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投资富通失败的原因及启示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要原因剖析
1. 领导层心态浮躁,急于对外扩张,缺乏海外 并购经验。
2. 对风险的预测和可行性研究不够。 3. 受国际严重金融危机的影响。 4. 政治风险失控。 5.收购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或不真实 6.收购目标的选择不适当或不实际 7.收购决策的判断不正确或不合时
-
1. 领导层心态浮躁,急于对外扩张,缺乏 海外并购经验。
-
6收购目标的选择不适当或不实际
平安集团向海外发展并没有错,但这次投资 收购富通的目标定得太高,想借富通投资这一 平台迅速成长为国际资产管理的集团公司,是 很不实际的目标。事实上,平安与富通之间并 不存在互补优势,富通集团本身的定位就混乱, 它不会也更不可能成为平安的走向海外的平台 或者“垫脚石”。由于收购目标不切实际,失 败也是迟早的事。
-
3. 受国际严重金融危机的影响。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自2008 年 全面爆发后,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 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 欧美一些国家的金融机构更是受到 了沉重的打击,有的甚至破产。中 国平安投资富通失利自然与此次严 重的金融危机有重大的关联,但是 这也由于中国平安在收购富通集团 之前对其资产结构缺乏透彻的了解, 以致他国的金融危机被转嫁到了自 己身上。
-
4. 政治风险!!失控!!
富通集团卷入金融危机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政府在 2008 年9 月 29 日宣布联合出资112 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通银行在上述三地 49% 的股权。对于政府的这一注资挽救行为,中国平安等股东只看到了其积极 的一面,并未看到其隐藏的祸心,直到比利时政府、荷兰政府和法国巴黎 银行未经富通股东的表决,通过三次业务分拆,擅自出售了富通旗下的部 分业务,这时中国平安和广大中小股东才有所察觉。经过上述国家政府出 面进行一系列交易后,富通集团资产仅含国际保险业务、结构化信用资产 组合(公允价值104 亿欧元,比利时政府和法国巴黎银行分别占 24% 和 10% 股权)66% 的股权以及现金。从此,富通集团就由“银保双头鹰”解 体为一家国际保险公司,预测其盈利潜力将下降九成以上。从富通 2007 年度年报和 2008 年的财务中报来看,富通的国际保险业务盈利仅占集团 净利润的6%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平安投资回报率可能大大低于预期。对政 治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足,是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失利的又一大主因。
-
5收购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或不真实
尽管平安在收购之前进行了差不多一年的 考察,还聘请摩根大通作为独家财务投资顾问 进行评估,但获取的信息并不对称,正面的信 息多,负面的信息少,有些重要的信息甚至向 投资者隐瞒了。比如,富通集团本来有大量资 产涉及美国次级债务,包括12300万欧元的债 务抵押债券(CDO)和贷款抵押债券(CLO),但 富通却向所有人隐瞒了其垃圾债券的危害,直 到东窗事发,其40亿欧元的亏空才公诸于世。
-
7收购决策的判断不正确或不合时
平安之所以在2007年10月就动手收购富通,主要 因为看中了富通股票的“优质低价”。平安高层考察 以后。认为富通股价已经从40欧元降至19欧元左右, 这是一个已经没有泡沫的1.1倍净资产、5倍市盈率的 优质股,投资富通是绝对的“理性”选择,也是抄底 收购的最佳时机。事实上,当时正是富通危机形成的 时候,因为2007年10月,富通银行决定联合其他两家 银行,斥资710亿欧元收购荷兰银行,这样的巨额收 购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平安高层认为这是富 通强大的表现,前景一片光明,结果正是这次收购和 全球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富通集团的四分五裂,平安 收购“败局”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
原因分析
-
中国平安简介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 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 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 多元的综合的金融服务集团。
-
-
回顾 平安投资富通大事记
-
-
事件后续!!
