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食性的变化

大熊猫食性的变化

大熊猫食性的变化

大熊猫在1869年被首次发现时,被归入熊属。之后学界对于大熊猫的分类似乎争议不断,有学者认为大熊猫属于熊科,有学者认为大熊猫应该单独划出一科。但是,无论大熊猫是属于熊科还是大熊猫科,它的祖先都应该是食肉动物,而大熊猫是何时变成几乎成为植食性动物地现在这样?

根据已有的化石证据,大熊猫大致可以按照出现的时间被分成五个亚种,分别是:始熊猫、大熊猫小种、大熊猫武陵山亚种、大熊猫巴氏亚种和大熊猫现生种。对于大熊猫食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大熊猫牙齿的变化进行推断。在最早发现的始熊猫化石中根据牙齿可以看出始熊猫还保留着部分食肉动物的特性,以及没有具有切裂作用的“裂叶”的裂齿侧反映出此时始熊猫是一种杂食性动物。之后,在始熊猫灭绝以后出现了大熊猫小种,此时大熊猫小种的咀嚼肌附着面比始熊猫大,但是比之后出现大熊猫巴氏亚种要小,另外,大熊猫小种的下颚要比巴氏亚种更短,牙齿也更小。而由大熊猫小种进化来的巴氏亚种则在咀嚼肌的发展上有了更大的提高,比如说,发达的矢状脊、项脊和冠状突,为强劲的咀嚼肌、枕肌扩大附着面;项脊增高,乳突发达,扩大了枕骨项面肌肉的附着面,从而增强了头部与躯干间的稳固性;由横向隔板围成的发达的额窦,起到了防止御着力及咀嚼力过猛时损伤脑颅的作用和减轻颅骨的重量。还有,就是巴氏亚种在咀嚼面上的变化:巴氏亚种的咀嚼面5.46cm2,远远超过后期的熊类,这些变化被认为是巴氏亚种对于使用竹子的适应。

(图片引自《大熊猫的分类与演化综述》,李涛等,《地质科技情报》,2004)

有左边的图可以看出,在大熊猫的进化过程中牙齿的变化情况,前臼齿越来越发达,裂齿越来越发达,咬节越来越多,这些表现都是说明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在逐步向肉食性→杂食性→植食性这样一个过程转化。

虽然现生种的熊猫已经基本成为植食性的动物,但是其消化系统还是保留着肉食性动物的特征,大熊猫的肠道总长度约是体长的4倍,远没有真正的植食性动物的8-12倍长,也许,大熊猫在继续进化下去就会彻底变成一种植食性动物。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在野外,大熊猫的雄兽和雌兽平常都是过着独居的生活,每个个体的活动范围大约为4-7平方公里左右,所以它的种群通常也是由零散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个个体均栖息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享着同一地区的食物来源,彼此之间互相依赖和制约,自然地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大熊猫的面部缺乏表情,一般通过视觉、嗅觉和听觉来保持种群之间的通讯联系,其中嗅觉最为重要。在它的肛门两侧各有一片裸露的区域,是肛周腺的所在地,这种腺体可以分泌一种闻起来带酸味的物质,它常在高大的树干基部或者其他显著的物体如石块、土堆等,用肛周腺的分泌物涂抹,同时也用粪便和尿液等,作为互相之间识别的标记,表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 大熊猫的眼睛的瞳孔象家猫一样,呈纵裂状,说明它具有夜行性动物的特征。大熊猫发出的声音比较复杂,专家们采用了对其各种可分辩的叫声进行声谱分析的方法,并且参照它的行为表现,从而分析其叫声所表示的本能行为、求偶和感情状态等生物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成体的叫声由12个比较清晰的叫声和喘声所组成,其声音信号的意义可以表示占有领域、寻觅配偶、抚育幼仔、受到了威胁的恐惧等等,包括嗷叫、低嗷、哼叫、吠叫、强吠、吼叫、尖叫和嘶叫等叫声,还有呼气、鼓鼻、咂嘴等声音。大熊猫初生幼仔的叫声比较单调,只有“吱吱”、“哇哇”和“咕咕”等三种,表示饥饿、身体不适或者需要排便等生理现象。到了9月龄时,还会发出呻吟、鼓鼻,以及类似牛叫和犬吠等叫声,其意义已经接近成体。随着其月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它们的叫声变得越来越复杂。 大熊猫的洞巢大多位于针阔混交林中的空心大树的基部或者树兜的凹穴中,树洞是由于人类在采伐时在树的基部一侧砍过几斧或由于其他原因而腐朽穿孔,里外沟通形成的。洞内一般有20-40厘米厚的朽木粉、碎屑、朽块。树兜凹穴则是由树根包围而成。这些洞巢或巢穴以高大的冷杉树为主,所处的环境都比较僻静,附近食物资源丰富,隐蔽条件也比较好。筑成的巢,结构比较简陋而粗糙。里面的铺垫物通常呈浅盘状,由从洞外衔入的几十根干枯的或新鲜的、带有嫩叶

