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学总结
名词解释:
1、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2、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3、腮腺咬肌筋膜
4、海绵窦:位于垂体及蝶鞍两侧的双层硬脑膜之间的间隙。
窦内有结缔组织小梁,呈海绵状,血流缓慢,易产生血栓。
5、神经点:是颈丛皮质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6、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7、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颅底,下续连纵膈;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8、颈动脉三角:
9、胸膜顶:是覆盖肺尖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缩股内侧上缘2-3cm。
10、椎动脉三角
11、乳房后隙: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
因此乳房可轻度移动。
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
12、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
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13、乳房悬韧带: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
14、胸锁筋膜: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之间的筋膜。
穿经锁胸筋膜的结构:头静脉、胸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淋巴管。
15、胸膜隐窝:
16、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呈半环形,是肋胸膜反折成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
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容量大,积液常积聚于此。
17、肺段
18、食管下三角
19、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心脏手术时寻找动脉导管的部位。
20、心包:为一闭合的纤维浆膜囊,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为纤维心包,厚而坚韧;内层为浆膜心包,为一封闭的浆膜囊,分脏、壁两层。
心包裸区:下胸膜间区的心包前方无胸膜覆盖,直接与胸骨后面相邻,称为心包裸区
21、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可通过一手指。
心和大血管手术时,可在心包横窦处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
22、心包前下窦:位于心包前壁与下壁反折处的间隙称心包前下窦,深1~2cm,是心包腔的最低部位,心包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23、腹白线:是由两侧腹壁扁阔肌的腱膜在正中线上交织而成的纤维带,附着于剑突和耻骨联合之间。
24、腹股沟三角:即腹股沟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
三角区内无腹肌,腹横肌膜又较薄弱,加之腹股沟管浅环也位于此区,因此是腹前外侧壁的又一薄弱部位。
25、腹股沟区:是指内侧界为腹直肌外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水平连线和下界为腹股沟韧带的三角形区域。
26、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肉、筋膜裂隙,长约4~5cm。
腹股沟管有前、后、上、下四壁及内、外两口。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线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内有男性的精索和女性的子宫圆韧带
27、十二指肠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十二指肠悬韧带:由位于第二腰椎左侧的十二指肠悬肌和包于其下段外面的腹膜共同形成。
后者跨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左缘与横结肠系膜之间。
此韧带对十二指肠空肠曲起悬吊固定作用,手术时可作为空肠起点的标志。
28、肾蒂:由出入肾门的肾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组成。
排列规律是:右前向后是: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到下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肝蒂:在肝第一肝门处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这些进入肝门的结构总称为肝蒂,走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29、胃床:胃前壁的右侧部与肝左叶相邻,下份与腹前壁相贴,是临床上进行胃触诊的部位。
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膈的左侧部、胰、左肾、左肾上腺、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邻,这些器官构成胃床。
30、胆囊三角:又称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组成,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31、肝胰壶腹:或称Vater壶腹,十二指肠壁内段在横结肠系膜的上方斜行穿入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长约2cm。
在此处与胰管汇合形成。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裸区:肝的膈面有一部分借纤维结缔组织与膈相接,无腹膜覆盖,称肝裸区
32、.McBurney点:阑尾体表投影在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麦氏点。
阑尾炎时投影点常有明显压痛。
33、. 肾角:在腹后壁位于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缘的交角处,肾病变时,此处常有压痛或叩击痛。
34、头皮:
35、第二肝门:
36肾床:肾的脂肪囊,为脂肪组织,保护肾
38、小肠系膜三角:.空、回肠被腹膜包绕形成肠系膜时,在肠系膜缘处留有小部份肠壁裸露,此裸露肠壁与肠系膜形成一个三角形空隙,称系膜三角。
2.在小肠吻合术时,应注意缝合此三角,以关闭裸区,以促进愈合,防止发生肠瘘
问答:
1、.颅顶软组织共分几层?各层有何结构特点?
答:颅顶软组织的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5层。
皮肤——厚而致密,血供好;浅筋膜——内有纵向行走的纤维束,连接皮肤和深层的帽状腱膜;帽状腱膜和额枕肌——帽状腱膜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相连,常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称为头皮;腱膜下疏松组织——范围大,出血易广泛蔓延,头皮亦极易从此层分离,炎症可经此层的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和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故称此层为“危险区”;颅骨外膜——薄而致密。
2、试述椎外侧区的境界及分区?
2、试述颈深筋膜的层次与组成结构?
颈筋膜:是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深面的深筋膜。
分为浅、中、深3层。
浅层即封套筋膜,围绕整个颈部,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
在下颌下三角和腮腺区分两层,包裹下颌下腺和腮腺,形成两腺体的鞘。
中层,又称气管前筋膜,包裹咽、喉、气管、食管和甲状腺等器官。
前下部覆盖于气管前称为气管前筋膜,后上部称为颊咽筋膜。
气管前筋膜分2层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后部增厚,连于喉软骨及上位气管软骨,形成甲状腺悬韧带。
深层又称椎前筋膜,包裹锁骨下A/V,臂丛。
2.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
甲状腺呈“H”形,分为左、右两侧叶及其相连的甲状腺峡。
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的前方。
甲状腺前面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覆盖,两侧叶的后内侧邻近喉和气管、咽和食管以及喉返神经;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交感神经干相邻。
1.某患者需做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根据你巳学过的解剖学知识,试回答:(1)从皮肤到达甲状腺组织、要经过哪些层次?,(2)需结扎哪些血管?(3)应注意什么问题?
