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陈瑞春
[精品]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陈慎吾先生应用柴胡剂的体会(节选)--------------------【转帖】《伤寒论》中柴胡剂的运用和发挥《伤寒论》所说之少阳病,或是今天所说的病毒性流感、肺炎、腮腺炎等等,只要见到少阳病的主证、主脉,皆可使用小柴胡汤。
如果是高热不退可加生石膏、金银花、板兰根等清热解毒之品。
有的仅有发热一证,脾胃不虚者也可用小柴胡汤解郁除热。
小柴胡汤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热病,也是小儿病常用之方。
因幼儿为稚阳之体,脾胃之气又尚未充实,故多见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又是驱邪而不伤正的最好方剂。
小儿肺炎用此方加石膏、杏仁、桔皮;若大便不通可加枳实、瓜蒌以通腑气。
百日咳加竹茹、茯苓、青陈皮、桔梗;消化不良可加枳实或枳壳。
小儿发热时易使阴血不和,常加一味芍药以和之。
小柴胡汤治疗各科杂病其有效病例数不胜数,现仅举数例说明。
治疗内科杂病如肺部疾患的咳喘,即今之肺结核,以本方加桔梗、丹皮、当归、芍药等,咳血者可加茅根,或加清热凉血育阴之阿胶;心痛者(狭心症)以本方家栀子、香豉清热解郁;有胸水者,本方与大陷胸汤或小陷胸汤合方治疗气郁水热互结之证。
在治疗肝、胆、胰方面用本方更有奇效。
如急性肝炎兼有黄疸的,多见口渴,小便不利,黄疸,腹胀满等,用本方与茵陈蒿汤或五苓散合方。
若是无黄疸的肝炎,就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
血虚型慢性肝炎,证见口苦、胸满、食少、呕吐、心烦,肋下痞鞭,腹痛满痛拒按时用本方合桂枝茯苓丸治疗。
肝硬变腹水去后多用小柴胡汤善后处理,这种治法疗效还是满意的,治愈率多在80%以上。
阿米巴性肝脓疡用本方加鸦胆子有很好的疗效。
五官科病,如少阳耳聋可单用小柴胡汤一方,若兼有水气上冲者可与苓桂术甘汤合方。
妇科病用本方可治热入血室。
若是由于肝胆情志不遂引起的气血不和,血虚或血瘀的,亦多用本方随证加减,例如后世逍遥散方即是其中一例。
-----------------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陈瑞春---------------------《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一首常用方,在全论113方中使用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疗效确实很好。
陈瑞春柴胡类方的灵活运用举例-中华医学-国学复兴文化论坛国学文化、文化复兴、古籍...
陈瑞春柴胡类方的灵活运用举例-中华医学-国学复兴文化论坛国学文化、文化复兴、古籍...一)柴胡茵陈汤——治肝炎胁痛——加茵陈郁金法王X X,男,43岁,干部。
1987年 4月 10日初诊。
患者因急性黄疸型肝炎,住院治疗40多天,病情稳定出院。
自觉症状:胁痛,腹胀气滞,大便时稀时干,小便量中等,食欲不振,胃口不香,纳食不多,精神欠佳,四肢软弱,夜寐不宁,脉缓而软,舌根部黄腻,舌尖偏红。
转氨酶400,其他正常。
病者于住院期间用护肝药,输液,又大剂服用清热解毒药,尿三胆阴转,黄疸消退,转氨酶亦降至240,余症为肝郁气滞。
拟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5g,茵陈 15g,郁金10g,川楝子10g,青、陈皮各10g,炒谷、麦芽各10g,炒鸡内金10g,甘草5g,白花蛇舌草15g。
水煎每日l剂,分2次温服。
二诊:1987年4月16日。
服上药5剂后,精神好转,胁痛消失,腹无所苦,大便成形日一次,小便清长,食量大增,舌淡润,薄白苔,脉缓有力。
拟守原方加山药15g、扁豆’10g,嘱继服15剂,以平余波。
5月10日,复查肝功,转氨酶正常,已上班工作。
遂停药观察。
约国庆节前相遇,病者称:一切如常,未再服药。
临床痊愈。
按:急性黄疸型肝炎,用西药护肝,输液适量,中药用清利湿热是理所当然的,但不宜过量,有的动辄用苦寒之品200多克,一剂药500多克,如此用法,不出三五天,胃口败坏,脾胃损伤,绝非良策。
故在临床中如何把握清湿热药非常重要。
若已见脾胃不足,进补不宜峻补,如补之过甚,补之壅滞,有失偏颇,这是肝炎用药的大要。
本例肝炎后胁痛,以小柴胡汤疏肝理脾,稍佐疏肝理气,清热解毒药。
是病药合机,不偏不倚,处处固护脾胃,调达肝气,故病情较快得以痊愈。
(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二)柴胡解毒汤——治乙肝“三阳”带菌——加蛇舌草白马骨法郭X X,男,43岁,于部。
1995年 3月 5日初诊。
病者自述肝区隐痛胀痞,食纳差,大便不规则,时干时稀,小便黄,四肢软弱,容易疲劳。
江西名医伤寒论研究者陈瑞春运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揭秘
江西名医伤寒论研究者陈瑞春运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揭秘经方的生命力,贵在临床疗效,其运用的思路和方法,在乎医者在实践中去摸索、深化和总结。
现就个人的体会,陈述于下,以抛砖引玉。
一、正确理解原方《伤寒杂病论》问世,注家蜂起,见仁见智。
有的望文生义,越解越玄,毫无裨益。
笔者认为,对原文的理解,应本着是否指导临床,服务临床为原则。
反之,无论其说得头头是道,亦不可从。
比如,有的注家解释“太阳病”,谓太者,巨也,最也;太阳者,天之与日也,愈云愈远,令读者如坠云里雾中,令后学者作难。
《伤寒论》的原文,朴实无华,实实在在,没有半点虚设的文字游戏。
所以按其原文的排列顺序,如太阳表证的麻黄汤证的有关条文,前后连贯起来看,俨似一份病例雏形。
首先是表证的提纲,其次是主症、鉴别诊断、方药加减运用以及药后的种种变化。
只要前后贯通,表证的理法方药就跃然纸上,眉目清晰可察。
如仅在个别文字上作文章,即使穷极其意也不着要领。
对原文究竟该如何理解?概括地说:一是重原文本意。
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概括了表证的主要脉证,故有太阳病提纲之称。
如此解释足矣。
二是注重原文前后连贯。
如“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和“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不能认为有脉浮的、脉浮而数的就用麻黄汤,而应当把“脉阴阳俱紧”结合主症全面认定麻黄汤表实证的脉是浮紧而数,才符合临床实际,才有指导意义。
三是注意无方条文。
如“上焦得通,津液得下。
胃气因合,身濈然汗出而解”,是指服用小柴胡汤的疗效。
但如果把原文反其意,读成“上焦不通,津液不下,胃气不和”都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这样领悟原文之意,小柴胡汤的临床适应证,就随之扩大。
再如“病常自汗出者”与“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是指桂枝汤证。
临床上凡常自汗出而脏无他病者,皆可用桂枝汤。
笔者曾治一男孩13岁,经常自汗出,入睡更甚,饮食,二便均正常,其他无不适。
脉缓,舌苔薄润。
胸透:肺门处有钙化点,肺纹理增粗。
小柴胡汤临证思辨和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临证思辨和临床应用摘要:探讨经方小柴胡汤临证应用。
