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的内涵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微课”的内涵及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开始走进学生的生活,“微课”以其潜在的优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特点,结合《山居秋暝》这首古诗来探讨了“微课”应该如何巧妙的进行教学设计,进一步分析了“微课”在当今教育改革洪流中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积极作用教学设计特点应用微课内涵

现代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信息成为每个人都关注的话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简单、快捷、高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由此引来了“微时代”的到来。继“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兴起,“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途径改变了学生的常规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的概念(一).

“微课”在中国的最早提出者是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先生。他

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1【“微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新型教学资源。它不是简单的课”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有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更不是课不是传统课堂的删减版,也不是压缩版,传统课堂的浓缩,“微堂教学的片段,而是内容充实丰富的微课例,类似于片段教学。分钟左右,以教师教授为主,引导学10课”的课程时长一般控制在从课程内容来分主要有课前最终解决问题。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从课程性质来分主要有说课类、班会课、实践课、活动课类等几大类。(二)“微课”的特点。从具体方面“微课”最大的特点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分析,“微课”具有以下几大特点:“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课堂,因此它不同于传统时间短。1.分钟课堂,而是以浓缩精华著称。将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高质45的量完成,引导学生有效率的学习。内容精。由于课程时长短,要求“微课”必须集中于教学难点2.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必或者教学疑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须慎重考虑,选择学生平时有疑问、很难掌握的部分进行“微课”教学。它不同于“网易公开课”等网络学习课程的课堂实录模式,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学生学习中针对性的选点帮助学生针对性的学习,的疑难问题。.

3.时空限制小。“微课”是基于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学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课堂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微课”教学的魅力,大大

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外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山居秋暝》为例

(一)“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于《山居秋暝》这首古诗应该选取什么点去组织“微课”教学不是一个死板的问题,例如可以从诗歌景物描写、诗歌的韵律、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着手。笔者以下便以作者王维诗歌特有的“诗中有画”这一特点去深入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

选择“诗中有画”这一切入点首先是因为苏轼曾评价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特点便十分重要。其次,“诗中有画”这一特点是本诗的教学重点,是本诗的特色所在,也是本诗千古传颂的原因。再次,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常见,由这首诗“诗中有画”的特色分析可以让学生见微知著,推及联想到其它诗歌景物描写以此学会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好处。最后,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类景物描写的方法,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运用,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山居秋暝》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唐诗五首》中的一首。新编课文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语文训练应使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技巧。.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基于高二年级学生对于诗歌的整体感知水平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本堂课着重于从语言上剖

析王维“诗中有画”这一特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分析诗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画面感和动态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多角度分析加总结的方式来感知“诗中有画”这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感悟诗人高洁的情怀、洒脱的胸怀和超然物外的旷达。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重点

多角度探讨诗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所体现出的画面感和动态美。

(六)教学难点

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引出作者的价值取向。(七)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以提问法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哪一位诗人的作品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呢?

生:王维。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山居秋暝》来感受一下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2.重点内容掌控:

○ 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王维诗歌的画面感。○”的画面感。首先2引导学生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视角的俯仰分析,然后从“照”与“流”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出诗人将一幅静态水墨图变成了一幅流动山水画。最后从构图上分析“明月松间”是垂直构图,“清泉石上”是水平构图,由此作者又将二维图画转换成为三维图画,使得诗歌所变现的画面立体直观起来。

○“喧”从”的音乐感。3引导学生分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字的表达效果出发,“喧”字起到了“以动衬静”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联想曾经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于王熙凤出场的描写,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以上结论。由在幽静的环境中的声音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首先是将二维画面转化成为三维立体画面,在这一联的描写中诗人王维又为这幅三维立体画面配上了画外音,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通过之前的讲解,让学生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中去,然4后引导学生分析“竹”、“莲”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最后感悟出作者在看到此情此景之后的心境和情感。

3.简单小结:

学生从多方面体会了王一环扣一环的讲解,通过一步步的分析,

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从而达到了新课标的“美育”的目的,让学生在感受美的事物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4、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