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高中化学基本知识点
高中化学基本知识点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一下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2、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元素,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则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3、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 摩尔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均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个。
通过摩尔可以将微观粒子的数量与宏观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
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二、化学基本理论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化学键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一般存在于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中;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
4、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改变外界条件,平衡会发生移动。
5、电解质溶液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三、无机化学1、金属元素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钠、镁、铝、铁、铜等。
了解它们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盐的性质和用途。
2、非金属元素包括氢、氧、氮、碳、硅、氯、硫等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中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注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因⽽⾦属不是电解质。
CuSO 4是电解质,不能说CuSO 4溶液是电解质,因其是混合物。
(⼀).物质的分类1.胶体同其他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的直径是:1与100nm 之间为胶体。
丁达尔效应只是胶体的性质和鉴别其他分散系的⽅法。
2..混合物实例:⽯油汽油煤⽔玻璃玻璃⽔泥漂⽩粉氯⽔盐酸聚⼄烯聚氯⼄烯淀粉油脂碱⽯灰⽔煤⽓3.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酸、碱、⼤多数盐是电解质。
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强碱 NaOH 、KOH 、Ca (OH )2、Ba (OH )2 盐 NaCl 、K SO 4 弱酸 H 2CO 3、H 2SO 3、H 3PO 4、H 2S 、HClO 、CH 3COOH 、弱碱 NH 3· H 2O 、不可溶的碱如Cu (OH )2、Fe (OH )3⼆、各类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会熟练判断⼀个反应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的哪⼀种。
1、置换反应要遵循两⼤“活动性顺序”:①⾦属活动性顺序:K Ba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属的还原性:强弱离⼦的氧化性: K +弱 Fe 2+ 强Ag +、Fe 3+②⾮⾦属活动性顺序: F O Cl Br I S⾮⾦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即:F 2>O 2>Cl 2>Br 2>I 2>S离⼦的还原性:弱强,即:F —2、复分解反应要掌握能否发⽣的条件:沉淀,⽓体,⽔或其他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会根据有⽆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升价—失e ——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发⽣氧化反应(被氧化)—变为氧化产物降价74—得e ——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还原反应(被还原)—变为还原产物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既作氧化剂⼜作还原剂的有:S 、SO 3、HSO 3、H 2SO 3、SO 2、NO 2、Fe 及含-CHO 的有机物▲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公倍数,使化合价升⾼和降低的数⽬相等;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六查:检查是否原⼦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数),画上等号。
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
- 周期表中的周期、族(组)和区块。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6. 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二、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识别。
3. 有机化学- 碳的杂化轨道理论和sp3、sp2、sp杂化。
- 基本有机化合物:烃、醇、酚、醛、酮、酸、酯等。
-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等。
4. 无机化学-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
- 配位化学基础:配体、中心离子、配位数、配位键。
5. 溶液与溶解度- 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 溶解度: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 溶解度曲线和溶度积的应用。
三、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2. 实验操作-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 基本操作技能:称量、量取、混合、加热、蒸馏等。
3. 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目的的明确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 数据记录和处理。
-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化学高中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中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原子与分子- 元素与化合物-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等) - 化学方程式- 摩尔概念与物质的量3. 化学计量-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浓度的计算- 气体定律(波义耳、查理、盖-吕萨克定律)4. 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 反应热与焓变- 热化学方程式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与族- 元素的电子排布- 元素的性质趋势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与卤素- 氧族元素- 过渡金属3. 酸碱与盐- 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值与溶液的酸碱性- 常见酸碱与盐的性质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碳的杂化-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除、重排等) - 有机官能团2. 烃类- 烷烃、烯烃、炔烃- 芳香烃3. 官能团化合物- 醇、酚、醚- 醛、酮- 羧酸、酯、酰胺四、物理化学1. 化学平衡- 反应动力学- 勒夏特列原理- 平衡常数与反应自发性2. 溶液与胶体- 溶液的性质- 溶解度与沉淀平衡- 胶体与表面活性剂3. 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伏打电堆与电解- 电化学系列五、实验技能与安全1. 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的使用- 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与处理-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2. 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紧急情况的处理请注意,这个总结是为了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概览,并不包含每个部分的详细解释。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包含更多的细节和具体的化学知识点。
如果需要一个完整的、详细的文档,您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干货 高中化学120个必背知识点全归纳,还不快来收藏!