中国平安海外投资遭受重创。根据中国平安的公告, 此次计提减值损失将并不影响每股净资产水平,平安 集团的资本金和偿付能力仍是非常充足的。预计集团 偿付能力水平仍将保持在300%以上。集团计划对所属 寿险业务进行200亿增资以提高寿险业务的偿付能力水 平。根据中国平安的净资产总额810多亿人民币,即使 此次投资富通集团全部亏损,中国平安仍不会有生存 危机。
我国的金融企业大都有一股做大做强的冲动,表现
在行动上就是盲目投资,反映在口号上就是动辄世
界几百强或几十强。中国平安这样大的投资行动,
仅仅凭数月的所谓研究和评估就盲目动手,重大战
略行动形同儿戏,焉不失利?从深层原因上讲,这
也是中国平安领导层心态浮躁、急于对外扩张和缺
乏海外并购经验的结果 。殊不知,单单凭借主观愿
-
Qishi启示
1. 管理层要端正心态,切忌盲目扩张。 2. 走出去之前做好可行性研究,有 效防范风险。 3. 选择适合自身的海外投资方式。 4金融领域的跨国并购要着眼于长远目标的发展 5金融领域的跨国并购必须要清醒认识其投资风险的
存在 6金融领域的跨国并购必须要慎重选择和评估投资对
象 7金融领域的并购必须要十分重视落子布局的方法或
望实施外延式扩张,很难真正提升中国平安的国际Biblioteka Baidu
竞争力,中国平安也很难真正立于世界顶级企业之
林。
-
2. 对风险的预测和可行性研究不够。
决策依据可靠和内容真实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在当 今的信息时代,大量信息中难免鱼龙混杂,如果不认真地去伪存 真,就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中国平安以 238.7亿元收购富通, 短短数月就深度缩水,这是盲目投资得到的惩罚。和中国平安一 样,我国金融企业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例子并不鲜 见。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失利 ,就是因为调查研究不够,没有真 正弄清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富通是国际知名的金融 机构,可在知名的背后 ,掩盖着因投资美国债券带来的巨大亏 空。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比利时《晚报》就曾发表过“富 通的弥天大谎”的文章,抨击富通弄虚作假,但这些并没有引起 中国平安的重视。凭虚假信息决策,岂能不上当。
主要原因剖析
1. 领导层心态浮躁,急于对外扩张,缺乏海外 并购经验。
2. 对风险的预测和可行性研究不够。 3. 受国际严重金融危机的影响。 4. 政治风险失控。 5.收购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或不真实 6.收购目标的选择不适当或不实际 7.收购决策的判断不正确或不合时
-
1. 领导层心态浮躁,急于对外扩张,缺乏 海外并购经验。
-
6收购目标的选择不适当或不实际
平安集团向海外发展并没有错,但这次投资 收购富通的目标定得太高,想借富通投资这一 平台迅速成长为国际资产管理的集团公司,是 很不实际的目标。事实上,平安与富通之间并 不存在互补优势,富通集团本身的定位就混乱, 它不会也更不可能成为平安的走向海外的平台 或者“垫脚石”。由于收购目标不切实际,失 败也是迟早的事。
-
3. 受国际严重金融危机的影响。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自2008 年 全面爆发后,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 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 欧美一些国家的金融机构更是受到 了沉重的打击,有的甚至破产。中 国平安投资富通失利自然与此次严 重的金融危机有重大的关联,但是 这也由于中国平安在收购富通集团 之前对其资产结构缺乏透彻的了解, 以致他国的金融危机被转嫁到了自 己身上。
-
4. 政治风险!!失控!!
