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教授应用小柴胡汤临床经验_王海强

合集下载

小柴胡汤治眼科屡获奇效

小柴胡汤治眼科屡获奇效

小柴胡汤治眼科屡获奇效小柴胡汤, 眼科, 奇效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治少阳病的和解之方,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调畅气机,疏理三焦,适用范围极广。

本人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眼病,屡获效验。

本方在眼科的临床运用有三:一是治少阳目赤睛痛;二是用于气虚胃弱,少阳升发无力,黑睛翳障留连;三是三焦失枢,玄府郁闭,目暗昏矇。

目赤肿痛是眼病的常见症状。

多为外邪侵袭,经脉不利,气血壅阻所致。

《伤寒论》中即有“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此为邪热郁于少阳经,胆火上炎,清窍壅滞。

用小柴胡汤酌加疏风清热之药,和解少阳,清利头目,调畅气机,则赤肿迅即清散。

眼科五轮辨证,黑睛属风轮,内应于肝。

黑睛疾患多与肝胆相关。

其因于风火上炎、湿热蕴蒸者固多,但气虚胃弱,少阳升发无力,致生星翳膜障者,亦不鲜见。

更有过用寒凉,伐生生之气,脾胃受伤,肝胆郁结者,每致目赤睛痛之患,翳凝陷下之忧。

邪毒留连,久不平复。

治用小柴胡汤加羌活、防风、川芎、白芷调中和胃,益气举陷,殊有效验。

小柴胡汤在内眼疾病的用途亦多。

临床上对于部分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乳头炎等,笔者常用小柴胡汤加枸杞、生地、蒺藜、菟丝子、羌活等药,运旋枢机,开通玄府,敷布精微,而获效验。

验案:王某,男,28岁,教师。

1987年5月8日初诊。

患者左眼自觉有黑影遮挡,视力减退7天。

发病前因工作操劳,精力不支,渐觉眼球疲劳,左眼视物模糊,视直如曲。

某医院眼科诊断为“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用西药治疗,收效甚微。

患者目昏,心烦,胸闷,纳差。

舌质淡,苔白微腻,脉弦缓。

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5。

左眼外部正常,屈光间质清晰,视乳头色泽正常,边界清楚。

黄斑部水肿,有椭圆形反光晕轮,中心凹光反射消失。

诊断为“中浆”。

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三焦失枢,气液郁积。

当以开通玄府、运利水津为要,予小柴胡汤加减,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谢晶日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经验

谢晶日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经验
五诊 : 症 不 著 。巩 固药效继 服 上方 1 4剂 。 按语 : 大病 日久 , 脾 胃虚 弱 , 气血 化 生不 足 , 脏 腑功 能衰退 。脾虚致 肺气 亏虚 , 不 能宣 发卫 气于 肌表 , 腠 理 失密 , 卫表 不 固 , 故 见 自汗 。脾 胃素虚 , 食后 不 负 , 故 可
泽兰 、 益 母草 活血 利水 。 癌症 术 后 , 元气亏损, 相伴 症 状 不 尽相 同 , 既要 补
卵巢 全切 除 , 直肠部 分切 除未 造瘘 。现 自汗 乏力 , 饭后 尤甚 , 纳差, 夜寐不安 , 多梦 , 四肢 不 温 , 大便不规律 。 B超 示 : 左 侧输 尿 管 轻度 积 水 ( 手 术所 致 ) 。舌 淡 苔 白 腻、 中心 无苔 , 脉 弦无力 。方 药 : 黄芪 3 0 g , 人参 1 5 g , 炙 甘草 1 5 g , 当归 1 5 g , 焦 白术 1 5 g , 茯苓 2 5 g , 泽泻 1 5 g , 车 前子 1 5 g , 郁金 1 5 g , 泽兰 2 0 g , 益母 草 1 5 g , 1 4剂 。3月 1 0日二 诊 : 汗减 , 但大便 不 爽, 腰 痛 。上 方 加 牡 丹 皮
原发性 肝 癌是 我 国常 见 的恶 性 肿 瘤 之一 , 属 于 中 医学 “ 积 聚”、 “ 瘕瘕” 、 “ 黄 疸” 、 “ 臌胀 ” 等 范 畴 。谢 晶 日教 授 , 博士 研究 生 导师 , 黑龙 江 省 第 二 批 名 中 医 , 国
家第五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教师 , 享受 国家特殊津 贴 。现将 导师 谢 晶 日教 授 在肝癌 及肝 癌前 病变 的 临床
胞3 . 1×1 0 个/ L , 下 周 行 化 疗 。上 方 去 熟 地 黄 、 生 地

谢晶日教授应用甘草泻心汤验案五则

谢晶日教授应用甘草泻心汤验案五则

谢晶日教授应用甘草泻心汤验案五则王海强; 蔡宏波; 郑丽红【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22【总页数】4页(P139-141,154)【关键词】谢晶日; 甘草泻心汤; 异病同治; 经验【作者】王海强; 蔡宏波; 郑丽红【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谢晶日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全国第五批、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谢晶日教授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中医消化病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谢晶日教授临床临证43年,熟读经典、博采众长,善于应用经方、时方、验方,擅长内科疑难病症的诊断及治疗,并经常运用经方化裁治疗各种疾病,笔者有幸多年跟随谢教授左右学习,现对谢教授应用甘草泻心汤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甘草泻心汤是仲景名方,在五泻心汤中,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中以治疗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以及狐惑病等[1],其中有失治误治的,有邪热内结的,而且我们在临床中也常遇到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等情况[2],治疗颇为棘手。

谢教授认为甘草泻心汤,不是单单泻除邪热,而且能治疗因为水寒上逆而导致的脾胃虚弱,寒热互结而成的痞满之症,方中甘草、大枣、干姜、半夏、黄芩、黄连临证加减化裁可以将痞证之气泻除,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在临床中谢教授常用来治疗口腔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干燥综合征和皮肤瘙痒症等疾病,下面就具体病例分享如下:1 口腔溃疡案病例摘要:刘某,女,44岁,2016年8月4日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初诊。

病史:口腔及舌反复溃疡2年,反复口服牛黄清胃丸、健胃消食药物、多种维生素,外用溃疡贴,并清淡饮食效果均不佳,近2个月加重,舌及口腔出现溃疡2~3处,反复2周不愈合,为求明确治疗向谢教授求诊。

谢晶日教授治胃之醒胃法临床经验

谢晶日教授治胃之醒胃法临床经验

谢晶日教授治胃之醒胃法临床经验王海强【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2(040)003【总页数】2页(P123-124)【关键词】醒胃法;胃病;临床经验【作者】王海强【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谢晶日教授为黑龙江省第二批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利用经方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跟随导师学习受益匪浅,谢师十分重视脾胃后天之本,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为五脏之本”,正如《景岳全书·论脾胃》:“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

