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两极化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两极化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

( )

中国政府万亿元的宏观保增长的举措,如果对照美国对此次金融海啸因势利导、点石成金各项成功思路,短期无疑需要有效刺激内需;但在这同时必须为把握下一轮产业机遇创造条件、做好准备,所以更应该着眼于中国改革开放年进一步辉煌的需求及其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全球在讨论应对金融危机、振兴经济时,东西方有一个需要仔细体会才能辨明的差异:东方人更倾向于看到各类举措积极的一面,而西方人尤其是德国人更会留意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及各项措施若实施不当的负面影响。

上文建议的输出人民币的战略定位,面临的最坏局面及可能的负面影响会是什么?自我在年月在上海政协的一次会上第一次提出“向全球输出人民币”、尤其是全球企业家杂誌详载了我相关宏观层面分析、判断之后,这一建议已得到了中国主管金融领导和有关专家的赞赏、关注,他们因此已开始了关于输出机制的思考、探讨。令人担忧的是,鉴于对全球投机金融大亨们赢钱逻辑的一知半解、不求甚解,部分金融界人士尤其是那些虎视眈眈想针对人民币在金融危机中大赚一笔的海内外利益团体和个人,正有意无意地将“向全球输出人民币”等同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以中国金融机构现有素质、能力和经验,“输出人民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绝对不应有的举措就是“人民币自由兑换”;如果这么做,中国可能输得比日本过去、俄国现在还要惨,外汇储备完全有可能被“自由兑换”得精精光光。我提出“向全球输出人民币”的可行性,是考虑到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的未来几年中,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获取全球包括中国的储蓄和外汇储备;所以“输出人民币”的核心逻辑和原则,是充分利用中国辛苦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人民币信用和后盾),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并减少直接使用外汇储备,而绝不是“天真”地为向海外输出资本而输出。海外对人民币的信心和信任,将很长一段时间来源于中国对人民币及金融体系的坚强管控而不是软弱放任。

中国各项振兴经济的举措,同样应该也必须考虑如果在全球经济、年内无法回升、短期效应过后将面临怎样一种最不利的局面。

布什政府八年,美国从克林顿的财政赢余变为年预计的亏空一万多亿美元,间接也是因为布什代表、维护和放纵了传统建筑、农业、金融、军火重工业及能源业等的利益,忽视了包括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由此造成了全球范围内这类行业的繁荣,并让美国经济因进口需要

将大量财富转到了原材料、廉价商品和能源出口国。所以中国现在首先要保内需救急,整体富民减负、将占以上的政府支出更有效地变为公共服务,减少垄断或竞争乏力对中国财富增长的分配不公;但更应利用这次危机带来的机遇,寻求、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和面,投资于全球一流高回报资产,重长远提高中国经济、企业整体投资效益、全球竞争能级。

中国的内需不足从来就不是投资不足的问题,而首先是被主流经济学家、媒体和决策者尚未认清的经济整体投资回报过低的问题。根据我的博士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副教授杨玉红博士测算:

中国改革开放后,截止年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仅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贬值损失累计为万亿元,相当于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结余的;即中国亿人过去年每人亏损了万多元存款,中国经济每一元存款年下来仅剩下角分。如果仅考虑同期居民储蓄存款,其通货膨胀因素的贬值损失累计高达万亿元,相当于年居民储蓄存款结余的;即中国亿人过去年每人亏损了千百元存款,中国老百姓每一元存款年下来仅剩下角分。整体储蓄率高达的中国宏观经济体,要从本质上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必须根本解决中国经济整体储蓄积累、投资效益、回报过低问题。根据对现有统计数据分析,杨玉红博士测算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利润率年至年都低于仅在年至年在到之间,年的这一数字为。如果中国经济宏观上能有效提高整体投资和储蓄效益,中国消费者固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效仿美国消费者因房价、股票大幅上涨而过度举债消费,但其消费积极性无疑会被充分、根本、可持续地调动起来。

与中国经济整体储蓄大幅缩水、投资回报远低于通货膨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美国银行以亿美元出售了其在建行的股份,实现利润亿美元;瑞银以亿美元,出售了其中行的股份,实现近亿美元的利润;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也通过出售中国银行亿英镑(亿美元)的投资,套现约亿美元。这些银行在三年锁定期尤其是在股市大跌后所实现的巨额利润,其实质是对中国居民储蓄的轻松攫取;由此可见,海外金融及其相关政治势力对中国金融体系开放的催促、打压,一个核心动机无非是想分享中国巨大和廉价的居民储蓄;更进一步分析不难理解,美国对债券和金融衍生品市场最自由、监管最松的放任,也是为了吸引、争夺全球储蓄和资金。当然我们对此应有的理性思考是海外金融机构投资,是否中、长期有效增强了相关本土金融机构的盈利和投资回报(能力),尤其因为对中国经济整体而言,它们短期都是大幅亏本买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