应用辩证论治来临证实践。
小柴胡汤为初传少阳病主治之方,但应用千变万化,在临证中只要有枢机不利之病机,见有口苦,目眩,咽干者都可运用。
推广小柴胡汤这一千古名方之临证应用。
关键词:小柴胡汤;辩证论治;临证应用熟读《伤寒论》,对仲景思想理论有系统学习和了解,对经方应用进行深入临床实践,“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中医之精华特色在临证中得以体现。
对小柴胡汤证有了很深的临床实践,具体总结如下:1 小柴胡汤辩证方解小柴胡汤证见于《伤寒论》第96条[1]“伤寒五六日,往来寒热,胸协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心悸,小便不利,或不泻,或身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本方为千古名方。
古代多为退热、抗炎之剂。
是经典的和解少阳、疏理枢机之方,适用于“往来寒热,胸协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为特证之疾病。
在少阳经脉所循行身体位置出现之症状均可以用小柴胡汤。
梅国强在《加减小柴胡汤临证》中全面概括了小柴胡汤之功效: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协调。
外证得之,重在和解少阳,疏散邪热,内证得之,疏利三焦,调和枢机[2]。
故小柴胡汤有通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运转枢机之功效。
小柴胡汤方,组方简单,只要方证相应,效果佳。
方中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泄气推陈致新,”可见是疏气行滞的解热药,是治“胸协苦满”的特性为主药。
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以补胃以滋津液,病人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散,人参补中滋液为祛邪之要药。
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
”确有见道之语,“谨守病机,不拘证侯。
”另外《伤寒论》229条[1]:“阳明病,发潮热,小便自解,胸协苦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故少阳阳明合并病者,用小柴胡汤合用有奇效。
2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清代郑钦安在《医理真传》里讲“医学一途,不难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6]。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运用和政县达浪卫生院赵仲禄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即小柴胡汤原义,上适用于上述四大主症,七个或然症,本主是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该方寒热并用,升降协调,具流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扶正去邪的功用,是治半表半里症的首要方子,在临床上可用于:一、治疗感冒,由于本方具有和解表里的作用,许多同道均有这方面的运用和治疗体会,本人这里强调本方在治疗体虚性感冒,经期感冒,产后感冒即所谓热入血室证,运用本方均可收到奇特的疗效。
刘丰伍教授在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论述。
我循其道义而用之于临床疗效甚高。
二、治疗胃脘痛:由于本方具有疏利三焦之气机,而胃脘属于三焦之中焦,中医对痛理解为“痛则不痛,不通则痛”,胃脘痛多为痰、湿、於、郁等因素阻碍中焦气机畅所通,而本方且独有这方面的功效,为了更具体说明,现举下例:患者张xx,男,47岁,门诊简易病历,诊疗日期1929年8月16日,因劳里后,食利饭而致胃脘部疼痛,恶心呕吐,体温38度,头晕,寒热往来,胸胁整闷,舌淡,苔博白,脉数,辩为邪侵少阳,痰湿内阻,中焦气机不畅,治预和解少阳,燥湿理气即用本方如陈皮,草叩,厚朴,苍术。
焦三仙,二剂而愈。
三、治疗胁痛:人体气机,左升右降、少阳经脉循胸络胁,胁痛是本方四大主症之一,因此临床上运用本方加减进行治疗胁痛:如肝胆疾病,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及胸膜疾病患均可收到很高的疗效。
四、治疗癫痫,中医理论认为癫痫是逆气所生,人体内诸气各有其正常行循规律,若这些气反其道而行,必致气逆,必挟邪上犯大脑,迷闭心窍引动肝风而频发。
而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逆痰聚,本方且具有疏理三焦之气机,可使逆气疏发下行使抽搐得以缓解和治疗,从而达到本病的治疗目的,如齐齐哈尔市建华中医院周加僐大夫用此方如白芍,天麻、郁金、钩藤、石菖蒲等,疗效可达到79.3%,说明本方在治病上具有奇特的疗效。
陈瑞春活用小柴胡汤经验概要
陈瑞春活用小柴胡汤经验概要一、有关小柴胡汤的几个问题1、精辨病机细审汤证考《伤寒论》以柴胡命名的共有七方。
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以上七个柴胡汤,加上四逆散以及小柴胡汤七个或然证,应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所以了解柴胡汤的加减诸方,必须正确理解小柴胡汤证。
先生认为:小柴胡汤证,明确提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 ? ”,病机为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
在三阳表证的病机变化中,它可以外达出表,亦可内陷入里。
所以。
它的两组主证;一为往来寒热,代表病在半表的反应;一为口苦、咽干、目眩、代表病在半里的病机反应( 风木郁火) 。
小柴胡汤在外感热病中所起的外达透邪,阻断病邪入里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其次小柴胡汤具有“三焦枢转之机”的功能,其疗效可以通过“上焦得通.津得下,胃气因和”语得以印证,这是扩大小柴胡汤证适用范围的又一途径。
再其次从小柴胡汤主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证的功用看,引申其治疗杂病则更是天地宽广,通治百病。
( 对先生近几年来门诊337份柴胡汤证病案分析,其中大部分为治疗杂病案占83.38%)。
2、深究方规化裁古方深究方规则做到和而不滥,有规有矩。
化裁古方能临证变通,圆机活法。
杂病中某证虽有和法临证之机.然不明寒热虚实,不晓化裁古方之理,甚至古方、时方互化之理。
则难“效如桴鼓”。
如先生在外感病中用小柴胡汤时多不去姜、枣以仿效桂枝汤用姜枣鼓舞胃气,祛邪外达,而在内伤杂病中较为灵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别于《伤寒论》中柴胡加龙牡汤:原方有桂枝、大黄、铅丹、茯苓为治伤寒下后烦悸谵语的病证,先生根据门诊临床烦悸轻、谵语多无的情况,去掉原方四昧,旨在调和肝胆脾胃,气机郁滞之证,加减方更适用于临床。
