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水杨酸提高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乌塌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乌塌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乌塌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作者:冯营营柯春晖杨振宇来源:《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19期摘要:为了探究水杨酸提高乌塌菜幼苗抗旱性的生理机制,以乌塌菜幼苗为材料,采用10% 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添加外源水杨酸(SA)后,测定抗旱性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乌塌菜幼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喷施适当浓度的SA能够增强乌塌菜叶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MDA的积累,同时降低质膜的相对电导率,减少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从而减轻对质膜的伤害。

适宜的外源SA处理可增强乌塌菜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其中以2.0mmol·L-1浓度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干旱胁迫;水杨酸;乌塌菜;抗氧化酶活性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1015005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L.ssp.chinensisvar. rosularisTsen et Lee)也被称之为“维他命菜”[1],是十字花科白菜亚种中的一个变种。

近年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乌塌菜由于其重要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乌塌菜根群分布浅,吸收能力较差,不可缺水,尤其是在幼苗期,缺水可能会导致其死亡。

所以,乌塌菜的可适应性种植面积与水分有密切的关系。

干旱会限制乌塌菜的生长,影响乌塌菜的生长代谢,是降低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杨酸(SA)作为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小分子酚类化合物,主要生理功能是刺激植物,使其获得一定抗逆性。

水杨酸能够调控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抗氧化代谢,调控植物的抗旱性,目前已在小麦[2]、马铃薯[3]、桔梗[4]等植物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近年来,在植物的抗逆性研究中,水杨酸得到了广泛应用。

水杨酸对小冠花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旱性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水杨酸对小冠花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旱性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水杨酸对小冠花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旱性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研究水杨酸对小冠花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旱性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研究引言:水杨酸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广泛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许多生理反应。

近年来,关于水杨酸在植物干旱逆境中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

小冠花作为一种耐旱植物,其对干旱逆境的响应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水杨酸对小冠花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旱性的调控作用,并进一步揭示其背后的生理机制。

一、水杨酸对小冠花种子萌发的影响1.1 水杨酸促进小冠花种子的萌发速率通过实验观察得知,小冠花种子在水杨酸处理下,萌发速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表明水杨酸能够促进小冠花种子的萌发。

1.2 水杨酸调节小冠花种子萌发相关基因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水杨酸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小冠花种子中萌发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这表明水杨酸可能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促进小冠花种子的萌发。

二、水杨酸对小冠花幼苗抗旱性的影响2.1 水杨酸增强小冠花幼苗的抗旱能力实验结果显示,水杨酸处理组的小冠花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相比于对照组,表现出更好的生长状态和较高的幸存率。

这表明水杨酸可以显著增强小冠花幼苗的抗旱能力。

2.2 水杨酸调节小冠花幼苗内源抗氧化系统进一步研究显示,水杨酸处理可以提高小冠花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进而增强幼苗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胁迫引发的氧化损伤。

2.3 水杨酸调控小冠花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测定小冠花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蒸腾速率等指标,发现水杨酸处理组在胁迫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水杨酸可以调节小冠花幼苗的水分平衡,提高其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水杨酸在小冠花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旱性中均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水杨酸可以促进小冠花种子的萌发速率,并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调控种子萌发过程。

此外,水杨酸还能增强小冠花幼苗的抗旱能力,其中包括调节植物的内源抗氧化系统和改善水分利用效率。

水杨酸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水杨酸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207-214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0引言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简单的小分子酚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是肉桂酸的衍生物。

1828年John Buchner 首先从柳树树皮中分离出水杨醇糖苷(salicyl alcohol glucoside),1838年Raffaele Piria 将这种有效组分命名为水杨酸。

1874年水杨酸首次被合成。

在植物体内SA 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游离态SA 呈结晶状,微溶于水,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如乙醇),饱和水溶液的pH 值为2.4;当301nm 波长的光激发SA 时,会发出波长为412nm 的荧光,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测出植物体内水杨酸的含量[1]。

结合态SA 是由SA 与糖苷、糖脂、甲基或氨基酸等结合形成的水杨酸—葡萄糖苷等复合物[2]。

乙酰水杨酸(ASA)和水杨酸甲酯(MeSA)是SA 的衍生物,在植物体内很容易转化为SA发挥作用。

20世纪60年代后,人们开始发现SA 在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陆续的研究表明,SA 是重要的能够激活植物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 )和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的内源信号分子[3]。

此外,SA 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还广泛表现在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生理过程的调控及抗盐、抗旱、抗低温、抗紫外线、抗重金属等抗逆反应的诱导过程中。

因此,1992年,Raskin 提出可以把SA 看成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

SA 与植物抗胁迫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已经明确SA 可作为植物抗病反应所需的信号分子来激活植物防御保护机制,在植物信号传导和抗逆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就近年来水杨酸对植物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水杨酸对植物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水杨酸对植物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水杨酸对植物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李淼(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09级生物科学与技术广州510275)摘要:该文从水杨酸(SA)对植物的生理作用、作用机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

研究表明:水杨酸在植物的贮藏保鲜、抗逆性、果实成熟等具有明显作用。

作用机制主要影响质膜和气孔,从而缓解逆境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SA具有很大的农业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杨酸;抗逆;植物生理;农业生产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是莽草酸代谢途径的一种衍生物。

鉴于SA由植物自身合成,含量较低,于韧皮部运输,且在植物生热、开花、侧芽萌发、性别分化等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可将其确认为植物激素家族的新成员[2]。

现已证明:水杨酸不仅可以调节植物的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还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性,抵抗不良因素造成的伤害。

SA在农业上常用于保鲜花卉、延缓果实成熟而提高好果率。

因此,深入研究SA 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 水杨酸的概念及影响因素1.1 SA的概念SA是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包括水杨苷(salicin)、水杨醇葡糖苷(salicyl alcohol glucoside)和水杨酸酯(methyl salicylate)。

商品性产品乙酰水杨酸,别名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脏病及脑血栓、解热、止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等症。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水杨酸对植物生理起了重要作用[3]。

1.2 影响因素White首先发现,阿司匹林水溶液pH为6.5时可以诱导烟草抗病性。

认为SA类化合物所带的负电荷是其发挥生理作用的关键。

在SA抑制梨及苹果悬浮培养细胞合成乙烯的实验中中,在pH为3.5-6.5之间,随着pH升高,抑制作用减少,如果pH超过6.5,则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SA影响细胞质膜透性及无机离子吸收也受pH影响[4],并且越是在酸性环境,SA的亲脂性越强。

水杨酸对灌木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水杨酸对灌木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水杨酸对灌木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姜中珠;陈祥伟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2004(18)2
【摘要】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以紫丁香、小叶锦鸡儿和乌苏里绣线菊2年生苗木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

试验发现,水杨酸(SA)能有效降低水分胁迫条件下各树种叶片MDA含量,延缓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对各处理进行了抗旱性综合鉴定,证明了水杨酸预处理在灌木树种抵御干旱方面作用明显。

