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醉翁亭记》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再看这一段“临溪而渔”一句中,“渔”有什么特殊用法? 还有哪些字词也是这样?
“渔”,名词作动词,钓鱼,打鱼; “伛偻提携”,动词作名词,驼背弯腰的老人、用手搀扶的小孩。 “杂然而前阵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太守宴也”,“宴”名词作动词,环绕着。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和“竹”,与今天的含 义有什么不同?
太守的“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而且还在“与民 同乐”。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 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他这种不 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今天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 民生,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醉翁亭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 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 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创 作成就巨大,也擅长诗词。所作散文说理畅 达,抒情委婉。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读一读
合作探究
3.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首先写亭之概况, 其次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 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 交融。
合作探究
4.本文的叙事角度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叙事角度上看, 通篇以第三人称写太守,写醉翁,貌
结合注释,认真朗读课文,在 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看看文中表现 了哪些“乐”?作者想重点表达哪 一种“乐”?
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山峰,树木山谷尤其优美,从 远处看那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 听到潺潺的水声,并且从两峰之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 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上方的,是醉翁亭 啊。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僧人智仙。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太 守与客人来到这里饮酒,喝得不多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是最大的,所以自己取了 个别号叫作醉翁。醉翁的情趣并不在酒上,而是在于山光水色中。欣赏山水的乐 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
整体感知
译:要说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在一起, 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是山间早晚的景 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 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 是山间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一样, 那乐趣也就没有穷尽了。
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所在的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 托,表现出了醉翁亭之美,引人入胜。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同时也 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意:饮酒佐以美景而“醉”,被 贬的抑郁心情则用酒“醉”来排遣。因此,“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 中,为下文作铺垫。
精读细研
1.“然而禽鸟……其乐也”一句中的几个“乐”含义相同吗? 如果不相同,分别是什么?
本句层层推进,道出了百姓的快乐就是太守最大的快乐,体现 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句中几个“乐”字含义各不相同。
禽鸟之“乐”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 人之“乐”不仅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为能纵情山水,同 时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太守“乐其乐”则表明太守能超然物外,不以贬官遭谪的政治 处境为悲,反而还能娱情山水,与民同乐。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
被人搀领着走,指小孩。
(水、酒)清。
摆开。
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 兽做的菜,俗称“野味”。蔌,菜蔬。
尽兴地喝酒。
管乐器。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 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弦乐器。
投壶的投中了目标。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 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 定的杯数喝酒。
脸色苍老。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这里相当于“于”。
译:背着东西的人在途中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 唤,后面的回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 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到溪水旁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 酿泉造酒,泉水香,酒儿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开在面前的,是太 守设的宴席。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能投中目标,下 棋的人能取得胜利,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 这是众宾客在尽情地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 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呀。
1.这篇文章写了五种乐,其中山水之乐、游人之乐的描写同太 守之乐有什么关系?
作者描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是对太守之乐的陪衬。写山水之 乐,是表现他贬官谪居滁州后,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生活态度。 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从“众宾欢”中反衬自己的乐,因为享受山水 之乐的是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是非同寻常的。
chú
环滁
zhé
辄醉
liè
酒洌

琅琊
fēi
林霏
yáo
山肴

林壑

阴翳

野蔌
读一读
ɡōnɡ
觥筹
zhònɡ
射者中
yǔ lǚ
伛偻

弈者胜
tuí
颓然
mínɡ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 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 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一句中,“临”的含义为 居高临下,由上看下;
“临溪而渔”一句中,“临”的含义为靠近。
整体感知
时间副词,不久。
回家。 跟随。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到处是鸟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1.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代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缘由。写对山水的喜 爱,点出“乐”字,贯串全文。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出醉翁亭的?
环滁(皆山)
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酿泉(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琅琊(蔚然而深秀)
醉翁亭(翼然)
3.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静的山与 动的泉相映成趣,动静结合使画面真实可感。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记述。 用。
为,是。
共同。
其乐,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整体感知
译:不久,夕阳落到远山之上,人影散乱,这是太守 回城,众宾客随行。树木茂密成荫,鸟鸣之声到处可闻, 这是游人离开,鸟儿欢乐起来了。可是鸟儿只知山林的乐 趣,却不知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从太守游山而快乐, 却不知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 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 守是谁?原来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合作探究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
字,作者是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 “醉”正是为了写“乐”。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 穷”,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 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 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 同乐”的乐趣。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场面,说明“醉翁之意” 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 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 勾勒出全文的主旨。
写滁人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言简意赅。 “往来而不绝”,描绘了众人游的热闹景象,从侧面反映了作者 的政绩,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百姓生活和乐、富足。写了众 人的乐,也暗含了太守的乐。
4.结合整段描写的内容,说说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太守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 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在这里,作 者用简笔勾勒了自画像,既照应了上文太守的“醉翁” 自号,又引起下文,点明太守“醉”“乐”的原因。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句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写朝往暮归对四时不同景色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 并由景美写到人乐,点出“乐亦无穷”,为下文写人叙事作 铺垫。
4.找找这一段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 ? “野芳发而幽香”中的“芳”,古义为花,今义为芳香; “佳木秀而繁阴”中的“秀”,古义为茂盛,今义为美丽; “山间之四时也”中的“时”,古义为季节,今义为时间或时节。
6.“意”在“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句中是什么含义?今义有什 么变化?
“意”在句中的含义是情趣,今义是意思或愿望。 又如:良因怪之。(2018四川凉山州中考《张良奇遇》)
7.找一找这一段中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环滁皆山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判断句,“……者,……也”, 表判断。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句,省略介词,应为“得之(于) 心而寓之(于)酒也”。
5.找一找“秀”在这一段中出现了几次?含义有什么不同?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作形容词,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秀”也做形容词,含义是茂盛、繁茂。
用于一段话的开头,相当于“说
到……”,可不译出。
在树下休息。
腰背弯曲,此处指老人。
至于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背着东西的人。
“丝”和“竹”古义为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 音乐;今义常指蚕丝、竹子。
7.“至于负者歌于途”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是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歌于途”即“于 途歌”。 又如“甚矣,汝之不惠。” (2018山东威海中考题《愚公移山》)
8.“临”字在不同语句中的词义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相关语 句。
似旁观者,摆脱了第一人称叙述的种种不便,拓宽了话题空 间。醉翁与太守,一为名号,一为官职,互为表里,互相映 衬,很好地揭示了人物情感的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直到文章最后,作者才自报家门,揭开谜底。这种写法,与 汉赋中假托人物说事说理如出一辙,具有鲜明的寓言风格和 浪漫气息。
合作探究
5.太守的“醉翁之意”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结合课文与实 际生活,简要说说。
1.第三段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表现了什么乐趣?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2.第三段通过这几个场景,表现了怎样的乐趣?简单概括。
滁人游览之乐: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 孩,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
宴饮之乐:食物就地取材,简朴而别有滋味;“非丝非竹”, 山林野趣,乐在其中。
3.滁人游的画面能反映当时人们怎样的生活状况?从侧面反 映了什么?
精读细研
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及出游的乐趣。
2.本段是怎样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又是怎样描写山间四季 之景的?
朝暮之景:朝“明”暮“暗”,一早一晚,各自其妙又 互为照应,把山间早晨和晚上的特点描绘出来。
四时之景:春之花、夏之木、秋之风霜、冬之石,寥寥 数语,精练贴切,把景物的情态展现出来。
精读细研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表达了 作者内心怎样的思想感情?
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 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中,“去”字含义古今有什么 不同?
“去”字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往。
第二课时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 慨万千,沉醉其中,可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让 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醉翁亭,或许能让大家有新的认识和 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