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牧区牧业人口承载量研究 —以两个嘎查为例

合集下载

嘎查基本情况

嘎查基本情况

额尔格图镇好田嘎查概况一、嘎查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好田嘎查位于兴安盟科右前旗东部,距乌兰浩特市东北45公里处、距科右前旗所在地科尔沁镇东北60公里处、距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所在地白音浩特镇西北15公里处。

我嘎查总行政面积为77525亩,由好田、团结、阿德力根三个自然艾里组成。

好田艾里有165户567人口、团结艾里76户263人口、阿德力根艾里117户389人口。

我嘎查北和东与我镇新艾里嘎查毗邻、西与科右前旗查尔森镇忙哈嘎查毗邻、西南与乌兰浩特市公主岭牧场毗邻、南与我镇兴隆嘎查毗邻、东南与我镇努布企嘎查毗邻。

(2)自然情况:全嘎查在册356户1220人口、劳动力有640人、贫困户130户(其中特困户38户114人口)占总户数的36%、贫困人口447人、占总人口的36.6%、无畜户42户、占总户数的11.7%。

嘎查全年人均收入2120 元。

嘎查土地为黑土壤、风黄沙为主,属于中温地带、干旱季风气候、降水量少,年降水量大概320 毫米,日照足、风力强、昼夜温差大,无霜期大概在120至130天,属于丘陵地带。

(3)资源状况:我嘎查属于半农半牧区,全嘎查耕地总面积为25008亩,现有5000亩平坦地可打井灌溉,其余耕地均以山坡地为主。

主要种植玉米和绿豆,还有高粱、大豆等等。

草场面积为25767亩、规划宜林地面积6615亩、计划围封2030亩。

林地面积11182亩,其中国有林地4689亩、恢复林地3606亩、有林地面积2887亩、退耕还林415亩。

(4)基础设施:我嘎查基础设施薄弱,去年在政府的投资下新盖了含有文化活动室、医务室、5个办公室和值班室的新型嘎查活动场所,但文化活动室没有任何文化活动设施、医务室也没有任何医疗器械,新型活动场所没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学校一所,已经没有学生,另有一所民办幼儿园。

全嘎查有夯土房和石垒房70户,占总户数的20%。

无房户和外出打工户有38户。

有抗旱井6眼,灌溉井35眼。

内蒙古牧区嘎查社会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以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英图嘎查为例

内蒙古牧区嘎查社会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以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英图嘎查为例
件, 从数 据 可 视 化 的角 度 开发 的 。Ma X 是 一 个 用 p
见 , 区社会 经济 管理成 本 之高与 效率 之低 下 , 牧 令人
吃惊 。更 为紧 迫 的是 , 由于草 原生 态环境 的 恶化 , 内 蒙古牧 区社 会 经 济 发 展 遇 到 了 前 所 未 有 的严 峻 挑 战, 需要更 为有 效 的管 理 和 艰 苦 的工 作 。这 一 切都
男, 古族, 蒙 内蒙 古锡 林 浩 特 市 人 , 蒙古 师 范 大 学地 理 科 学 学 院 教授 。 内

1 01 ・
维普资讯
简 单 的图表 、 图形提 供 多 的信息 , 且描述 地 比 而
描 述数据 表 更加 简单 迅 速 。可 视 化 , 称作 科 学 计 也
了 大 力 支 持 , 大 部 分 嘎查 已 经 通 电 、 电话 。然 如 通


问题 的提 出
信 息化 不 仅 是现 代 社 会 经济 管 理 的基 本 特点 ,
而且也 是推 动社会 进步 、 济发展 的 主要动 力来源 。 经 因而 , 息化经 济 已成为 一些 国家 、 区和企 业发展 信 地 战略 的重 要举 措 。信息 化是欠 发 达地 区社会 经济 管
来做地图工作 的 O X控件。它可 以很容易地在应 C 用 程序 中加入 强 大的制 图功 能 。它 可 以把数据 用 地
图 的形式 显示 出 来 , 易 于 理 解 。地 图形 式 可 以 比 更
[ 收稿 日期]2 0 -11 0 6 -6 0 [ 作者简介] 呼格吉勒 图 ( 9 6) 男,蒙古族 , 15 一 , 内蒙古正镶 白旗人, 内蒙古 师范大学地理科 学学院 副教授 ;海 山( 99 ) 15 一 ,