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国宝大熊猫之后,觉得深受启发,以后我得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来提高学生的习惯养成了。 一是觉得学生在提出问题方面得有章法。今天课堂之上,我让学生分小组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然后展示在黑板之上,可是发现学生的热情很高,却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这也难怪,因为是第一次嘛,不不守细细分来,发现学生的涉及的面还是很全面的,有文章思路的,有写作特点的,有文章说明中心的,还有文章说明语言的,不过也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是学生个人的事情也就罢了,但是这是一个小组的意见啊,可见这也反映了小组在讨论的时候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啊!这也是今后需要引导的。 二是觉得学生的勇于表达的能力也要训练。学生面对听课的教师,自然是有些紧张,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不过原来一些很优秀的同学也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了,这就是一个问题了,说明了我在平时的训练还是太少了,这也是我有所忽视的内容啊,今后就得注意了!我想今后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拿出来让学生来谈感想,讲故事,荐精文都是可以训练他们的能力的,相信学生,他们一定是最棒的! 三是小组的评价差得仍然太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好处不用多说了,但是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今后一定得注意这个问题了!可以在上课时采用记五星的形式来表现,对于评价的结果要做好利用,除去在班上应该有一个好的表现外,在学校的层面上也应该体现,比如可以评选优秀小组、小组长、发证书奖品、计入综合素质评

价、举行优胜小组野游、电影会等,让学生有一个小组活动的动力。毕竟孩子们都是喜欢争强好胜的啊! 深感教无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也要向各位同行们认真学习啊! 反思二: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一年一度的成长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已经落下帷幕了。仔细回想自己上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那些前辈们对自己的教诲,我至今还深受启发。以后我得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一是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准确地抓住文章的重难点。其实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特点。我上的《国宝大熊猫》一课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有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把握的。可是文章很长,如果我们想在一节课中把所有的内容都交给学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个时候我就抓住文章的重点来进行教学,把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作为认知目标,把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作为技能目标,把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以及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情感目标,这样进行课文的处理就不会面面俱到,同时较好地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 二是对学生的引导所进行的问题设计要非常明确。今天课堂之上,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学生对我提出的两个问题都能够按照正确的指令来进行展开,我很高兴。这一点与其说是我的细心,还不如说是李老师对我的及时点拨。这样的细节在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时时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进一步提高问题的导向性。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优秀美术教案《可爱的大熊猫》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优秀美术教案《可爱的大熊猫》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大熊猫图片,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活动准备】课件大熊猫、大熊猫图片、录音机、磁带、彩笔、 油画棒、绘画纸,小椅子、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随着音乐全体小朋友学着大熊猫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 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 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朋友们看磁性黑板,出示熊猫图片,请幼儿观察静止的熊猫的样子。 3、老师在卡纸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1)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2)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3)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4)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 5)给大熊猫进行着色。 4、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 1)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7、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8、小朋友,今天我们把大熊猫的一家打扮的这么漂亮,它们可高兴了。让我们一起祝贺一下,来做一个《大熊猫钻圈》的游戏,好不 好?(好!)老师讲明游戏的玩法、规则和注意事项。 玩法:幼儿排成两队,第一个幼儿学习大熊猫的模样,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后,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依次类推,看哪一队的小朋友先钻完,哪队便为胜方。 规则:必须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 注意事项:不能碰倒呼啦圈。 三、活动延伸: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太棒了!现在让我们把大熊猫送回家吧。 听着音乐,组织孩子们张贴自己的作品到互动墙壁上。 四、结束部分:

大熊猫国家公园情况介绍

大熊猫国家公园项目情况简介 一、大熊猫国家公园基本概况 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宝兴县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宝兴县区位条件。宝兴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东邻芦山,南毗天全,西连康定,北接小金,东北与汶川交界,距成都200公里,是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带。县境东西宽约61公里,南北长约81公里,幅员面积3114平方公里。 ——宝兴县地质地貌。宝兴地貌属垂直地貌,地形以山地为主,大多为中高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最高山峰石喇嘛山,海拔5328米,最低地势灵关峡口海拔750米,县城海拔1011米。境内谷深坡峭,叠嶂重峦,景色秀美。 ——宝兴县生物资源。宝兴县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明显。仅维管植物就有164科、566属、1054种,分别占全省的70%、34%、11%以上;野生脊椎动物有29目、77科、377个种和亚种,分别占全省的69%、59%、29%以上。其中,宝兴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4种;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18种;一级保护鸟类6种,二级保护鸟类23种,以宝兴产地命名模式种及亚种植物有30种,动物有51种。宝兴县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建国以来先后向国家提供活体大熊猫123只,其中17只作为国礼馈赠给有关国家,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最重要的核心区,以大熊猫发现最早、大熊猫生态环境保护最好、大熊猫对外输出最多、

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面积占县域面积比例最高而成为当之无愧的“熊猫老家”。此外,宝兴县还被誉为“世界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动植物王国”、“全球重要生态区域”。 二、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有利条件和必要性 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生态系统,是我国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的典型代表和全球稀有景观生态系统的典范,具有全球突出的国家遗产资源价值。宝兴县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方面具有5大优势。 ——符合国家公园建设条件。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丰富。此外,邓池沟天主教堂与和平使者为核心价值的大熊猫文化发祥地,以及红军徒步翻越大雪山的长征文化纪念地等重要人文景观多样性,都是独特的或特有的,具有建设国家公园的资源条件。 ——适应全球生态资源管理的要求。目前宝兴大熊猫遗产地包括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占30%)和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夹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40%)。遗产地管理与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存在分割、重叠和空缺,此种多元分散管理与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的遗产保护极不适应,既不利于遗产价值完整性保护,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形不成规模。大熊猫国家公园将遗产地、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组合,报请国务院整体升级为国家公园,由省政府统一管理规划和组建统一管理机构,以满足和适应世界遗产地管理要求。 ——拓展四川省的精品生态资源空间。宝兴县地处《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三条核心旅游环线之“西环线”上,是“西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又是四川旅游大、小西环线与跨省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憨态可掬,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绝大多数为黑白相间,大熊猫在树上嬉戏即鼻吻端、眼圈(呈“八”字排列)、两耳、四肢及肩胛部(横过肩部相连成环带)为黑色,其余即头颈部、躯干和尾为白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其体长120~180cm;尾长10~20cm,白色;肩高一般为65~70cm;体重60~125kg。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背部毛粗而致密,腹部毛细而长。陕西秦岭佛坪自然保护区共有四次发现白色大熊猫。据陕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陕西大事(1948-1990)》725页载,最早在秦岭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白色大熊猫的时间是1990年11月15日。那只大熊猫体高0.7米,除眼圈、四肢下部外,从耳朵、肩胛到整个胸脯,均为白色,堪称“宝中之宝”。此后在1991年、,此后于1990年、1991年和2009,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竹林中又有3次分别观察到棕色大熊猫的2只成体和1只幼仔。这种熊猫两耳、眼圈、睫毛、吻头、肩胛及四肢的毛均为棕色。北京大学大熊猫专家称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大熊猫”。无论棕色或白色大熊描,确为世界罕见。它们的发现,打破了熊猫研究史上“单形性”(即毛色黑白相间)的说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这样,目前已知的大熊猫的毛色共有三种:黑白色、棕白色、白色。生活在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因头部更圆而更像猫,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大熊猫喜欢独自生活,都是单独行动。不冬眠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熊猫趣闻:近几年,科学家的野外隐藏摄像机发现,雄性野生熊猫在树上留下气息记号时,会抬起一条后腿,像公狗一样,然后把尿往树的高处撒去。尿撒得越高,雄性大熊猫的社会地位也就越高。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有时也吃竹鼠)。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 如何消化竹子科研人员发现,大熊猫的消化道粗短而又简单,没有一般食草动物细长的肠道和复杂的胃或发达的盲肠。此外,在大熊猫的基因序列于2009年公布之后,他们还发现大熊猫消化道内缺乏一些帮助食草动物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它们是纤维性植物饮食的主要成分)的酶。这让科研人员感到非常困惑,缺乏这些必要条件的大熊猫是如何消化竹子的呢?科研人员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分析5000多个核糖体RNA序列,最终在大熊猫体内发现了多种消化道微生物,而且和一些食草动物体内的微生物非常类似。这些都有助于动物消化体内的纤维素,而且其中有了7种是熊猫消化道内独有的。 人类迫使大熊猫吃竹子 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呢?科学家推测,随着古时候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大熊猫被迫迁徙到一些高山地区生存。它们为了避免和一些肉食动物比如亚洲黑熊等进行竞争,最终逐渐习惯以竹子为食。不过,尼可·麦克科也补充到,如果给大熊猫提供肉类食品,它们也会吃的,不过不会主动去索取。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11可爱的大熊猫_西师大版-word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11可爱的大熊猫西师大版(2019)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9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00-1800毫米,尾长100-120毫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反思