7.0×10-5mol/L的SA既能显著提高丁香、小叶锦鸡儿和乌苏里绣线菊的水分利用效率,又能显著提高它们的抗旱能力。

【总页数】5页(P166-169)
【关键词】水杨酸;灌木幼苗;抗旱性;水分胁迫条件
【作者】姜中珠;陈祥伟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43
【相关文献】
1.外源水杨酸对北柴胡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J], 邓凯;汶紫叶;李立;曹娟云;常海飞
2.外源水杨酸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J], 金一锋;陈阳;董亚楠;王玉书;陈雅君
3.水杨酸对PEG-6000胁迫下茄子种子活力和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J], 张小微;王玉萍
4.水杨酸浸种处理对藏药甘青青兰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J], 禄亚洲; 李宁; 张二豪; 尹秀; 赵垦田; 兰小中
5.外源水杨酸对龙爪稷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J], 卓玛;雷坤;禄亚洲;张二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抗性信号分子_水杨酸研究进展_尹玲莉

植物抗性信号分子_水杨酸研究进展_尹玲莉
许多研究表明,水杨酸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机制为 以下两方面。 1 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1.1 诱导植物抗病性酶活性提高
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主要有超氧 阴离子(·O 2-)、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高浓 度的活性氧对植物细胞是有害的,其水平依赖于植物 体内的保护酶来调节。超氧阴离子会导致膜不饱和脂 肪主要的超氧阴离子清除酶类,它催化超氧阴 离子歧化为 O2 和 H2O2。SA 能够诱导 SOD 基因的表 达,从而减轻超氧阴离子对植物的伤害,SA 处理后可 以诱导系统酶活性的提高。黄瓜幼苗经 SA 处理后 PAL、POD 和 PPO 3 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PAL(苯丙氨酸解氨酶)是参与酚代谢主要的酶之一,其 活性与酚的合成有关。过氧化物酶(POD)是一种保护 性酶,对植物抗病起积极作用。近来的研究表明,过氧 化物酶活性提高是作物感病后整体获得抗病性的表现 之一,使植物抗病保护机制加强。POD、PPO(多酚氧化 酶)参与酚的氧化,形成对病菌毒性较高的醌类物质, 并参与木质素的合成,使细胞壁增厚来抵御病菌的侵 入和扩展从而抑制发病,催化木质素与壁多糖和壁蛋 白的结合,以便形成一道屏障,阻止病原的侵入和扩 展。 1.2 抑制病原致病性酶活性
1993 年 12 月 17 日出版的世界权威杂志美国的 Science 首次报道了新泽西州立大学 Waksman 研究所 D.F.Klessing 实验室的 Chen 以及他的同事们首次在 烟草、黄瓜、番茄与 Arabidopsis thalian 等植物细胞内 发现了水杨酸( 包括衍生物阿司匹林)的受体就是过氧 化氢酶(Catalase. CAT)。对这个受体特性的研究表明, 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介导了全株获得性抗性(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的诱导。SAR 是植物的一种 防御反应( 这个是长期的反应,从几星期到几个月),这 种反应是当植物遭受病原体和害虫攻击时在原位被诱 导的,然而迅速扩散到全株以保护植物。一般认为,SA 参与了这种反应,因为植物体内 SA 的增加值是在植 物某部位遭受病原体攻击之后,而且 SA 的增加也出 现在与致病机理有关( Pathogenesis-Related,PR)基因 表达之前。这些 PR 基因一般可作为 SAR 反应的分子 标记。体外实验表明,某些 PR 蛋白可以抑制病原体的 生长,而在转基因的烟草植物中发现,还有些 PR 蛋白 对真菌的感染有部分抗性。许多证据表明,SA 是激活 植物防御反应( SAR)的天然信号分子,SAR 与植物细 胞内至少包括五类防御基因( defense-related gene)也 即 PR 基因的表达有关[1]。