基于NPP数据的锡林郭勒盟牧区草地资源承载力估算研究

基于NPP数据的锡林郭勒盟牧区草地资源承载力估算研究

基于NPP数据的锡林郭勒盟牧区草地资源承载力估算研究张千羚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0)2
【摘要】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承载力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草地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等西部区域明显高于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等西部区域,在空间上形成东高西低的形式。

其中温性典型草原分布范围最广,占总草场的66.68%,载畜量占总量的78.537%,荒漠草原分布范围位于第二,占全区草场总面积的22.10%,但载畜量占总量的5.863%,温性典型草原占草场面积的7.64%,载畜量占总量的10.15%。

通过对牧业旗县苏尼特左旗的分析得出,苏尼特左旗赛罕高毕苏木、满都拉图镇和达来苏木三个苏木在草地资源承载力限制下牧业人口数尚未超载,巴彦乌拉苏木、洪格尔苏木处于临界状态,查干敖包镇、巴彦淖尔镇处于人口超载,表明赛罕高毕苏木、满都拉图镇和达来苏木这三个苏木尚有开发余地,而查干敖包镇、巴彦淖尔镇需要进行牧业人口的转型。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张千羚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8
【相关文献】
1.变化环境下干旱牧区水资源草地资源及其承载力研究进展
2.基于MODIS GPP/NPP数据的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量时空变化研究
3.基于CASA模型和MODIS数据的甘南草地NPP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4.基于WRF模式数据和CASA模型的青海湖流域草地NPP估算研究
5.基于NPP的青海省草地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承载力估算——以海晏县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锡林郭勒生态环境改变剖析及修复研究

锡林郭勒生态环境改变剖析及修复研究

锡林郭勒生态环境改变剖析及修复研究1生态现状与变化态势锡林郭勒盟地区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典型草原、农牧交错带以及农耕区为主;东北部为乌珠穆沁盆地,河网密布,水源丰富;西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由一系列垄岗沙带组成,多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锡林郭勒盟地区生态环境退化明显,使得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敏感,抗干扰能力降低,具体主要表现在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恶劣天气增加等方面。

草地退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的整体退化趋势一直在延续,21世纪初,相当于草原化荒漠状况的稀覆盖植被区的面积比20世纪80~90年代扩展了4~5倍,到2007年,退化、沙化草场面积达到可利用面积的64%。

牧草高度下降%-%,产草量下降50%-65%,盖度下降35%-85%[1,2]。

同时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收到威胁,雪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鼠害虫灾加剧,遏制草原退化,恢复草原生态已刻不容缓。

土地沙化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位于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地处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该区位于京津地区的西北部,是京津地区的风源、沙源和水源,其生态环境状况对京津地区有直接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对京津、华北等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构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2,3]。

草原退化沙化的日趋严重,对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后果。

土地盐碱化中国地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土壤盐碱化的自然先决条件。

造成土地盐碱化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因素纷繁复杂,其根源就是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行为。

锡林郭勒盟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在2000年之后由于采取了一些生态恢复措施,使得土地盐碱化面积开始减少,在2005年之后土地盐碱化趋势明显降低,但仍然存在。

0507-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507-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锡林郭勒盟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0日来源:锡林郭勒盟统计局锡林郭勒盟统计局 2011年5月17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盟行政公署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盟常住人口全盟常住人口为102802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34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4622人,增长3.49%。

年平均增长率为0.34%。

二、家庭户人口全盟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53774户,家庭户人口为96054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0.49人。

三、性别构成全盟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36361人,占52.17%;女性人口为491661人,占47.83%。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78上升为109.09。

四、年龄构成全盟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1788人,占13.79%;15-64岁人口为817616人,占79.53%;65岁及以上人口为68618人,占6.6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8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1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盟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81876人,占66.33%;蒙古族人口为309764人,占30.13%;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36382人,占3.5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7976人,增长2.71%;蒙古族人口增加22364人,增长7.7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5718人,下降13.58%。

《2024年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范文

《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显著的生态环境问题。

特别是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草原,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显得尤为重要。

锡林郭勒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原生态区,其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当地草原生态补偿的推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二、锡林郭勒盟草原概况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部,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

这里的草原不仅是牧民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锡林郭勒盟草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草原退化、沙化等。

三、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现状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

在锡林郭勒盟,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保护工程、草畜平衡政策等措施,对草原进行了一定的生态补偿。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草原退化的速度,提高了牧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四、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问题1. 补偿机制不完善:当前的生态补偿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未能全面覆盖所有需要保护的区域和群体。

