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XX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

第一章项目区基本概况

1.1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

XX区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XX市西北部,是湖南进入广西的重要通道,全区辖10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3个国有林场,总人口58.65万人,总面积294.612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76.05万亩,有林地面积139.81万亩,森林覆盖率55.77%,是全省重点林区。XX区XX国有林场土地总面积29415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7555亩,天然林11776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9%。

1.1.2 自然条件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7.8℃,极端最高气湿39.8℃,极端最低气温-7℃。无霜期280-320天,年降雨量为1162—2034毫米,相对湿度80%,林场气候环境事宜林木生长发育。

1.1.3母岩、土壤

境内成土母岩为变质岩和沉积岩类。由变质岩类风化的土壤,一般质地适中,结构力强,保水保肥性能较好,养分较多,PH值5.6—6.2。林地土壤大多属红壤,有板页岩红壤,砂岩红壤,石灰岩红壤和四纪红土红壤。

1.1.4植被

林场森林植被保存良好,自然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古树名木众多,共有乔灌木树种84科,230属,669

种。原生树种多为樟科、壳斗科、松科等树种,内有杉木、柳树、毛竹、桂花、樟木、楠、香椿等32种树种,栽培树种主要为杉木等。

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竹类林等4个植被型组。

1.2 社会经济概况

XX区XX国有林场下辖三个工区,全场现有职工67人,其中在职职工33人,离退休职工34人。其中高级工有13人,助理工程师有4人。林场林木资产总额4970万元,固定资产总额625万,林场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新场部至林场老场部的4.2千米公路已硬化。境内九里江、响水浸、薄烟溪等溪流,但流量过小,不能水运木材,主要还得靠陆路集材。此外,林场及工区已接入当地农电网,用电较方便。

1.3森林资源现状

林场土地总面积29415亩,其中林地面积亩,有林地面积28927.5亩,全场活立木蓄积103533立方米,生态公益林面积20344.5亩。

第二章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1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生态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重要指示。实现人工纯林向异

龄复层混交林转变,由单一的木材生产经营向森林多功能近自然全周期经营转变,有效遏制人工林退化,恢复增强生态屏障防护功能,全面提升森林质量,达到可持续经营与利用目的。转变我场林业发展方式,实现林业供给侧改革及应对气候变化,增汇减排。

2.2 建设原则

2.2.1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加强原生境保护,充分保留原有的天然林、珍稀植物、古树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2.2.2坚持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原则

以林场老场部工区为“点”,先行先试,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打造成规模较大、经营水平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示范工区,带动和引领全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建设的总体推进。

2.2.3坚持因地制宜,造抚结合的原则

一是按照立地条件,坚持适地适树的培育原则;二是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资源的需求确定建设树种;三是根据资源和管理条件,分区施策,宜造则造,宜补则补,宜抚则抚,全面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2.2.4坚持集约经营,科学培育的原则

严格遵循树种特性和自然规律,确定科学的营造林模式和经营措施,采取良种壮苗,开展集约经营,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乡土珍贵树种。

2.2.5坚持可持续经营目标和近自然经营理念

按照可持续经营目标和近自然经营理念,结合森林经营规划,大力优化低质林分的树种、林层、林龄结构和空间配置布局。强化纯林抚育间伐措施,留足补植空间,培育多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林,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2.3 建设目标

(1)通过调整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探索与示范森林质量提升和多资源利用的模式及方法,促进林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完成现有林补造改培檫树(楠木)3000亩,形成树种结构合理、生态系统稳定、森林健康多样的规模化珍稀树种资源。

(2)通过项目实施,新增36000立方米的森林蓄积量,增加林场木材资源储备,缓解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碳汇,为国家木材储备做出贡献。

(3)通过项目建设,增加森林蓄积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探索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经营的技术模式,摸索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和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2.4 编制依据

(1)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省林业厅《关于认真做好2019年防护林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

(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2001);

(3)《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09);

(4)《森林采伐作业规程》(GB1996-2005);

(5)《造林技术规程》(DB43/T004-2014);

(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1999)

(7)《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LY/T1706-2007)(8)《封山育林技术规程》(DB43/T140-2014);

(9) 项目区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点和规模

3.1项目建设地点

根据项目建设的原则和标准,确定永州市XX区XX国有

林场老场部工区为本项目建设地点。

3.2项目建设规模

为提升森林质量,培育与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针对当前我场森林资源单位蓄积量低、林分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运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改培3000亩。

3.2.1现有林补造改培

2019~2020年实施现有林补造改造3000亩。现有林树种杉木,培育树种檫树、楠木。改培后形成杉木+檫树(楠木)异龄复层混交林模式。

3.2.2现有林森林抚育

对现有林林分密度大,郁闭度高,通透力下降,草灌丛生与林木争肥,林内环境已抑制了林木生长的3000亩现有林进行割草除灌、修枝、间伐萌芽树及结合施肥等系列措施,促进成林、成材。