另外,善于使用合方,如先生常使用诸如柴胡平胃散,柴胡二陈汤,柴胡温胆汤等20多首合方.每于临证处。
得心应手。
3、和法之中兼用八法仲景小柴胡汤,可为和法之祖,其用药组方寒热虚实匀当,立法精微,不偏不倚,治乱解纷,莫逾乎此。
【陈瑞春:柴胡四物汤-经水适来经水适断】11
【陈瑞春:柴胡四物汤-经水适来经水适断】11
柴胡四物汤
就是小柴胡汤合四物汤。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有三条,“经水适来,经水适断”用小柴胡汤。
但女子以血为本,故可以根据情况,合四物汤补血。
最近我看了一个病人,是外语教研室的老师,月经淋沥不净,差不多一个月了,月经就是不干净,有时候身上还有瘀血,我看她吃的药都是凉血的药,病人反映吃了药就拉肚子,一吃药身上就冰凉。
这两句话就够了,还要辨什么证?我马上就给她改一种方法,用参芪四物与胶艾四物,合起来用,吃三包,血就基本上止住了,精神也好了。
所以辨证论治在中医临床中是至关重要的!
还要跟大家说,如果你开了三张方子,病人都没有好转的迹象,你就要好好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了,怎么打了三靶都不中?你就不要在死胡同里不出来了,如果你开的准确的话,一张方子就见效了。
说实话,我到现在这个年纪,有时晚上做梦还在想这个病该怎么看。
为什么合四物汤呢?严格的说《伤寒论》里边没有一个补药的方子。
从实践中来看,四物汤好,好在哪里?既可以凉血也可以补血:如果用生地、赤芍、丹参的话,就变成凉血四物汤了,
假若没有热的,可用当归、熟地,
热象明显的,你可加丹皮,知母,
如果是近期感冒的话,不用四物汤也可以,酌情用一点也可以,这样治法就完整了。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标签:小柴胡汤;经方;治疗应用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和解少阳的经典名方,笔者在临床中常以小柴胡汤辨治多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1 典型病例1.1 外感案例1:患者,男,35岁,2010年5月6日初诊。
主诉感冒1周余,服感冒药无效。
刻诊:往来寒热,脉弦数,舌质略红,苔薄白。
中医辨证属于外感(少阳病),根据“往来寒热”,给予小柴胡汤治疗。
处方:柴胡12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党参10 g,炙甘草6 g,大枣10 g,生姜10 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0年5月10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1剂后即感病情减轻,3剂后病霍然而愈。
嘱其不必服药,注意饮食起居即可。
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96条高度概括了小柴胡汤的适应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本案患者出现了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的典型症状,故患者服用原方治疗而愈。
1.2 胸痹案例2:患者,女,57岁,2011年8月18日初诊。
患者胸闷憋气1年余,喜唾,曾经活血行气通络中药治疗,罔效。
刻诊:面容呈焦虑状,喜叹息,脉沉弦,舌质黯红,苔薄黄。
辨证为肝气郁滞证。
给予小柴胡汤党参易丹参方:柴胡15 g,丹参12 g,黄芩10 g,法半夏6 g,炙甘草6 g,大枣10 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1年8月23日二诊:服药后胸闷憋气基本消失,唾唾沫也减轻,效不更方,续服上方巩固治疗。
后其家人来诊,叙服药后胸闷消失,心情改善,因中药味苦不愿再服药,遂停药。
按:本案望其焦虑明显,闻其喜叹息,切其脉弦,均是肝气郁滞的表现。
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胸胁胀闷;肝主疏泄,气机郁结,不得条达,则情志抑郁,喜叹息;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情绪急躁易怒,面容呈焦虑状;肝郁克脾,脾运失健,津液代谢紊乱,则喜唾;久病入络,故舌质黯。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研究
分。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胆汁返流性胃炎 小儿厌食症 中毒性消化不良
小儿虚寒性腹痛 急性胃炎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五十2三3
分。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广泛应用于感冒、流感、急慢性支气管 炎,咽喉炎,胸膜炎,支扩,肺炎,哮 喘等疾病治疗 用于肺结核辅助治疗
“伤寒五六日,中风”
失治误治,邪陷少阳
少阳病
枢机不利,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邪壅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
邪郁胸中,气机不宣——神情默默 嘿嘿不 胆热犯胃,胃纳受障——不欲饮食 欲饮食
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喜呕 胆火内郁,上扰心神——心烦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小柴胡汤证
【病理】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郁胃虚 【治则】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
活汤
小柴胡配香薷—疏气透暑以解表—少阳风暑偏表证。如清•王勋《慈航集三元普济方》
小柴胡加香薷汤。为小柴胡汤加香薷、藿香、青蒿
小柴胡配川芎—疏气通经以解表—少阳经脉感寒受风证。如清•秦皇士《伤寒大白》小
柴胡汤
小柴胡配葛根—疏气解肌以透表—少阳兼阳明,寒风郁热证。如明•陶华《伤寒六书》
柴葛解肌汤
小柴胡去参、姜、枣,加陈、荆、栀—疏气透热以达表—火郁表里之间 。如清•陈士
–利胆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湿、调节免疫功能 小柴胡汤治肝胆疾病效应的原理研究
–柴胡:抑制病毒、改善肝功能,稳定肝细胞膜,调节免疫 –黄芩:抗菌、消炎、利胆、解痉镇痛
–人参:促进肝RNA蛋白合成,改善脂肪肝 –甘草:抑制肝损害作用 –半夏:免疫赋活作用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小柴胡汤为调和肝脾、调达全身枢机的代表方,被历代医家所推崇,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
今以验案三则为引,浅述笔者应用心得,以期为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标签: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经验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