2. 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政府已经加大了对草原生态补偿的投入,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3. 政策执行不力:部分地区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存在资金滥用、挪用等现象。

(二)原因1. 制度设计不够科学: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和评估机制,导致政策实施效果不佳。

2. 资金来源单一:目前生态补偿资金主要依赖政府投入,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3. 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地区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不够,导致牧民对政策了解不足,同时执行力度不够也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五、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的改进策略(一)完善政策制度1.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生态补偿政策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政策内容和方向。

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牧民生计问题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

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牧民生计问题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

2021年2月第3期总第469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D EconomyFebruary 2021No. 3Total No. 469干旱、半干旱革原地区牧民生针问数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其其格(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论述了草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内蒙古干旱、半干旱传统草原牧区牧民生计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

其中,脆弱性主要体现在自然灾害、生态压力等方面,而不稳定性表现在牧民收入过于单一、生产生活支出的骤增和个人消费观念的转变等有关,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对该区域的牧民生计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牧民收入的几点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推动草原畜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是高非牧就业机会;实现牧民收入多元化)加快完善草原牧区民生保障事业等对策措施,以期促进牧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牧民生计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关键词:草原地区;牧民生计;脆弱性中图分类号:F323C2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 (2021) 03—0003—06草原牧区—这个曾经默默无闻且一直没有“存在感”的中西部边远地区,在近年来受到社会各方的强烈关注,这在草原地区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然而,最初开始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它的特殊地位或发展速度,而是在20世纪末和21 世纪初威胁大半个中国的“沙尘暴”开始的。

准确地说,是草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才开始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强烈关注。

学术界对草原地区的研究虽然始于较早时期,但从研究范围、规模及深度来看,真正从全方位、系 统性的研究实际上是进入21世纪才开始的。

其中,最早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草原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历史[1]、生态环境[2]、产业结构[3]等方面。

随着牧区研究的逐步深入,学者们对“三牧”问题M、牧民经济学[5]、可持续发展理论[6]、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7,]、牧民生计[9]、草牧场产权制度变迁[10]、牧区合作组织[11]等不同角度和不同学科进行更深入研究。

真过牧与假过牧——内蒙古草地过牧问题分析

真过牧与假过牧——内蒙古草地过牧问题分析

作者: 达林太[1];郑易生[2]
作者机构: [1]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2]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出版物刊名: 中国农村经济
页码: 4-1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过牧;草地生态;统计匹配性;典型纯牧区
摘要:本文从统计角度质疑并证伪了“内蒙古草地整体上过牧”的结论。

本文依据内蒙古五种类型经济区各旗(县、市)的统计数据,对不同经济区各自的草地面积、牲畜头数分别统计加总,计算出各经济区的“牲畜密度”,进而与理论单位承载量比较。

结果显示:占内蒙古草地面积80%的典型纯牧区并不过牧,其单位承载量(0.41绵羊单位侩顷草地)没有超过理论单位承载量(1.14绵羊单位脍顷草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半农半牧区、农区、工矿区内的牲畜密度相当大,这三类经济区分别过牧32%、140%、325倍。

这种不同类型经济区间的巨大差异来源于它们在草地利用方式或畜牧业生产方式上的差异。

正是存在着“不完全依赖草地的畜牧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们在研究过牧问题中的“统计幻觉”;也正是这一“统计幻觉”,造成了政策设计上的重大缺陷。

《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及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范文

《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及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范文

《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及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篇一一、引言草原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其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对人类生存环境及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北方的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区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放牧作为草原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强度对草原群落结构及植物功能性状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以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及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地理环境。

2. 研究方法(1)调查设计:采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通过不同放牧强度区域的比较研究,探究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和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2)样本采集:在不同放牧强度区域分别设置样方,对样方内的植物进行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指标的调查和记录。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结构和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三、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在适度放牧的条件下,草原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在过度放牧的条件下,草原群落结构受到破坏,物种多样性降低,甚至出现裸地化现象。

此外,不同放牧强度还会影响草原植被的覆盖度和生产力等指标。

四、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不同放牧强度也会影响植物的功能性状。

适度放牧的条件下,植物能够保持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而在过度放牧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受到抑制,生长速率和生物量显著降低。

此外,不同放牧强度还会影响植物的根系发育和地下生物量等指标。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的研究,我们发现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结构和植物功能性状具有显著影响。

