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声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戏剧性的不足,往往被音乐的美所弥补。
(“美声”的独唱技术 阉人歌手)
2、美 声 唱 法 与 阉人歌手
a、美 声 唱 法
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 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 的演唱风格。
随着歌剧的产生与发展, 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
美声(canto 意): 字面意义“美妙的歌唱”, 强调声音美及分句美, 强调灵活和不费劲地演唱高音的能力 。
♪、咏叹调与宣叙调形成对比:
富于歌唱性(脱离了语言音调);
长于抒发感情(而不是叙述情节);
有讲究的伴奏(宣叙调几乎没有伴奏或只有简 单的陪衬和弦);
特定的曲式,多为三段式A-B-A ; (宣叙调的结构则十分松散)。
♪、咏叹调的篇幅较大,形式完整;
♪、咏叹调是作曲家们的英雄用武之地;
♪、咏叹调为歌唱演员留出自由驰骋的空间,表现 高难的演唱技巧。 例:莫扎特:歌剧《魔笛》中 夜后的咏叹调
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 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
歌剧的诞生是巴罗克时期 一个重要的音乐艺术现象。
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 最早产生于1600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
1600年: 歌剧诞生在佛罗伦萨的贵族艺术沙龙。
1637年: 威尼斯建成第一座为公众演出的歌剧院。
宣 叙调
♪、 “宣叙调”(Recitativo)
“朗诵”式的歌曲,相当于戏剧中的“对 白”。
必须依附于歌剧情节,无法拿出来单独演唱。
♪、主要作用: 歌剧中的对话、或是独白;
咏 叹调 ♪、咏叹调(aria)
词义是“曲调”。现专指独唱曲。
♪、咏叹调在十七世纪末,随着歌剧的迅速发展, 人们不再满足于宣叙调的平淡,希望有更富于感情 色彩的表现形式而产生。
在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前通过残忍的阉割手术 来改变他们发育后的声音。
男孩被阉割后,荷尔蒙分泌的变化会使其声带 变窄,生理结构的改变可以使他们同时拥有巨大肺 活量和甜美的嗓音。
阉人歌手在讲究音质和技巧的美声唱法年代 风靡一时。
17、18世纪阉人歌手的盛行,大大发展了各 种歌唱技巧,因之在声乐史上被称为“美声歌唱的 黄金时期”。
歌剧从专为宫廷娱乐而转向公众, 在风格上起了更大的变化。
十七世纪下半叶: 威尼斯是欧洲歌剧的中心。 以优美动听的音乐、豪华离奇的布景和激动 人心的舞台效果为特征。 咏叹调的音乐逐渐变得突出。
十八世纪:
那波利歌剧的风格在欧洲占主导的地位。
注种音乐的华美和外在的效果,尤其注重独唱 者声音的美感和音乐旋律本身的美。
序曲、间奏曲; 例: 比才 《卡门》序曲
美声与阉人歌手: 巴赫:《b小调弥撒》之“羔羊经” 俄罗斯歌手 维塔斯:《歌剧》2 国王合唱:法国民歌;罗西尼《塞尔维亚的理发师》
3、康 塔 塔 与
清 唱剧
a 康 塔 塔 Cantata Cantata 一词出现于17世纪, 源自意大利文cantare,“歌唱”之意, 泛指声乐作品, 与为器乐演奏的“sonata”相对。
阉 人 歌 手 法 拉 内 利
(1705-1782)
电 影 《 绝 代 妖 姬 》 舞 台 上 的 法 拉 内 利
电影《绝代妖姬》 生活中的法拉内利
电影《绝代妖姬》 生活中的法拉内利
欣赏曲目 歌剧:
咏叹调、宣叙调; 例:莫扎特 《我胸中狂怒,我一定报仇!》
重唱、合唱; 例:威尔第 《饮酒歌》 歌剧魅影
当时大多数歌剧院的演唱者都是阉人歌手。
1870年, 意大利宣布其为不合法后,阉人歌手的盛行退 出了历史舞台。
1920年, 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颁布命令,永久禁止阉 人歌手在教堂演唱。
巴赫:《b小调弥撒》之“羔羊经” 俄罗斯歌手 维塔斯:《歌剧》2
阉 人 歌 手 法 拉 内 利(中) 和 他 的 朋 友
第三节:巴洛克时期的声乐
1、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概况 2、美声唱法与阉人歌手 3、康塔塔于清唱剧
关于歌剧 歌剧:
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 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歌 剧 音 乐 的 主 要 组 成 部 Fra Baidu bibliotek:
咏叹调、宣叙调;
重唱、合唱; 例:《茶花女》“饮酒歌” ; 合唱
序曲、间奏曲;
舞蹈场面等 (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作品,主角的咏叹调都是 脍炙人口的佳作。
♪、18世纪 咏叹调完全统治了歌剧。
♪、咏叹调在歌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单独作 为音乐会曲目。
例:费加罗;苏珊娜;卡门;薇奥列塔; 阿尔弗莱德;等等
1、意 大 利 歌 剧 的 发 展 概 况 (17、18世纪)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 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
b 清 唱 剧 oratorio 最初,从音乐的宗教戏剧演变而来, 以宗教内容为题材。
清唱剧一般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 没有布景、服装、道具及表演。 由独唱者、合唱队、乐队、朗诵者表演宣叙 调、二重唱、三重唱、合唱。 其中合唱占重要地位。
♪、清唱剧在十七世纪中叶:
成为大型的音乐体裁 内容仍为圣经故事或宗教题材。 歌词为拉丁文或意大利文。
康塔塔一般在宫廷沙龙演出, 大约10至15分钟,因此要求创作精细讲究。
后来,康塔塔逐渐分为宗教的和世俗的两种。
♪、康塔塔在17世纪中叶:
有了明确的结构形式, 即二三对相互交替的宣叙调和咏叹调, 均为独唱加通奏低音伴奏。
♪、康塔塔17世纪下半叶:
逐渐扩大,有时加有序曲, 声乐部分有时加了炫耀技巧的乐句等。
♪、清唱剧在十七世纪下半叶:
与歌剧更为接近,独唱、重唱风格相同, 都采用意大利文。 有些清唱剧采用了非宗教题材。 欣赏曲目:《弥赛亚》之《哈里露亚》
美声唱法比其他唱法的喉头位置低 是其特点之一,
这种唱法能产生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 润,同时又具有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
b、阉 人 歌 手 最早出现在16世纪。 女性被禁止在教堂中说话或歌唱。 教堂唱诗班以男童代替女声。
男童的演唱年龄有限,为了优美的嗓音得以保 留,梵蒂冈的教堂首先引入了阉人歌手。
(“美声”的独唱技术 阉人歌手)
2、美 声 唱 法 与 阉人歌手
a、美 声 唱 法
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 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 的演唱风格。
随着歌剧的产生与发展, 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
美声(canto 意): 字面意义“美妙的歌唱”, 强调声音美及分句美, 强调灵活和不费劲地演唱高音的能力 。
♪、咏叹调与宣叙调形成对比:
富于歌唱性(脱离了语言音调);
长于抒发感情(而不是叙述情节);
有讲究的伴奏(宣叙调几乎没有伴奏或只有简 单的陪衬和弦);
特定的曲式,多为三段式A-B-A ; (宣叙调的结构则十分松散)。
♪、咏叹调的篇幅较大,形式完整;
♪、咏叹调是作曲家们的英雄用武之地;
♪、咏叹调为歌唱演员留出自由驰骋的空间,表现 高难的演唱技巧。 例:莫扎特:歌剧《魔笛》中 夜后的咏叹调
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 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
歌剧的诞生是巴罗克时期 一个重要的音乐艺术现象。
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 最早产生于1600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
1600年: 歌剧诞生在佛罗伦萨的贵族艺术沙龙。
1637年: 威尼斯建成第一座为公众演出的歌剧院。
宣 叙调
♪、 “宣叙调”(Recitativo)
“朗诵”式的歌曲,相当于戏剧中的“对 白”。
必须依附于歌剧情节,无法拿出来单独演唱。
♪、主要作用: 歌剧中的对话、或是独白;
咏 叹调 ♪、咏叹调(aria)
词义是“曲调”。现专指独唱曲。
♪、咏叹调在十七世纪末,随着歌剧的迅速发展, 人们不再满足于宣叙调的平淡,希望有更富于感情 色彩的表现形式而产生。
在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前通过残忍的阉割手术 来改变他们发育后的声音。