外源水杨酸在黄瓜抗旱胁迫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园艺学论文-农学论文

外源水杨酸在黄瓜抗旱胁迫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园艺学论文-农学论文

外源水杨酸在黄瓜抗旱胁迫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园艺学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黄瓜(Cucumissativus)是我国主栽蔬菜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干旱胁迫是影响黄瓜代谢和产量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有研究表明,干旱胁迫导致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水势降低、质膜透性增大,同时,活性氧大量增加而引起膜脂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电解质外渗,从而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活性氧含量明显积累,MDA、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膜质过氧化损伤严重;黄瓜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率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寻找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方法以及探讨其内在机理对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一种内源信号分子,不仅可以导植物体内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而产生抗病性,而且能够提高植物抗盐性、抗旱性、抗热性等.近年来,关于外源SA通过调节植物多种生理代谢从而提高抗逆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研究表明,外源SA使逆境下植物体内H2O2含量上升,进而导相关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提高相关抗氧化酶(SOD、POD、APX等)的活性,从而减轻活性氧(reactive osygenspecies,ROS)积累带来的伤害,并且导多种与胁迫反应有关的基因表达,提高植株抗逆性.SA还能够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降低叶片质膜透性,提高植物体内的ATP含量,为各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提供充足的能量,从而提高植物抵抗高盐、低温、重金属等环境胁迫的抗性.此外,适宜浓度的SA能够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提高生理代谢能力和胁迫适应能力.外源SA能够维持高温、高盐等胁迫下植物叶片中较高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活性、光化学猝灭系数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对PSⅡ反应中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净光合速率的提高.目前,关于外源SA提高植物抗旱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黄瓜幼苗为材料,采用定量浇水模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并结合根施外源SA的处理方法,从膜脂过氧化、水分利用效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角度,研究外源SA在植物抵抗干旱胁迫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为SA作为抗旱导剂在植物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2010年46月,试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进行.供试黄瓜品种为中农20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1.2试验设计先将黄瓜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h,然后用5%NaClO消毒10min,再用清水冲洗5遍,于(280.5)Ⅱ恒温培养箱中催芽.待胚根长出后,挑选萌发一致的种子播于塑料营养钵中,每钵1粒,采用3Ⅱ1(V/V)的蛭石和石英砂作育苗基质.再将营养钵放入人工气候箱中,昼夜温度为28Ⅱ/18Ⅱ,光周期10h/14h,光强300molm-2s-1,相对湿度70%~85%.待子叶展开后用1/2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pH6.5)浇灌.播种后20d,幼苗二叶一心时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SA的最佳浓度为0.1mmolL-1.处理前,分别以3倍基质饱和含水量的含0.1mmolL-1SA的1/2浓度Hoagland营养液和不含SA的Hoagland营养液浇一次透水,采用自然干旱和称量法,2d后保持基质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0%、60%和50%.试验共设6个处理:1)对照(CK):基质相对含水量为80%;2)轻度胁迫(L):基质相对含水量为60%;3)重度胁迫(S):基质相对含水量为50%;4)SA+CK:对照处理下,添加SA;5)SA+L:轻度胁迫下,添加SA;6)SA+S:重度胁迫下,添加SA.试验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处理小区50株.苗期管理采用常规方法,保持各处理小区一致.干旱胁迫后2、4、6、8和10d,每处理取5株测定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和荧光参数.取各处理植株第2片真叶,一部分用于测定电解质渗出率;另一部分液氮速冻后于-80Ⅱ冰箱中保存,用于MDA含量的测定;再一部分于105Ⅱ下杀青15min 后,60Ⅱ烘干至恒量,用于脯氨酸含量的测定.1.3测定方法1.3.1生长指标的测定胁迫处理后第15天,每处理小区取样5株,用游标卡尺测量幼苗茎粗(子叶节下1cm处的粗度),用直尺测量株高(基质表面到生长点之间的距离),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植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计算植株相对含水量(RWC)=(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植株鲜质量).1.3.2MDA和电解质渗出率的测定MDA含量参照El-Tayeb的方法测定,电解质渗出率参照Kuo的电导法测定.1.3.3脯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脯氨酸含量.1.3.4Pn的测定和水分利用率的计算采用Li-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icorInc,Lincoln,NE,USA),在测定光量子通量密度(PFD)为600molm-2s-1下,于胁迫后第2、4、6、8、10天10:00测定黄瓜第2片真叶的Pn和蒸腾速率(Tr),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Pn/Tr.1.3.5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采用Li-00便携式光合仪及荧光叶室(LicorInc,Lincoln,NE,USA)测定真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经过暗适应一个黑夜后设置原初荧光参数,关闭光化学光和远红光,先照射检测光(<0.05molm-2s-1)测定叶片的初始荧光(Fo),再照射7mmolm-2s-1饱和强闪光,脉冲0.8s后测得暗适应最大荧光(Fm),然后将叶片在光下适应1h,当荧光基本稳定时,打开光化学光(光强600molm-2s-1,蓝光占10%)测定稳态荧光(Fs)和光适应下最大荧光绿素(Fm),同时打开远红光测得光适应下初始荧光(Fo).计算出可变荧光Fv、Fv/Fm、PSⅡ、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等指标.其中,Fv=Fm-Fo,PSⅡ=(Fm-Fs)/Fm,Fv=Fm -Fo,qP=(Fm-Fs)/(Fm-Fo),qN=(Fm-Fm)/Fm.1.4数据处理用Excel200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0.05),用Original软件作图.2、结果与分析2.1SA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以及植株鲜质量、干质量和相对含水量等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添加SA后,胁迫植株的各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在轻度胁迫下,添加SA的黄瓜幼苗的株高及植株鲜质量、干质量、相对含水量与未添加SA胁迫处理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重度胁迫下,添加SA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和植株相对含水量,说明添加SA可有效缓解水分亏缺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2.2SA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MDA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MDA和电解质渗出率是反映细胞膜伤害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图1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导致黄瓜幼苗叶片MDA含量显著上升,而且上升幅度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说明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的细胞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添加SA后,胁迫植株的MDA含量与未添加SA胁迫处理相比显著下降,在整个处理期间,轻度胁迫下平均下降了11.7%,重度胁迫下平均下降了10.4%.这反映出SA可以减少黄瓜幼苗叶片中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缓解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电解质渗透率的变化趋势与MDA一致.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电解质渗透率与对照相比显著上升,升高幅度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添加SA显著降低了干旱胁迫下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在整个处理期间,轻度胁迫下平均下降了9.45%,重度胁迫下平均下降了14.34%.在整个处理期间,与对照相比,添加SA后,黄瓜幼苗叶片MDA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均分别升高6.6%和5.2%,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说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添加适量的SA不会对黄瓜幼苗叶片细胞膜造成伤害.2.3SA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干旱胁迫显著促进了黄瓜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的积累,重度胁迫下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显著高于轻度胁迫.轻度胁迫下,添加SA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在胁迫第2和4天与未添加SA胁迫处理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重度胁迫下,添加SA后,叶片脯氨酸含量在胁迫第2和4天高于未添加SA胁迫处理,胁迫第2天升高幅度最大,为21.2%,而胁迫后第6、8、10天低于未添加SA胁迫处理.与对照相比,添加SA显著提高了叶片脯氨酸含量,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外源SA对黄瓜幼苗叶片脯氨酸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4SA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Pn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光合性能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干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程度.从图3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Pn显著下降,下降幅度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其中,Pn在轻度胁迫下下降了25.2%~52.9%,在重度胁迫下下降了41.3%~73.7%.添加SA可以显著减缓Pn的下降幅度.在整个处理期间,与未添加SA胁迫处理相比,添加SA的Pn在轻度胁迫下增加了15.9%~29.4%,重度胁迫下增加了12.2%~53.4%.