醒胃法是谢师治疗胃病常用方法之一,现将谢师醒胃法治疗胃脘部疾病之经验肤浅总结如下。

1 化湿醒胃法《类证治裁·湿证论治》“湿为阴邪,乃重浊有质,不比暑热弥漫无形……自内生者,水谷生冷,由脾阳之不运,经所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也。

”曾见谢师治疗一患者杨某某,女,73岁,主诉脘痞2月,伴食欲不振,口中黏腻不爽,便溏,日3~4次,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谢师认为,脾胃互为表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二者燥湿相济,脾易湿,得胃阳以制之,胃易燥得脾阴以制之,脾胃阴阳燥湿相济,则脾胃纳运正常。

若湿邪困脾,湿浊之邪内侵,或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致湿邪内生亦可困脾,则脾胃二者平衡打破,可导致胃纳不振,则可见纳呆,脘痞,便溏,苔腻,脉滑等如上述病人症状者,辨证论治可采用芳化湿浊,醒胃健脾,方以六君子汤加减:黄芪35g,炒白芍30g,焦白术20g,茯苓 20g,焦三仙各 20g,陈皮 15g,枳实 15g,藿香20g,佩兰20g,党参15g,香砂15g。

15剂后患者再诊,无脘痞,食欲可,舌质淡,苔淡白,谢师分析湿浊已去,胃气尚未全复,故仍以此方15剂,后随诊,愈。

2 疏肝醒胃法《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张仲景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叶天士则创立“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提出“醒胃必先制肝”,木得宣达,则胃腑自然通用。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标签:小柴胡汤;经方;治疗应用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和解少阳的经典名方,笔者在临床中常以小柴胡汤辨治多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1 典型病例1.1 外感案例1:患者,男,35岁,2010年5月6日初诊。

主诉感冒1周余,服感冒药无效。

刻诊:往来寒热,脉弦数,舌质略红,苔薄白。

中医辨证属于外感(少阳病),根据“往来寒热”,给予小柴胡汤治疗。

处方:柴胡12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党参10 g,炙甘草6 g,大枣10 g,生姜10 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0年5月10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1剂后即感病情减轻,3剂后病霍然而愈。

嘱其不必服药,注意饮食起居即可。

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96条高度概括了小柴胡汤的适应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本案患者出现了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的典型症状,故患者服用原方治疗而愈。

1.2 胸痹案例2:患者,女,57岁,2011年8月18日初诊。

患者胸闷憋气1年余,喜唾,曾经活血行气通络中药治疗,罔效。

刻诊:面容呈焦虑状,喜叹息,脉沉弦,舌质黯红,苔薄黄。

辨证为肝气郁滞证。

给予小柴胡汤党参易丹参方:柴胡15 g,丹参12 g,黄芩10 g,法半夏6 g,炙甘草6 g,大枣10 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1年8月23日二诊:服药后胸闷憋气基本消失,唾唾沫也减轻,效不更方,续服上方巩固治疗。

后其家人来诊,叙服药后胸闷消失,心情改善,因中药味苦不愿再服药,遂停药。

按:本案望其焦虑明显,闻其喜叹息,切其脉弦,均是肝气郁滞的表现。

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胸胁胀闷;肝主疏泄,气机郁结,不得条达,则情志抑郁,喜叹息;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情绪急躁易怒,面容呈焦虑状;肝郁克脾,脾运失健,津液代谢紊乱,则喜唾;久病入络,故舌质黯。

谢晶日治疗脾胃病经验

谢晶日治疗脾胃病经验

谢晶日治疗脾胃病经验标签:名医经验;谢晶日;脾胃病;调畅气机谢晶日教授是黑龙江省中医内科(消化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谢教授通过对历代名家著作的研读,结合多年的临证经验,提出治脾胃疾病应以调畅气机为主、辨证论治注重肝脾、以通调代补益的学术观点。

笔者有幸自2011年跟随谢师学习,现不揣谫陋,总结谢师相关学术经验如下。

1 疏理气机注重升降《素问·举痛论篇》曰:“百病生于气也。

”脾胃居人体中焦,是气机升降枢纽,脾胃病多导致气机失调,表现为气虚、气滞、气逆、气陷。

气虚则自汗倦怠,语声低微,萎靡不振;气滞则脘腹胀闷、疼痛;气逆则嗳气,反酸,呃逆,呕吐;气陷则短气,眩晕,腹泻,乏力。

气虚应补,以黄芪、人参、甘草补之,补气之中常佐以焦神曲、陈皮、鸡内金消导之品,使补而不滞。

气滞则行之,行气之法分为2种:一疏肝气,二行胃肠之气。

疏肝和胃常用佛手、砂仁、炒紫苏子,炒紫苏子用量应偏大,谢师认为炒紫苏子入肝经,功用集紫苏叶、紫苏梗二者之长,兼有化瘀下气的功效。

行胃肠之气常选厚朴、豆蔻、草豆蔻、乌药。

其中,厚朴行气消胀,作用主要在中焦脾胃;乌药则偏重于下焦;豆蔻味辛,其性芳香,化湿浊的力量较强;草豆蔻味辛甘,性温散寒。

四药配伍,温胃行气降浊,有增加胃肠蠕动的作用。

气逆宜降,轻者以味苦之药或淡渗之药治之,重者以半夏、旋覆花、代赭石降胃气,佐以石决明、龙骨、牡蛎镇肝胆之气。

气陷则升举,柴胡、防风、升麻、桔梗酌情用之,或配以肉豆蔻、补骨脂、山药、山萸肉固涩之品。

对于理气药,应用时要分清虚实,避免因补气而行气,使气更虚,当行气而补气,使气愈滞。

且理气药多为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阴,谢师多选用佛手、香橼、枳壳、乌药之类,药性柔和,避用木香、青皮、川楝子峻厉之品。

2 辨证论治注重肝脾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肝脾关系首先在于肝疏泄和脾运化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

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的运化功能健旺。

名家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法经验集

名家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法经验集

名家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法经验集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较为常用的经方之一。

常用于消化与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妇、儿、五官等科病证。

由于小柴胡汤独有“和解”的功能,故历代医家对其颇多重视。

有的经方医家所用处方竟有二分之一是小柴胡汤类方。

结合自己五十年之临床体验,我总结出小柴胡汤应用指征为:时发寒热,胸胁痞满,纳呆呕逆,月经失调,病发无序,苔白脉弦。

具体症状为:容易感冒(妇女经期感冒尤宜),时发低热,或胸胁痞满,两胁胀痛,或食欲减退,干呕恶心,或月经周期失序,或经量时多时少,或所患之病时有发作,难以捉摸,或病虽不重,但常年缠绵不愈,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或弦滑等。