干货| 高中化学120个必背知识点全归纳,还不快来收藏!基本概念基础理论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正确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正确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错误,比如2H2S+H2SO3=3S↓+3H2O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错误,比如水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 +COOH-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正确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16.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的导电性都比较强错误,强电解质溶解度小的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由于电离不完全导电性都较弱,比如BaSO4的饱和溶液17.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正确18.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正确19.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正确,均为10-100nm20.1molOH-在电解过程中完全放电时电路中通过了NA个电子确,4OH- -4e- = 2H2O + O2↑2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Na2S、NaHSO3、H2SO3溶液中离子数目依次减小正确,建议从电荷守恒角度来理解22.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1正确23.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错误,电离不需通电,电化学腐蚀自身产生局部电流,电泳为物理变化24.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乙烯、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乙烯不水解25.氯化钾晶体中存在K+与Cl-;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1: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错误,过氧化钠中Na+与O2 2-为2:1,没有O- ,石英中存在杂质26.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错误,NO2会部分双聚为N2O427.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个氧气分子;60gSiO2中含有NA分子、3NA个原子错误,SiO2中没有分子28.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错误,稀有气体在固态时以单原子分子晶体形式存在29.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故胶体不带有电荷错误,胶体带有电荷30.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数就越多错误,没有说明体积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32.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键或非极性共价键正确33.NH3、Cl2、SO2等皆为非电解质错误,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正确,比如Hg常温为液态3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错误,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也不一定升高,考虑氢键36.电解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必定增强错误,如果以Cu做阳极电解酸性就会减弱37.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钠离子有6个错误,有12个38.用1L 1mol?L-1 FeCl3溶液完全水解制胶体,生成NA个胶体微粒错误,远远小于NA个,胶体中的一个胶粒是由许多个离子构成的39.在HF、PCl3、P4、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错误,HF和SF6都不满足40.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错误,比如Ag和Ca有机化学知识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正确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错误,应该是10-4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正确,6种醚一种烯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正确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正确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 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正确, 1,2 1,4 3,4 三种加成方法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正确,取代后分液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错误,应当是分馏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正确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高中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的物理量。
- 单位:摩尔(mol)。
- 计算公式:n = N/NA,其中N为微粒数目,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2. 溶液的浓度:- 质量百分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 体积百分浓度: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 摩尔浓度:溶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3.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
-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
- 还原-氧化反应:电子转移的过程。
4. 化学平衡:- 动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以相等速率转化。
- 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系统受到外部条件变化时,系统会自发调整以减弱这种变化。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电子层数排列的行。
- 主族元素: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 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具有不完全d轨道的元素。
2.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3.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烷烃:碳氢化合物,以“烷”结尾。
- 烯烃: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的化合物。
- 炔烃: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三键的化合物。
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
- 加成反应:不饱和化合物与另一个分子结合,增加原子数。
- 消除反应: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离去,形成不饱和化合物。
3. 立体化学:- 构象:分子中原子的相对空间排列。
高中化学知识解读
高中化学知识解读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在高中阶段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解读,涵盖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溶液和酸碱反应等内容,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
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原子核、元素和化合物等。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得到了有序排列。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结合(如氧气O2),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结合(如水H2O)。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列出了已知元素的名称、符号和一些重要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横向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纵向的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二者之间的元素称为过渡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还包括周期性规律,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原子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破裂和形成。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电子转移反应等。
在化学反应中,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在反应中发生转化。
四、溶液与酸碱反应溶液是指溶质(通常是固体)在溶剂(通常是液体)中均匀分散的体系。
溶解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物质的离解与溶剂的包围。
酸碱反应是指酸与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其中酸产生H+离子,碱产生OH-离子,中和反应的结果是生成水和形成盐。