男孩被阉割后,荷尔蒙分泌的变化会使其声带 变窄,生理结构的改变可以使他们同时拥有巨大肺 活量和甜美的嗓音。
阉人歌手在讲究音质和技巧的美声唱法年代 风靡一时。
17、18世纪阉人歌手的盛行,大大发展了各 种歌唱技巧,因之在声乐史上被称为“美声歌唱的 黄金时期”。
歌剧从专为宫廷娱乐而转向公众, 在风格上起了更大的变化。
十七世纪下半叶: 威尼斯是欧洲歌剧的中心。 以优美动听的音乐、豪华离奇的布景和激动 人心的舞台效果为特征。 咏叹调的音乐逐渐变得突出。
十八世纪:
那波利歌剧的风格在欧洲占主导的地位。
注种音乐的华美和外在的效果,尤其注重独唱 者声音的美感和音乐旋律本身的美。
序曲、间奏曲; 例: 比才 《卡门》序曲
美声与阉人歌手: 巴赫:《b小调弥撒》之“羔羊经” 俄罗斯歌手 维塔斯:《歌剧》2 国王合唱:法国民歌;罗西尼《塞尔维亚的理发师》
3、康 塔 塔 与
清 唱剧
a 康 塔 塔 Cantata Cantata 一词出现于17世纪, 源自意大利文cantare,“歌唱”之意, 泛指声乐作品, 与为器乐演奏的“sonata”相对。
阉 人 歌 手 法 拉 内 利
(1705-1782)
电 影 《 绝 代 妖 姬 》 舞 台 上 的 法 拉 内 利
电影《绝代妖姬》 生活中的法拉内利
电影《绝代妖姬》 生活中的法拉内利
欣赏曲目 歌剧:
咏叹调、宣叙调; 例:莫扎特 《我胸中狂怒,我一定报仇!》
重唱、合唱; 例:威尔第 《饮酒歌》 歌剧魅影
当时大多数歌剧院的演唱者都是阉人歌手。
1870年, 意大利宣布其为不合法后,阉人歌手的盛行退 出了历史舞台。
1920年, 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颁布命令,永久禁止阉 人歌手在教堂演唱。
巴赫:《b小调弥撒》之“羔羊经” 俄罗斯歌手 维塔斯:《歌剧》2
阉 人 歌 手 法 拉 内 利(中) 和 他 的 朋 友
第三节:巴洛克时期的声乐
1、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概况 2、美声唱法与阉人歌手 3、康塔塔于清唱剧
关于歌剧 歌剧:
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 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歌 剧 音 乐 的 主 要 组 成 部 Fra Baidu bibliotek:
咏叹调、宣叙调;
重唱、合唱; 例:《茶花女》“饮酒歌” ; 合唱
序曲、间奏曲;
舞蹈场面等 (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作品,主角的咏叹调都是 脍炙人口的佳作。
♪、18世纪 咏叹调完全统治了歌剧。
♪、咏叹调在歌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单独作 为音乐会曲目。
例:费加罗;苏珊娜;卡门;薇奥列塔; 阿尔弗莱德;等等
1、意 大 利 歌 剧 的 发 展 概 况 (17、18世纪)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 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
b 清 唱 剧 oratorio 最初,从音乐的宗教戏剧演变而来, 以宗教内容为题材。
清唱剧一般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 没有布景、服装、道具及表演。 由独唱者、合唱队、乐队、朗诵者表演宣叙 调、二重唱、三重唱、合唱。 其中合唱占重要地位。
♪、清唱剧在十七世纪中叶:
成为大型的音乐体裁 内容仍为圣经故事或宗教题材。 歌词为拉丁文或意大利文。
康塔塔一般在宫廷沙龙演出, 大约10至15分钟,因此要求创作精细讲究。
后来,康塔塔逐渐分为宗教的和世俗的两种。
♪、康塔塔在17世纪中叶:
有了明确的结构形式, 即二三对相互交替的宣叙调和咏叹调, 均为独唱加通奏低音伴奏。
♪、康塔塔17世纪下半叶:
逐渐扩大,有时加有序曲, 声乐部分有时加了炫耀技巧的乐句等。
♪、清唱剧在十七世纪下半叶:
与歌剧更为接近,独唱、重唱风格相同, 都采用意大利文。 有些清唱剧采用了非宗教题材。 欣赏曲目:《弥赛亚》之《哈里露亚》
美声唱法比其他唱法的喉头位置低 是其特点之一,
这种唱法能产生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 润,同时又具有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
b、阉 人 歌 手 最早出现在16世纪。 女性被禁止在教堂中说话或歌唱。 教堂唱诗班以男童代替女声。
男童的演唱年龄有限,为了优美的嗓音得以保 留,梵蒂冈的教堂首先引入了阉人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