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新的理念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全新的理念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以全新的理念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设备使用状况良好是企业正常生产的基础,良好的管理是发挥设备效能的前提。目前我国企业设备管理多实行单位领导分管下的专门管理部门负责制,这些部门一般只负责设备的购置,使用和后期管理,仍然采取的是由生产使用部门、维修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各管一段”的分散性管理模式,缺乏统一组织和管理,不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当前企业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运用现代设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树立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企业设备的管理,是一个从论证到报废的不间断运动过程,即从调查研究、编制规划、计划、论证选型、订购、验收、安装调度、使用维修、改造到折旧处理及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全过程管理,就是根据设备管理是一不间断过程这一基本特征提出的,它既是一种管理思想,同时又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
1.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是分散管理的发展和提高,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应当看到,设备的不间断管理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这种内在规律性的反映就是设备管理的科学性。而这种科学性的认识、实践和发展的过程,则构成了单位设备的管理艺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设备管理还仅是融于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资产管理及财
务管理等各方面管理中的一项内容,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没有树立相应的科学管理理念。因此,各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人员,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引进吸收国外成熟、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另一方面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国内企事业单位现状、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设备管理方法。政府有关部门也应组织设备管理的专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尽快编著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备管理学,以促进设备管理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全过程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提高设备的利用效能,由此一方面达到设备利用率的最大化,在使用过程中实现节约,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设备的制造,从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节约。目前由于管理上的“各自为政”,不仅在各单位之间设备不能共用共享,就是在一个单位内部也很难做到“资源共享”,造成重复购置下的大量闲置,形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因此,从政府有关部门到各单位,都应当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建立健全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体制
全过程管理,是对设备一生的管理,包括前期管理、使用维修保养管理和报废处置管理。体制是管理的基础,全过程管理的体制应该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单位内部能够统一组织和协调,各部门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紧密联系,部门界限消除,资源配置优化且实现共
享,管理和使用紧密结合,有监督有反馈,层层有人抓,件件有人管,设备经常保持良好技术状态设备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结合我国设备管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全过程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从前期论证到最终报废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有责任人都能进行追溯,即责任的可追溯性;建立科学、完善现代化的管理流程,能追踪设备每一时刻的所处位置价值状况、使用性能和利用状态等。
1.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能。
设备管理一般涉及采购、资产管理、生产和维修保养等部门,有的单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分散管理,有的单位则将除使用外的职能都归于一体,成立“设备管理中心”,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是设备科学管理的内在要求,应当成为一种方向。但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明确职能、建立健全责任制都是必须的。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设备计划、论证、购置、安装的管理。有关研究表明,设备前期管理决定了其寿命周期费用的90%,设备安装定位时,未来问题的70%已被确定。设备的后期管理是指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调配和报废等管理工作。设备的后期管理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提高设备利用率有着重要影响。
2.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
流程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也着重体现在流程管理上。在设备的前期管理中,要建立包括计划的提出、纳入规划、计划论证、采购招标、验收和安装等在内的流程管
理程序,任何部门都不得跨越流程添置设备。而且每一个子系统中也都要有相应的流程控制,如招标中必须经过由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市场考察小组考察,必须有三家以上参加投标,必须有单位法律事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等参加并签署意见等。在使用和维修保养管理中,应建立使用人员必须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规则操作的制度,维修保养的日常工作计划和突发性故障的排除工作流程和制度等。在设备的报废处置方面应当建立提出,鉴定、审核、批准的控制流程,做到既不让设备“超期服役”,又不让设备“提前退役”,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3.加强设备的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指反映各种设备运动变化过程的档案,是在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以及报废等全过程中形成的。根据我国各单位的实践及国家有关规定,单位设备档案管理应采用集中统一管理模式。这里的“集中统一管理”一方面是指将设备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中形成的材料集中统一保管在档案部门,由档案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是指档案部门要将设备档案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类进行管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一是入档设备的起始点,是以价值还是以其稀缺性或其它指标;二是入档的内容,是仅限于设备的基本情况,如设备类型、购置日期、价值、使用部门等,还是要求其购置过程材料、使用说明以及其它随机文件等全部材料;三是入档的工作流程,各部门的义务;四是查阅档案的权限
和销毁档案的权限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设备管理制度中加以明确。
4.引入现代设备管理手段。
建立设备管理资源电子数据库,采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开发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将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集成为一个规范化的体系,形成科学、高效的设备管理机制,使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高效能的组织和实施。实现信息共享,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跟踪和分析,达到设备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管理相统一的目标。简化日常事务处理,快速高效地处理设备管理中的各类账表。为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提供经济分析和论证依据,提高设备投资的科学水平。
例如,在设备管理中引入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融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采集,一张小小的条形码,即可将过去设备管理必须填写的一式三份的设备管理卡片及相应的标有名称、型号、编号、分类号等的标签取代,且条码输人的速度是键盘输入的5倍,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其灵活实用,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联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只要用扫描器一扫,并通过建立的相应数据库和相关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