养 ・ 中旬 刊, 2 0 1 2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体会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脑出血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随机将90例脑出血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5例,分别给予其是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效果。
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乙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知识知晓度与护理满意度上据要高于甲组,而在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上则均要低于甲组,比较P均<0.05。
结论落实临床护理路径思路在脑出血患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护理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知识知晓度在临床上,脑出血作为神经内科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病症类型,占了临床急性脑血管病症患者人数的30~40%,有着突发性强、病情发展快与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而且临床大量资料提示,脑出血患者普遍伴有多种其它身体疾病,从而致使其缺乏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1]。
故我院在临床脑出血患者护理实践中,积极落实临床护理路径思路,结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报告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抽选我院于2012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50例,女40例,年龄均在42~73岁间,平均年龄是(61±3)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诊断与CT检查被确诊为脑出血,并排除患有严重心肺并发症或是处于深度昏迷的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5例,且两组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甲组患者被给予常规护理,而乙组患者则被给予临床会护理路径展开护理:(1)成了护理小组。
即由科室主任、责任护士与主治医生、护士长组成一个护理小组,通过会议确定护理内容,并制定出护理路径表,叮嘱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表展开相关的护理工作,并准确记录每天的护理内容与实施情况,特别是对于没有完成的护理工作,需分析其原因,并采取对应解决措施;(2)护理路径实施。
①入院第1d,护士用热情的态度迎接患者入院,协助其办好相应的手续,将其送至病房,后向患者介绍自己,介绍医院的一些日常制度、作息时间与探视制度等,介绍病房的环境等[2];同时,护士协助患者做好相关检查,如尿常规、心电图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检查,科学评估患者病情,并依次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②入院第2d,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护士详细告知患者有关脑出血病症的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与临床诊断治疗办法等,从而提高患者对病症的掌握程度;同时,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只要配合治疗与护理,病症可控度是很高的,并告知患者一些成功治疗病例,以此来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③入院第3~5d,密切观察患者在各项生命体征、意识形态与肢体肌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并尊医嘱给予患者相应药物应用;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身体状况,为其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积极引导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良好饮食生活习惯;④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向其发放医院的联系卡,嘱咐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电话联系医护人员,并嘱咐患者在出院之后,需继续保持良好饮食与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等。
试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试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护理体会,希望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一定可借鉴的经验。
方法:结合某医院实际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更佳,在住院时间、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效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在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图表的记录方式,这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保证患者尽快的出院。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扩学科的护理方法,其对常规护理的流程进行了优化,护理时结合了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日程表,是一种计划性较强的护理方式,采用这种护理方法有效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某医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14年共收治了9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35-70岁之间,平均年龄(55.9±10.5)岁,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33-72岁之间,平均年龄(62.1±11)岁。
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的方法,两组患者在病情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制定护理计划方案时,首先需要确定护理小组的成员,临床护理小组是由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等组成,通过协商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路径,这一过程需要结合临床主治医师的意见,然后以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奇偶住院号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
对照组实施脑出血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与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脑出血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变,相关临床研究发现,脑出血患者的伤残率与死亡率较高,并且可能造成恶性后遗症。
脑出血患者通常伴有其他疾病,因此患者大部分生活无法自理,而护理人员在护理的护理过程中也会遇到沟通上的各种问题,增加了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难度。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作为一种低成本、效率高、品种优的临床护理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1,2]。
本研究对30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脑出血,并经CT与MRI证实。
男34例,女26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8.3±3.6)岁。
排除严重心、肝、肾与肺疾病、深度昏迷与脑疝症状患者。
根据奇偶住院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行脑出血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基本护理,如按医嘱指导患者服药、饮食护理、检查及进行康复锻炼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护理方法为:①成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由科室主任、神经内科医生、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与护士长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践经验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5-05-15T10:22:27.3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月第2期供稿作者:孙悦[导读]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脑出血就是其中之一。
孙悦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神经外三科161005)
【摘要】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探讨其实践经验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 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治疗依从性83.7%、临床护理满意度90.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9%、57.1%、
76.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发症少,依从性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实践经验【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071-01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脑出血就是其中之一。
脑出血病情危急,损伤患者脑神经,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且对患者今后生活影响较大,即使抢救即使,也易导致术后肢体、智力障碍,失去自理能力[1]。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更是重中之重,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患者治疗依从性不理想,且护理难度较大。
临床护理路径可克服常规护理的缺点,提高护理质量。
现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5例,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的实践经验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的85 例患者中,男性47 例,女性38 例,患者年龄59-72岁,中位年龄64.2岁。
所有患者入院后经CT 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患者,平均发病时间7.13h。
其中基底节及内囊出血22例,丘脑出血21 例,脑叶出血20 例,外囊出血15 例,其它部位出血7例。
平均出血量41.7mL,所有患者行脑室钻孔引流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43 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遵医嘱护理、密切观察等常规脑出血护理;给予必要的饮食指导及功能训练指导。
观察组:(1)建立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并制定临床护量路径内容表格,护理小组由医生、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组成,由小组成员针对脑出血护理特点及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临床路径护理内容表格及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基本检查、脑出血知识介绍、饮食指导、脑出血功能康复训练等。
计划等。
(2)患者住院的整个病程中,均严格按照路径表格内容进行,并对患者每个过程的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
患者入院即了解患者疾病、个人基本情况,检查完毕后汇总患者基本情况,评估并由主管医生及护士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脑出血患者住院注意事项及不同阶段的护理重点,过程中加入脑出血知识的健康宣教,有助于患者出院护理。
饮食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补充手术消耗。
患者术后留有一定的后遗症,可经过康复锻炼逐步改善甚至痊愈,帮助其恢复自理能力,故路径表格中,康复训练必不可少[2]。
指导等定期监督检查临床护理路径落实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表格内容加以补充完善。
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实施由责任护士负责具体严格按要求执行,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标记、签名,落实责任。
及时听取家属反馈意见,发现不足及时调整。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例数;治疗结束后,患者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脑出血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有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 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表1 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一般情况对比
3 讨论脑出血由于起病急、进展快,对脑部神经损伤大,故临床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随着临床手术技术的发展,已挽救了越来越多患者的生命,但脑出血对患者今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却是长期的,临床护理难度较大[3]。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给予以全方位的护理,护理质量高,临床效果较好。
本次探究的85例研究对象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治疗依从性83.7%、临床护理满意度90.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治疗依从性57.1%、临床护理满意度76.2%,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给予了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有计划、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使临床护理更具规范性,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再逐渐调整,逐步形成了高效、优质护理的护理程序[4]。
人性化的护理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形成一体化的整体护理方案,达到了提高患者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5]。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1] 敖永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效果研究[M].中国营养保健,2013,3(下):1091-1092.[2] 张芹. 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256-257.[3] 王爱华.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J]. 中外医疗·现代护理,2012,10(C):157-158.[4] 翟丽芳.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药物与人,2014,6(6):258-259.[5] 丁曾霞.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体会[J].现代养生,2014,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