本文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了简要解读,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溶液和酸碱反应等内容。
高中化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高三化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材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是从大量的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化学现象的本质,它对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能否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注意分析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体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 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 以白磷、红磷为例,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 化学用语(1)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 理解化合价的涵义。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 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 理解质量守衡定律的涵义。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1) 理解原子量、分子量的涵义。
(2) 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1) 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 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5. 溶液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
(1) 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形成过程,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 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3) 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高中化学与生活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与生活常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 推论:同温同压下,V1V2n1n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
- 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在标准状态下,1 摩尔气体所占的体积。
- 离子共存: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 食品营养与化学:-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是常见的食品营养成分。
- 食品加工与保存:常见的食品加工有脱水、腌渍、熏制、烘焙等。
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有低温保存、罐装保存、干燥保存等。
- 食品安全与保护: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污染、变质、过期、添加违禁品等。
保护食品安全的方法有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储存食品的温度和时间、避免食品交叉污染等。
3. 环境保护与化学:- 空气污染:来源有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燃烧废气等,危害有造成眼睛、鼻子和喉咙刺激,导致呼吸道疾病等。
- 水污染:来源有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城市污水等,危害有水质优不起来,导致鱼类死亡,甚至危害人类健康等。
- 固体废弃物:分类有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危害有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水源等。
4. 医疗保健与化学:- 药物分类:有抗生素、非抗生素、激素等。
- 药物的作用:有抗炎、抗毒、抗癌等。
- 药物的禁忌:有药物相互抵消、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等。
以上是高中化学与生活常考的知识点总结,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掌握,并在生活中积极应用。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有 118 种。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溶液等;纯净物则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铁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生锈等;物理变化则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状态等发生改变,如蒸发、凝固等。
4、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二、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如氢元素用 H 表示,氧元素用 O 表示。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₂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 CO₂。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它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还能反映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和粒子个数比。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较多量液体可直接倾倒。
2、物质的加热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3、仪器的连接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将玻璃管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插入胶皮管。
4、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气体的制备1、氧气的制备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有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氯酸钾。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化学基本概念一、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并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来探讨物质的本质和变化。
物质是大自然的基本组成部分,化学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如能源、材料、药品、光学等领域,化学给人类创造了无限可能。
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质量、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理状态、化学计量、摩尔质量等。
其中,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化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一定比例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反应是通过一定的反应条件使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的符号组合,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的符号式。
二、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结构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
电子带有负电荷,存在于原子的能层中,质子带有正电荷,存在于原子核中,中子是不带电的,存在于原子核中。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简短符号,有一字母和两字母两种表示方式,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周期表是由元素符号和一定规律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把元素按照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周期表中,元素的横向排列称为周期,纵向排列称为族。
周期表包括惰性气体、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四类元素。
三、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在原子中,电子是化学键的重要构成部分。
化学键的形成需要两个非金属元素和一个金属元素。
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
离子键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是不可避免的,物质转化的本质也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化学键的性质不仅影响着物质的化学性质,还影响着物质的物理性质。
化学键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结构和性质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2024年会考必备知识点
高中化学2024年会考必备知识点高中化学2024年会考必备知识点一、化学基本概念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4、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其相比。