3.3建设布局

3.3.1 布局原则

一是优先选择退化防护林、森林质量低的针叶纯林,统筹规划,集中连片,相对集中。选择交通便利、立地条件较好的工区,集中在工区林道两侧布局,集约连片经营,实现规模发展。

二是适地适树,科学培育的原则。根据补造改培树种楠木、檫树的特性,适地适树布局。选择洼地、土层深厚的中下部地段。科学培育,实现林地产出和生态功能的最大化。

3.3.2 项目布局建设方案

项目区建设与优材更替、无节良材培育目标相结合,造抚并用,突出林中空地的补造补造和森林质量低的林分的森

林抚育。实施补造改培 16个小班,面积3000亩。

3.4 建设方向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建设3000亩,使项目区森林质量得到精准提升,朝着森林蓄积量增加36000立方米目标迈进。

3.5 支撑体系建设

3.5.1科技推广

为保障森林质量提升、林地复合经营的森林多资源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配套建设必要的森林资源保护利用设施;针对林业人才缺乏、科技支撑不足、创新能力和水平较低、现代化的装备不高的现状,项目实施“互联网+”智慧林业建设,对项目管理团队及建设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创新森林碳汇产品开发示范基地建设及运营模式,开展森林多资源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相关课题研究,推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森林认证试点示范。

加强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开展基层林业职工的岗位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加大林业科技向林业生产力的转化力度。

3.5.2档案与信息管理

建立和健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的档案管理,设立专门档案,配备专人管理。档案内容包括规划设计、基地建设、成效监测、验收检查等成果材料。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项目建设的模式探索和实践经验交流。

3.5.3森林防火与有害生物防治

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区纳入林场森林防火体系规划之中。一是在2018年底,完成对贯穿项目区的3公里林区公路的维修,保证项目区交通便利;二是构建生物防火隔离

带3公里;三是组建一支林火扑救队伍,配备相关器具和设施。建立和健全林火阻隔和扑救体系,保护和巩固基地建设成果。

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区纳入到全场的有害生物防治的体系。针对集中连片的项目建设区域,以及培育的主要树种和主要病虫害种类,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基地设施,包括预报点建设、必要的防治物资和药物。

第四章项目实施区林分现状和技术措施

4.1项目实施区林分基本现状

项目实施区位于XX区XX国有林场老场部工区。该工区

总面积10211亩,蓄积量120228立方米,项目区为2006年以后人工更新林分,绝大部分为杉木中龄纯林,林木平均胸径14㎝,平均树高7.5m,亩平均蓄积10.1立方米。林分现在生长缓慢,长势较差,明显后劲不足。其中森林质量差、退化明显的林分面积约3000亩,这部分林分郁闭度低,林中空地较多,须进行补植补造;受生长环境影响生长缓慢、后劲不足的杉木纯林约3000亩,这部分林分密度大,郁闭度高,通透力下降,草灌丛生与林木争肥,林内环境已抑制了林木生长,须采取抚育间伐措施,促进林木生长。

4.2主要技术措施

本项目是我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场现有林分质量、结构等未能充分发挥所在立地生产潜力林分,或采取一定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和生产量的林分,通过采取间伐、补造、割灌、扩穴、施肥、应用优质苗木或容器苗局部整地栽植等技术措施,调整林分组成,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改善林地、林木生长条件,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地、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培育优质、高效的珍稀树种用材和大径材、无节良材,实现立木培育目标和蓄积储备功能。林分现状及改培模式、主要技术措施等详见附表4-1。

4.2.1 现有林补造改培

4.2.1.1树种选择原则

一是适地适树;二是突出培育珍稀树种,三是乡土树种优先。

4.2.1.2树种选择

主要树种选择檫树或楠木,檫树(楠木)树种配置密度

每亩40株。

4.2.2 主要技术

按照国家及行业、地方有关营造林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要求,结合现有林分生长状况和经营目标,确定项目营造林主要技术措施。现有杉木林分,间伐株数为50~60株/亩,林下套种株数为40株/亩。穴垦整地,规格40×40×30cm,表土入穴,深栽覆土,施肥。

4.2.2.1良种壮苗

实行种苗“两证”制度和“三定”办法,按照《育苗技术规程》(GB/T6001-1985)培育壮苗,选用《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集》(GB6000-1999)规定的I级苗造林。根据树种或品种特性及地方栽培标准,本项目区采用2年生珍贵阔叶树容器苗或2年生大苗上山造林。

檫树(楠木)2年生容器或裸根苗要求地径1.0cm以上,苗高100cm以上。檫树(楠木)、裸根苗采用本地具有“两证”的Ⅰ级苗,即取即栽,保证造林成活率。

4.2.2.2科学施肥

根据补造林地或林分土壤肥力状况,整地时每穴施放复合肥100g,次年5月结合除草松土每穴施尿素50g,采取以树苗为中心,0.4米为半径开沟覆土地的办法施肥,达到维护林地充足养分和肥力,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4.2.2.3培育措施

(1)补造补造

根据林地目的树种林木分布现状、经营目标,确定我场补造套种树种以阔叶树和珍稀树种檫树或楠木等为主。采取均匀或不规则、块状、零星等补造办法,套种主要采用间针育阔方法,以利于树种结构优化。

