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 分配作用 (20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Kow 与 logBCF的相关性 的相关性
沉积物(土壤)中含有大小不一的颗粒物, 沉积物(土壤)中含有大小不一的颗粒物,且 它们所含的有机碳分数也不同, 它们所含的有机碳分数也不同,若考虑颗粒物 大小对分配系数的影响,Kp可表示为: 可表示为: 大小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可表示为 Kp=Koc[0.2(1-f)Xocs+fXocf] 式中f表示沉积物中细颗粒的质量分数 式中 表示沉积物中细颗粒的质量分数 Xocs表示粗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 表示粗颗粒 粗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 表示细颗粒 细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 Xocf表示细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
Karichoff等(1979)描述了 等 描述了Koc与有机化合物的 描述了 与有机化合物的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Kow的关系 水分配系数 的关系 Koc = 0.63Kow 式中Kow表示有机物的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即 表示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式中 表示有机物的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 分配达到平衡时有机物在正辛醇和水中浓度的 比例。 比例。
2、分配作用 、
I. 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 partition theory )
① 分配理论的提出 ② 分配作用与吸附作用的比较 ③ 沉积物(土壤)有机质对吸附的影响 沉积物(土壤)
II. 分配系数
沉积物(土壤) 水分配系数 水分配系数Kp ① 沉积物(土壤)/水分配系数 沉积物(土壤) 水标化分配系数 水标化分配系数Koc ② 沉积物(土壤)/水标化分配系数 生物浓缩系数(因子) ③ 生物浓缩系数(因子)BCF或KB 或
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
一、天然水的基本组成与特征
二、水体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三、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三、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1. 2. 3. 4. 5. 概 述 吸着作用 挥发作用 水解作用 光解作用
1、概述 、
各种工业和生活过程释放的有机污染物对 环境和生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的耗 环境和生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的耗 氧有机污染物,如碳水化合物、 氧有机污染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 淀粉等在环境中持久性小, 淀粉等在环境中持久性小,相对来说对环 境的危害较小; 持久性(或难分解) 境的危害较小;而持久性(或难分解)的 有机污染物则会对环境产生长期危害 则会对环境产生长期危害, 有机污染物则会对环境产生长期危害,也 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环境化学的研究领 域中,它们占据了重要地位, 域中,它们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是我们这 里所讨论的内容。 里所讨论的内容。
II. 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
在分配达到平衡的条件下, 在分配达到平衡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 在沉积物(土壤) 水中的浓度比值称 在沉积物(土壤)/水中的浓度比值称 分配系数。 为分配系数。 Kp=Cs/Cw 式中Cs、Cw分别表示有机物在沉积物 式中 分别表示有机物在沉积物 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 中和水/Ct = Ci,wVw/(Ci,wVw + Ci,sMs) 可得 αw = Cw/Ct =1/(1+ Ci,sMs/ Ci,wVw ) = 1/(1+ KpCp )
式中Cp表示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式中 表示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为了引入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Cp ,有 机物在水与颗粒物之间平衡时总浓度可表 示为: 示为:
生物浓缩因子
生物浓缩(生物积累)是指有机物在生物群 水 生物浓缩(生物积累)是指有机物在生物群-水 之间的分配。生物浓缩因子( 之间的分配。生物浓缩因子(BCF或KB)定义为 或 有机物在生物体某一器官内的浓度与水中该有 机物浓度之比。 机物浓度之比。 Neely等发现了一些稳定化合物在虹鳟肌肉中累 等发现了一些稳定化合物在虹鳟肌肉中累 积的lgBCF与lgKow之间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 之间的相关性, 积的 与 之间的相关性 (r=0.948,n=8):lgBCF=0.542lgKow + 0.124 Veith et al.对鱼体组织的 对鱼体组织的lgBCF和lgKow进行了 对鱼体组织的 和 进行了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为 logBCF = 0.85logKow − 0.70
CT = CpCS + CW
此外, 此外,由Cw/Ct =1/(1+ Ci,sMs/ Ci,wVw ) = 1/(1+ KpCp ) 水中有机物的浓度为: 水中有机物的浓度为: CW = CT /(KP Cp +1)
小结: 小结: 沉积物(悬浮颗粒物) 沉积物(悬浮颗粒物)对水中有机污染物 的吸附作用大小及机理与其组成及有机物 的性质有关。 的性质有关。 吸附作用的强弱与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 吸附作用的强弱与有机物的辛醇 水分配 系数有关。 系数有关。分配系数较大的有机污染物吸 沉积的强度和倾向也较强。 附、沉积的强度和倾向也较强。
例:
图中所 示为3, 示为 4-二甲基 二甲基 苯胺在 天然固 体(?) 上的作 用方式
③ 分配作用与吸附作用的比较
分配作用 吸附热 吸附等温线 竞争吸附
反应热小
吸附作用
反应热大
线性等温线
非线性等温线
无竞争吸附
存在竞争吸附
pyrene
线性—Henry型 型 线性
naphthalene
phenanthrene
Chiou et al. (1998, ES&T 32, 264-269)
非线性 – Freundlich型 型
n>1
[Cs] (mol kg-1)
Kd = Cs / Cw
Cs = Kf Cnw
n<1
[Cw] (mol L-1)
颗粒(沉积物、土壤) 颗粒(沉积物、土壤)有机质对吸附的影响
根据分配理论,在沉积物(土壤) 水体系中 水体系中, 根据分配理论,在沉积物(土壤)-水体系中,吸附疏水性有机化 合物的主要是沉积物(土壤)有机质, 合物的主要是沉积物(土壤)有机质,即这种过程主要与其中有 机质含量有关,而与其中的矿物质多少无关。 机质含量有关,而与其中的矿物质多少无关。 解释:由于极性水分子和矿物表面发生强烈的偶极作用, 占据” 解释:由于极性水分子和矿物表面发生强烈的偶极作用,“占据” 了表面大量的“吸附位”,使得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分子很难再吸 了表面大量的“吸附位” 附在矿物表面,所以矿物表面吸附对吸附量的贡献很小。相反, 附在矿物表面,所以矿物表面吸附对吸附量的贡献很小。相反, 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较小,却很容易溶解( 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较小,却很容易溶解(或 称“分配”)到有机质中,这类似于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疏水 分配” 到有机质中, 性有机化合物。因此,在沉积物(土壤) 水体系中 水体系中, 性有机化合物。因此,在沉积物(土壤)-水体系中,这种吸着作 用的特征是高分配(有机质),弱吸附(矿物表面) 用的特征是高分配(有机质),弱吸附(矿物表面)。 是高分配 ),弱吸附
人类
土壤、 土壤、 沉积物
食物
评价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涉及到有机污染物在 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行为,包括各环境介质之内 和之间的溶解行为、分配行为、吸附-解吸、挥 发、微生物降解、生物富集、光解、水解、氧化 /还原等行为。
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环境过程机制
三、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1. 2. 3. 4. 5. 概 述 分配作用 挥发作用 水解作用 光解作用