习作国宝大熊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大熊猫的外形、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等信息。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积累材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领悟写动物的方法,通过实例抓住动物的特点具体描写;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一起猜个谜语,把我们今天的客人请出来。 2.课件出示谜语: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3.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国宝大熊猫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请同学们谈一谈大熊猫给自己的印象。 4.导入: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许多小朋友都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今天我们就尝试着把大熊猫介绍给别人。 二、交流资料,答疑解惑 1.引导交流: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疑问?把你的疑问写下来,一会儿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 2.学生自主交流,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投影仪展示学生梳理出来的问题。 预设: (1)大熊猫是猫吗?(2)大熊猫吃什么?(3)大熊猫有哪些典型的生活习性? (4)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5)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 (6)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的“国宝”?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网络、书籍、向其他人咨询等) 4.小组交流如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解决了哪些疑问,哪些问题还未解决的,提出来,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指导方法 1.过渡:同学们对大熊猫有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如何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别人呢?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来寻找方法。 2.回顾课文内容,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 (1)在《我们奇妙的世界》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个奇妙的世界的?(从天空、大地两个方面来介绍世界的奇妙) (2)课件出示《海底世界》第2—6自然段的开头。 ①引导学生回顾《海底世界》中,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从海底的环境、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海底的矿藏五个方面来进行介绍的) ②第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第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别是那一段的

23第17章 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

第17章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大部分自然景观已被改变或被破坏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分布区面积缩小Fan 等 1991徐学良 1993 3é?a?àí?×?è??°1?oí?a±£?¤í?ò????????¨á¢μ?±£?¤???????ó??éú?????ò????μ?è?ààéú 2ú???ˉ??????êüμ?±£?¤μ??????ú??·?2? ???ú±?·????ú?¥2??àá?μ?±£?¤???úò?′??ˉ±?oí?ü??ê1??èoμ?ò? ′??àì?D??μμíMeffe等1994 Rails等1986á?òμ2? Ailuropoda melanoleuca ò2ê?êà??×?è?àúê·ò?2úμ???òa×é3é2?·?′óDü?¨??1?·o·?2?óú????μ?Dí?àμ??????á??μé?ì??μè1983 ′óDü?¨μ?·?2?·??§?ú?D1ú??oóò????1ê?á?3éò???μ?何业恒 1989 óè??ê??ü??ê??ê?ú·¢éúμ??aàà?a·¢ ê1?????úμ?·?2????????T?ú?D1úμ??à2????-???? ??′¨ê?μ?ú?ááé?D??àá?oú??′£ 1985 Schaller 1993?ü?¢μ????y???a25 000平方公里 早在1963年就建立了4处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为了进一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在70年代和80年代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专项调查MOF ′óDü?¨·?2????ú??ààá?′?′ó???y?a?¨?Y?à?a′??÷???t????3éᢠá?áìμ?D?×é??μ?′óDü?¨á?òμ2??áí??D1ú???§?ooí′óר?o D£μ?ò°éú?ˉ???§?òó?êà??ò°éúéú???ù?e?á??′óDü?¨??DDá??a?ú10年的研究 范志勇