这些症状常见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胃炎、慢性食管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过敏性鼻炎、口腔溃疡、神经性耳聋(耳鸣)、神经症(头痛、头晕)、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亚健康状态等。

小柴胡汤的作用机制是:和解表里以平衡营卫,疏散胆热以顺和胃气,攻补兼施以扶正祛邪,寒热并用以除瘀滞。

药虽7味,总以柴胡为主药;以黄芩、半夏为臣药(在具体应用时,热势重者,以黄芩为臣药;寒气重者,以半夏为臣药);人参、大枣为佐药,以扶助正气;甘草、生姜为使药,以调和诸药。

现将本人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小柴胡汤加藿香三味藿香三味即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6克(后下)。

此三味有醒脾开胃、化湿和中之功效,合用之,主治胆胃不和,湿浊不化,症见脘腹痞满,饮食不馨,口淡乏味,舌苔黏腻。

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多见此证。

藿香三味以后下为宜。

2.小柴胡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痛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主治“喘不得卧”之肺痈,具有泻肺利水之效,方取炒葶苈子10-15克,大枣10枚(擘)。

两方合用,对控制呼吸道炎症,如结核性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起效迅速,若加入半枝莲15克,鱼腥草30克,效果更好。

3.小柴胡汤加玉屏风散玉屏风散见于《世医得效方》,由黄芪30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三味组成,主治风邪久留不散,以及卫虚自汗不止,是常用的固表止汗、预防感冒的良药。

谢晶日教授运用柴胡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探析

谢晶日教授运用柴胡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探析

病史 , 患 曾于 5月份于 田问作业 , 该 出汗后 睡 着时 突发 腹泻 且痛 , 呕 , 肿 , 短 , 气 , 克 。6天 前 又 发 恶 舌 气 憋 休 作一 次 。现 身 畏 寒 肢 冷 , 淡 红 , 薄 白 , 沉 弦 细 。 舌 苔 脉
证属 腹型荨 麻 疹血 虚 阳厥 证 。治 宜 温 阳利 水 , 脾 和 健 胃。方 药 : 黄 1 g 附 子 1g( 煎 ) 细 辛 1 g 先 麻 0、 5 先 、 0( 煎 ) 干姜 1 g 党参 2 g 焦术 1 g 半 夏 1 g 陈皮 1 g 、 0、 0、 5、 5、 5、 茯 苓皮 1 g 炙 甘草 1g 先 煎 ) 1 5、 0( ,4剂 水 煎 服 , 随访 未
证 思路 , 结柴 胡在 消化 系统 疾病 中的应 用意 义。 总
麻黄 附子 细辛 汤是 治疗 太少 两感 证 的代 表方 。药
味只 有三 味 , 应用 范 围甚 广 。王 老 师认 为 荨 麻 疹 证 但
[ ] 毛旭 , 3 王俊 志, 刘宪 刚 , 蛇蜕 宁荨汤治 疗慢性 荨麻疹 的疗 效观 等.
察 『 ] 中医 药 信 息 ,0 0,7 1 :4— 5 J. 2 1 2 ( )8 8 .
脉 沉细 欲微 之里 虚寒 证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痛、 腹泻、 恶心 、 呕吐 , 伴气短憋闷甚至休克与荨麻疹并 发 。起病 急 , 易窒 息 。
典 型病案 : 某 , ,9岁 ,0 8年 1 徐 男 2 20 2月 1 日诊 , 2
皮肤 瘙痒 , 全身 肿 胀 , 发 于 头 皮 后 腹痛 、 心 、 吐 , 先 恶 呕 甚至 休克 2年 余 。初起 每月 发作 2~3次 , 次约半 小 每 时左 右 , 骨痛 , 伴 口服 转 移 因子 、 雷 他 定 无 效 。追 问 氯

『名医经验』谢晶日教授治疗胃痛之经验集粹

『名医经验』谢晶日教授治疗胃痛之经验集粹

『名医经验』谢晶日教授治疗胃痛之经验集粹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心窝部以下、脐以上的胃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可伴有胀满不适、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嗳气等症,常反复发作。

包括西医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癌以及慢性胰腺炎和胆囊炎等以胃痛为主症的疾病。

本病在临床之中甚为常见,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在本病的治疗上,西医学常采用相应的抑酸、促进胃肠动力、保护胃粘膜、消除致病微生物等疗法,但是,疗效不是甚为满意,常常反复发作,且副作用无法避免。

然而,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着独到的优势从多脏器多靶点着眼,全面地整体性调节,可使本病临床治愈或彻底治愈。

古代医籍中对本证的论述及称谓甚多,如《内经》称“胃脘痛”、胃心痛”。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称为'心下痛”、“心下痞鞭”。

其他医籍中还有称为“心腹痛”、“心胃痛”等。

在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上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上,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

”、“寒气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说明寒邪犯胃、气血壅滞不通而发生胃痛的病机。

明代张景岳不仅对胃痛和真心痛作了鉴别,结束了长期以来胃痛与心痛混一谈的局面,而且对胃痛的病因病机作了较为详尽的总结,着重强调了“气滞”这一病理因素,主张理气为主。

虽然论述颇多,未能形成系统性的论述,治疗上也未得到统一性的结论。

但历代医家对于胃痛的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论述为后世医家对于胃痛的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谢晶日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首位中医消化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主任,黑龙江省中医内科(消化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委保健组专家等。

谢晶日教授学风严谨,强调学术传承,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言传身教,尽显名师风范,业医30余载,中医基础理论雄厚,临床经验丰富,治病千万,救人无数,对消化系统疾病有其独到之处,笔者有幸侍诊,现将谢晶日教授治疗“胃痛”之经验,分析总结,以飨同道。

谢晶日教授应用小柴胡汤临床经验王海强

谢晶日教授应用小柴胡汤临床经验王海强

代偿期,属于中医“臌胀”范畴,自述腹胀,饱餐尤甚,乏 力头晕,睡眠不佳,纳差,小便黄,舌体略胖,质暗,苔薄 黄腻,脉弦细。谢师辨证为酒湿生热、肝脾受损,给予小 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柴胡 15 g,黄芩 15 g,姜半夏 15 g, 黄连 30 g,猪苓 20 g,茯苓 30 g,白参 15 g,炒白术 20 g, 川芎 15 g,桂枝 15 g,泽泻 15 g,枳实 15 g,二冬各 15 g, 大腹皮 25 g,生姜 5 片,大枣 5 枚去核。 7 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腹部胀闷减轻,尿量增加,双 下肢浮肿减轻, 舌脉同前, 给予上方合防己黄芪汤原 方,7 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腹胀减轻,彩超提示少量腹 水,诸症改善,继续巩固续服前方 7 剂而愈。 告知其禁 忌辛辣烟酒,并以健脾和胃养肝之丸药续服巩固疗效。
2 臌胀案 刘某,男性,42 岁,2010 年 5 月 12 日初诊。患者近
1 个月自觉腹部胀闷,双下肢浮肿,到当地医院检查提 示:肝硬化腹水,患者既往大量饮酒,排除病毒性肝炎 病史等其他相关病史。 考虑为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失
*基 金 项 目 :黑 龙 江 省 教 育 厅 科 研 项 目 (11541343) △通信作者
【关键词】 谢晶日 小柴胡汤 临床经验
谢晶日教授系博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第 2 批名中 医,第 5 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享 受国家特殊津贴。谢师行医近 40 载,临床经验丰富,疗 效卓著, 尤其是应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 屡起沉 疴,享誉海内外。谢师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各科疑难 杂病,临床上每获良效。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精选导 师临床典型病案如下,以飨同道。
(下转第 243 页)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年 2 月第 22 卷第 2 期 JETCM. Feb. 2013,Vol. 22,No.2