6、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二、化学基础理论1、物质结构理论: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每个电子层上最多排列2n^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倒数第二层不超过18个。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3、酸碱理论:酸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阳离子完全是氢离子的物质;碱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4、配合物理论:配合物是由配合离子或分子和独立的离子或分子组成的化合物。
三、元素化合物知识1、氢气:无色、无味、可燃,是最轻的气体。
2、氧气:无色、无味、助燃,存在于空气中。
3、氮气:无色、无味、不活泼,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4、氯气: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钠:银白色、软、导电、活泼,是典型的碱金属元素。
6、铝:银白色、硬、导电、轻,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7、硫:黄色、能溶于二硫化碳、不溶于水,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8、水:无色、无味、液体,是常见的溶剂。
9、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
10、氯化氢: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极易溶于水,是一种强酸。
四、有机化学知识1、有机化合物特点: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多数易燃、难溶于水。
2、烷烃:分子通式为CnH2n+2,是易燃气体,常见于天然气和石油中。
3、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常温下为气体,常见于石油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通过电子和质子相互吸引和排斥,形成稳定结构。
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与计算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其中包含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反应条件。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化学计算,如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物质的分类与鉴别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的鉴别是通过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来判断物质种类的过程。
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可以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两大类。
烃是指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烯等。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如乙醇、乙酸等。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的结构通常采用构造式来表示,即用短线“-”表示共价键,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
有机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有机物的合成与分离有机物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的过程,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等。
有机物的分离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的过程,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蒸馏、萃取、重结晶等。
常考化学概念汇总:高一上册
常考化学概念汇总:高一上册一、化学基础概念1.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组成,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组成,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2.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确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确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3. 原子:构成元素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构成元素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4.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式。
2.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并发生变化的物质。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并发生变化的物质。
3. 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新物质。
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新物质。
4.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三、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或形态的改变,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或形态的改变,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3. 溶解度: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溶解度: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4.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四、溶液和浓度1. 溶液: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3. 溶剂:将溶质溶解的介质。
溶剂:将溶质溶解的介质。
4.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的比例。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的比例。
五、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2. 共价键:由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点
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化学反应与能量溶液和胶体2、元素及其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3、有机化学烃烃的衍生物营养物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4、化学实验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实验设计与评价11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1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物质的组成: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和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无机物和有机物等。
112 化学用语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113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mol)。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 g/mol。
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约为224 L/mol。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是mol/L。
114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等。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原电池和电解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和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115 溶液和胶体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介稳性等性质。
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分保持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的电子区域,电子在此区域内运动。
-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5. 化学计量-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增加排列成行。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至第2族和第13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至第12族的元素。
2.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 水的电离:水分子自我电离生成H+和OH-离子。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配位化学- 配体:能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
- 中心离子:与配体结合的金属离子。
- 配位数:中心离子周围配体的数量。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 烃:仅由碳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 醇: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 酮:含有酮基(C=O)的有机化合物。
