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个体能够清楚的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2.绝对感受性:是指幼儿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幼儿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3.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的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比如在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惩罚方式、学习次数、活动方

式等方面研究者采取的变革措施。

4.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5.差别感受性:是指幼儿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6.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很难弥补。

7.感受性:所谓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能力,也就是感觉能力。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能够感觉最小刺激量的能

力。差别感受性是指能够感觉出刺激物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8.表象:是外在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在智能系统中的记忆映像。

9.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以同一强度在某一对象上或某一活动中保持的时间的多少。

保持的时间越长,稳定性越好。

10.意义记忆:是指根据对所识记材料的内容意义以及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11.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联合活动组成的。空间知觉包括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

12.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任务主动、及时的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的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二、简答题

1.幼儿语音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幼儿发音的正确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错误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对韵母发音的正确率高于声母;大多数3岁以上幼儿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岁幼儿不容易发清辅音;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语音意识逐渐发展起来。

2.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社会环境可以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3.幼儿语法结构有哪些发展趋势?

(1)句子的功能从浑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

(3)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

(4)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4.影响幼儿无意记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活动对象的物理性质

(2)记忆对象与幼儿自身的关系

(3)幼儿关注对象重点的差异

5.简述两种注意形式之间的转换,在教育活动中的必要性?

(1)单纯依靠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计划性,活动不能持久

(2)如果完全依靠有意注意,虽然会促使幼儿把注意维持在活动对象上,但是容易引起幼儿的疲劳,同样无法持久的进行活动

(3)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只有两种注意有节奏的交替进行,才能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教育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幼儿观察力发展有哪些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持续性

(3)观察的概括性

(4)观察的细致性

(5)观察的组织性

7.研究幼儿心理要遵循哪些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8.幼儿记忆品质包括什么?

(1)记忆的准确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敏捷性

(4)记忆的准备性

三、论述题(答案略)

一、名词解释

1.思维的广阔性:是指一个人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地看问题,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并能从多方面去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本质。

2.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3.理智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本身的情感体验。是和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认识活动是否获得满足,以及对真理的追求、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等

相联系的。

4.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5.想象:个体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图像的形式对头脑中已有的信息进行组织、加工,从而使个体建立新的图形模式,获得

新的知识、经验。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移情:是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并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8.角色游戏:是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9.美感:是人在评价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审美标准时产生的体验。

10.道德感:是指由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1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谦让、互助、协作和共享等有益于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既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性发展的结果。12.反抗期: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有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为特点的表现,

心理学家称之为反抗期。

13.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

14.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根据客观事实,冷静独立地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