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导学案成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菱学诗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②、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能力目标:
①、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②、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
善学、苦学。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四、背景知识了解
1.题目解读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
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
平日她伺候薛蟠,难得有空。
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
环境的改变激发了香菱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林黛玉。
选文便从这里开始。
2.简介作者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
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
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富要职,其第一任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
后来曹家势败家亡,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
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
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病逝。
《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3、相关链接
(1)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3]》)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
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两府由盛而衰的过程。
书中成功的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礼教、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2)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
纨、秦可卿
五、基础知识过关
1、字音
摩诘()应玚()墟()里胡诌()暧暧()颦()儿抠()土辋()川鳏鳏()
怔怔()香榭()
2、释义
起承转合:
不以词害意:
地灵人杰:
穿凿:
诲人不倦:
3、文学知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
以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作者,名,字,
号,代家。
六、整体感知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4、本文描写了黛玉的教诗和香菱的学诗,请分析黛玉的性格特征。
5、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6、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7、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精读课文
1、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2、本文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试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八、达标测试
1、基础字词
(一)重点字识记
王摩诘.应瑒.颦.儿诲.人不倦
藉香榭.鳏.鳏沁.芳亭怔.怔
(二)重点词语掌握
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
起,。
承,。
转,。
合,。
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为先,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地灵人杰:。
穿凿:。
诲人不倦:。
揣摩:。
2、文学知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线索,描写了以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作者,名,字,号,代家。
3、课文掌握
(一)文章结构填空
黛玉——香菱
(二)思考回答
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答:先是
其次
其三是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