《可爱的大熊猫》教学反思

《可爱的大熊猫》教学反思 《可爱的大熊猫》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课文用三个自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特点三个方面作具体说明。学生对熊猫的样子、颜色、和活动都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我有如下收获: 一、以物激趣 在教大熊猫的外形时,我出示实物——大熊猫玩具,让学生有序观察大熊猫的外形,然后观看大熊猫图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观察中被调动起来,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并且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以读为“本”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如:引读、集体读、部分读、范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以读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同时,学生在读中结合图文并茂的板书,生动再现了大熊猫的外形可爱,小时候的活泼可爱,长大后睡觉的样子可爱,以及它吃竹叶时的样子可爱,从而体会到大熊猫是许多珍奇动物中最可爱的一个,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三、寓教于画 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学得轻松,真是其乐融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读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彩笔,将文中所描绘的大熊猫画下来。很快,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子,一只又一只的熊猫形象便跃然纸上。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课文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学生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发展了特长,培养了创新能力,读懂了课文,积累了描写动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在教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称大熊猫为国宝,在世界上更珍奇?讨论交流自己还知道哪些有关熊猫的常识,熊猫的生活环境必备条件。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懂得了,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它。最后让学生搜集其它珍贵动物的资料,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现状,组织学生制作标语,向全校的同学发出倡议: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并开展“保护国家珍稀动物”宣传活动。学生在亲自宣传环保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创造能力,又使课文内容理解深透、课文主题得到深化,也不知不觉受到环保意识教育,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

【幼儿教案】大班优秀美术教案《可爱的大熊猫》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大班优秀美术教案《可爱的大熊猫》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大熊猫图片,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活动准备】课件大熊猫、大熊猫图片、录音机、磁带、彩笔、 油画棒、绘画纸,小椅子、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随着音乐全体小朋友学着大熊猫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 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 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朋友们看磁性黑板,出示熊猫图片,请幼儿观察静止的熊猫的样子。 3、老师在卡纸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1)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2)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3)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4)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 5)给大熊猫进行着色。 4、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 1)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7、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大熊猫进化及现状

大熊猫进化及现状 进化系统图及化石证据 在动物进化史上,大熊猫是佼佼者,在生存竞争中,大熊猫是成功者。 据已发现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 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 祖先――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始熊猫舌面 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由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枝叫葛氏郊熊猫(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期即灭绝。而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Ailuropoda micrta)。从大熊猫小种的化石牙齿推测,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这些小型大熊猫又经历了约200万年,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以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化石大熊猫武陵山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体型仅比现生大熊猫小约1/8。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体型又普遍的比现生大熊猫大约1/8,而且依赖竹子为生。

大熊猫小种下颌化石武陵山亚种下颌 巴氏亚种头骨化石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在整个更新世,化石亚种大熊猫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布中国东部和南部,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台湾岛及缅甸、越南、泰国北部。当时的大熊猫与剑齿虎、剑齿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一起生活,构成典型的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就在更新世中晚期,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等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在距今约1万8千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衰落,大部分动物灭绝,仅留下无数化石表明它们曾经存在。北方的大熊猫绝迹,南方的大熊猫分布区也骤然缩小,进入历史的衰退期。 大熊猫生活现状