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且《伤寒论》明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载此方共十九条,除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之主证外,还可见于热入血室、虚人感冒、妊娠恶阻、黄疸、便秘、眩晕、项强等,虽将小柴胡汤向少阳病以外推广应用,但其核心还是“伤寒中风”。
现代常将小柴胡汤用于治疗由邪据少阳,胆胃不和所引起的感冒、发热、疟疾、慢性肝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炎、偏头痛、腮腺炎等[1]。
赵洪均等[2]总结近二十年来小柴胡汤研究成果,认为其药理作用有:解热、保肝、抗过敏、抗炎、抑菌、促肾上腺素及类阿司匹林外源激素、免疫、调节胃肠、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前列腺素、抗放射损害、抗肿瘤、抗癫痫和抗动脉硬化。
研究认为小柴胡汤中的柴胡抗炎作用类似强的松龙[1],对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效果可靠。
笔者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其在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均具有良好疗效,尤其在应用于霉菌性阴道炎、神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疗效显著,现特举例如下。
1病案举例11病案1张某某,女,36岁,职员。
2015年08月12日初诊。
主诉:阴道瘙痒3月余,伴尿频尿急1周。
现病史:患者出现阴道瘙痒3月余,夜晚尤甚,自行购买“洁尔阴洗液”清洗后瘙痒稍好转。
此后患者每于情志不佳或食辛辣厚味后瘙痒加重。
经方临床运用的体会----陈瑞春
经方临床运用的体会----陈瑞春经方的临床疗效,为历代医家所赞誉。
它的科学内涵、实践运用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兹不揣浅陋,谈点个人拙见。
一、精辨病机拓宽运用范围《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以八纲辨证为目,开拓中医认识疾病的辩证思维方法;以八法论治,统辖诸病,形成完备的治疗手段。
然而,要使经方的运用得心应手,关键是精于辩析病机。
所谓“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
通过辨证求因,以期明晰病机,因而才有临床辨证论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比如桂枝汤之有汗能收,无汗能发,缘其病机都是“营卫不和”,临床上主症自汗或无汗,其病机是营卫不和者,均可以用桂枝汤治疗,这就是病机与证候的统一性。
临床实践证明,精当的辨析病机,是拓宽经方运用的关键。
笔者喜欢用小柴胡汤,可以说每日临证必用。
在《伤寒论》的条文中,诸如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者,主以小柴胡汤。
学者只是从“但见一症”之训,谓只要有上述一症,则予小柴胡汤。
如果仅是但见一症,即用小柴胡汤,那只是对症发药,对号入坐,不能更深层次地品味仲景制方用药的真谛。
所以,要真正拓宽经方运用的思路,做到以一方统百病,至关重要的是洞悉病机,在病机二字上深人细致地辨析,才是灵活运用经方的绝招。
比如说,小柴胡汤证的病机,一般的说是“少阳半表半里,寒热夹杂”,故以小柴胡汤和解之。
这只能说是是从表象上理解,从表里分证,外感三阳病则可。
而从拓宽经方运用的思路,更广泛地运用于内伤杂病则不可。
临床以小柴胡汤为中心,外感可治,内伤可调,虚证可用,实证亦宜。
广泛运用于内伤杂病,诸如心血管病、肺系病、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用小柴胡汤的机会甚多。
扩大小柴胡汤的运用,旨在精细辨识病机。
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在论中能够找到的脉络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这是服汤以后药物效应的记载。
若能深思这条原文,综观小柴胡汤证的运用,细审其病机是: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失调,肝胆不利;肺气失宣,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三焦不畅,枢机不运。
陈瑞春运用小柴胡汤加味的体会
陈瑞春运用小柴胡汤加味的体会
李旭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1998(029)001
【总页数】1页(P4)
【作者】李旭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4.905
【相关文献】
1.陈瑞春小柴胡汤证337份病案观察与分析 [J], 胡正刚;唐利龙;刘英锋
2.陈瑞春临床运用经方举隅 [J], 张光荣;李明方
3.运用小柴胡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26例的体会 [J], 李进东
4.陈瑞春老师应用小柴胡汤经验 [J], 黄海
5.运用小柴胡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26例的体会 [J], 李进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典论述丨小柴胡汤临床妙用
经典论述丨小柴胡汤临床妙用作者丨卢秉久小柴胡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为治伤寒少阳证而立之方。
历代医家对其诠释较多,但共同的观点即认为该方的主要功效是和解少阳、扶正祛邪。
现代临床被广泛引用于多种热病,加减应用疗效显著。
剖析小柴胡汤,全方由七味药组成,其中柴胡为君,性微寒,味苦,入肝、胆经,善于解表清热、和解少阳、疏肝开郁,专治邪气潜伏少阳,又主肝胆气滞,心腹胃肠结气,饮食停积,邪热内郁,是推陈出新、行滞疏气解热之良药。
黄芩味苦,性寒,入肺、胆、胃、大肠经,能清泻肺火,并治诸热黄疸,头痛目赤,与柴胡伍用能解郁化滞、清热除烦。
半夏、生姜乃辛温之品,可降可散,能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甘草具甘温入脾胃经之共性,能扶正驱邪,并防寒凉伤及脾胃,先实其脾而固本。
本方寒热并用,共补兼施,既能疏利少阳气机,通达内外,又可调和上下升降,运行气血,故称之为和解之剂。
该方加寒药以治热病,加热药以治寒疾;加理气药能开郁,加宣通药而畅三焦;其能贯通人体之上下,升清降浊,疏通内外,运行气血,宣上导下,是一张不寒不热、可应变加减的良方,现将临床常用加减变化归纳如下:上焦病1.急性热病,其热持续不退有少阳证者,宜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30-50g、双花15-25g。
2.少阳证兼恶逆、咳嗽及小儿百日咳,可用小柴胡汤加陈皮20-25g,并加重大枣用量。
3.治重症感冒或宿有喘证,因外感诱发者,可用小柴胡汤加葛根15g,桂枝10g,白芍15g,杏仁15g。
