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度亚洲工程师薪酬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亞洲工程師薪酬調查

從今年10月起的過去近一年時間裏,全球電子產業變幻多端,市場起

伏不定,在這種大環境下,亞洲電子工程師的薪資走勢如何?他們的職業發展之機會又在哪裡?為了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電子工程專輯》每年都會就亞洲地區工程師薪資和職業發展進行網上調查。我們結合調查結果和專訪,重點分析了臺灣、香港、韓國、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等國家電子產業工程師的相關情況,並做了精彩的分析和介紹。

台灣地區地區地區:人才需求旺盛惟工程師應思索進一步提昇價值

雖然整體電子產業的復甦腳步仍然在緩慢增溫當中,但是台灣地區內對於電子工程師的需求情況卻可用「人才孔急」來形容。光是今年就有包括友達、廣達、明碁、神達、鴻海等公司大張旗鼓的表示要設立研發中心,而且徵人的規模都以數千計算。因應這個趨勢,在兩兆雙星計劃的配合下,政府為解決科技人才不足窘境,也全面推動各種訓練課程,培育更多的學生進入科技產業,並籌畫海外科技人才的招募活動,網羅更多的海外精英回台灣地區就業。

從表面上來看,就業市場的情況似乎一片大好。但是根據我們此次回收到的問卷來分析,卻發現在這背後有一些問題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究的。最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大陸與印度市場興起對於企業人力資源配置的影響。這個趨勢當然不是一夜之間就發生的,然而從我們今年度第三次進行亞洲地區工程師薪資調查時,我們的確看到了一些改變悄悄地產生了!

樣本描述

在此次台灣地區地區回收的326份問卷中,若以從事的產業來分,IC及半導體最多,佔22.1%,其次為電腦/週邊20.9%、消費性電子14.7%、以及通訊設備一三.2%,其餘則分散於學術研究、軟體、代理商等各產業中。以服務公司的營收情況來看,則呈現兩極化的分布,年營收在1,000萬美金以下的有28.2%,超過1億美金的有45%,一個程度反映出現階段台灣地區地區電子廠商營運規模的大型化趨勢。若以受訪者的工作內容來區分,品管工程師佔28.2%最多,然後是硬體設計/開發有21.2%,以及銷售/行銷9.2%。

本刊於2001年第一次進行這項調查時,台灣地區地區工程師的平均基本年薪(不包括獎金等其他福利)為美金22,692元,高於韓國的20,516元、東南亞的16,587元,以及中國大陸的7,389元。但是去年,台灣地區地區似乎受到經濟不景氣的衝擊最深,平均薪資調幅為亞洲地區最低,僅有2.6%,低於韓國的4.9%,以及中國大陸的6%。所以從去年開始,台灣地區地區工程師的平均薪資便低於韓國,

且逐漸拉近與中國大陸的距離。在本刊此次

進行的調查中,由於將香港列入東南亞地區

計算,因此使該區的薪資明顯增高。但若只

比較台灣地區地區、中國大陸、以及南韓三

地間的薪資消長,則該趨勢仍然持續不變,

可從圖一和圖二各地區工程師擁有不同年資

的薪資差異看出來。

當然,薪資多寡與各地的平均所得與消費水

準有關,無法以同一標準來做比較。不過,當從這兩張圖中,我們也發現,台灣地區地區與中國大陸的薪資差異,隨著資歷越長越為明顯,而台灣地區地區與南韓間的差異性則較為固定,甚至以年資一五年以上為例,南韓與台灣地區地區工程師的相差就非常有限。

這個結果正解釋了海峽兩岸人才競爭的現況。台灣地區地區過去20多年來在資

訊電子產業的辛苦耕耘,造就了大批優異的中高階技術與經理人才,這是中國大陸在短時間內,即使積極追趕也是無法取代的,到底人才的養成是長期計劃,非一蹴可及。但是相對地,在基層工程師等級,年輕的台灣地區地區工程師就是必須得面對大陸工程師的競爭。尤其是,當台灣地區地區廠商大舉擴爭生產規模,而急需用人之際,對岸的豐富人力與成本優勢,無疑是最具吸引力的。