大熊猫

大熊猫 王其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本文从大熊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栖息分布、人工养殖、疾病防治及等文化价值方面切入浅谈国宝大熊猫。 关键词:大熊猫国宝野生动物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珍贵子遗物种,已有数百万年的进化史,是从远古走来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观赏、科研和文化价值。它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在中国经济、社会和对外文化交往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旗舰物种。 1 形态特征 大熊猫体形肥胖,野生的一般重60~76千克,最重可达110千克。圈养条件下,由于营养的关系,一般体重可达80~125千克。 大熊猫的唇形似兔唇,这有利于剥竹青。吻鼻甚短,鼻垫似猫,黑色,鼻腔很大,这是对高山空气稀薄的适应。整个面颊显得很圆,具有丰满的咀嚼肌肉,故它们咬断竹子不费吹灰之力。眼睛很小,瞳孔似猫,为纵列状。它们生活在深山密林中,夜幕降临后,在微弱的光线下也能照样正常活动。耳朵圆,听觉较灵敏。 大熊猫的头大而沉重,故颈部较粗短,肌肉也很发达。身体虽较肥胖,但全身关节却十分灵活,可以用嘴舔咬胯部和尾巴,高兴时翻筋斗十分灵巧。 大熊猫初生时尾几乎与后肢等长,随着个体发育而逐渐缩短,尾毛很蓬松,似帚。 大熊猫四肢粗壮,以支撑笨重的身体。四肢向内撇,行走蹒跚,这样便于它们在竹丛中漫游、采食竹子。前掌和手能采食、握竹进食。前后掌都被有黑色粗毛,可在冰雪上行走而不打滑。趾端有坚硬的爪,利于攀爬。 大熊猫体色基调为黑白色,这在茂密的森林里或雪地中,既能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对它们个体之间起到相识作用。 2 生活习性 大熊猫性情温驯,在野外一般不攻击人,偶尔相遇,多迅速穿入竹林中。繁殖育幼期间会主动攻击人以保护其幼体,见到人会追赶到约30米后停止,在返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大熊猫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大熊猫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大熊猫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学习了解大熊猫的简单知识,能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形状,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熊猫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大熊猫的简单知识,能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形状。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画好椭圆,和圆形 活动准备 画好椭圆,和圆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 小朋友们,你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啊?谜语答案:熊猫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片:(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大熊猫有一个圆圆的脑袋,椭圆形的身子,椭圆形的四肢,半圆形的耳朵,圆圆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弯弯的嘴。 (老师)小朋友们真棒,刚才看得太仔细了,大熊猫身子很肥胖,长有粗壮的四肢。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首先,咱们画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然后在脑袋下面画一个椭圆形的身子,然后画大熊猫椭圆形的四肢,最后,咱们给大熊猫添画上圆圆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弯弯的嘴。小朋友们,老师刚刚给你们说了,大熊猫爱吃什么?(竹叶)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给大熊猫添画上竹叶。 3、让幼儿自己操作 1)、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涂色时老师要强调,用油画棒涂色时要朝一个方向涂) 4、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

最新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可爱的大熊猫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最新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可爱的大熊 猫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大熊猫图片,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活动准备】课件大熊猫、大熊猫图片、录音机、磁带、彩笔、油画棒、绘画纸,小椅子、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随着音乐全体小朋友学着大熊猫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朋友们看磁性黑板,出示熊猫图片,请幼儿观察静止的熊猫的样子。 3、老师在卡纸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1)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2)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3)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4)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 5)给大熊猫进行着色。 4、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 1)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7、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 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组合能力。 8、小朋友,今天我们把大熊猫的一家打扮的这么漂亮,它们可高兴了。让我们一起祝贺一下,来做一个《大熊猫钻圈》的游戏,好不 好?(好!)老师讲明游戏的玩法、规则和注意事项。 玩法:幼儿排成两队,第一个幼儿学习大熊猫的模样,手脚着地,钻 过呼啦圈后,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依次类推,看哪一队的小朋友先 钻完,哪队便为胜方。 规则:必须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 注意事项:不能碰倒呼啦圈。 三、活动延伸: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太棒了!现在让我们把大熊猫送回家吧。 听着音乐,组织孩子们张贴自己的作品到互动墙壁上。

大熊猫濒临灭绝的现状及原因

从1974~1989年,大熊猫的栖息地已消失了一半。目前,它仅分布在我国34个县。据调查,大熊猫野生数量仅1000余只,且被分割成20多个孤立的小种群。世界各国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约为120多只。 熊猫的种群数量少,导致大熊猫寻求配偶机会少,近亲繁殖多。加上繁殖和哺育的艰难,幼仔成活率很低。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势必导致大熊猫在适应环境、繁殖和抵抗疾病等方面的能力日益低下。 大熊猫是古代动物的孑遗。更新世晚期,地球气候转冷,当时的剑齿象、剑齿虎、猛犸、巨貘等几乎“全军覆没”,唯有大熊猫在高山深谷中留存下来,数量本来就较少;另外由于大熊猫食性特别,以竹子为主食,所以每当竹子周期性开花枯死时,大熊猫就会大量减少。1975~1976年的冬天,岷山、邛崃山的大熊猫,因为竹子发生大面积开花枯萎,竟饿死了138只!这样的事件会造成熊猫种群数量的明显下降。 森林被大面积采伐,使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日益缩小,环境极其恶化,栖息地已退到高山深谷的尽头,无路可退。同时人为猎杀和捕捉对大熊猫的生存也构成极大的威胁。大熊猫的一个世代大约5年,种群增长很慢,即使在绝对的保护条件下,种群的恢复也要几十年。 很多人将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命运归咎于它吃竹子的食性和生不 足月的幼仔。但是,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潘文石教授认为:大熊猫身为食肉动物而主要靠吃竹子为生,这是生物界一个独特的例子。如果