水分利用效率是植物消耗单位质量水分所固定的CO2数量,当植物的供水出现紧张时,植物一般趋向于通过调节气孔的开放程度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尤其是环境水分供应出现不足时,植物会尽量降低蒸腾速率来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特征.从图3可以看出,干旱胁迫后,黄瓜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2~4d,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同期对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水分利用效率不断下降.添加SA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黄瓜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轻度胁迫下6~10d,添加SA后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P<0.05),在胁迫第10天表现最突出,提高了7.2%;重度胁迫下,添加SA后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整个处理期间均显著高于未添加SA胁迫处理.此外,在胁迫后2~4d,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处理和添加SA胁迫处理均提高了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胁迫后第2天,添加SA后,轻度胁迫下比对照提高了6.5%,重度胁迫下提高了5.6%.可见,短时间内适度的干旱胁迫有利于黄瓜幼苗的水分利用,而且添加SA对此过程有促进作用,这可能与SA可以减小气孔开度,使蒸腾速率下降有关.2.5SA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PSII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后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开放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均显著下降,而且下降幅度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这说明干旱胁迫使黄瓜叶片光能转换效率下降,导致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降低.与对照相比,黄瓜幼苗的PSII光化学量子效率(PSⅡ)、PSⅡ潜在活性(Fv/Fo)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先上升后下降.说明干旱胁迫下,PSⅡ实际光能转换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受到抑制,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和CO2的同化过程,过剩的光能以热耗散的方式散失.在整个处理期间,添加SA胁迫处理的Fv/Fm高于未添加SA处理,其中,在轻度胁迫下第10天和重度胁迫下4~10d,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添加SA显著提高了轻度胁迫下4~8d的Fv/Fm,而在重度胁迫下的整个处理期间,添加SA后Fv/Fm 均显著高于未添加SA胁迫处理;处理4~8d,轻度胁迫和重度胁迫下添加SA后Fv/Fo均显著高于未添加SA胁迫处理.说明添加SA提高了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PSⅡ反应中心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而且在重度胁迫下比轻度胁迫表现更明显.在整个处理期间,添加SA胁迫处理的植株PSⅡ均高于未添加SA胁迫处理,在轻度胁迫的第10天和重度胁迫的4~10d,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表明添加SA 能缓解干旱胁迫对光反应中心PSⅡ的光抑制.添加SA减缓了胁迫植株qP的下降.在整个处理期间,添加SA轻度胁迫处理的qP均高于未添加SA胁迫处理,在胁迫4~6d,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第4天提高幅度最大,为7.0%;重度胁迫下添加SA在胁迫4~10d的qP 显著高于未添加SA胁迫处理.添加SA显著降低了轻度胁迫下整个处理期间的qN,以及重度胁迫下处理前期(2~6d)的qN.说明与胁迫处理相比,添加SA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光化学反应的损耗,使胁迫植株吸收的光能更多用于光合作用.3、讨论外源物质(SA、ABA、多胺等)可以有效减轻干旱胁迫对植株造成的伤害,如增加植物组织含水量,提高水势,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防止电解质外渗等.本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MDA积累,电解质渗出率增加,而施用外源SA降低了MDA含量及电解质渗出率,说明S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并且与轻度干旱相比,重度干旱胁迫下表现更明显.另外,不同浓度的SA作用效果不同.种培芳和杨江山研究表明,较低浓度SA(0~500molL-1)可以降低甜瓜叶片MDA含量,保持细胞的稳定性和活力,当浓度超过500molL-1时,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细胞膜可能受损.刘艳等研究发现,10和100molL-1SA预处理明显减少了干旱胁迫下草莓植株MDA的积累,而1000molL-1SA预处理增加了MDA的积累,加剧了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由此可以推测,外源SA对干旱胁迫下MDA积累的抑制作用与SA浓度以及胁迫强度具有密切关系,低浓度SA在轻度干旱胁迫下作用较强,而高浓度SA在重度干旱胁迫下作用较强.植物体内能够通过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防御系统来清除逆境条件下形成的过量活性氧,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伤害.SA作为信号分子,可以激活多种与胁迫反应有关的基因启动子,并且通过调节活性氧、抗氧化酶及非酶促抗氧化体系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活性氧特别是H2O2的产生被认为是防御胁迫反应信号转导链的一部分,但浓度过高则会造成细胞膜过氧化伤害.本研究中,外源SA降低了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的质膜氧化程度,减小细胞膜透性,这可能归因于抗氧化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增强植株抗旱能力的重要环节.大量的有关外源SA提高干旱胁迫下植物抗氧化能力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例如,经SA预处理积累的H2O2 导黄瓜幼苗APX和CAT活性上升,进而清除所产生的H2O2;适宜浓度SA预处理可以促进干旱胁迫下草莓活性氧的早期积累,并有效激活保护酶SOD、POD和APX的活性,减小膜脂过氧化损伤程度.而罗英研究表明,SA预处理首先明显降低了凤仙花幼苗叶片CAT 和APX活性,之后POD、CAT、APX和SOD活性显著升高,它们的共同作用降低了H2O2浓度,减轻氧化伤害.另外,本研究中,外源SA促进了黄瓜叶片脯氨酸的积累,可使细胞渗透势降低,增大渗透调节能力,以降低细胞水势,减少水分散失,使组织含水量维持在细胞伤害的临界点之上,并且渗透调节可使细胞维持一个恒定的膨压,从而使和膨压相关的一些生理生化过程能顺利进行,这是植物适应干旱胁迫的一个重要生理机制.水分利用效率是评价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的一个综合指标,水分利用效率高,表明固定单位质量CO2所需的水量小,水分生产力高.本研究表明,黄瓜幼苗经过干旱胁迫处理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胁迫初期升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黄瓜幼苗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干旱胁迫下,通过关闭部分气孔使蒸腾速率下降,减少了蒸腾失水.而后期水分利用效率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和胁迫程度的增大急剧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胁迫处理后期,水分亏缺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对叶绿体膜系统造成损伤,导致光合机构受损,光合速率严重下降,从而导致水分利用效率下降,限制幼苗生长.SA能够提高Pn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生理代谢能力和胁迫适应能力.Fariduddin等发现,外源SA可以提高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导度,并认为气孔导度变化可能是Pn提高的主要原因.SA还能够缓解高温强光、盐害等逆境造成的膜脂过氧化对膜系统的氧化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叶片的类囊体膜结构,从而提高Pn.本研究中,添加SA后的胁迫植株叶片水分利用率和Pn大幅度提高,促进幼苗生长.此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与Pn的大幅度提高关系密切,并且前期研究表明,外源SA能够导气孔关闭,降低气孔导度,从而使蒸腾速率下降,减少了蒸腾作用而导致的水分耗散.另外,添加SA对干旱胁迫下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还与黄瓜幼苗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大及渗透调节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因为在干旱胁迫下,SA 能够使植物的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等含量增加,降低了细胞水势,使细胞能在干旱环境中取得尽可能多的水分.这些物质多为亲水胶体,对水分子的能力强,使吸收的水分不易通过蒸腾而散失,从而改变了细胞内水与自由水的比例,提高了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环境胁迫对植物Pn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能够快速、灵敏、无损伤地反映PSⅡ的状况,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方法及植物与逆境胁迫关系的理想探针.本研究表明,干旱胁迫导致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PSⅡ、Fv/Fm、Fv/Fo、qP均下降,其下降幅度随胁迫时间延长和胁迫程度增加而不断增大,而Pn的变化趋势与上述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在干旱胁迫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与PSⅡ实际量子产量的下降,导致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受阻,从天线色素捕获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份额减少,PS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活性降低,最终导致Pn的下降.添加外源SA后,胁迫植株的Pn、Fv/Fm、PSⅡ、Fv/Fo、Fv/Fm、qP均显著提高,qN下降并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说明SA能够减缓干旱胁迫对PSⅡ反应中心的破坏,使黄瓜叶片在干旱胁迫下保持较高的PSⅡ光化学效率,qN下降还说明SA将吸收的光能更多用于光合作用,减少用于非光化学耗散,提高光合效率.这与高温强光下黄瓜叶片荧光参数的变化相似,即在强光胁迫下,SA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减轻了氧化损伤,维持较高的Fv/Fm、Fv/Fo、qP和PSⅡ,对PSⅡ反应中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外源SA使CO2同化力升高,叶绿体中ATP和NADPH需求增加,促使PSⅡ潜在活性中心活性及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增强,使整个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速度加快,并且LHCⅡ进行蛋白磷酸化后,能在类囊体膜中横向迁移,通过改变PSⅡ与PSⅡ的捕光截面,调节激发能在PSⅡ与PSⅡ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状态,进而促进Fv/Fm、PSⅡ和qP升高,降低qN.这是外源SA提高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综上所述,添加外源SA降低了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的膜脂过氧化程度,通过增强PSⅡ反应中心活性提高了Pn,进而有利于水分的利用,同时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的含量,增大渗透调节能力,来降低细胞的水势,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增强植株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外源水杨酸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及生理效应