2. 官能团- 羟基(-OH):醇的特征官能团。
- 羧基(-COOH):羧酸的特征官能团。
高中化学会考必考内容
高中化学会考必考内容高中化学会考可是有一些必考内容的哟,咱得好好捋一捋,把这些知识都装进咱的小脑袋瓜里,这样考试的时候就不怕啦!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咱先说说物质的分类哈。
这就好比给各种东西找个合适的“家”。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呢,就是只有一种成分的,就像蒸馏水,那就是纯纯的水,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掺和。
而混合物就不一样啦,像空气,里面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啥的,各种成分都有。
再聊聊化学用语。
这化学用语啊,就像是化学界的“密码”。
比如说元素符号,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符号,像氢是H,氧是O。
化学式呢,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比如水的化学式是H₂O,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是不是还挺有趣的?还有化学方程式,这可是描述化学反应的“故事书”。
它能告诉我们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反应条件是啥。
比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就是2H₂ + O₂点燃 = 2H₂O 。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这个反应的来龙去脉啦。
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说到常见元素,那金属元素可不能少。
比如说钠,这小家伙可活泼啦,把它放到水里,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一下子就和水反应起来,还会产生氢气呢,反应现象可热闹啦,钠会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还会发出“嘶嘶”的声音。
还有铁,这可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它容易生锈,所以我们得想办法保护它。
比如说涂油漆、镀锌啥的,都是为了让它不容易被腐蚀。
非金属元素也很重要哟。
像碳,它有好多“变身”呢。
可以是金刚石,那可是硬度超级大的,能用来切割玻璃;也可以是石墨,很软,能用来做铅笔芯。
还有二氧化碳,这可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气体,它能参与光合作用,让植物茁壮成长,但要是太多了,也会引起温室效应,这可就有点麻烦啦。
三、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
比如说甲烷,它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就像这个“魔法世界”里的小宝贝。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摩尔和化学计量。
4. 基本的量和质关系: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二、物质的微观结构1. 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2. 原子结构模型:Rutherford核模型和玻尔轨道模型。
3. 原子核的特性:相对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
4.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主族和副族、周期趋势和同位素。
三、化学键的形成与分解1. 价电子和离子键:价电子的数量和价层的填充规律。
2.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概念、价电子对和多重共价键。
3. 金属键和离子键的特性:金属的性质和离子键的离子晶体结构。
4. 化学键的强度和化学键的能力。
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结构:物质的颗粒和物质的间隙。
2. 固体的结构:晶体和非晶质。
晶体的分类和晶体结构。
3. 液体的结构:液体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和粘性。
4. 气体的结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的压力。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速率表达式。
2. 化学平衡: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3. 平衡的移动:Le Chatelier原理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4. 平衡的应用:平衡的工业应用和平衡的环境应用。
六、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电离和电离度。
强酸和强碱。
2. 电导性和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电导率和离子移动性。
3. 电化学和电解池:电化学反应和电解池的结构。
4. 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腐蚀和电化学法保护金属。
七、酸碱性与盐类1. 酸碱的概念:Arrhenius理论和Brønsted-Lowry理论。
2. 酸碱中的氢离子:pH值、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
3. 盐类的形成:酸中和反应和酸酸中和反应。
4. 盐类的性质:盐的离子性、水合物和盐的溶解性。
八、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导言化学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化学学科内综合测试命题的主要出发点是:(1)以理论联系实际和相关科际的结合点作为开拓知识面的生长点;(2)注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的价值观;(3)注重考查综合单科重点、主干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4)突出化学实验的考查,检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5)试题多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理论问题为载体,真实地模拟现实,考查学生所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侧重于能力与素质的考查。
化学学科的综合能力是建立在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技能和化学基本能力之上的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它是同学们在学习中悟出来的,是在应用中练出来的。
(一)在学习中培养综合能力中学化学知识的特点是:概念多,反应多,实验多;公式少,定律少,理论少,同学们学习化学普遍感到“课上易懂,课下易忘”。
因此,在章节复习和阶段复习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将所学化学基础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逐步形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体系,逐步掌握无机反应和有机反应的基本反应规律,逐步形成化学学科思想,这是十分重要的。
(二)在实验中培养综合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就要重视化学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
化学实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种能力:(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化学实验的能力。
(2)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题目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应规范、有序、熟练。
规范的操作包括药品的取用、仪器的使用、装置的连接和气体的收集等。
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应该及时、准确、全面。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要学会全面、准确地观察实验反应前、反应中和反应后的现象,同时要边观察边思考边分析,然后进行推理或判断,这样同学们就能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此外,同学们还应该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不仅要重视获得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三)在解题中培养综合能力学科的综合能力是建立在学科的基本能力基础之上的,不具备学科的基本能力,学科的综合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化学学科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四种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解答化学习题的过程就是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化学综合能力的过程。
(四)在应用中培养综合能力为了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同学们既要不断地学习化学学科的新成果、新知识,更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新发展。
了解新技术,如能源开发技术、环保保护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等。
研究新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能源问题等。
要注意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点。
如气体溶解度与潜水员“气塞症”;原电池与金属锈蚀;PH值与人体体液;溴化银与变色眼镜;碘化银与人工降雨;乙稀与水果催熟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化学与生物、化学与物理、化学与地理等基础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
要注意化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融合点。