富通集团卷入金融危机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政府在 2008 年9 月 29 日宣布联合出资112 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通银行在上述三地 49% 的股权。对于政府的这一注资挽救行为,中国平安等股东只看到了其积极 的一面,并未看到其隐藏的祸心,直到比利时政府、荷兰政府和法国巴黎 银行未经富通股东的表决,通过三次业务分拆,擅自出售了富通旗下的部 分业务,这时中国平安和广大中小股东才有所察觉。经过上述国家政府出 面进行一系列交易后,富通集团资产仅含国际保险业务、结构化信用资产 组合(公允价值104 亿欧元,比利时政府和法国巴黎银行分别占 24% 和 10% 股权)66% 的股权以及现金。从此,富通集团就由“银保双头鹰”解 体为一家国际保险公司,预测其盈利潜力将下降九成以上。从富通 2007 年度年报和 2008 年的财务中报来看,富通的国际保险业务盈利仅占集团 净利润的6%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平安投资回报率可能大大低于预期。对政 治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足,是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失利的又一大主因。
-
5收购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或不真实
尽管平安在收购之前进行了差不多一年的 考察,还聘请摩根大通作为独家财务投资顾问 进行评估,但获取的信息并不对称,正面的信 息多,负面的信息少,有些重要的信息甚至向 投资者隐瞒了。比如,富通集团本来有大量资 产涉及美国次级债务,包括12300万欧元的债 务抵押债券(CDO)和贷款抵押债券(CLO),但 富通却向所有人隐瞒了其垃圾债券的危害,直 到东窗事发,其40亿欧元的亏空才公诸于世。
-
7收购决策的判断不正确或不合时
平安之所以在2007年10月就动手收购富通,主要 因为看中了富通股票的“优质低价”。平安高层考察 以后。认为富通股价已经从40欧元降至19欧元左右, 这是一个已经没有泡沫的1.1倍净资产、5倍市盈率的 优质股,投资富通是绝对的“理性”选择,也是抄底 收购的最佳时机。事实上,当时正是富通危机形成的 时候,因为2007年10月,富通银行决定联合其他两家 银行,斥资710亿欧元收购荷兰银行,这样的巨额收 购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平安高层认为这是富 通强大的表现,前景一片光明,结果正是这次收购和 全球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富通集团的四分五裂,平安 收购“败局”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
原因分析
-
中国平安简介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 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 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 多元的综合的金融服务集团。
-
-
回顾 平安投资富通大事记
-
-
事件后续!!
中国平安海外投资遭受重创。根据中国平安的公告, 此次计提减值损失将并不影响每股净资产水平,平安 集团的资本金和偿付能力仍是非常充足的。预计集团 偿付能力水平仍将保持在300%以上。集团计划对所属 寿险业务进行200亿增资以提高寿险业务的偿付能力水 平。根据中国平安的净资产总额810多亿人民币,即使 此次投资富通集团全部亏损,中国平安仍不会有生存 危机。
我国的金融企业大都有一股做大做强的冲动,表现
在行动上就是盲目投资,反映在口号上就是动辄世
界几百强或几十强。中国平安这样大的投资行动,
仅仅凭数月的所谓研究和评估就盲目动手,重大战
略行动形同儿戏,焉不失利?从深层原因上讲,这
也是中国平安领导层心态浮躁、急于对外扩张和缺
乏海外并购经验的结果 。殊不知,单单凭借主观愿
-
Qishi启示
1. 管理层要端正心态,切忌盲目扩张。 2. 走出去之前做好可行性研究,有 效防范风险。 3. 选择适合自身的海外投资方式。 4金融领域的跨国并购要着眼于长远目标的发展 5金融领域的跨国并购必须要清醒认识其投资风险的
存在 6金融领域的跨国并购必须要慎重选择和评估投资对
象 7金融领域的并购必须要十分重视落子布局的方法或
望实施外延式扩张,很难真正提升中国平安的国际Biblioteka Baidu
竞争力,中国平安也很难真正立于世界顶级企业之
林。
-
2. 对风险的预测和可行性研究不够。
决策依据可靠和内容真实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在当 今的信息时代,大量信息中难免鱼龙混杂,如果不认真地去伪存 真,就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中国平安以 238.7亿元收购富通, 短短数月就深度缩水,这是盲目投资得到的惩罚。和中国平安一 样,我国金融企业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例子并不鲜 见。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失利 ,就是因为调查研究不够,没有真 正弄清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富通是国际知名的金融 机构,可在知名的背后 ,掩盖着因投资美国债券带来的巨大亏 空。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比利时《晚报》就曾发表过“富 通的弥天大谎”的文章,抨击富通弄虚作假,但这些并没有引起 中国平安的重视。凭虚假信息决策,岂能不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