(2)树种调整

根据林分经营方向、目标和立地条件确定调整的树种或品种,可采取抽针补阔、间针育阔等方法,重点培育珍稀树种和大径级材、无节良材。

4.2.2.4现有林森林抚育

应根据立地条件、培育目标和整地方式采用相应的抚育方法,并参照《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以及《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的有关规定执行。主要措施包括除草割灌、抚育修枝、抚育间伐等。

开展抚育间伐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按照去弯留直、去劣留优、去弱留壮、间密留稀、确保目标树生长的原则,伐出Ⅳ级、Ⅴ级木和干扰树、竞争木、树干弯曲木和木材有缺陷的林木。间伐抚育后,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均应大于间伐抚育前。林木分布均匀,不造成林窗、林中空地,出现林窗或林中空地应进行补植。

4.2.2.5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将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程,严禁利用高毒、剧毒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防火林地,合理搭配树种,禁止陡坡地全垦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4.3施工进度

根据项目下达情况,现有林补造改培计划2019年1月前完成除杂灌,2019年2月前完成整地、施肥,2019年3月前完成栽植。补造改培未完成部分延迟至2020年完成。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5.1 估算依据

(1)《林业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林业部LBD301-96);

(2)《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政部财建[2002]394号);

(3)国家现行有关政策规定和国家林业局制定的经济技术指标;

(4)XX区营造林等各项生产定额及市场调查所得经济技术指标。

5.2 估算范围

项目的建设投资主要由现有林补造改培、现有林森林抚育、支撑体系投资和其它费用。

5.2.1现有林补造改培投资

包括除草割灌、苗木、基肥、整地、植苗的肥料和用工费等。其费用根据项目建设模式(补造改培)、树种、造林模型等因素综合成本确定。

5.2.2 支撑体系投资

包括科技支撑、林道(作业道)、档案、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档案设备等。

5.2.3 其它费用

包括项目管理费、工作咨询费、监理费、设计费、招投标费和预备费等。

5.3 估算指标

5.3.1 现有林补造改培投资指标

依据项目区有关补造造林工程建设方面的资料,以及XX 区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确定主要树种单位面积投资表(见表5-1)。

补造改培、森林抚育单位面积投资表

表5-1 单位:元

5.3.2 支撑体系投资指标

(1)科技支撑:按项目总投资的1.5%计算;

(2)林道(作业道):5000米,折合4元/亩;

(3)森林防火:包括扑火驻地设施、扑火工器具和装备,1.5元/亩;

(4)有害生物防治:包括防治设施设备等,1.2元/亩;

(5)档案设备:主要设备购置,1万元/套。

5.3.3 项目建设其它经济指标

(1)管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1%。

(2)咨询费:工作咨询费0.25%

(3)设计费:2.5%。

(4)招投标费:0.25%。

(5)工程监理费:1.%。

(6)预备费:按项目总投资的5%计算。

5.4 投资估算

按照以上技术经济指标和项目建设规模估算,本项目需投资387.57万元。

5.5 资金来源

按建设投资来源,分中央投资、地方配套(自筹)两部分。中央投资500元/亩,共150万元,其余由区级配套及建设主体自筹。

第六章保障措施

6.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为加强我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的组织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场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主管营林的副场长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组员,负责项目的管理、申报、规划、实施、验收与资金筹措,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6.2创新建设模式,转变项目管理方式

创新建设模式是本项目的基础和保障。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最佳精准提升模式。同时要加快路网建设、林业机械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现代化建设和管理。

6.3强化监督检查,切实提高培育质量

一是按规划搞设计,按作业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按验收拨付资金;二是坚持设计审批制度,要按规定标准、条件、程序审批,加强监督;三是项目法人制度;四是严把质量施工关,施工期间要有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确保符合质量标准;五是坚持检查验收制度,工程竣工后,要及时组织检查验收。

6.4搞好科技推广,提升项目建设水平

一是总结、筛选、组装配套实用的珍稀树种培育技术及现有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与激励体系。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做到科技成果上山入林,提高科技成果贡献率。二是围绕项目建设探索森林质量提升技术;利用高新技术,提高珍稀树种生长潜力,缩短培育周期。三是搞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林业科技水平。

6.5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成效

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要求加强项目的管理,实行工程招标、监理制度,对基地建设实行全程科学管理和监督,以保证资金的有效投放和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6.6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管理

主要是建立管护制度。实行场部管理人员、工区长、护林员三级管护模式,确保基地每天有两人以上巡视,严防人畜破坏,杜绝森林火灾,积极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定期监测基地建设成效,巩固基地建设成果。

6.7建立信息档案制度,巩固项目成果

要建立森林质量提升的专门档案,配备专人管理。利用

遥感、信息、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建立快捷、有效的检测评价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为管理者的最终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科学的依据,巩固项目成果。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投资估算表附表5-2

17

XX区XX国有林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小班技术措施汇总表附表4-1

18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