如喷泉实验中的气体压强问题;电解反应中的电学问题;同位素与核反应问题;天然气与非生物成因问题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点。
如人体的呼吸作用,涉及到生物学中的呼吸器官的肌肉收缩,涉及到化学中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涉及到物理学中气体压强变化等等。
由此看来,要想培养综合能力,首先要有综合的意识,其次要有宽泛的科学观和社会观,不但要重视课内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课外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一、知识结构化学的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最关键的中心内容,化学基础理论是贯穿于中学化学的一条主线,准确理解和掌握化学“双基”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前提条件。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物质的分类及基本化学反应的类型。
2.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3.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重点掌握元素的原子量,同位素知识;典型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式的书写及原子稳定结构的判断;元素周期表中结构、位置、性质三者间的关系;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预测;分子结构、化学键类型、微粒结构及半径大小比较;四种晶体类型的识别、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及物理性质的明显差异;三维空间物质结构等。
4.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5.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应用。
6.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包括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与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比较,PH值的计算及有关的电化学知识。
对基本概念要准确领会概念的实质,重视相似相近概念的类比和区分,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科学应用概念,培养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基础理论面广量大,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较强,对抽象思维要求的层次较高,这要求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并掌握理论知识的规律性,建构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积累解题经验,抓住各种题型的解题关键环节建立解题的思维模式,逐步提高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二、例题解析例1燃料电池是燃料(如H2、CO、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面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负极反应为:O2+2H2+4e=4OH-B.负极反应为:CH4+10OH--8e=CO-23+7H2O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值不变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解析】无论什么电池(包括可充电电池),在放电时都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燃料电池也不例外.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是甲烷失电子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生成CO-23:CH4+10OH--8e=CO-23+7H2O;正极反应是O2获得电子:O2+2H2O+4e=4OH-.由电极反应可知,当得失电子相等时,负极消耗的OH-多于正极生成的OH-,因而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下降,在放电过程中,负极消耗OH-,而正极产生OH-,所以OH-要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答案】B、D【评注】此题给出的信息是燃料电池的构成——电极是燃料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电解质是强碱溶液,考生只需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对应地机械地迁移到燃料电池,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此题是一道典型的机械性信息迁移题.例2在25℃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间满足的关系是。
【解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pH概念及运算等知识点,能力要求高。
将具体问题抽象化,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解本题的关键是酸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解法Ⅰ把10体积强酸溶液加到1体积强碱溶液中,可看作先把强碱溶液稀释10倍后与等体积强酸溶液完全中和,此时强酸溶液的pH 减少一个单位为:pH 碱-1因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故酸pH =14-(pH 碱-1)即pH 酸+pH 碱=15 解法Ⅱ由题中条件可知:酸碱][][+-H OH =10 即[OH —]碱=10[H +]酸,酸碱][10][10114+-=H H[H +]酸·[H +]碱=10-15二边取负对数得pH 酸+pH 碱=15【答案】强酸的pH 与强碱的pH 之和等于15。
例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B.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解析】氧化还原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是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一个难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概念的掌握情况,包括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氧化性、还原性……等等。
元素的单质可以由氧化或还原含该该元素的化合物而制得,这是正确的,如NaCl 中的Na +离子就可被还原为Na ,而Cl —离子可被氧化制得氯气,选项A 正确。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越强这说法不一定正确,如CuSO 4作为氧化剂,Cu 2+2e =Cu ,每个铜离子得2个电子,而氯气作为氧化剂,Cl 2+2e=2Cl —,每个氯原子只得1个电子,实际上氯气的氧化性比Cu 2+离子要强得多,选项B 不正确。
一般情况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阳离子常常是得到电子而被还原可以用作氧化剂;但是某些情况下阳离子也可以进一步失去电子,因此成为还原剂,例如硫酸亚铁中的Fe 2+离子遇上较强氧化剂时,Fe 2+-e=Fe 3+,所以选项C不全面、不正确。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具有强氧化性,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例如Na 3PO 4中的磷是+5价的,但Na 3PO 4几乎没有氧化性,所以选项D 也是正确的。
【答案】A 、D例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B.若A B-Q(Q >0),则可判断A 比B 稳定C.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共价键D.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和周围4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解析】阴、阳离子间不仅存在静电引力,还存在着电子之间、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等,因此不能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离子键,而应将静电引力改为静电作用。
对于多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可以有共价键存在,所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在石墨晶体中,同一层的每个碳原子与周围3个碳原子直接相邻形成共价键,而层与层之间是以范德华力相结合,所以A 、C 、D 均是错误的。
物质的稳定性与其所含的能量高低有直接关系。
由A 转化为B ,是吸收能量的反应,所以A 物质具有的能量比B 物质低,A 比B 稳定。
【答案】B例5如图a 、b 、c 、d 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4组电解质溶液如下表: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槽电解液pH 上升,而乙槽电解液pH 下降;②b 、c 两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则(1)应选用的电解液是组。
(2)甲槽的电解方程式为。
乙槽的电解方程式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原理和离子放电顺序等知识点,考查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根据电解规律,电解后电解液的pH 升高的有NaOH 和NaCl ,pH 降低的有CuSO 4和AgNO 3,pH 基本不变的有CuCl 2,由条件①排除B 、C.又因甲、乙池是串联的,故b 为阳极,c 为阴极,A 、D 组电解液的电极反应为:A 组B 组b 极:4OH-4e =O 2↑+2H 2O2Cl —-2e =Cl 2↑c 极:2Cu 2++4e =2Cu2Ag ++2e =2Ag由条件②排除A 。
【答案】(1)D(2)甲池:2NaCl+2H 2O 2NaOH+H 2↑+Cl 2↑乙池:4AgNO 3+2H 2O 4Ag+4HNO 3+O 2↑例6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每年损失高达15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