产业链理论视域下家庭牧场经营模式研究

产业链理论视域下家庭牧场经营模式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21卷第6期[收稿日期]2023-05-0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JY122)[作者简介]黄健英(1964—),女(蒙古族),内蒙古宁城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从事民族经济学研究。

产业链理论视域下家庭牧场经营模式研究黄健英1,都仁娜1,吴金虎2(1.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内蒙古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摘 要]家庭牧场作为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畜牧业经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牧区振兴、牧民增收和畜牧业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论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3个旗的实地调研和个案访谈为基础,从农业产业链视角呈现4种不同的家庭牧场经营模式,考察现实情境下家庭牧场的经营特点、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优化家庭牧场经营模式的路径和对策,有效促进家庭牧场产业化进程,提升家庭牧场发展质量,对推动牧区乡村振兴和经济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家庭牧场;产业链理论;经营模式[中图分类号]F0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71(2023)06-0094-05 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重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各类经营主体的深度参与,家庭牧场是以家庭为单位,主要依托天然草场生产畜产品,以有机畜产品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运用现代生产经营理念,提高单位牲畜价值,充分释放经营主体的潜力,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性地进行畜牧业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

随着牧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家庭牧场进一步整合草地资源,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由传统的单一活畜产品生产供给型经营模式向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延伸型模式转变,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

本文以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家庭牧场典型案例,运用农业产业链理论,聚焦家庭牧场产前、产中至产后各生产环节,分析锡林郭勒盟家庭牧场的4种典型的经营模式,剖析不同经营模式的发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模式优化的对策,以期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赋能牧区振兴。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草地适宜载畜量核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草地适宜载畜量核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草地适宜载畜量核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公布日期】2021.03.26•【字号】锡署办发〔2021〕15号•【施行日期】2021.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草地适宜载畜量核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行署有关委、办、局:《锡林郭勒盟草地适宜载畜量核定工作指导意见》已经行署2021年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2021年3月26日锡林郭勒盟草地适宜载畜量核定工作指导意见为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原农业部《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原农业部《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相关规定,结合我盟实际,现就做好全盟草地适宜载畜量核定工作,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核定原则(一)坚持保护优先原则。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保护草原生态和实现草原生态自我修复为前提,从2021年开始,以每五年为周期,科学核定草地暖季适宜载畜量,严格控制草原利用强度。

(二)坚持以草定畜原则。

严格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禁牧区严禁放牧,草畜平衡区按照核定载畜量科学利用。

暖季载畜量核定草场范围应剔除禁牧区面积和已征用使用等不可利用草地面积后放牧牲畜所需要的草地面积(含固定打草场)。

暖季载畜量核定牲畜范围应剔除全年舍饲圈养牲畜头数后的放牧牲畜头数。

冷季载畜量作为参考指标,应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三)坚持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严格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国家给予一定生态补偿的前提下,引导牧民积极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自觉承担保护草原生态的责任,主动压减天然草地饲养牲畜数量,实现草场合理利用。

锡林郭勒盟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以2016年锡林郭勒盟为例

锡林郭勒盟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以2016年锡林郭勒盟为例

244 2017, V ol.37, No.22农业与技术※气象科学锡林郭勒盟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2016年锡林郭勒盟气温偏高,年总降水量比常年偏多。

冬季冰雪覆盖,大部地区发生严重雪灾,特别是白旗出现白灾,交通运输、设施农业受到严重影响;春季降水偏少,大风、沙尘天气频发;夏季北部地区降水偏少,出现高温天气,发生干旱,致使牧业遭受损失。

1 2016年气候概况1.1 气温、降水锡林郭勒盟2016年平均气温3.4℃,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4℃,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高值第10位。

各地年平均气温为1.0~5.8℃之间,接近常年或偏高1℃。

1月份锡盟出现极端低温,锡林浩特、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太仆寺旗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

春季锡林郭勒盟各地平均气温3.7~7.9℃之间,比常年同期偏高1~2℃。

夏季锡林郭勒盟各地平均气温18.0~23.4℃之间,比常年同期偏高1~2℃。

其中7、8月份,北部地区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乌拉盖、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锡林郭勒盟2016年降水量194~450mm之间,总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值偏多11%。