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经验举隅

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经验举隅
亦很 有造 诣。其治病知常达 变, 不拘成 法, 以从肝脾论 治疑难 杂证 而独树 一帜 , 每收佳 效。
中 图分 类 号 : 2 9 R 4 ./ 7 1 5 ; 2 9 2 . 1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 80 0 ( 0 8 0 -2 50 1 0 -8 5 2 0 ) 10 4 -1
维普资讯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E R H20 O .9N , I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08V L 1 O 1 S
时珍 国医国药 20 0 8年第 1 9卷第 1 期
谢 晶 日教 授 从 肝 脾 论 治 疑 难 杂 证 经 验 举 隅
刘 磊 ( 黑龙 江 中医药 大学 附属 第一 医 院 20 硕 士研究 生 班 , 龙 江 哈尔 滨 05级 黑 104 ) 50 0
摘 要 :谢晶日 教授临床多年, q医经典, 精通 - 学术上崇尚脾胃学说, 临床上博采众长, 大胆探索, 擅长内科, 对妇科、 儿科
脉 内经》“ 胃不 和 则卧 不安 ” 之经 旨。 谢 晶 日, 黑龙江省名 中医 、 博士 生导 师 , 现任黑龙 江中医药 大 苔黄 , 弦。谢 师谓 此 正合 《 5g 党参 1 , 5g 甘草 1 0 学附属第一 医院消化科 主任 。主要学术兼 职有 : 中华 医学会 中医 治拟和 胃通腑辛开苦 降法 。药 用制半夏 1 , , 5g 大黄 1 ( 0g 后下 ) 枳壳 1 , , 5g 干姜 1 黄连各 1 。 0g 5g 内科脾 胃病分会 常委 , 中国 中西 医结合 消化 疾病 专业 委 员会 常 g 黄芩 1 , 剂/ , 服 痞 委,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 , 国家 重点项 目 83计划评委 , 6 国家 临床 1 d 2次加水煎服 。4剂 后患 者复 诊 云 : 上方 3剂后 , 满 药 理基 地省 专业组组 长 , 国家药品 临床研究基地 资格认证 检查员 烦躁大减 , 觉通体舒泰而安卧 , 是方 随证 加减 , 连服 1 5剂 , 诸症 悉 等。谢师临床多年 , 精通 中医经典 , 学术上崇 尚脾 胃学说 , 临床 上 除 , 不寐告 愈。 按 : 夏泻心汤乃张 仲景为 脾虚 夹痰 之“ 气痞 ” 设 , 伤 半 痰 而 《 博采众长 , 大胆探索 , 长 内科 , 妇科 、 擅 对 儿科亦 很有造 诣 。其 治 病知常达变 , 不拘成 法 , 以从肝脾论 治疑难杂 证而独树 一帜 , 收 寒论 》 19条有 言: 伤寒 五六 日, 而发 热者 , 每 第 4 “ 呕 ……但 满 而不 此 … ” 佳效 。下面试将个人侍诊例案钩辑点滴 心得 以映恩师精湛医技 。 痛 者 , 为 痞 , …宜 半 夏 泻 心 汤 。 谢 师认为 , 此患者主诉虽 为不寐 , 但其 胃脘 之痞才是 真正病 1 健 脾 疏 肝 益 气 养 阴 治 糖 尿 病 机。盖脾 胃居中州之地 , 斡旋 全身气机 , 若脾 胃不 和则升 降失司 , 女, 6 0岁 ,060 -2来诊 , 2 0 -42 患糖尿 病合 并高 血脂 已数 年 , 时 枢纽废驰 , 百病 自生 矣。痞为相隔不通之义 ,“ 满而不通谓之痞” 口干 口渴欲饮 , 易饥而食后脘胀 , 大便 干 , 面色萎黄 , 肌肤 甲错 , 头 胃腑 不降 , 浊气 壅遏 于中 , 易化痰生热上扰清 窍 , 神明被扰故不寐 晕头沉 , 质暗红 , 舌 少许 黄 腻苔 , 弦滑 。血 糖 1 . m /L, 脉 5 1m o / 尿 此正应 《 素问 ・ 逆调论》 之所 言 : … …胃者六腑之海 , “ 其气 糖 (+++) 甘 油 三酯 3 7 m /L , . 4 m o 。治拟 健 脾疏 肝益 气 养 阴 而烦 , / 阳明逆不得从其 道 , 不得 卧也 。下 经 曰: 胃不 和则 卧 故 ‘ 法 。药用柴胡 1 g , 5 黄芩 1 , g 5g 黄连 1 , 5g 西洋参 1 , 5g 黄芪 2 , 亦下行 , 0g ” 取其 辛开苦 降 , 痰消痞 蠲 沙参 2 , 0g 佛手 2 , 0g 砂仁 1 , 5g 山药 1 , 5g茯苓 2 , 0g 白术 1 , 5g厚 不安此 之谓 也。 方用半夏泻心汤 为主 , 朴 1 , 5g 槟榔 1 , 草 1 。1 d 2次 加水 煎服 。连服 7剂 之效 , 5g 甘 0g 剂/ , 再微 加通腑泄 浊之 品 , 能承 胃气下行 , 更 以增 和 胃降逆 , 开 后, 口渴 欲饮 已平 , 食后腹胀亦减 , 头晕头沉 , 惟 肌肤 甲错 , 脉象 弦 结 除痞之功 。痞得化 , 胃得 和 , 痰热无源 , 不扰清窍 , 不寐 自愈 。 滑 , 师谓 此乃燥 热伤 津基 本缓 解 , 谢 肝脾 仍 虚 , 久 病及 肾 , “ 久病 3 健 脾 调 肝 治 闭经 必 淤” 再拟健脾益气 补 肾, 以活血 化淤 以渐杜 其根 。柴 胡 1 , 佐 5 女 ,0岁 ,060 2来诊 。患者于 2 0 4 2 0 -51 0 4年开始 经量逐渐减 渐致 闭经 。经 多次治疗 效果不 佳 , 诊时 病人神 来 g 黄芩 1 , , 5g 黄连 1 , 5g 黄芪 2 , 0g 沙参 2 , 手 2 , 0g佛 0g砂仁 1 , 少并 经期延长 , 5g 食 脘 大便溏 薄 , 面色 萎黄 , 舌淡 胖 有齿 山药 1 , 5g 山萸 肉 1 , 5g 炒杜仲 2 , 5g 茯苓 2 , 0g 白术 1 , 5g 甘草 1 疲肢倦 , 欲不振 , 腹胀 满 , 0 苔 脉 冲任气 血不 足 , g 陈皮 1 , , 5g莱菔子 1 , 0g 川芎 1 , 5g 当归 1 , 5g 天花粉 2 。是方 痕 , 白腻 , 缓弱。谢 师谓此 乃脾 虚生化 乏源 , 5g 随证加减 , 连服 3 0剂 , 诸症悉 除, 复查血糖 、 尿糖 、 血脂均属正常 。 经血 不能满溢 , 治拟疏 肝健脾 补血益 气法 。药 用黄芪 2 , 5g 白术 按 : 尿 病 属 中 医 学 ” 渴 “ 畴 , 医 历 来 认 为 阴 津 亏 损 、 1 g 佛手 1 , 糖 消 范 中 5 , 5g 砂仁 1 , 5g 白扁 豆 2 , 5g 莲子心 1 , 5g 薏仁 2 , 0g 白 燥热偏胜 为其主要病 机。其病 因多与素体 阴虚 、 欲过度 、 劳 饮食 芍 1 , 5g 川芎 2 , 0g 当归 2 , 0g 牛膝 1 , 5g 土虫 1 , 0g益母草 3 , 0g 山 5g 茯苓 1 , 5g 甘草 1 。1 d2次加 水煎 服。是方 随证 0g 剂/ , 不节 、 志失调 等有 关 。病变 主要部位 在肺 、 、 故有 上 、 药 1 , 情 脾 肾, 中、 0剂 , 月经应期 而至 , 唯量少 色淡 。故 去薏仁 、 白扁豆加 制 下三消之称 。在治 疗上 , 大多 结合 “ 三消 ” 之辨 证 , 以滋 阴 降 加减 2 施 首 乌 2 , 5g 炒杜仲 1 , 血藤 1 等补血生血之药 , 5g鸡 5g 又续服数剂 火、 益气生津等 常法 。 月 谢师认为本病之病机 与脾 胃功 能失 调最为 密切 。因脾 主运 后 , 经 逐 渐 恢 复 正 常 。 化, 输布精微 , 升清降浊 , 开窍 于 口, 体内精微物质代谢紊乱 , 造成 按: 谢师认为 , 闭经的病因错综复杂 , 发病 机理主要 是冲任 但 病理性产物 , 内生之邪 。血糖乃饮食 之所 化 , 为 高血糖 、 高血脂与 气血 失调 , 有虚实两个方 面。据李 东垣 “ 胃内伤 , 脾 百病 由生 ” 之 治 盖脾 胃同居中州 , 为一身气机 之枢纽 , 脾失健运 、 肝失疏泄 、 甘浊内滞有关 。甘味既可生湿又能助湿 , 湿 说 , 闭经 多从 脾 胃人 手 , 敷布精微 于全 身 , 脾升则健 , 胃降则和 , 五脏六腑 的气 机升 降就有 邪既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而 困遏脾 胃, 可化热 伤津 , 又 进而 累及 肝藏血” 脾 统血 ” “ 无论哪种 闭经均 与肝脾 有密切 五脏 , 致精血 阴阳俱衰 , 变生多种 兼证 , 以致迁延难 愈。立 法遣药 动力来源 。又“ 关系 , 故治闭经重 在健 脾 同时还 应调 肝 , 得脾 有所 养 , 使 肝有 所 应着重健 运脾土 , 疏肝 降浊 , 斡旋 中焦。脾 胃强健 , 纳运 健旺 , 疏 藏 , 谷得 纳 , 血得 生 , 机疏 利 , 水 气 气 冲任 得 和 , 有 所 主 , 血 血 经 泄如常 , 斡旋得利 , 诸症 自消。 2 和 胃 通 腑 辛 开 苦 降 治 失 眠 自调 。 男 ,2岁 ,0 60 . 5 20 -22 诊 。20 -3患 失 眠证 , 5来 0 50 屡用 养心 安 4 健 脾 益气 疏 风 散 寒 治 顽 固性 荨 麻 疹 女 ,5岁 , 2 0 —60 4 于 0 60 - 4来 诊 。近 3年 常皮 肤 阵发 性瘙 痒 , 神, 交通心 肾之品但 日渐加重 , 20 -2竞烦躁 不思饮 食 , 夜 至 0 60 昼 凸于皮肤 , 之灼热 , 扪 时起 时落 , 以阴天下雨 尤 辗转 。初 时服 用安 眠镇 静之西 药还可 勉强入 睡 , 久之百 药无效 , 抓后起 片状红斑 , 内服过皮 质激 素及各 种抗组胺 药物 , 均无 显 并心烦 口干苦 , 胃脘痞 闷 , 食则 易吐 , 大便 于结 常几 日不 行 , 舌红 为重 。曾多方求治 , 效 。平素易患感 冒, 畏寒恶 风 , 力纳少 , 色苍 白, 乏 面 饮食 睡��

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经验举隅

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经验举隅

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经验举隅【摘要】谢晶日教授临床多年,精通中医经典,学术上崇尚脾胃学说,临床上博采众长,大胆探索,擅长内科,对妇科、儿科亦很有造诣。

其治病知常达变,不拘成法,以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而独树一帜,每收佳效。

【关键词】谢晶日教授疑难杂证临床经验1 健脾疏肝益气养阴治糖尿病女,60岁,2006��04��22来诊,患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已数年,时口干口渴欲饮,易饥而食后脘胀,大便干,面色萎黄,肌肤甲错,头晕头沉,舌质暗红,少许黄腻苔,脉弦滑。

血糖15.1 mmol/L,尿糖(+++),甘油三酯3.74 mmol/L。

治拟健脾疏肝益气养阴法。

药用柴胡15g g,黄芩15 g,黄连15 g,西洋参15 g,黄芪20 g,沙参20 g,佛手20 g,砂仁15 g,山药15 g,茯苓20 g,白术15 g,厚朴15 g,槟榔15 g,甘草10 g。

1剂/d,2次加水煎服。

连服7剂后,口渴欲饮已平,食后腹胀亦减,惟头晕头沉,肌肤甲错,脉象弦滑,谢师谓此乃燥热伤津基本缓解,肝脾仍虚,“久病及肾,久病必淤”,再拟健脾益气补肾,佐以活血化淤以渐杜其根。