4.治疗悬饮(胸膜炎),小柴胡汤加葶苈子15g,杏仁15g,泽泻20g,丹皮15g。
中焦病1.平素肝胃不和,湿热盛者,复感外邪致食少纳呆,恶心呕吐,或腹胀腹泻,寒热往来者,小柴胡汤合平胃散。
2.胃脘痛(反流性胃炎),伴恶心返酸,口苦咽干,头晕,失眠健忘者,小柴胡汤合温胆汤治之。
3.胁痛(胆囊炎),腹胀,食少纳呆,恶心口苦者,小柴胡汤加连翘10g,荷叶10g,香附15g,川楝子15g;胁痛重者,酌加元胡、五灵脂。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病之良方,临床应用疗效显著非常广泛。
少阳病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证。
本证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
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
使用小柴胡汤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本方主要作用在于柴胡,必须重用。
清代陈修园《时方妙用》说:“方中柴胡一味,少用四钱,多用八钱。
”其剂量以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为宜。
二是应用要抓住柴胡汤证的主证、主脉,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三是本方证或然证较多,当在辨明主证、主脉的基础上,随证灵活加减。
现介绍临床应用小柴胡汤三则医案如下。
案1 王某,女,33岁。
产后三十五日伤于寒,体素虚弱,症见寒热往来,寒时衣被重重仍战栗不已,热时汗出淋漓致头发尽湿,进食少,口苦,恶心纳呆,大便不干,二三日一行,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而无力,属少阳病。
方用柴胡12克,半夏9克,黄芩10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生姜4片,红枣3枚。
日1剂,水煎服。
服后症状明显减轻。
服10剂后诸症皆失。
案2 李某,男,38岁。
每日午后,寒止热即至,热去寒复生。
热时心烦汗出,解衣揭被,寒时战栗鼓噤,厚被犹冷。
俟天明汗出,其热始退。
随后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依然,后做各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刻诊:患者两目微黄,形瘦,时有眩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口干,思饮,小便短黄,大便偏干,二三日一行,腹诊无压痛,舌尖红,苔黄微厚腻,脉浮而弦滑。
证属湿热郁阻少阳,枢机不利。
拟小柴胡汤加减:柴胡30克,黄芩15克,半夏12克,党参12克,甘草9克,茵陈24克,薏苡仁18克,杏仁12克,藿香、佩兰各30克。
3剂,水煎服。
患者服用当晚体温即下降,食欲增加,大便1日1次,黄苔变白,仍厚腻,脉弦滑。
陈瑞春经方临床运用的几个问题
陈瑞春经方临床运用的几个问题“经方”即伤寒、金匮方,因其为经典故称之为经方。
有学者认为伤寒为外感病而设,专治外感病;而金匮则以治杂病见长,为内伤杂病而设。
此说未能概其全。
历代医家以仲景方为群方之冠,是方剂之鼻祖。
既然是奠基之祖方,其运用就不拘于外感与内伤,只要辨证论治的道理相通,举凡临床诸病皆可择其而用之。
历代诸贤,上下求索,对经方药味少而精,出神入化的微妙之处研究至深,达到了见微知著的境地,使经方的疗效长盛不衰,充分体现其生命力,至今仍有效的指导临床,它的科学内涵,运用中的诸多问题,有赖于实践中去解读。
兹不揣浅陋,讨论于后:1 辨识病机不拘病名《内经》有“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以八纲辨证为目,揭示了中医认识疾病的辩证思维方法,以八法论治,统辖诸病,形成了完备的治疗手段。
然而经方的临床运用,关键是精于辨识病机,实际就是要“先议病”。
所谓“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
它包含了病因、病性、病位,通过审证求因,以明辨病机,临床上有什么样的证候,必然会反映出相应的病机,病机与证候是统一的,因而才有临床辨证论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临床上肾炎阳虚水泛而浮肿,心脏性(包括肺心、风心)阳虚水上凌心水肿,以及不明原因的水肿,只要病机是“阳虚水邪泛滥”,皆可以真武汤治疗。
笔者曾以真武汤治愈一例眩晕(高血压),其病机都是阳虚水邪泛滥。
如此种种不同病症,用一个方“异病同治”的特点,正是辨析病机的精髓和优势。
临床实践证明“精辨病机,不拘病名”还是拓宽经方运用的关键。
笔者常用五苓散治疗尿少、尿多、遗尿、尿崩,皆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这四种不同的病症,其病机都责之于“膀胱气化不利”,故用五苓散主治。
如已婚已育的中老年妇女常有尿路感染,用氟哌酸能控制症状,不能治本,反复发作。
如其尿意频急,舌苔白润者,用五苓散一剂知二剂已,此尿少也。
反之,前列腺肥大,尿多至每晚七、八次,小腹坠胀,舌淡苔白,脉缓者,用五苓散缓解症状极快,或配合金匮肾气丸,近期疗效十分理想,此尿多也。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摘要:总结笔者对小柴胡汤治疗内科疾病的合理用药经验。
笔者临床不仅注重小柴胡汤的安全合理应用,而且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小柴胡汤的应用范畴,灵巧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小柴胡汤;内科疾病;合理用药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阳证主方,此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
功能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或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在临床中辨证属小柴胡汤方证的内科各种疾患均可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且笔者应用后均屡见奇效。
一、著名中西医结合专业戴恩来教授认为,临床诊疗中要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辨病和辨病是有机统一的,“病证结合”的优点在于点面结合,总体把握,兼顾个体。
从而能在整体而系统的层面上认识疾病,这是单纯的西医、中医均无法做到的[1]。
临床应用小柴胡汤时,一定要根植于中医的传统文化,坚守辩证论治原则,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2] , 此方寒温并用, 升降协调,能疏利三焦而通达上下,主滓再煎,以纯和,是为和剂煎法主要妙“和”是“三阳证见治从少阳”的基求依据。
其中柴胡、黄芩本性属寒,同归胆经,可清胆经之热,又郁未有不化火者,火未有不由郁者,而柴胡亦归肝经,可疏肝解郁,肝胆相表里,因而两药相配,一辛一苦,一疏一清,可清解胆经之气郁化火。