外源水杨酸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及生理效应


要 : 述 了外源 水 杨 酸 (A) 园艺植 物 上 的应 用及 生理 效应 , 出 了 S 可 增 强植 物 抗 综 S 在 得 A
冷性 、 抗热性 、 抗病性、 盐性 、 抗 抗旱性 、 促进根 系的生长 、 诱导开花、 延长花期及诱导球根膨大等。
关键 词 :A; S 园艺 植 物 ; 用 ; 应 生理 效 应 中 图分 类 号 : 4 .2 8 3 文 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1 0 0 (00 1—0 1 —0 Q 968 . A 10 - 09 21 )6 24 3
抑制银杏叶片 中相对 电导率和 MD A含量 的升高 , 促进
S) ( D活性 的增强 , 加可溶性 蛋 白含量 , 增 缓解 高温对银 杏的伤害m] 。
低温对辣椒 的胁迫作用 , 使发芽率 、 发芽 势、 发芽指数及 胚根长 度 均有 所 增 加 ;A 可有 效 提 高 辣椒 幼 苗 叶 片 S

专题综 述 ・
பைடு நூலகம்
北 方 园 艺 2 0 6:4 2 0()1 1 11 2~ 6
外 源水杨 酸在 园艺植物 上 的应 用及 生理效应
李 宁 毅 ,苏 胜 举
( . 阳农业大 学 园 艺学 院 , 1沈 辽宁 沈 阳 1 0 6 ;. 1 1 1 2 辽宁 省农 业科学 院 花 卉研 究所 , 宁 沈 阳 10 6 ) 辽 1 1 1
热胁迫下鸡冠花幼苗叶片中水分 散失 , 制相对 电导率 抑
和 MD A的增加 , 提高 S D活性 , O 增加 Po的积累 , r 保持 较高 的 p E] n” 。王开冻等对 味平南瓜 的幼苗 进行 S A喷 施处理 , 进行高温胁迫的试验结果 表明 ,A可缓 解高温 S 胁迫对南瓜幼 苗叶片 的伤 害口 。对 2a 生银 杏叶 片进 行喷施 S A溶液处理 , 在高温条 件下 的试验表 明 ,A 可 S

水杨酸诱导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水杨酸诱导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2 抵抗非生物胁迫
2 1 抗旱性.近年来 , . 随着植物旱害活性 氧机理研究 的不断深入 , 源活 性氧清 除剂作 为抗 旱剂应 用 于作 外 物生产成 为可 能 。研 究 表 明, % 的 A A拌 种处 理 玉 1 S 米种子 , 可提 高 玉 米 幼苗 叶片抗 脱 水能 力 , 因此 A A S
的调节作用 , 9 1 2年 R s i 出可把 S 9 ak n提 A看作 是 一种 新 的植物 内源激素 … 。A A和 甲基水 杨酸 酯 ( S S MeA)
植物 中可能有某种 与 s A作用相同的芳香族化合物 , 它 的合成影 响乙烯 的生成 , 乙烯诱 导 P s R 的积累 E』 6。
迫方面 的研究进展 。
1 抵 抗 生 物 胁 迫
和脯氨酸 (rie , 速率 、 孔导度 和蒸腾 速率 下 pon)光合 l 气 降, 叶片 内的水分含量升高 , 抗旱性增强 J 。
在植物体 内 , 分 亏缺程度 与游 离脯氨 酸 含量 的 水
增加呈正相关 , 它在一 定程 度上 反映 了组 织 的水分 亏 缺状况 , 是组织脱水 的敏感标记 j 。用 s A和 8一羟基 喹啉 ( 8一H ) 理玫 瑰切 花 , Q处 其游 离脯氨 酸含 量在前
抗高温 、 抗寒性 、 抗重金属胁迫、 抗臭氧胁迫和抗紫外辐射方面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
水杨酸 (acl c ,A) sl ycai S 是植物体 内普遍存 在 的 i i d

多种 防卫反应 发生 与否 、 在 防卫 强度 和速度 上 的高 或
种小分子酚类物质 , 化学名 为邻 羟基苯 甲酸 , 是桂皮
水杨酸 ;84年 , 17 首次合成 了 S 其功效与 19 A, 8 8年 B . a yr 司推 出 的 阿 斯 匹 林 ( sin , 乙 酰 水 杨 酸 e公 A pr ) 即 i ( S 相似 ; A A) 之后 , 各种植 物 ( 从 包括绣 线 菊属植 物和

水杨酸在诱导植物抗性中的作用

水杨酸在诱导植物抗性中的作用
[ 6] + + +
。 热胁迫是影响作物生产的重要原 因之一。我国西
SA 与植物抗热性

北和华北地 区夏 季 ∃ 干热风 %和 南方 高温 常 引起 小麦 和水稻结实率 降低、 引起果 菜类和 果树 落花 落果。实 验发现, 水杨酸缺失型拟南芥突变体经 37&C、 1 小时处 理后, 生存率接近于零, 而同样条件下野生 型拟南芥的 生存率为 80 % , 表明 SA 与植 物抗 热性 有关。高 温驯 化使黄瓜叶片内 游离态 SA 增加 2 5 掊以上。 芥菜幼 苗喷施 10~ 500 m ol/L 的 SA, 耐受 55 &C 热胁迫的能 力可以延长 1 5 小时, 在 此浓 度范 围里, 耐 热性 随 SA 浓度增高而增强。表 明 SA 能提 高植 物的抗 热性。植 物受到高于最适生长 温度 5&C 以 上的高 温胁 迫时, 正 常蛋白质的合成即受到 抑制, 热激 蛋白 ( HSPs) 被诱导 合成。 HSPs是植物 在高 于正 常生 长温 度刺 激下 诱导 合成的新蛋白。热胁迫造成 蛋白质解 折叠, HSPs作为 分子伴侣结合 在热胁 迫时解 折叠 的蛋白 质上, 防 止这 些蛋白质凝聚, 维持它 们的可 溶状 态或使 其恢复 原有 的空间构象 和生 物活 性。 HSPs也 可以 与一 些酶 结合 成复合体, 使这 些酶 的热失 活温度 明显 提高。植 物对 热激反 应 是 很 迅 速 的, 热 激 处 理 3 ~ 5 分 就 能 发 现 HSPmRNA 含 量 增 加, 20 分 可 检 测 到 新 合 成 的
5sa与植物抗旱性水分亏缺环境下005的乙酰水杨酸asa可明显降低小麦幼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asa既能直接清除o除o用2的含量2又可通过提高sod活性来清2中度水分胁迫10聚乙二醇处理48h导致小麦幼苗叶片质膜显著受损sod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在胁迫期间外施250moll的sa预处理则同样强度的水分胁迫不会对幼苗质膜造成损伤表明干旱前外施水杨酸可以增强植物的抗旱性

外源水杨酸对北柴胡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外源水杨酸对北柴胡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第 37卷 第 1期 2018年 3月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Yan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DOI:10.13876/J.cnki.ydnse.2018.01.080
Vol.37 No.1 Mar.2018
外源水杨酸对北柴胡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采用比色法[5];丙 二醛(MAD)含量测定采用比色法[5];相对电导率的 测定参照王学奎的方法[6];脯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 比色法[5]。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以测定的平均值表示。用 SPSS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LSD检验和 Duncan 法进行数据差异显著性多重比较。
邓 凯,汶紫叶,李 立,曹娟云,常海飞
(延安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干旱胁迫下,用不同 浓 度 水 杨 酸 (0,1,3,5mmol/L)处 理 柴 胡 幼 苗,通 过 测 定 过 氧 化 物 酶 (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研究水杨酸对柴胡抗旱性的影响,结 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水杨酸处理能显著影响柴胡幼苗的过氧化物酶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 率和脯氨酸含量,其中,用 3mmol/L水杨酸处理后,柴胡幼苗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显著减缓, 丙二醛含量增加减小,相对电导率减小,脯氨酸含量增加显著,对柴胡幼苗的抗旱性有显著的促进 作用。 关键词:柴胡;水杨酸;抗旱性 中图分类号:Q945.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2X(2018)01-0080-04
图 2 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水杨酸对柴胡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3 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水杨酸对柴胡幼苗相对 电导率的影响

外源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花椰菜叶片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外源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花椰菜叶片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外源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花椰菜叶片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王丽君;张国斌;周亚婷;周德霞;杨伟;杨海兴;郁继华【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4(30)25【摘要】以花椰菜为试材,采用大田人工控水设置田间持水量的35%、50%和65%3个灌水下限,通过叶面喷施0.1 mmol/L水杨酸(SA),研究外源SA对花椰菜叶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SA可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减缓花椰菜叶片中丙二醛(MDA)积累和细胞膜透性的持续增大,增加游离脯氨酸(Pro)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叶片中的积累。