而以產業的發展來看,不可否認地在大者恆大的趨勢下,大廠要持續保持競爭力的,必定會將更多的設計與製造移到成本低廉、人力豐沛的亞洲地區。所以,工程師應該破除過去只需面對同一地區內人才競爭的觀念,而將視野擴展到區域,或甚至全球市場。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年輕的工程師來說,如何培養紮實的技術能力,提昇自己的價值,是唯一能夠在這場區域性的人才競賽中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

但是,另一方面,從圖三工程師在同一家公司的工作年資數據來看,似乎顯示台灣地區地區與中國大陸工程師的忠誠度都不算太高,平均只有2到3年。當然,

高科技產業的風險也高,常常會因為公司合併、組織重組或營運不佳等多種因素造成異動。特別是若以獲利成長性的角度來比較,這幾年台灣地區地區高科技的

明星產業已經從早期的晶圓代工逐漸轉移到IC設

計,到最近的光電產業,這自然也會形成人員的流動。

不過,從人才培養的觀點來看,這樣頻繁的流動對於公司與員工都同樣會造成影響,不但業者大嘆真正的人才難求,而員工是否真的能在不同公司的環境下,持續提昇技術能力,也是一個問題。

對此,威盛電子研發部協理廖元滄在一次公開演講時曾指出,早期的工程師不會計較公司提供的待遇,在默默的工作後,若公司績效良好,收入也自然會隨著公司的業務一起成長。但現在的工程師,往往還沒有先考慮自己能貢獻什麼之前,就要先和公司談好條件。他認為,工程師還是應該務實於技術的鑽研,才會有長

遠的發展。Cadence的研發總監呂豐榮則提到,在海外常會有非常資深的技術

人員職務,享有與管理階級相當的待遇。他說,「並不是每一個工程師累積到一定年資後就必須轉為管理職務,但是台灣地區內企業的通常是採用這種組織架

構,事實上這對長期培養技術能力是不利的。所以,台灣地區內發展IC設計產業20多年來,還沒有養成許多大師級的人物,這點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的確,現階段台灣地區地區業者普遍有人才難求,或是好不容易訓練一段時間後,就跳槽到別家公司的情況。而站在工程師的立場,卻不乏有人感嘆過去藉股票分紅致富的時代,已經不再赴返了,而這正是產業環境變動的殘酷現實,所有身在科技產業中的成員,都必須適應此一現實,重新思索面對新的職涯議題。

另一方面,不可否認地,在現今高舉人才為企業之本旗幟的知識經濟時代,台灣地區內企業對人才的管理與養成也必須隨之進步,才能因應環境的需求以及新世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對積極企圖從產業鏈下游的製造端升級到上游的設計,甚至品牌、行銷的台灣地區地區科技產業來說,人才的良窳絕對是重要的一環。也因此,在這場人才爭奪大賽中,台灣地區地區企業用以吸引、留住人才的方式也是

不一而足。例如,日前聯電宣佈已於科學園區內完成一個佔地3,500多坪的聯園,

作為員工休閒活動的中心。相信類似這樣大手筆的員工福利投資,必定會日益普遍。圖四是台灣地區內企業最常提供的前十項福利。與其他地區相較,台灣地區

地區不但僅有7.1%受訪者表示公司未提供任何福利,是區域中最低的,而且也

是此區域內擁有最高比率提供股票認購權、利潤分享,以及固定獎金作為福利的地區。

所以,在這樣一個企業願意投入資源且求才若渴的環境下,的確為台灣地區地區的工程師塑造了一個大展身手的絕佳舞台。亟思轉型的台灣地區地區科技業者需要更多優秀人才的投入才可能成功,而台灣地區地區的科技人才更是需要進一步提昇自己的價值才能在區域中勝出,以顯示出與其他新興地區人才的差異性。我們期待看到這樣的良性循環產生,讓台灣地區內的科技產業持續成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