又柴胡味辛,为解表类药物,可辛散透邪于外。
《黄帝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
邪在半表半里,则半成热矣,热气内传,攻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彻热发表之剂”。
此外尚需注意柴胡用量的变化:如柴胡量大,意在退热。
用和法时应减量,柴胡量中,意在疏肝。
柴胡用量轻,即是升举阳气之意。
可见,临证应该酌情使用。
抓住疾病的本质,要想运用灵活,就一定要抓“证”。
只有看准病的本质,才能用好小柴胡汤之寒温并用,升降协调,祛邪为主,兼顾正气,少阳为主,兼顾胃气,以及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作用。
从《伤寒论》的研究方法谈经方的临床运用(陈瑞春)--笔记
记从《伤寒论》的研究方法谈经方的临床运用(陈瑞春)--笔记2017-06-26 龚鹏岐黄龚鹏说起陈瑞春陈老不得不提两位,一位是上海青年名中医高格非师兄(最早了解到陈老是从师兄那里了解到的),一位是我的恩师江西省中医院胡珂老师(在老师的影响下我对陈老尤为喜爱)。
格非师兄,80后,本科期间跟师于陈老,江中本科毕业后直奔上海行医,陈老对师兄说“你不负中医,中医定不负你”,来到上海几乎没坐过冷板凳,按师兄的话说“他的中医之根在江中,起初能在上海迅速打开局面靠的就是陈老的诊疗思路”,刘英锋老师曾经评价格非师兄“他学陈老学的很像,他对中医的热爱异于常人”,依靠疗效和口碑赢得了大量忠实患者,如今坐诊于上海的同仁堂等医馆,尽管一周上9个半天的门诊,诊费200,依旧供不应求。
胡珂老师,我的导师,老师说他在四五十岁时因全国优才班机会有幸师承陈老,跟师期间发现陈老的疗效令人满意甚至惊讶,借鉴后验证于临床亦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而且疗效较自己以前大大增加,尽管跟师时间并不长但对陈老甚是佩服,因而精研陈老著作,广泛借鉴陈老诊疗思路,水平大涨。
如今我老师在省中消化科病人算最多一位,加班托点看完病人是常态,口碑颇佳。
从《伤何研究伤寒论1用经典指导临床,临床必须回归经典,把中医学术统一到经典著作上来(1)《伤寒》、《金匮》、《温热论》等温病学著作(2)李东垣、吴鞠通、叶天士等人都是学伤寒而有所发挥者。
(3)虽然叶天士是温病派,但《临证指南医案》用温药很多,他对附子应用十分自如。
(4)吴又可达原饮是小柴胡汤加减而成,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是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变方。
2研究《伤寒论》的方法,要在《伤寒》、《金匮》的方药上尊重仲景原意,在临床上去求证,而且要注意原方的整体性。
(1)《伤寒论》方是有固定的病机和方规:麻黄汤-发汗;桂枝汤-调和营卫;五苓散-化气利水;真武汤-温阳利水。
(2)中风偏瘫、口里流涎、语言骞塞-先用温胆汤吃上半年,吃到口涎没有、说话清楚,再加活血化瘀、补气的药,才会有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作者:马润海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371-02【摘要】: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小柴胡汤,如今已远远超出当初少阳病的范畴,加之巧妙的临床配伍,更增其临证化裁的用途,现已广泛用于外感、内伤多种疾病的治疗,尤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只要辩证准确,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柴胡汤临床运用汉代张仲景创立的小柴胡汤,虽已流传千载之余,如今临床上仍广泛使用,辨证得当,无不奏效。
小柴胡汤乃《伤寒论》六经辩证治疗少阳证之主证、和法的代表方剂。
今天其主治病症之多,应用范围之广,已远远超出当初少阳病之范畴,加上巧妙的临床配伍,更增其临证化裁之用途,现代已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只要辩证准确,往往可收到良好效果。
一、小柴胡汤的组成小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第96条。
原文所载: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洗)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三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二、制方原理(一)方义解析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
少阳之脉,位于太阳和阳明表里之间,邪在少阳,则徘徊于半表半里,外出近太阳则寒,内入邻阳明则热。
亦有学者认为少阳为阴阳之枢,邪在少阳,容易内传阴经,其出表入里,关键在正气之强弱,如正不胜邪,邪气内入阴经则寒,邪不胜正,邪气外出阳经则热,故寒热往来;邪客少阳,循经而入,致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循经上炎,以见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呕吐;舌苔薄白是邪尚未入里化热,脉弦为少阳经气闭郁不疏之故。
总之,伤寒少阳证的病机主要为邪犯少阳,经气不舒;内蕴胆热,胃失和降;邪正交争,邪有内陷之机。
治宜疏解少阳,清胆和胃,扶正祛邪。
正如吴谦所云:“在半表者,是客邪为病也,在半里者,是主气受病也。
陈瑞春专集柴胡汤类方
柴胡汤类方是和法的具体运用,此类方药其组织原则与泻心汤类方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两者均属于和法的范围。
但所不同者,前者柴胡类其作用重在和解半表半里的寒热往来;后者泻心类则重在调和脾胃同病的寒热夹杂,这又是同中之异。
小柴胡汤的运用,王挚峰认为:有通调三焦的作用,即上焦不纳而呕吐作,中焦不化则生腹胀满痛,下焦排泄水谷功能失司就会清浊不分,二便不调,是为升降功能紊乱之故。
柴胡升清阳,半夏降浊阴,生姜佐柴胡能升阳,佐半夏则能降浊,更以黄芩去湿除郁热,党参益气生津,枣、草和诸药则升降自如。
其治气郁腹胀,属胃肠气机郁滞,不畅者则用本方。
如虫痛者,其气亦多郁滞,以本方加雷丸、鹤虱、芜荑、榧子以杀虫解郁。
食滞腹痛亦可用此方加陈皮、内金之类消滞解郁。
其治外感发热,常用此方加葛根为主,审邪之寒热而权衡姜、芩,察体之虚实而去参、枣。
其治诸杂病发热,调和脏气,不论其属余热未清或复感外邪,或是劳复和脏气未平,宜以小柴胡汤调整。
其治热入血分,以本方加丹皮、地骨皮治热入血分而夜热较甚,手脚心热之证。
李克绍治1例原因不明的低热,西医检查找不出病因、病灶,经2个月治疗,用激素等无效,病者低热,兼微觉头痛,饮食二便正常,脉象稍显弦细,用小柴胡汤原方,主药柴胡用24g,共服2剂,低热全退,自觉全身舒适而恢复工作。
耿培尧治一妇热入血室,病者外感高热,月经适来,每至夜晚妄见妄闻,恐惧烦躁,语无伦次,胸闷难支。
服安定、冬眠灵等无效。
询其证时冷时热,头痛头闷,纳呆口干,饮后干呕,小溲黄涩,舌质红,苔白而兼黄,脉弦略数,左尺尤甚,按其腹部疼痛。
用小柴胡汤加味,2剂后腹有响动,月经来潮,初见大量灰色黏液,后下多量小血块,4天后服第三剂,药后一切如常,予归脾汤、定坤丹调理(按:本案所用小柴胡汤,是仿张锡纯经验,以茵陈、生麦芽代柴胡,以竹茹代半夏,以玉竹代党参,并加生地、知母、丹参)。