因此,SA能够提高干旱胁迫下花椰菜的抗旱能力,提高花椰菜叶片中抗氧化物质的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减少膜脂过氧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干旱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总页数】6页(P91-96)【关键词】花椰菜;水杨酸;干旱胁迫;抗氧化能力【作者】王丽君;张国斌;周亚婷;周德霞;杨伟;杨海兴;郁继华【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5.3【相关文献】1.外源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小冠花叶片活性氧水平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J], 马乐元;陈年来;韩国君;李良;孙小妹2.外源水杨酸浸种对干旱胁迫下国槐根系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J], 张海军3.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番茄叶片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J], LI Lin-lin;SONG Yan-tao;JIN Hua;ZOU Ji-xiang4.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番茄叶片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J], 李琳琳;宋彦涛;金华;邹吉祥;5.外源水杨酸浸种对干旱胁迫下国槐根系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J], 张海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杨酸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水杨酸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水杨酸对植物的生理作用XiXi摘要:水杨酸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内源信号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植物的生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水杨酸在植物的抗病、抗旱、抗冷和抗盐等方面,以及对种子萌发、果实成熟和园艺产品保鲜等具有明显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杨酸对植物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水杨酸与植物抗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趋势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水杨酸;植物;生理作用水杨酸(Salicylic acid,简称 SA)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化学名为邻羟基苯甲酸,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

由于SA是植物体内合成、含量很低的有机物,可以在韧皮部运输,并起着独特的作用,所以可以把水杨酸看作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

现在已经可以从34种植物的再生组织和叶片中鉴定出SA的存在。

SA可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游离态SA呈结晶状,结合态SA是由SA与糖苷、糖脂、甲基或氨基酸等结合形成的水杨酸-葡萄糖苷等复合物。

乙酰水杨酸(ASA)和甲基水杨酸酯(MeSA)是SA的衍生物,在植物体内很容易转化为SA从而对植物的生理发挥作用[1]。

2O世纪6O年代后,人们开始发现SA在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A是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分子和诱导植物对非生物逆境反应的抗逆信号分子。

近年来,SA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学最重要、发展最迅速的研究领域之一。

目前,对SA在植物体内生理作用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它的抗病性和信号转导方面。

但SA在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调控及抗逆诱导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1.SA与植物的生理作用1.1 SA与植物抗病性自然条件下,许多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都可以寄生在植物体内或体表。

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植物具有有效的防御机制来抵抗病害的侵染,植物病害的发生频率很低。

大多数情况下,当植物被病原菌侵染后,在被侵染部位以局部组织迅速坏死的方式(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来阻止感染范围的进一步扩散;非侵染部位则获得对病原感染的广谱性抗性,即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

水杨酸与植物耐性研究进展

水杨酸与植物耐性研究进展

水杨酸与植物耐性研究进展作者:王艳朋杨二波祝学刚胡跃刘晓飞阮祥经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23期摘要水杨酸(SA)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

水杨酸不仅能够调节植物的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还具有诱导植物提高抗逆性的作用,使植物产生抗逆性,抵抗不良因素造成的伤害。

简要综述了水杨酸在高盐、干旱、高温、低温、病虫害等逆境胁迫条件下诱导植物抗逆性的产生及作用机理。

关键词水杨酸;植物抗逆性;逆境脅迫;作用机理中图分类号 Q 9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3-0022-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3.006Research Advance on Salicylic Acid and Resistance Stress in PlantsWANG Yan-peng,YANG Er-bo,ZHU Xue-gang et al(Henan Longping High-Tech Seed Industry Co.,Ltd.,Jiyuan,Henan 454650)Abstract The chemical name of salicylic acid (SA) is o-hydroxybenzoic acid.It has been proven to be a new type of plant hormone and an important endogenous signal molecule that exists widely in plants.Salicylic acid can not only regulate certai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plants,but also has the effect of inducing plants to improve stress resistance,so that plants can develop stress resistance and resist damage caused by unfavorable factors.The production and mechanism of salicylic acid induced plant resistance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such as high salinity,drought,high temperature,low temperature,pests and diseases were briefly reviewed.Key words Salicylic acid (SA);Plant resistance;Adversity stress;Mechanism of action作者简介王艳朋(1983—),男,河南洛阳人,农艺师,硕士,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水杨酸诱导对干旱胁迫下草坪草种子萌发的影响4800字

水杨酸诱导对干旱胁迫下草坪草种子萌发的影响4800字

水杨酸诱导对干旱胁迫下草坪草种子萌发的影响4800字摘要:以草地早熟禾、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为植物材料,用不同浓度(0.25~0.75 mmol/L)水杨酸溶液进行浸种处理,研究水杨酸对3种草坪草种子在模拟干旱胁迫下萌发的影响,为水杨酸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坪建植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结果表明:PEG模拟干旱胁迫下,水杨酸诱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3种草坪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促进种子胚芽和胚根生长,从而提高草坪草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

其中,0.25 mmol/L水杨酸能显著增强草地早熟禾和黑麦草种子萌发阶段的抗旱性,0.50 mmol/L水杨酸能显著增强紫羊茅种子萌发阶段抗旱性。

关键词:水杨酸;模拟干旱;草坪草;种子萌发中图分类号:S688. 4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247-03草坪新坪建植过程中,干旱会造成草坪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过慢或不能萌发甚至死亡,从而导致草坪建植失败。

我国北方干旱少雨,在北方地区建植草坪,干旱成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在北方,大多数冷季型草坪草采用的是种子繁殖[1]。

对于种子繁殖,其建植成坪后草坪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草坪草品种的选择和草坪草种子的萌发[2]。

草坪草种子在干旱胁迫下受到的影响,会导致草坪应用受到很大限制[3-4]。

草坪在建植初期,种子能否顺利萌发出土对后续工作十分关键,如果因为干旱造成出苗率低甚至死苗,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减少经济损失,加快成坪速度和提高成坪质量[5]。

虽然已有很多研究表明适宜浓度水杨酸溶液预处理对植物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提高种子在逆境胁迫下的萌发能力[6-8],但是有关水杨酸浸种对草坪草在干旱下萌发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试验通过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紫羊茅(Festuca rubra L.)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这3种草坪草种子在干旱条件下萌发的影响,寻找能够提高草坪草萌发期抗旱性的最佳水杨酸浓度,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成功直播草坪、促进草坪草萌发期抗旱性、减少干旱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提供理论和生产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水杨酸诱导的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综述

水杨酸诱导的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综述

水杨酸诱导的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综述)冯文俊华南农业大学Email:wonjune@摘要:水杨酸是一种重要的能激活植物抗病防卫反应的内源信号分子。

本文首先介绍了水杨酸的基本性质及水杨酸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然后从水杨酸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以及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机制初步探讨了水杨酸诱导植物抗病性的作用机制,最后总结了研究水杨酸作用机制对植物抗病性的意义及其研究展望。

关键词:水杨酸;抗病性;研究进展1 前言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又名邻羟基苯甲酸,分子式为C6H4(OH)CO2H,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简单的小分子酚类物质。

1828年John Buchner 首先从柳树树皮中分离出水杨醇糖苷,1838 年定名为水杨酸。

1874年水杨酸首次被合成。

1893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 利用水杨酸和醋酐的反应,生成了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