进行线性回归(Chiou et al., 1977). 对大量有机化合物的 log Kow 和 log Sw 进行线性回归
αw = Cw/Ct = Ci,wVw/(Ci,wVw + Ci,sMs)
Ct = 水体中有机物总量 αw = 有机物在水相中的质量分数 Ci = i物质在水相或固相中的浓度 物质在水相或固相中的浓度(mol/L, mol/kg) 物质在水相或固相中的浓度 Vw = 水相的体积 (L) Ms =水相中固体的质量 水相中固体的质量(Kg) 水相中固体的质量
I.
分配理论
① 分配理论的提出 实验现象 几种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水体系中的 几种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在土壤 水体系中的 吸附—线性等温线 吸附 线性等温线 几种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在活性炭-水体系中 几种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在活性炭 水体系中 的吸附—非线性等温线 的吸附 非线性等温线
理论提出 Chiou等(1979)的分配理论(partition theory)认为有机物在 等 )的分配理论( ) 水体悬浮沉积物(或土壤)上的吸附类似于有机物在亲水相( 水体悬浮沉积物(或土壤)上的吸附类似于有机物在亲水相(如 水)和疏水相(如辛醇)之间的分配过程。 和疏水相(如辛醇)之间的分配过程。 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吸着作用(sorption)主要是两种机制: 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吸着作用( 吸着作用 )主要是两种机制: 一是分配作用( 一是分配作用( partition),即在水溶液中,沉积物(土壤)有 分配作用 ,即在水溶液中,沉积物(土壤) 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二是吸附作用(adsoption),即在 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二是吸附作用 吸附作用 , 疏水性有机溶剂中, 疏水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或 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疏水性有机化合物从水到土壤的吸着作用主要是溶质的分配( 疏水性有机化合物从水到土壤的吸着作用主要是溶质的分配(溶 主要是溶质的分配 解)过程,即溶解到土壤有机质中。 过程,即溶解到土壤有机质中。
脂肪烃、芳烃、芳香酸、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 脂肪烃、芳烃、芳香酸、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 多氯联苯等辛醇-水分配系数和水中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多氯联苯等辛醇 水分配系数和水中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一些重要 有机物类 别的正辛 醇-水分 水分 配系数 Kow范围 范围
Karickhoff等Chiou等(1977)曾广泛研究了有 等 等 曾广泛研究了有 值和水溶解度Sw的关系 机化合物的Kow值和水溶解度 的关系,发现 机化合物的 值和水溶解度 的关系, 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结果可表示为: 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结果可表示为: 相关性 lgKow=5.00-0.67lg(Sw×103/M) 式中Sw表示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表示有 式中 表示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M表示有 表示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机物的分子量。 机物的分子量。
标化分配系数(Koc) 标化分配系数
用沉积物(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分配系数 进行归 用沉积物(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分配系数Kp进行归 一化处理得到Koc,它们对于同一种化合物在不同种 一化处理得到 , 沉积物(土壤)上保持相对稳定,即可得到每一种 沉积物(土壤)上保持相对稳定, 化合物的一个与沉积物特征无关的Koc。 。 化合物的一个与沉积物特征无关的 Koc = Kp / Xoc 式中Koc、Xoc分别代表标化分配系数和沉积物中有 分别代表标化分配系数和沉积物中有 式中 机碳的质量分数。 机碳的质量分数。

“分配作用”与“吸附作用”的比较 ” ”
分配作用是有机物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将溶质分 分配作用是有机物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将溶质分 配到沉积物(土壤)的有机质中。 配到沉积物(土壤)的有机质中。这种作用主 要靠范德华力。 要靠范德华力。
吸附作用包括通常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吸附作用包括通常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 包括通常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力有氢键、离子偶极键、配位键等。 力有氢键、离子偶极键、配位键等。
有机污染物在人体和食物链中的迁移、 有机污染物在人体和食物链中的迁移、分配和归宿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and fate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Human via food chain
空气
Log H
SW KOW
鱼 BCF 谷物 家畜

KO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