汤万春用本方治1例往来寒热兼咳喘,原方去党参加五味,2剂痊愈。
另1例寒热而兼湿痰胸闷不舒,以柴胡桂枝汤加苍术、草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陈瑞春《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一首常用方,在全论113方中使用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疗效确实很好。
为了更好地扩大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本文专就其若干问题,谈点个人拙见,以期引玉。
一、正确理解小柴胡汤证《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以病统证。
如伤寒首论太阳病,下辖太阳表实麻黄汤证、表虚桂枝汤证。
少阳病下辖小柴胡汤诸证等。
这就是说,《伤寒论》以六经病为纲,以诸汤证名目,举纲为目,层层深入,剖析六经病千变万化的病因、病机,使其在临床上证药合机,审因论治,取得相应的疗效。
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
其病机为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
在三阳表证的病机变化中,它可以外达出表,亦可内陷入里。
所以,它的两组主证,一为往来寒热,代表病在半表的病机反应;一为口苦、咽干、目眩(实即包括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肝胆火郁证),代表病在半里的病机反应。
前者可视为少阳半表证,后者可视为少阳半里证。
这些主证的出现,可以由太阳失治、误治,亦可由阳明病转入。
但无论其来路如何,总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便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使病邪透达于外,不致内陷入里。
因此,小柴胡汤在外感热中所起的外达透邪,阻断病邪内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其枢转之机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前所述,从小柴胡汤主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功用看,引申其治疗杂病,则更是天地宽广,通治诸病。
诸如心血管系,肺系,消化系,以及部分神经系病症,只要出现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病机皆可以小柴胡汤化裁运用。
从宏观的病机看,诸如以肝胆为中心,波及脾胃,影响肺气,累及心神,扰乱肝魂,困扰胃肠……举凡兼表之虚证,兼里之实证,挟痰挟饮,气滞兼瘀等涉及的病种甚多,所以说,用小柴胡汤权宜应变,治疗杂病,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此外,关于“但见一证,不必悉具”用小柴胡汤的问题。
历代医家各持己见,有的注家认为,只要见到“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症状中任何一病,即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这种见解有失其偏。
因为只见一症,即用小柴胡汤,有其机械性和片面性,割裂了小柴胡汤证的整体意义。
所以,仅见口苦或咽干,或目眩就用小柴胡汤,那未能抓住病机实质,多有失误。
例如,口苦、咽于、目眩三者为胆火肆虐症,如果仅见其中之一,即用小柴胡汤治疗,而方中所用党参、半夏、姜、枣、甘草之辛甘调和补益的功能,怎能用于一派实火之证呢?这就犯了虚虚实实之戒,无疑是机械地对号入坐。
笔者认为,小柴胡汤的病机,能够客观地印证的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不,胃气因和”,这才是“但见一症”的最好注脚,前后相参,正是彼此详略的关系,自然也就不至于捉襟见肘地理解“但见一症”,其互文见义的脉络,自然是一目了然。
二、深入剖析小柴胡汤方小柴胡汤方药只七味,是由三组药配合而成。
其一,柴胡、黄芩为肝胆药,柴胡疏肝达外,黄芩清胆内泄;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黄芩为少阳里药,共奏疏肝泄胆之功。
其二,人参(一般为党参)、半夏和甘草为脾胃之药。
其中人参补益肺脾之气,半夏既能和胃又可顺气,甘草有调和诸药、甘守津回之意,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
其三,生姜、大枣,从其性味辛甘透达、温养阳气的功用看,实在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用小柴胡汤治外感表证,姜枣是不可少的。
由此,亦可反证少阳表证内传的机制,证明太阳与少阳的比邻关系,和表里相传的反应。
如上所述,小柴胡汤是取透达外邪、调理脾胃、调和营卫,在半表半里而偏于表的首选方。
因此,本方治外感表证,既可攻邪,又可扶正,体现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
然而,从小柴胡汤的组成有收有散、有功有补的作用看,用其治疗杂病是不可多得的良方。
举凡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不和,肝胆不利,肺气失宣,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病机,所出现各脏腑的疾病,皆可用小柴胡汤宣畅三焦,运转气机。
所以说,如能横看表里,竖看三焦,外连肌表,内合脏腑,全面整体地认识小柴胡汤方的原理,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杂病,确可达到左右逢源的效果。
这就是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推广应用于临床的真谛所在。
关于柴胡的用量问题。
论中有大、中、小三种用法,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用柴胡半斤;柴胡桂枝各半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柴胡四两;柴胡加芒硝汤用柴胡二两十六铢。
综合《伤寒论》本意,柴胡用大量是用于小柴胡汤本证,即少阳证。
其次是太阳病已传少阳,但太阳证未罢,而又较轻微,但兼有太阳或阳明里证。
用小量是少阳病已解,尚有少阳余波未平。
从目前临床来看,多数是用常规量6~10g。
这个用量符合伤寒本意,因汉代度量衡大,原方用一两,折算今日量为一钱,约10g。
此外,关于柴胡劫肝阴的问题。
从柴胡有升散达外的功能来看,如肾阴亏损、肝阳亢旺者,当慎用或忌用。
但临床上三阳外感用大量亦无碍,对肝胆疾患为必用之药,量大些亦无妨。
若用量大,服用时间久,确有伤阴之弊,应当注意。
三、小柴胡汤应用举例(一)小柴胡汤运用本方治外感热病,是非常贴切的。
从少阳的病机看,外可兼太阳,一般风寒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者甚多,用小柴胡汤酌加防风、葛根之类透达即可。