柴胡15 g,黄芩15 g,黄连15 g,黄芪20 g,沙参20 g,佛手20 g,砂仁15 g,山药15 g,山萸肉15 g,炒杜仲25 g,茯苓20 g,白术15 g,甘草10 g,陈皮15 g,莱菔子10 g,川芎15 g,当归15 g,天花粉25 g。

是方随证加减,连服30剂,诸症悉除,复查血糖、尿糖、血脂均属正常。

按: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历来认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为其主要病机。

其病因多与素体阴虚、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有关。

病变主要部位在肺、脾、肾,故有上、中、下三消之称。

在治疗上,大多结合“三消”之辨证,施以滋阴降火、益气生津等常法。

谢师认为本病之病机与脾胃功能失调最为密切。

因脾主运化,输布精微,升清降浊,开窍于口,体内精微物质代谢紊乱,造成病理性产物,为内生之邪。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摘要《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一首常用方,在全论113方中使用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疗效非常明显。

小柴胡汤为调和肝脾、调达全身枢机的代表方,被历代医家所推崇,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

今以验案三则为引,浅述笔者应用心得,以期为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应用体会;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

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且《伤寒论》明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载此方共十九条,除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之主证外,还可见于热入血室、虚人感冒、妊娠恶阻、黄疸、便秘、眩晕、项强等,虽将小柴胡汤向少阳病以外推广应用,但其核心还是“伤寒中风”。

现代常将小柴胡汤用于治疗由邪据少阳,胆胃不和所引起的感冒、发热、疟疾、慢性肝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炎、偏头痛、腮腺炎等[1]。

赵洪均等[2]总结近二十年来小柴胡汤研究成果,认为其药理作用有:解热、保肝、抗过敏、抗炎、抑菌、促肾上腺素及类阿司匹林外源激素、免疫、调节胃肠、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前列腺素、抗放射损害、抗肿瘤、抗癫痫和抗动脉硬化。

研究认为小柴胡汤中的柴胡抗炎作用类似强的松龙,对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效果可靠。

笔者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其在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均具有良好疗效,尤其在应用于霉菌性阴道炎、神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疗效显著,现特举例如下。

1病案举例病案1张某,男,57岁。

2020年04月06日初诊。

主诉:四肢皮肤瘙痒、紅斑一月余。

现病史: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皮肤瘙痒、红斑,以肘窝、腘窝为中心扩散,对称性分布,抓挠可伴局部红肿、丘疹,无局部分泌物及皮屑。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小柴胡汤1历代的柴胡剂,是从四逆散里变化出柴胡疏肝汤、逍遥散变化出其他方。

而小柴胡汤治的是少阳病,所以历代从不把它列入“保肝药”,少阳病跟肝脏没有太多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调肝保肝,跟这个实质的“肝脏”都不一定有太多的关系。

因为实质的肝,比如说,脂肪肝,用实脾散,实脾散里面并没有疏肝解郁的药,那是湿阻中焦;实脾散是真武汤底。

肝忙不过来、毒性都化解不掉,要帮它排毒、让它轻松点,可能用的是绿豆黄、蚬粉、半夏泻心汤,这里不一定有柴胡、芍药。

今天说的黄疸病,总有机会跟肝胆相关了吧?对不起,仲景把它分类到〈阳明篇〉,为什么?因为造成黄疸的肝胆病变,那是消化轴(阳明区)的事情,搭不到六经传变的“少阳病”。

所以,处理实质的肝时,很多的东西跟柴胡剂其实一点也搭不到,实质的肝,有另外的打法;柴胡剂所活跃的领域是另一个领域。

很难定义,因为,跟长辈在讨论少阳区块的时候,小朋友几乎讲什么都会被修理,比如说,少阳区块包含了胆跟三焦,我说“三焦是不是淋巴?”大人就会说:“不可以说是淋巴,因为很多病,证明它不是淋巴。

”因为少阳区块是一个很特殊的区块,定义它是不容易的事情。

说到肝的血分、气分跟柴胡证,还可以再加上神经疾患──就是柴胡龙骨牡蛎汤证中拆解出来的一大堆东西,容易被惊吓、恐慌,西医归类到神经的疾病,其实还是有可能从少阳区块去医。

首先来看,后代医家说的“疏肝解郁”,跟少阳区块有什么关系?足少阳是胆经;手少阳是三焦经。

要疏肝解郁,为什么不走厥阴肝经?因为直接走厥阴经的药,比如当归四逆汤,或者是古本的桂枝当归汤、乌梅丸,都是直接走厥阴经的药。

厥阴病有较多东西是关系到实际上的肝。

那少阳病呢?好像是胆经的区块、手少阳三焦的区块,当它运行得顺畅的时候,肝气就会比较通畅。

不过这一点不重要,因为要紧的是,要能够定义出仲景说的少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所谓的柴胡剂衍生出来的很多方子,或者说少阳病会那么关系到中国人说的“郁”这个字?少阳病的特征就是人很“郁卒”。

谢晶日教授运用酸味药配伍治疗肝损害经验

谢晶日教授运用酸味药配伍治疗肝损害经验

·薪火传承·肝损害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下肝细胞变性坏死而引起肝功能改变的疾病,而其中以药物性肝损害(DILI)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1]主要分为可预测的细胞毒性和不可预测的特异性改变两种。

临床上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2]:在缺乏组织学检查依据的情况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达正常上限2倍以上,合并或不合并胆红素异常,或血清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均升高,且其中之一升高达正常上限2倍以上。

排除感冒、过敏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流行病学显示[3],DILI的年发病率为每十万居民有14~19例,占全体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死亡病例数量位居全球第5,是全球公认的难治性疾病。

目前西医主要治疗手段[4]是运用解毒抗炎、保肝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情,但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常在服用诱发药物后复发。

吾师谢晶日教授,生于中医世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第五、六批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带头人,致力于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与研究达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古代医家学术观点和现代医学研究,提出在酸味药兼味的基础上运用不同配伍治疗肝损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肝损害属中医学“胁痛”“药黄”[5]等病证范畴。

病位主要在肝胆,且与脾、胃、肾有关。

病因有内外因,其中内因包括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外因包括饮食不节、外感湿热等。

谢师认为本病病初以气滞的实证为主,气为血之帅,气郁日久可致血行不畅,导致血瘀;疾病后期气郁化火伤阴或饮食不节致湿热内蕴,日久皆可伤阴,导致肝络失养,形成虚证,此病病机虚实夹杂,故谢师在辨治时重视审证。

有研究显示[6],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与乙肝症状类似,有肝区不适,腹胀、食欲减退、恶心、乏力等。