夏季南部地区降水量为189.7~311.1mm,北部地区93.0~174.3mm。

与常年同期值相比:北部地区偏少13%~46%,南部地区偏多10%~57%。

进入7月份,盟北部地区持续少雨,7月16日后北部大部地区一直无有效降水,致使北部大部地区出现中旱。

1.3 大风、沙尘锡林郭勒盟2016年大风日数,北部地区31~77d,南部地区18~23d。

大风日数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2~55d。

大风、沙尘天气主要集中在春季。

春季各地大风日数为11~47d,比常年偏多1~25d;各地沙日数4~40d;西乌珠穆沁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多伦未出现沙尘暴天气,其余地区1~9d。

2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2.1 暴雨、山洪、冰雹灾害夏季短时强降雨多发,局地暴雨天气较多,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及阿巴嘎旗发生了暴雨、洪涝、冰雹灾害,较常年和去年同期偏少,灾害主要发生在6、7月。

嘎查 调研报告

嘎查 调研报告

嘎查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嘎查嘎查,是一种传统的藏族社区形式,是西藏地区的特色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嘎查的历史、特点、现状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嘎查起源于古老的封建社会制度,是一种以家族或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自然村落社区组织形式。

在西藏地区,嘎查的规模和组织形式各有不同,但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首先,嘎查内部由若干个家族组成,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立的住房和土地所有权;其次,嘎查内部有完善的社区管理制度,由族长或家长负责处理内部事务,如土地分配、纠纷调解等;最后,嘎查内部有丰富的社区文化和传统习俗,如宗教信仰、节日庆典等。

目前,嘎查在西藏地区仍然存在,并且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嘎查是西藏地区的一种传统农耕生产方式,农民们通过集体劳作来种植作物,实行共享制度,保障了集体的经济利益。

其次,嘎查也是西藏地区社会关系密切的核心单位,帮助维系了社区的稳定和和谐。

最后,嘎查还是社区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组织集体劳作、协作互助等形式,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嘎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嘎查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农耕生产功能,土地利用率较低,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其次,嘎查内部的家族冲突和纠纷不断增多,部分嘎查的社区管理制度日益失效,影响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此外,嘎查对于新兴产业和商业发展的适应能力较弱,导致部分嘎查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鼓励嘎查与现代产业进行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嘎查的经济效益。

其次,加强对嘎查的法律法规教育,提升嘎查内部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障社区的和谐稳定。

最后,加强对嘎查的扶持政策,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嘎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之,嘎查是西藏地区独特的社区组织形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嘎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其发展,实现社区和谐稳定和经济繁荣。

锡林郭勒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地区常住人口情况

锡林郭勒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地区常住人口情况

锡林郭勒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地区常住人口情况2021年6月1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盟13个旗县市(区)的常住人口(2)有关数据公布如下:一、旗县市(区)常住人口13个旗县市(区)中,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的地区有3个,在5万人至10万人之间的地区有5个,少于5万人的地区有5个。

其中,常住人口居前3位地区常住人口占全盟常住人口比重为50.86%。

分区域(3)看,盟府所在地锡林浩特市人口为349953人,占31.61%;南部地区人口为353363人,占31.92%;西部地区人口为210428人,占19.01%;东部地区人口为193331人,占17.46%。

二、旗县市(区)常住人口变化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3个旗县市(区)中,有5个地区常住人口增加,依次为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多伦县、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分别增加104067人、11641人、2843人、1615人和776人。

分区域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盟府所在地锡林浩特市常住人口所占比重提高了7.69个百分点,南部地区常住人口所占比重降低了4.8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常住人口所占比重降低了2.6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常住人口所占比重降低了0.20个百分点。

注释:(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盟府所在地为锡林浩特市;南部地区是指太仆寺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县;西部地区是指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部地区是指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

(4)指各旗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占全盟常住人口的比重。

(5)由于四舍五入原因,存在分项合计数与总数不等情况,未作调整。

《2024年锡林郭勒盟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范文

《2024年锡林郭勒盟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范文

《锡林郭勒盟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于拥有广阔牧区资源的锡林郭勒盟而言,其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与发展尤为重要。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讨锡林郭勒盟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该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锡林郭勒盟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一)基本情况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拥有丰富的牧业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牧区文化建设的重视,该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设施建设、文化活动、服务项目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主要措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牧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图书馆、文化站等;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牧民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开展文化扶贫,促进牧区文化建设与扶贫工作相结合。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一)设施利用率不高虽然锡林郭勒盟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部分设施利用率并不高。

部分地区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导致设施闲置,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服务内容与需求不匹配当前,部分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与牧民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一些地区的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无法满足牧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三)专业人才匮乏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需要专业的文化工作者支持。