在医药上阿斯匹林可应用于治疗或预防心脏病及脑血栓、解热止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等。

后来,有不少科学家转而研究SA对植物本身的作用。

1979年,White报道施用外源SA可以提高烟草对感染的抗性,Vanloon首次提出SA与系统获得(Systemat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相关联的推测。

1992年,Raskin 提出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

在植物上SA也有多种重要生理作用,例如SA 诱导某些植物开花,导致天南星科植物佛焰花序产热的生热素就是SA,SA能诱导植物对病原物如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病害的抗病性。

SA能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当被301 nm波长的光激发时,会发出波长412 nm 的荧光。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测出组织中SA 的含量。

SA 在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中起调控作用,如种子萌发、储藏保险、果实成熟,此外还可诱导植物开花,影响性别分化、诱导植物抗性,参与气孔运动调节,调节植物的光周期以及引起植物花序生热等(龙亚芹等,2009)。

水杨酸诱导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水杨酸诱导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水杨酸诱导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丁义峰刘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453007)摘要水杨酸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在植物抗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水杨酸在植物抗病性、抗旱性、抗盐性、抗高温、抗寒性、抗重金属胁迫、抗臭氧胁迫和抗紫外辐射方面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水杨酸抗病性抗逆性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化学名为邻羟基苯甲酸,是桂皮酸的衍生物。

一般认为,SA的生物合成是走莽草酸途径,经反式桂皮酸,转变为香豆素或苯甲酸,最终形成SA。

1828年,Johann Buchner从柳树皮中分离出微量的水杨醇糖苷;1838年,Piria将这种活性组分命名为水杨酸;1874年,首次合成了SA,其功效与1898年Ba-yer公司推出的阿斯匹林(Aspirin),即乙酰水杨酸(ASA)相似;之后,从各种植物(包括绣线菊属植物和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出SA。

由于SA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含量很低的有机物,可在韧皮部运输,且在植物开花、侧芽萌发、性别分化等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992年Raskin提出可把SA看作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1]。

ASA和甲基水杨酸酯(MeSA)是SA的衍生物,在植物体内很容易转化为SA而发挥作用,可调控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2]。

目前,对SA在植物体内生理作用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它的抗逆性和信号转导方面[3]。

抗逆性表现在SA 可以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前者主要是指SA对植物的抗病性,后者是指SA在植物抵抗干旱、盐渍、高温、冷害、重金属、臭氧和紫外辐射等逆境方面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SA在诱导植物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

1抵抗生物胁迫自然条件下,许多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等都可以寄生在植物体内或体表。

由于植物具有有效的防御机制来抵抗病害的侵染,植物病害的发生率很低。

大多数情况下,植物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后,被侵染部位会以局部组织迅速坏死的方式即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使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局部化,并在侵染部位形成枯斑来阻止感染范围的进一步扩散;在一定时期内,当该植物体再次经受同种病原物侵害时,不仅是侵染部位,未侵染部位也获得了对此种病原及一些类似病原的抗性,即产生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与HR和SAR相伴随发生的是病原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s)基因的表达[4]。

水杨酸(SA)与植物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21

水杨酸(SA)与植物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21

水杨酸(SA)与植物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0 前言水杨酸对植物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 有关的机理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现目前发现,水杨酸(SA)在植物抗病性和抗逆性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文章主要介绍水杨酸与植物抗性关系各方面的研究进展。

1水杨酸类的发现与生物合成水杨酸( Salicylic acid, SA) 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小分子酚类物质, 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图1-1), 在植物体内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

最早在18 世纪初科学家从柳树皮中分离纯化出有活性的SA, 并在18 世纪40 年代由意大利化学家R. Piria 命名为“水杨酸”。

1859 年H. Kolbe 等首次化学合成SA, 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成为可能, 而真正作为临床药物使用则是19 世纪末阿司匹林( 有效成分为乙酰水杨酸) 的出现。

通常认为植物体内的反式肉桂酸先经β-氧化产生苯甲酸,再经邻羟基化即产生SA,或者由反式肉桂酸先邻羟基化产生邻香豆酸,后者再经β-氧化产生SA;但同位数示踪技术证明植物体内反式肉桂酸是通过苯甲酸到SA的,并且其限速步骤是β-氧化。

植物体内有游离态SA和SA-β-O-D-葡糖苷两种形式存在。

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乙酰水杨酸图1-1 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的分子结构式2 SA在植物抗病性中作用的研究水杨酸类(SAs)具有多种生理作用。

它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对一些重要的代谢过程起调控作用。

因此,有人认为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植物激素来看待[1]。

现已发现水杨酸能诱导多种植物对病毒、真菌及细菌病害产生抗性[2]。

许多研究表明,SA 可以作为诱导因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水杨酸对感染TMV 烟草叶片PAL 活性及本身TMV含量的影响用水杨酸( SA) 和普通烟草花叶病毒( TMV) 诱导且接种抗病烟草品种CV85 和感病烟草品种G80,研究其对烟草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的影响。

水分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对毛豆某些生理指标及其抗旱性的影响(简报)

水分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对毛豆某些生理指标及其抗旱性的影响(简报)

水分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对毛豆某些生理指标及其抗旱性的影响
(简报)
陆晓民;谷超
【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
【年(卷),期】2008(029)004
【摘要】在水分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毛豆(Glycine max)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测定其对毛豆幼苗某些生理指标及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可以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及丙二醛含量,增强了毛豆幼苗对干旱环境的抵抗能力.从叶面喷施对毛豆的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可知:在试验的范围内,以0.1 mmol/L的水杨酸处理效果为最佳.
【总页数】4页(P468-471)
【作者】陆晓民;谷超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凤阳,233100;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3.7;S65
【相关文献】
1.外源Ca2+对水分胁迫下酿酒葡萄黑比诺主要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 [J], 惠竹梅;孙万金;张振文
2.外源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根茎生长的影响 [J], 魏秀俭;王珍
3.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毛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J], 贡鑫;刘飞;万发

4.外源水杨酸对不同水分胁迫下分枝期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J], 耿志卓;丁立人;逯亚玲;李志华;琳琳珊;周霞;唐礼
5.外源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扁蓿豆光合作用及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崔秀妹;刘信宝;李志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源水杨酸提高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sa被认为是植物的内源性激素之一,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外源水杨酸在提高植物抗旱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进一步探讨其内在机理对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杨酸;植物抗旱性;进展;机理
引言
水杨酸(salicylic acid,简称sa)是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化学名为邻羟基苯甲酸,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

sa由植物体自身合成,可以在韧皮部运输,合成量较少,但是在植物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所以可以把水杨酸看作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

sa可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游离态sa呈结晶状,结合态sa是由sa与糖苷、糖脂、甲基或氨基酸等结合形成的水杨酸-葡萄糖苷等复合物。

乙酰水杨酸(asa)和甲基水杨酸酯(mesa)是sa的衍生物,在植物体内很容易转化为sa从而对植物的生理发挥作用[1]。

近年来,有关植物sa合成代谢途径、sa的作用机理、sa信号传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表明在植物受到非亲和病原物或无毒病原物浸染后产生过敏反应的部位内sa水平显著升高,当植物再次受到同种病原物或其他病原物侵染时,表现出抗性增强,所以sa被认为是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分子和诱导植物对非
生物逆境反应的抗逆信号分子。