大熊猫不是吃竹子,恐怕早已灭绝了。过去曾经发生过竹子大面积开花的

“险情”,当时人们以为大熊猫都要被饿死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一座山有不同的气候带,生长着各种竹子。大熊猫的活动范围很广,覆盖了好几个气候带,能吃的竹子不止一种。发生竹子开花的卧龙保护区储量最大的两种竹子是拐棍竹和冷箭竹,它们之间的分界线的海拔高度是2600米,而大熊猫的活动范围是1500~3300米,这当中有四五种竹子。冷箭竹开花了,但其他竹子没有开花,大熊猫可以吃别的竹子。即便是只有一种竹子,大熊猫也不会被饿死,因为大熊猫的消耗量是竹子每年长出地面部分的百分之二,而竹子开花顶多影响85%的竹子,成活的部分足够养活大熊猫了,更何况还有根本没开花的竹子。 刚出生的大熊猫幼仔像只老鼠,每只有100~200克,仅母亲体重的千分之一左右。它又聋又瞎,看起来就像是没有在“娘肚子”里发育完全的“早产儿”。这是不是就说明大熊猫的生殖能力退化了呢? 其实,这是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面临的生理压力所决定的。母大熊猫在生仔时有一个穴居和禁食时期。它如何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怀孕,并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的呢?靠的是消耗体内的脂肪。脂肪先要不解为脂肪酸才能被吸收,但脂肪酸的分子量太大,不可能通过母体胎盘中的微血管渗透给胎儿,胎儿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于是,母大熊猫只能消耗自身的蛋白质:将蛋白质转变成为分子量较小的葡萄糖,就可以透过胎盘使胎儿生存下来。但是,母大熊猫自身的蛋白质有限,消耗过多会危及自身的性命。因此,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便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生下一个没有成熟的幼仔,成天抱着它喂奶。这就

大熊猫优质课教案

7、大熊猫(第二课时详案) 授课老师:李青青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文中一共有四个自然段,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可爱外形,小的时候和长大后的不同生活习性,最爱吃什么,以及大熊猫的珍贵和受欢迎,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跃然于纸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写“巴、爪、皮、黑、双、许、动、全”8个生字。 2、学习两个新部首:“言字旁”“人字头”。 3、学习观察,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幻灯片1) 师: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来猜一猜,它是谁?生:猫。生:熊猫。 (幻灯片2)师:你们真爱动脑筋,猜的非常正确,就是大家喜欢的大熊猫。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七课《大熊猫》。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3) 师:这节课我们要会写“巴、爪、皮、黑、双、许、动、全”8个生字。还要学习两个新部首:“言字旁”“人字头”。学习观察大熊猫,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 三、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幻灯片4) 过度:你们喜欢大熊猫吗?生:喜欢。 过度:是啊!动物园里有许多珍贵的动物,最吸引人的要数大熊猫了。 师:“最吸引人”说明大家都。。。。生:喜欢大熊猫。 2、学习第二自然段。(幻灯片5)

过度:接下来就跟着李老师一起打开课本35页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课本里认识认识这个可爱的大熊猫长得什么样? 师:谁来和同学们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呢? 生: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吸引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师:(指导朗读)我喜欢你介绍的这只大熊猫。还有谁也来介绍一下呢? 生: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吸引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师:(指导朗读)通过你的介绍,这只大熊猫我更喜欢了,还有谁再来介绍一下?生: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吸引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师:(指导朗读)老师真的太喜欢你大熊猫的样子了,你们一起来介绍一遍吧!全体学生: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吸引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 如:某某小朋友把描写大熊猫的"胖胖的""圆圆的""毛茸茸的"这些词语读得很好,读出了大熊猫的可爱,表达了自己对熊猫的喜爱.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过度:大熊猫那么可爱,那它平时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大熊猫小时候与长大后有什么不同? 师:那一组愿意来说一说大熊猫小时候与长大后有什么不同? 生: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像个顽皮的孩子。长大以后,它就不太爱活动了,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 师:它小时候真调皮!还有那一组来说一说大熊猫小时候与长大后有什么不同?生: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像个顽皮的孩子。长大以后,它就不太爱活动了,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 教师评价:把描写熊猫小的时候的句子读得很轻快,读出大熊猫小时的活泼,描