然而,当前锡林郭勒盟牧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该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四、优化锡林郭勒盟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对策建议(一)提高设施利用率针对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建议加强设施的布局规划,确保设施建设与牧民实际需求相匹配。

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牧民参与,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二)丰富服务内容为了满足牧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应积极开展调研,了解牧民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供更多符合牧民需求的文娱活动和服务项目。

《2024年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2024年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一一、引言锡林郭勒盟,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素以草原壮美而著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地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推进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传统产业等因素的影响,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及其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一)草原资源过度开发随着牧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草原资源被过度开发的现象愈发严重。

草地的放牧强度超出了自然恢复能力,导致草地退化、沙化现象加剧。

(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部分地区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度依赖传统放牧模式,缺乏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补偿资金不足、分配不均等,导致部分地区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四)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锡林郭勒盟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加剧,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三、对策与建议(一)加强草原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草原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草地的放牧强度和开发利用规模,实施轮牧、休牧等措施,促进草地的自然恢复和生态平衡。

(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生态旅游等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补偿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补偿资金的足额、及时分配。

同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激励机制,调动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减少对传统牧业的依赖。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五)加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

锡林郭勒盟农牧业

锡林郭勒盟农牧业

锡林郭勒盟农牧业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驻地锡林浩特市。

这里既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又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是距京津唐地区最近的草原牧区。

地处东经115°13'—117°06'、北纬43°02'—44°52'。

北与蒙古国接壤,南邻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西连乌兰察布市,东接赤峰市、兴安盟和通辽市,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其主要气候特点是风大、干旱、寒冷。

年平均气温0—3℃,结冰期长达5个月,寒冷期长达7个月,1月气温最低,平均-20℃,为华北最冷的地区之一。

7月气温最高,平均21℃。

年较差为35—42℃,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2.4℃,日较差平均为12—16℃。

平均降雨量295mm,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最大降水量628毫米(太仆寺旗,1959年),最小降水量83毫米(二连浩特市,1966年),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每年11—3月平均降雪总量8—15毫米,1977年10月26日一29日降雪总量达36—48毫米,降雪中心达58毫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下,蒸发量在1500—2700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递增。

二连市最大蒸发量达到3150毫米(1963年)。

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5—6月份。

年日照时数为2800—3200小时,日照率64—73%,无霜期110一130天。

辖2个县级市、1个县、9个旗、1个管理区。

即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多伦县、正蓝旗、镶黄旗、正镶白旗、阿巴嘎旗、太仆寺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乌拉盖管理区。

锡林郭勒草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其草场类型齐全、动植物种类繁多等特征而成为世界驰名的四大草原之一,属欧亚大陆草原区,境内有全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既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又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超载过牧现状分析及对策——以西鸟珠穆沁旗为例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超载过牧现状分析及对策——以西鸟珠穆沁旗为例

20 0 8年 第 4期 ( i 第 o卷
总第 4 ) O期
No 4 2 0 ( L i S m . 0 . 0 8 Vo 0 u No 4 )
内古 原 牧 超 过 现 分 及 策 蒙 草 畜 业 载 牧 状 析 对
以西鸟 珠 穆 沁旗 为例
● 杜 富 林
( 内蒙古农 业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0 1) 10 9
维普资讯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J 盯l f n e  ̄ l c l r nv r t( o i c n eE io ) a o n r l I M: i A u ua U ies y S c lSi c d i a t l i a e tn

要: 近年 来, 草地资源退化 沙化 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 关注 , 并成为学术界 的研 究 热点 。至 于草地资源退化 沙化
原 因 , 论 纷 纷 , 重 各 异 , 大体 上 可概 括 为 自然 因 素 和社 会 经 济 因 素影 响 的 结 果 。其 中超 载 过 牧 也 是 草 场 退 化 议 侧 但
干草原草场, 占可利用草场的一半。其次有 山地、 山丘 陵、 低 波 状高平原草甸草原草场, 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 的 1 , 7 是发
展 肉牛 的 良好 草场 。再 次 , 多 河 流 、 尔 附 近 的 河 泛地 、 众 淖 湖盆 低地 草甸 以及 沙地 植 被草 场 , 夏 季 和 冬季 的主 要放 牧 场 。全 是 旗共 有野 生种 子植 物 8 9 , 中饲 用植 物 29 。 0种 其 8种 西 乌旗现 辖 5 个镇 、 个 苏 木 和 1 林 场 。20 总人 口 1 个 06年
约 20 m 总土地面积为 35 万亩 , 5 , k 36 其中草地面积 32 万亩, 30 占