有学者认为[7]本病因长期摄入药物或短期摄入大量药物,以致药物内毒损伤肝胆或脾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不能正常疏布体内水谷、津液及药物,日久郁而化热,从而形成湿热、痰浊、瘀毒等病理产物蕴于体内,发为本病。

小柴胡汤组方分析及临床运用心得(中医方剂)

小柴胡汤组方分析及临床运用心得(中医方剂)

小柴胡汤组方分析及临床运用心得(中医方剂)全世建小柴胡汤及加减方在国内被广泛用来治疗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及血液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精神、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种疾病。

该方也是在日本汉方医疗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处方,几乎成为包治百病的良方。

一、枢机之剂,和法之总方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根据邪犯少阳,致少阳枢机不利而设,历来被认为是“和法”的代表方。

柯韵伯称之“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和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资生篇》专门论述道:“和解者,和汗下之法而缓用之者也,……故方中往往寒热并用,燥湿并用,升降散敛并用,非杂乱无法也,正法之妙也”。

戴北山也有大体相同的见解,他说;“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逆谓之和”。

这里所说的和法实际上是把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特别是把相反相成的两种方法巧妙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以达到治疗错综复杂证候的一种方法。

而小柴胡汤的配伍正反映了这一特点。

二、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小柴胡汤共由七味药物组成,即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从组成药物的性味来看,其配伍有三个特点:①柴胡、黄芩性味均属苦寒,但柴胡味辛,气味俱薄,具有轻清升散的特点,而黄芩气味较重,降泄作用较强,两药相配,性寒而升降并用。

②生姜、半夏性味均属辛温,但生姜以辛散作用为主,而半夏具有降逆特点,两药相配性温也是升降并用。

③人参、大枣、甘草性属甘。

从组成药物的药效配伍来看,其配伍特点也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柴胡、黄芩合用,透邪解郁,清泻胆热,达到和解少阳的目的,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以祛邪为主。

②生姜配半夏为止呕圣药,使胃气得以和降,以调畅气机为主。

③人参、大枣、甘草配伍,有补中益气的作用,防患于未然,以扶正为目的。

综合小柴胡场的性味功效,可以看出该方集寒热、升降、补泻于一方,既各奏其功效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的目的。

谢晶日教授基于脾胃升降论治疗胃痛经验探妙

谢晶日教授基于脾胃升降论治疗胃痛经验探妙

·薪火传承·谢晶日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二级教授,国家级名中医指导教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带头人。

谢师从医执教40余载,在长期的临证实践过程中,博采众长,善用经方,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

胃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临床症状可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并可伴随反酸、嗳气、腹胀等其他兼证。

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精神压力等因素使胃痛的发病越来越普遍,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胃痛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具有一定的优势,谢师根据脾胃升降理论,治疗以调节脾胃气机升降为本,随证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跟随谢师出诊,获益良多,现将谢师治疗胃痛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1审证求因,明辨病机谢师认为,胃痛的治疗首先应四诊合参,明辨其病机关键。

“脾主升清”,运化的水谷精微通过脾气向上升发的气机,传输至心肺,化生气血而布散全身;“胃主降浊”,饮食物通过胃气向下通降的气机得以初步消化。

升降相因,脾胃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是基于脾胃气机升降有序为前提的[1]。

胃痛的发生多为脾胃之气升降失调,多因寒邪、湿热、饮食积滞,或日久瘀血停滞于胃腑,或因肝气横逆克犯中土导致胃腑之气失于和降而郁滞,不通则痛;或因素体胃阴亏虚,中焦虚寒而致脾胃升降运化无力,胃腑失于濡养,不荣则痛[2-3]。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中,对于脾胃病的治疗强调“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详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

故谢师对于胃痛的治疗以调节脾胃气机升降有序为本,以温胃散寒、清利湿热、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活血化瘀等法祛除阻滞于胃腑而影响气机运化的实邪;以辛开苦降、健脾益气,养阴和中等法健运疏调中焦气机壅塞。

2辨证论治,以复其司2.1顺调肝气,和降胃气谢师认为,肝气的郁滞不畅易影响脾胃气机升降,为其发病的重要病机之一。

汪静应用小柴胡汤临床经验

汪静应用小柴胡汤临床经验

汪静应用小柴胡汤临床经验
黄芹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6(014)002
【摘要】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少阳证的主方.张景岳在《伤寒论》中灵活运用小柴胡汤,其中对7个或然证的加减应用对临证处方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笔者总结了汪静教授临床辨证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汪静教授注重病症结合,谨遵仲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训,灵活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多种病证,如呕吐、肝着、积聚、咳嗽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黄芹
【作者单位】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病科,泸州 6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谢晶日教授应用小柴胡汤临床经验 [J], 王海强;郑丽红;初云海
2.儒商汪静的谋略之道——访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长汪静 [J], 范再生;陈旭;秋涛
3.汪再舫应用益气强心汤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经验 [J], 李鹤
4.王乐平教授应用小柴胡汤临床经验 [J], 丁鑫;王乐平
5.汪建民应用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经验 [J], 戴星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对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研究与应用

日本对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研究与应用

日本对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研究与应用
黄海;黄珊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学报》
【年(卷),期】1994(009)005
【摘要】1985年日本汉方药生产总值达725亿日元,其中居前5位的汉方方剂是:小柴胡汤、八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小青龙汤、加味逍遥散。