本文介绍了外源水杨酸诱导植物抗旱性的新进展。

1.水杨酸诱导植物抗旱性的作用
植物受不适宜的外界环境胁迫后,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迅速积累的活性氧一方面作为信号物质启动下游防御反应产生,形成对逆境的抗性;另一方面,过量积累的活性氧如果来不及清除时就会对植物体产生氧化胁迫和伤害。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导致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水势降低、质膜透性增大,活性氧大量增加而引起膜脂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电解质外渗,常会影响或限制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刘艳等[2]以草莓幼苗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外施水杨酸预处理,测定水分胁迫下各处理草莓叶片膜脂过氧化相关指标,保护酶类活性和光合特性。

研究显示:水分胁迫下,未施水杨酸的草莓叶片活性氧出现一高一低2个峰值,第1个峰值之后保护酶类活性显著提高,膜脂过氧化指标维持较低水平;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活性氧再次小幅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随之加剧。

适宜浓度水杨酸通过促进活性氧信号泵发,活化保护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损伤来提高植物对水分胁迫的抗性。

2.水杨酸提高植物抗旱性机理
2.1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植物膜脂过氧化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水分胁迫下植物内ros产生与清除系统的平衡往往被打破,造成
其在体内大量积累,从而使植物细胞膜系统遭到破坏[3]。

植物长期处于干旱胁迫时,其体内产生ros的能力大大提高,其既可来源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的电子泄露,也可来自叶绿体中光和电子与氧分子的结合,进而引起膜脂过氧化。

膜脂过氧化是造成水分胁迫下细胞膜系统受损伤的主要因素,sa作为植物内源信号分子组成部分,在植物细胞信息传递和代谢中,特别是干旱条件下,降低植物体自由基含量、减轻细胞膜脂过氧化、保护生物大分子、提高水分利用率方面有重要作用。

目前对膜脂过氧化指标的测定方法有: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参照王学奎[4]方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测定参照王爱国和罗广华[5]方法。

对抗氧化酶类活性进行分析的方法有:sod、cat、pod活性测定参照王学奎[4]方法;蛋白含量测定均采用考马斯亮兰法。

黄清泉等[6]研究发现,用110 mmol/ l 的sa 处理黄瓜幼苗24h后,叶片中pod活性剧增,sod活性增加不明显,cat和apx 活性受抑制,h2o2含量上升,mda含量升高,造成轻度氧化胁迫。

在随后水分胁迫过程中,经sa 预处理积累的h2o2诱导ca t 和apx 活性上升,清除产生的
h2o2。

许明丽等[7]对小麦进行了sa浸种处理,在中度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中的sod含量与非胁迫条件基本一致,表明该条件下,在吸胀和萌发过程中外施sa,可保护幼苗免受水分胁迫造成的膜损伤。

pod是膜上重要的保护酶,可使体内某些氧化酶的毒性产物分解,阻止其对膜脂的攻击而发生过氧化作用,
pod活性与植物代谢强度及抗逆性有一定联系。

根据陶宗娅[8]等的研究,用含1.0mmol/l sa的不同渗透势peg溶液漂浮处理小麦幼苗叶片,结果表明:轻度胁迫下sa对稳定膜结构和功能有一定作用,在较严重的渗透胁迫和sa处理下叶片失水量、膜相对透性和mda(丙二醛)含量有所增加,h2o2和o2积累也较快。

sa 的类似物乙酰水杨酸能改善干旱条件下小麦叶片的水分状况,保护膜的结构。

1 %的乙酰水杨酸拌种处理玉米种子,可提高玉米幼苗叶片抗脱水能力,因此乙酰水杨酸可作为一种外源活性氧清除剂使用。

一定浓度的水杨酸可保护植物免受水分胁迫所造成的膜损伤,阻止植物体内的某些氧化酶对膜脂过氧化的作用,sa在抗干旱胁迫方面的正负效应可能与其诱导的h2o2水平有关。

同时,其类似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抗脱水能力。

2.2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对植物蛋白质合成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物质转化和能量代谢的关键,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光合性能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干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程度。

王利军等[9]对柑橘进行试验,结果表明,sa能够保持叶片较高的光合速率,不是改善气孔因素的结果,而是改善了光合机构的性能、保护光合系统的结果。

郝敬虹[10]等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基质含水量为饱和持水量的60%和50% ),根际施用外源sa 对黄瓜幼苗生长、净光合速率(pn )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外源sa
显著减小了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活性、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的下降幅度,抑制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升高。

王利军等[11]对葡萄幼苗叶片喷施sa 1 h 后,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喷施后12h ,达到最高,处理后的24h,有所下降,但仍比未喷施的高。

由此推测,干旱条件下对植物喷施水杨酸,保证了较高的叶绿体光化学活性,使叶绿体全链电子传递速率、ps ? 的电子传递速率及净光合速率相比对照均有所增加;且对光合机构修复的后效作用明显,尤其是净光合速率的有效回升保证了光合机构的正常运转。

同时,s a还能够诱导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升高,可能与抗逆蛋白质新的合成或更多的表达有关,至于sa 能否诱导其他蛋白质的合成尚不明确。

3.前景展望
水杨酸是一种内源信号分子,不仅可以诱导植物体内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而产生抗病性,而且能够提高植物抗盐性、抗旱性、抗热性等。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s a 进行了多方面的报道。

sa 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节植物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要完全阐明sa 诱导植物抗旱的机制较困难,但日益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使得解析整个诱导机制成为可能。

目前,对水杨酸的应用研究还相对较少,它在提高作物抗性、改善品质、杂交制种、果实保鲜、生理调控、组培研究等
方面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丁秀英,张军,苏宝林.水杨酸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j].植物学通报,2001,18(2):163-168.
[2]刘艳,陈贵林,李艳,等.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草莓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北报,2010,25(5):127-131.
[3]吕庆,郑荣梁.干旱及活性氧引起小麦膜脂过氧化和脱脂化[j].中国科学(c辑)1996,26:26-301.
[4]王学奎,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4-283.
[5]王爱国,罗广华,植物的超氧物羟胺反应定量关系[j]植物生理通讯,1990,6:55-57.
[6]黄清泉,孙歆,张年辉,等.水杨酸对水分胁迫黄瓜幼苗叶片生理过程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2):2202- 2207 .
[7] 许明丽,孙晓艳,文江祁.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膜损伤的保护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1):3
5-36.
[8] 陶宗娅,邹琦,彭涛,等.水杨酸在小麦幼苗渗透胁迫中的作用[j].西北植物学报,1999,19 (2):296-302.
[9] 王利军,李家承,刘允芬,等. 高温干旱胁迫下水杨酸和钙对柑橘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 (6):185- 189.
[10]郝敬虹,易旸,尚庆茂,等.干旱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对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3):718-720.
[11] 王利军,战吉成,黄卫东.水杨酸与植物抗逆性[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6):619- 62 5.
作者简介:
许平平(1988.06.18-)满族,女,辽宁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研究生。

王璐(1989.04.09-)汉族,女,辽宁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

金乌吉斯古楞(1986.08.04-)蒙古族,女,辽宁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