从临床实际看,时下市售的感冒药,大多数是辛凉药,有的还夹有西药发汗,如强力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等。
如外感初期即用上药治疗,一是发汗过甚,一是辛凉郁遏,如此治疗,若体质素虚者,必然导致在表之卫气损伤,在里之脾胃受累,其结果就是表里含混,寒热并存,虚实兼有。
所以,再用中药解表、西药发汗就不相宜了。
取小柴胡汤的调和寒热、透达外邪则是很合拍的。
[案一]鄢某,男,36岁。
因外感服用强力银翘片两天,又服用消炎药汗出热不退,体温38.9度,血象正常,中性不高。
恶寒欲衣被,身痛酸软,头疼紧束,口不渴,舌苔薄而白腻,脉浮弦数。
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g,党参15g,黄芩、法半夏、防风各10g,葛根1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服第一剂后,体温下降至38.3℃,恶寒罢,身体舒适,热退脉静,食纳增,服3剂痊愈。
目前,临床上中西药杂用,对病情不利者屡见不鲜。
如上所述,其弊端就在于打乱了表里传变的正常秩序,使之表里不清,寒热夹杂,虚实并存。
此时,如能正确运用小柴胡汤的调和作用,切中病机,可以转败为胜。
不然,则酿成仲景所谓的“坏病”,病机变化多端,治疗的难度就非常大。
(二)柴胡桂枝各半汤本方治虚人外感,可与补中益气汤媲美,前者偏表里不和,而后者偏气虚兼表。
[案二]一妇人,年40左右,因感冒发热恶寒,既用解表药,又用清热药,并用西药消炎抗感染,病延六七日。
其主症恶寒发热,身痛不休,无汗或微汗热不退,体温37.5—38.9度,不欲饮食,口淡乏味,二便尚可,脉虚浮数,舌薄白润。
投:柴胡、桂枝各10g,党参15g,法半夏、黄芩、白芍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服1剂微汗出,热退,精神好,食纳增,头不疼。
再剂一切恢复正常,后予补中益气汤3剂而痊愈。
柴胡桂枝各半汤,既具备小柴胡汤的调和表里等功能,又具备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功能,合二方为一方,可以通治老年经常感冒,身痛不已,若再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有病可治,无病可防,实属保健良方。
此外,还可用治风湿身痛、关节酸痛、肌肉掣动。
在南方春雨连绵之日,身体素质较差而兼有风湿者,用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透达风寒湿邪,加防风、秦艽、威灵仙祛风胜湿,功效尤著。
若与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相比,彼则一味攻邪,耗伤正气,此则攻补兼施,发中有收,功效殊不相同。
(三)柴胡二陈汤此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合二陈汤。
用于慢性气管炎患者,颇为有效。
因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肺气不足,经常罹患外感,一味解表发汗有伤肺气,只能以调和寒热的小柴胡汤发中有收,攻中有补以祛外邪。
而内有痰饮,用二陈汤理气化痰,或加葶苈子、苏子、五味子降气而敛肺气。
柴胡二陈合用,可谓是安内攘外,各建其功。
体现了整体辨证的优势。
[案三]汪某,年逾六旬,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多年,遇寒即发,咳嗽气粗,痰涎壅甚,恶寒低热,食纳差,脉虚数,舌黄白而腻。
处方:党参15g,柴胡、黄苓、法半夏各10g,茯苓20g,陈皮、葶苈子、苏子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一般上药服3~5剂,病即缓解。
从临床实践看,用柴胡二陈汤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功效优于用抗生素。
本方长于补益肺脾,温化寒痰,对老年患者无疑是从整体出发,全面调理,从本论治。
而抗生素的作用,姑且不能视为寒凉剂,但其负面反应却可损伤脾胃,波及肺气。
久病体弱者,两者的疗效是决然不同的。
(四)柴胡加龙牡合甘麦大枣汤此方即小柴胡汤去生姜,加龙牡、浮小麦、麦冬。
治妇人更年期综合征,或治精神抑郁症,均能取效。
[案四]黄某,自46岁后,陆续出现烦躁易怒,今48岁更趋严重,夜梦纷纭,胸胁刺痛,大便不畅,经前一星期加重,脉弦实有力。
处方: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0g,太子参15g,郁金、青皮、香附、麦冬各10g,生龙牡15g,浮小麦30g,大枣3枚,花粉、橘核各15g。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经前烦躁开始服药。
如此反复治疗多年,至50岁后慢慢稳定安宁。
本病临床多见,其病机为阴血不足、肝郁化火所致,故尚可加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滋阴养血、平肝润燥药。
本方柴胡加龙牡汤有别于《伤寒论》中的柴胡加龙牡汤,原方有桂枝、大黄、铅丹、茯苓,为治伤寒下后烦惊谵语的病症,是小柴胡汤的变法,主治功用各异。
笔者认为,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龙牡等,旨在调和肝胆、脾胃、气机郁滞之症,合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故治疗妇人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精神抑郁症。
原方桂枝之辛,大枣之寒,铅丹有小毒,故均弃之。
(五)柴胡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是《金匮要略》方,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用。
本方合小柴胡汤,治肝郁化火、阴血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的失眠,颇多效验,临床上用于阴虚瘦弱之体或更年期综合征的烦躁、失眠、惊悸等皆有良效。
[案五]吴某,女,52岁,中学教师。
自述心慌不宁,胸闷气憋,精神不振,夜烦梦多,食纳差,脉间歇,每分钟2~3次不等,曾服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以及地西泮等西药,疗效不稳定。
察其舌质偏红,苔黄白而腻。
处方:柴胡10g,太子参15g,法半夏、黄芩、知母各10g,酸枣仁15g,炙甘草10g,茯苓20g,川芎6g,丹参15g,浮小麦30g。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剂后睡眠安稳,烦躁减,期前收缩基本控制,精神好转,食纳增加。
继以上方隔日1剂,前后共服30剂,一切恢复正常。
本案属阴虚肝血不足,肝郁火化。
妇人绝经期前后多有此症,有的症状较轻,有的病情严重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在男性群体中亦有部分患者素体阴虚火旺,体质瘦弱,可以出现烦惊、心悸、失眠等症。
究其病机,男女均为阴血不足、血不足以养肝,故而肝郁化燥,用小柴胡汤疏泄肝胆,合酸枣仁汤养阴血,加白芍、丹参等增强其滋阴养血的功效,能起到较好的除烦定惊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