浅析锡林郭勒盟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影响

浅析锡林郭勒盟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影响

程。

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盟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1.79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73.88%,比2010年人口普查的62.85万人增加18.94万人,增长30.7%;居住在乡村的常住人口为28.92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26.12%。

其中农村人口约11.0万人,牧区人口约17.92万人。

锡林郭勒盟农村牧区户籍人口55.7万人,农村牧区流出人口26.81万人,占比48.1%。

其中,农村流出人口18.7万人、牧区流出人口8.11万人。

从城乡人口的变化情况反映出,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村牧区人口的增长速度,改变了以往乡村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城镇的格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由于大量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和聚集。

城镇化水平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状况等密切相关,十年间全盟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2.75个百分点。

由于城镇化水平的大幅跃进,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消费升级加速演进,十年间锡林郭勒盟第三产业年均增长8.7%,快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6.2%提高到41.3%。

分地区来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市和苏尼特右旗,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83.1%、47.7和46.4%,均高于全盟平均水平。

表1 锡林郭勒盟及分旗县七人普与六人普常住人口对比情况表2 全盟及分旗县城镇化情况十年间,锡林郭勒盟5个地区常住人口实现增长,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总量居前2位的锡林浩特市和西乌珠穆沁旗(十年间平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6%和7.8%,均高于全盟平均水平)增量最为突出。

锡林浩特市十年间增加10.41万人,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盟比重由23.92%增加到31.61%。

作为盟行政公署所在地,锡林浩特市在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就业机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均相对领先,成为吸纳外来人口的集聚区。

人口增量中约55%为盟内其他各旗县转移人口;约30%为区内盟外来锡林郭勒盟工作、学习、投亲靠友的群体,主要来自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等地;约10%为区外来锡林郭勒盟工作生活的群体,主要来自河北、河南、东北等省。

牧区调研报告范文

牧区调研报告范文

牧区调研报告范文(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昂素镇昂素嘎查位于昂素镇区东南部,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总面积48万亩,下辖巴音哈达、桃里木、昂素、塔马哈赖、西日陶勒盖5个牧业社,居住着168户农牧民,总人口766人,其中蒙古族599人。

全嘎查有大小牲畜51911头只(其中绵羊26819头只、山羊23593头只、大畜1499头只),水浇地7866亩(其中青贮2500亩),2005年牲畜出栏率达42%,粮食总产量达464000公斤,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25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

(二)农牧业科技推广、科技入户:先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引进优良品种12个,推广适用技术14项,购进大中型农机具21台套,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近年来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技入户率达100%。

(五)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2005年昂素嘎查连户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

二、农牧民收入情况(一)农牧渔业生产性收入和非农牧渔业生产性收入:(二)打工经商情况及外部增收渠道:(三)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近年来国家推行“三项补贴”政策,增强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并让农牧民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昂素嘎查粮食播种面积较少,加上补贴额度甚微,所以对当地的农牧民增收影响不是很大。

2005年昂素嘎查直接补贴落实到位22万元,补贴标准每亩粮食作物补5.5元。

农机具购置补贴自实行以来,补贴是按农机部门的售价做为标准,实行农牧民出资50%,上级部门补贴50%的方式进行,截止目前,我昂素嘎查农机具补贴落实到位12元。

良种补贴一直以来是由旗与镇两级从财政中自行补给。

三、民主法制建设情况(一)嘎查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昂素嘎查于2006年3月份进行了嘎查党支部换届工作。

现共有党员23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6名,45岁以下党员11名,女党员6名,流动党员3名。

