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自然环境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2课时
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二、教授新课
活动一: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看它们注入的流向有什么不同?
3.亚洲河流的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回答:
(1)略。
(2)亚洲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3)因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使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向四周较低的平原、丘陵地区流。
教师归纳小结:地势的高低影响了河流的流向,使得亚洲的河流分布特点是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结合亚洲的地势和河流特点,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手势来形容:双手虚托向下。图解:地势中部(手腕)高,四周(手指)低,河流(指缝)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活动三:技能拓展
教师:回顾刚才我们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看图6.11和图6.12)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回答:
(1)略。
(2)西部主要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高原。
(3)总体上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低的格局。
教师归纳小结:综上所述,北美洲的地形特点是地形多样,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回答:
(1)略。
(2)因为北美洲东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地势较低的平原,南部为地势更低的平原,这使许多河流发源于东西部向中部流,汇集形成密西西比河,最终向南流入海洋。
三、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高效课堂》本课时作业。
第二课时复杂的气候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按照这些因素来认识亚洲的气候特征。
二、教授新课
活动一: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步骤1——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看亚洲跨几个温度带。
学生回答:10°S~70°N。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寒带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步骤2——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教师布置任务:
观察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了解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
活动二: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
教师小结: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距海遥远,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活动三: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步骤1——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与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
(2)分析亚洲的季风气候分布特点。
(3)提供“知识拓展”: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阅读: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面和南面临太平洋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