1988年版的日本厚生省药物局《药事工业生产动态计年报》中,刊登了汉方制剂生产、进口的特别揭示品种表,其中前10位的汉方方依次为:小柴胡汤、八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加味逍遥散、小青龙汤、大柴胡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黄海;黄珊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古代医案中小柴胡汤类方症与药关系的文献研究 [J], 胡雅凌;游强华
2.小柴胡汤在日本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J], 王修彬;孙永法
3.小柴胡汤及其类方治疗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J], 陈俊炜;董竹君;袁娉;廖灿;黄家望;唐龙;陈沙
4.小柴胡汤及其类方治疗脾胃相关疾病的临床运用研究 [J], 杨军宣;舒承倩;唐欣;
曾志华;周滢
5.小柴胡汤在日本的研究与应用 [J], 甄穗清;张横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 本病案所用方剂为小柴胡汤与旋复代赭汤的 合方化裁应用。 患者情志不适,脾虚受损,以致外邪邪 郁闭少阳,故出现呃逆伴胁下胀痛,又因郁热内扰而大 便黏滞不爽,自汗多梦;舌脉均符合柴胡汤证范畴,故此 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行气解郁,清热化痰;合旋复代 赭汤以降逆和胃而止呃;加川芎、香附气血同调,枳实、 郁金降气理气;竹茹、百合清胃热养胃阴。 服药后,症状 明显好转,按照效方不变的原则,续服 7 剂而愈。
【关键词】 谢晶日 小柴胡汤 临床经验
谢晶日教授系博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第 2 批名中 医,第 5 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享 受国家特殊津贴。谢师行医近 40 载,临床经验丰富,疗 效卓著, 尤其是应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 屡起沉 疴,享誉海内外。谢师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各科疑难 杂病,临床上每获良效。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精选导 师临床典型病案如下,以飨同道。
1 呃逆案 朱某,男性,46 岁,2008 年 7 月 23 日初诊。患者自
述呃逆伴左胁下胀痛 5 d,影响睡眠,自汗多梦,头晕乏 力,大便不爽,每日 3 次,小便黄,舌体略胖,质淡,苔少 而白,脉弦。谢师辨证为肝气犯胃、化燥伤津,给予小柴 胡汤合旋覆代赭汤的化裁:柴胡 25 g,黄芩 15 g,姜半 夏 15 g,黄连 30 g,旋复花 20 g,代赭石 30 g,白参 15 g, 川芎 15 g,香附 15 g,郁 金 15 g,枳 实 15 g,竹 茹 10 g, 百 合 15 g,炙 甘 草 10 g,生 姜 5 片 ,大 枣 5 枚 去 核 。 5 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自述服用上药 2 剂后胀痛减轻, 呃逆停止,逐渐症状明显好转,续服前方 7 剂而愈。
3 痛风案 姜某,男性,43 岁,3 年前出现足部关节疼痛,检查
时 发 现 尿 酸 680 μmol/L, 血 压 150/90 mmHg, 血 脂 4.2 mmol/L,于西医院诊断为痛风,患者每于天气变化 或饮食不节时出现足部关节疼痛, 口服秋水仙碱效果 尚可,但疼痛停药复发。 2009 年 8 月 9 日,患者就诊时 舌体胖大有齿痕,苔黄白腻,脉沉滑,尺脉弱。谢师辨证 为湿热下注、肝肾亏虚,给予小柴胡汤合四妙丸加减: 柴胡 25 g,黄芩 15 g,姜半夏 15 g,黄连 30 g,牛膝 10 g, 薏苡仁30 g,黄柏 15 g,羌活 15 g,独活 15 g,防己 15 g, 泽泻15 g,土鳖虫 10 g。 7 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自述初诊。患者近
1 个月自觉腹部胀闷,双下肢浮肿,到当地医院检查提 示:肝硬化腹水,患者既往大量饮酒,排除病毒性肝炎 病史等其他相关病史。 考虑为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失
*基 金 项 目 :黑 龙 江 省 教 育 厅 科 研 项 目 (11541343) △通信作者
代偿期,属于中医“臌胀”范畴,自述腹胀,饱餐尤甚,乏 力头晕,睡眠不佳,纳差,小便黄,舌体略胖,质暗,苔薄 黄腻,脉弦细。谢师辨证为酒湿生热、肝脾受损,给予小 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柴胡 15 g,黄芩 15 g,姜半夏 15 g, 黄连 30 g,猪苓 20 g,茯苓 30 g,白参 15 g,炒白术 20 g, 川芎 15 g,桂枝 15 g,泽泻 15 g,枳实 15 g,二冬各 15 g, 大腹皮 25 g,生姜 5 片,大枣 5 枚去核。 7 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腹部胀闷减轻,尿量增加,双 下肢浮肿减轻, 舌脉同前, 给予上方合防己黄芪汤原 方,7 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腹胀减轻,彩超提示少量腹 水,诸症改善,继续巩固续服前方 7 剂而愈。 告知其禁 忌辛辣烟酒,并以健脾和胃养肝之丸药续服巩固疗效。
按: 本病案所用方剂为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 化裁应用。患者酒食不节,损伤肝脾,肝失疏泄,脾失健 运,日久及肾而成臌胀之证。 臌胀于胁下为患,属于少 阳证范畴,谢师认为主证犹在,兼证不必悉具,故此以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行气解郁和胃;合五苓散以利水消 肿,温阳化气,并佐以防己黄芪汤健脾利水,方证合一, 辨证准确,症状明显好转后,嘱患者调节饮食情志,并 以培补养肝之品调护,因臌胀之证多本虚标实,故治疗 时谢师不求速效, 但求长久, 临床见上述诸症用此法 者,疗效皆佳。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年 2 月第 22 卷第 2 期 JETCM. Feb. 2013,Vol. 22,No.2
·239·
·专家经验·
谢晶日教授应用小柴胡汤临床经验*
王海强 1 郑丽红 2△ 初云海 1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45X(2013)02-0239-02
(下转第 243 页)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年 2 月第 22 卷第 2 期 JETCM. Feb. 2013,Vol. 22,No.2
·243·
筛窦炎。 舌质暗红,间布裂纹,舌下静脉瘀阻,脉弦涩。 证系髓海不足、脑窍瘀阻,治拟活血通窍、填髓益脑,方 用通窍活血汤合杞菊地黄丸、二至丸化裁:石菖蒲 9 g, 川芎 5 g,赤芍 9 g,桃仁 9 g,红花 5 g,三七 5 g,焦山楂 10 g,山药 9 g,牡丹皮 9 g,泽泻 9 g,茯苓 10 g,山茱萸 肉 9 g,女贞子 9 g,墨旱莲 9 g。 每日 1 剂,煎服 2 次。 守 方连服 60 剂,右侧脑及左下肢麻木逐渐消失。 3.2 詹某,女性,44 岁,1989 年 11 月 1 日就诊。 患者 眩晕 3 年,近日加重。自觉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伴 眼震,耳鸣,恶心,食少多寐,舌苔白厚腻,脉濡滑。耳鼻 喉科检查:双耳鼓膜内陷,光锥差,以左耳为甚,考虑耳 源性眩晕。审证系痰浊蒙蔽清阳,治以化痰通窍。处方: 天麻 12 g,姜半夏 10 g,白术 10 g,陈皮 10 g,茯苓 18 g, 苍术 10 g,葱白 3 根 ,郁 金 10 丸 ,石 菖 蒲 8 g。 每 日 1 剂,水煎服。 守方迭进 15 剂,诸恙悉除。 3.3 刘某,男性,79 岁,2009 年 8 月 14 日就诊。 主诉: 反复咳喘十余年,再发加重 20 d。 患者近 10 余年来反 复咳喘,每因受凉后加重,多次在外院住院治疗,诊断 为“慢阻肺”、“肺心病”。20 d 前患者受凉后感咳喘症状 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咯白绿色黏痰,至某医院行抗感染 及对症治疗,双下肢水肿减轻,咳嗽、咳痰无明显好转, 门诊以“喘证”收入普内科。 刻下:咳嗽,咯少量白绿色 黏痰,尚易出,动则喘甚,发热恶寒,时有胸闷胸痛,不 能平卧,纳欠佳,大便干,小便畅,夜寐欠安。体检:颈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