近来年,昂素嘎查基层组织建设在上级党委和镇党委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以“双六”工程、“6668”目标工程、“1234”突破工程为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根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全面实现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地理科学研究, 2017, 6(2), 72-78Published Online May 2017 in Hans. /journal/gser https:///10.12677/gser.2017.62009文章引用: 乌音嘎, 呼格吉勒图, 海山. 锡林郭勒盟牧区牧业人口承载量研究[J]. 地理科学研究, 2017, 6(2): 72-78.The Study of Carrying Capacity for Stockbreeding Population in Pastoral Areas in Xilingol League—Taking Two Gacha (Villages) as ExamplesWuyinga, Hugejiletu, Haishan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Received: Apr. 27th , 2017; accepted: May 18th , 2017; published: May 22nd, 2017AbstractThe pastoral areas in Inner Mongolia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these years, causing a decrease in grassland area of per capita. Due to the policies, Grassland Area-Livestock Double Contract and Balancing Livestock with Grassland, the number of livestock is limited by the fixed grassland area, which makes some herdsmen poverty and affects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pastoral are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the policy of “Assessment of livestock balance” and “Match the livestock available with the herdsmen demand”, the per captia income of a well-off standard, net income of breeding per sheep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livestock—the grassland area needed by breeding per sheep, this paper has first calculated the grassland area needed to per person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well-off life, sequentially the largest population accommodated in pastoral areas based on a well-off social level standard, which can b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erdsmen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in pastoral area. Those calculated above are.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f herdmen in B Gacha of pastoral areas of southern Xilingol league want to achieve a well-off level, there can only be 70 people (namely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herdsmen in B Gacha is 70 people). At present, the herdsmen population of B gacha is 398, its overload rate is 469%, which means population overload is serious. Through integrating grassland, co-operating, and transferring surplus herdsmen population and taking other measures, it is expected to make herdsmen achieve a well-off living standard. A gacha is located in northern Xilingol lengue, its herdsmen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is 255 people and overloaded rate is 29.4%, and it is almost the same with its actual population of 330, which means the northern grassland almost meet the needs of well-off standards. Developing household ranch and using co-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sture resources etc. can make grassland in A gacha sustainable.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ccording to each household implementation policy” and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Inner Mongolia pastoral area.KeywordsPastoral Areas in Inner Mongolia,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Well-Off Society,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乌音嘎等锡林郭勒盟牧区牧业人口承载量研究—以两个嘎查为例乌音嘎,呼格吉勒图,海山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收稿日期:2017年4月27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18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22日摘要近年来,内蒙古牧区受牧业人口增多的影响,人均草场面积不断减小。

加之“草畜双承包”以及“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政策的实施,牧户所饲养的牲畜头数受各家各户草场面积控制,使部分草场面积小的牧户因不能饲养较多牲畜而陷入贫困,严重影响了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本文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依照“以草定畜,以畜定人”的思路,根据小康标准的人均收入、饲养每只羊单位家畜的纯收入、饲养每只羊单位需要的草地面积即载畜能力,推算出以小康生活为标准的人均所需草地面积,继而推算出小康生活水平基准的牧区可容纳最大牧业人口数量,即牧区牧业人口承载量。

测算结果显示,锡林郭勒盟南部牧区B嘎查要想使牧业人口达到小康水平,只能承载70人,即B嘎查牧业人口承载量为70人。

目前,B嘎查牧业人口为398;超载率469%,人口超载严重。

B嘎查通过采取整合草场、合作经营、转移剩余牧业人口等措施,有望使牧民生活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北部A嘎查牧业人口承载量为255人,超载率29.4%,与实际人口330相差不多,也就是说北部草场基本可满足小康标准需求。

发展家庭牧场、合作经营草场资源等方式均可使A嘎查的草场得到可持续利用。

希望本研究为内蒙古牧区“精准扶贫”、“因户施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内蒙古牧区,人口承载量,小康社会,精准扶贫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研究区概况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处115˚13'~117˚06'E,43˚02'~44˚52'N (见图1)。

全盟地势南高北低,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其中以高平原为主体,平均海拔1000 m。

气候类型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土壤主要为典型栗钙土。

锡盟土地总面积是20.3万km2,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8万km2,占内蒙古的26.5%,是中国北方典型的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锡林郭勒盟共12个旗县市(其中有9个牧业旗),总人口104万人,其中牧业旗市牧业人口为22万,北部的西乌珠穆沁旗牧业人口最多,为4.3万人;其次是东乌珠穆沁旗3.2万人;土地面积较小的南部,如正蓝旗牧业人口最少1.2万人,其次是镶黄旗1.8万人(见图2)。

有回、藏、朝鲜、满、达斡尔等少数民族。

畜牧业是锡林郭勒盟牧乌音嘎等Figure 1.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 study area图1. 研究区地理区位Figure 2.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in study area图2. 研究区牧业人口分布乌音嘎等区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该盟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全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人口承载量自200多年前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论”以来,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于在不同衡量标准下,在一个区域内到底能养活多少人口的问题,即人口承载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