大熊猫的作文(30篇)

大熊猫的作文(30篇) :大熊猫哺乳纲国宝成都熊猫基地熊猫电视白色大熊猫熊猫滚滚活化石大熊猫的独特性格大熊猫的作文第1篇: “整天顶着黑眼圈,浑身上下胖嘟嘟,以前十分爱吃肉,此刻爱吃小竹子。”大家猜这是什么?没错,是大熊猫。 大熊猫在我国是一级保护动物,而它被称为”活化石”,据说八百多年前就有大熊猫了。大熊猫繁殖本事低,目前野外的大熊猫在全球不足一千六百多只,因为野外大熊猫繁殖本事低。 大熊猫外形很独特,它有一双黑乎乎的眼睛,像两颗晶莹剔透的黑葡萄。熊猫的脸像一张又大又圆的大油饼。它看上去真是”膘肥体壮”。 大熊猫睡觉时很可爱。它的睡姿各种各样,有的趴在树上,有的趴在地上像一坨液体,还有的仰着头,四脚朝天。 睡醒后,大熊猫不慌不忙地去找竹子。它吃竹子时,首先咬掉竹子的外皮,之后左一口,右一口,然后又吃掉茎叶,最终又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大熊猫又去和伙伴一齐玩,它聚集在林中,有的在地上打滚,有的在原地跳,还有的在爬树,真像一群调皮的孩子似的。 我喜欢伶俐可爱的大熊猫,不仅仅因为它可爱独特的外形,还因为它象征着和平和吉祥。你听完我的介绍,是不是也爱上了它? 大熊猫的作文第2篇: 可爱的熊猫 暑假,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动物园,我十分高兴。 动物园很大,游玩的人来来往往。到了那里,我和妈妈参观了很多的动物。 我最深刻的记忆是我和妈妈去了熊猫馆,看到哪里有好几只熊猫正在玩耍,屋里还开着几台空调和电风扇呢!它可真舒服呀,比我还凉快呢!熊猫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又黑又圆就像两颗大葡萄,十分有神。它毛茸茸的身体胖胖的、黑黑的,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看起来十分可爱。最可爱的一只是阿姨怀里抱着的一只小熊猫宝宝,饲养员叔叔正在喂它奶喝,它十分调皮,当叔叔拿着奶瓶放在它的嘴里喂它喝奶时,它来回的在动,还和叔叔抢奶瓶自我抱着喝呢,一会儿连喝了好几瓶奶,喝饱了,阿姨还抱着哄它睡觉,就像个小孩儿一样,一会儿就呼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1.通过一个游戏“问答猜”导入课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又能与本次习作的内容相契合,落实了行文中先问后答的设问表达形式,以及问题的分类意识和整合信息意识。 2.联系了本学期“昆虫备忘录”与第一单元“我的植物朋友”习作中的“植物备忘录”两方面的知识,唤醒学生已有学习经验,为学习者构建知识块链提供帮助,既能温故,有益于知新。 3.学生提问时就要有意识地强调、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分类,可以先提问再一起分类,也可以先一人提问,引导其他同类问题接着提问,进而总结问题类别。 4.第二课时的学习活动逻辑线比较明确。围绕“把熊猫介绍书”写清楚讨论写作方法,学生先回顾单元文本《我们奇妙的世界》和《海底世界》的写作特点,得出秘诀一“确定写几个方面”,于是引导学生排列表格中的表栏目信息,简单交流分享,如先写外形,再写食物,最后写价值。进而结合两课再讨论秘诀二“围绕一句话写清楚一个方面”,先回顾课文,再借助园地中的例子练习,然后回归习作主题,简单说说你会如何设计中心句。 5.给学生看范文,是为他稍后的习作提供借鉴。直接条条框框出示写作秘诀,学生的印象不深刻。我采用“这是张老师写的文章,大家读一读,夸夸我呗”,学生说“老师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张老师把中心句写在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我们一读就知道这一段在写什

么”“张老师用了许多积累的词语,非常新鲜”“老师为了把中心句中的慢吞吞写清楚,写了熊猫吃饭、行走、玩游戏三件事情,是有顺序的”,由此,强化了上一环节回顾教材梳理出的“文章结构”“围绕中心句”和“顺序”三个要点,同时又加入“运用积累的词句”这一先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