(1)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甲状腺
(2)①需结扎甲状腺上动脉,结扎时应紧贴甲状腺上极;②需结扎甲状腺下动脉,结扎时应远离甲状腺下端;③需结扎甲状腺上、中、下静脉及其他临近小血管。
(3)①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在距甲状腺上极约1 cm 处,二者又分开,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上极进行,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而影响发音;②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端,以免损伤喉返神经而致声音嘶哑。
③手术时应防止损伤或切除甲状旁腺。
腮腺和面神经的关系?
面神经穿经腮腺分为三段:第一段为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此段长1~1.5cm,在腮腺覆盖下,向前经过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腮腺。
第二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进入腮腺内分为颞面干
和颈面干,自干再发出9~12条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五组分支。
第三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面神经的五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正常情况下面神经易于分离,
气管切开手术途径那些层次?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前方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
气管颈部上端两侧为甲状腺侧叶,后方为食管,二者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内有喉返N上行。
其后外侧有颈交感干和颈动脉鞘。
气管切开时应注意2-4气管软骨前有甲状腺峡,峡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高位胸腺存在。
颈动脉三角的境界与内容?
境界: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组成。
内容: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部分颈深淋巴结
肌三角的境界与主要结构?
境界: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
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封套筋膜,深面为椎前筋膜。
内容;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
椎动脉三角的境界与主要结构?
答:内界:颈长肌外界:前斜角肌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内容: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和颈胸神经节等。
枕三角的境界与主要结构?
胸部的境界与分区:
境界:胸部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端、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部分界;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第12胸椎棘突的连线与腹部分界;上部两侧三角肌前后缘与上肢分界。
分区:胸壁分为胸前壁、胸外侧壁、胸后壁(背区),胸腔中部被纵隔占据,左右是胸膜腔和胸膜、肺。
胸壁的层次?
胸壁的层次结构及手术入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和肋间肌以及胸内筋膜。
浅筋膜内含有浅血管、淋巴管和乳腺。
乳房的淋巴引流?
(1).乳房外侧部及中央部的淋巴,向外上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这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
(2).乳房上部的淋巴管穿胸大肌向上注入腋淋巴结群的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3).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4)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5)内侧部的浅淋巴管
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交通(6).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可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左右肺根的结构与相邻关系?
肺根内自前向后为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自上而下:左肺根为左肺A,左主支气管,左肺V(AOV);
右肺根为右肺叶支气管,右肺A,右肺V(OA V)。
4. 纵膈如何划分?各有哪些重要器官和结构?
解剖学中通常采用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上纵膈:上纵膈的结构和器官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前层内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等。
下纵隔:分为前,中,后纵膈。
前纵膈:前纵膈位于胸骨后面与心包前壁之间,内有胸腺下部、纵膈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中纵膈:中纵膈内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等。
后纵膈:后纵膈内有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迷走神经、交感干和纵膈后淋巴结等。
心包窦的种类与位置?
食管后隙的内容?
位于食管与脊柱胸段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等。
食管后间隙向上与咽后间隙相通,向下通过膈的潜在性裂隙与腹膜后隙相通
3.阑尾切除术做麦氏切口,其切口标志与其依次要经过哪些层次才能到达?术中如何寻找阑尾?
①切口标志:脐与又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交点处
②依次经过的结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脂肪→壁腹膜→腹膜腔→阑尾
③3条结肠带的交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故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办法
试述脐以下腹正中切口需要经过哪些层次可达腹膜腔。
答: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腹膜腔。
●13. 胆总管分段和各段毗邻
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
胆总管位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
可分为4段:
1)十二指肠上段:从胆总管起始处至十二指肠上部上缘,此段沿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右缘下行。
2)十二指肠后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之后,在下腔静脉的右前方。
3)胰腺段:在胰头实质内或胰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下行。
4)十二指肠壁段:斜行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中,在此处常于胰管汇合扩大成为肝胰壶腹。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何结构?位置关系如何?手术中如何寻找胆总管?
6.如何寻找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胆囊手术出血时应该如何止血?
答:胆囊位于肝下面右纵沟前部的胆囊窝内,沿着胆囊颈即可找到胆囊管;胆囊管、肝总管与肝脏下面构成的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胆囊动脉即位于此三角内,自肝右动脉发出。
胆囊手术出血时在术中一定不要盲目钳夹,很容易造成胆囊及周围脏器的损伤,可局部压迫,一般小的出血会停止。
较大的出血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找到出血部位后钳夹止血,肝床的出血压迫都可奏效,不可盲目电凝止血,胆囊体部容易损伤肝中静脉,颈部容易损伤门静脉。
8.腹股沟管的两口,四壁?
5.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约1.5cm处,斜行4-5cm ,是腹外斜肌腱膜与腹横筋膜之间的裂隙。
有4壁2口。
内容:男性精索;女性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管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股沟管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腹股沟管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腹股沟管下壁:腹股沟韧带
内口: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
外口:腹股沟管浅环(又称皮下环,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裂隙)
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及胆总管的行程和结构特点
组成: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与胆总管。
胆总管行程:十二指肠上部上方-上部后方-降部与胰头之间〔或胰头之后〕与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于此与胰管汇合-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试以解剖学知识解释胰头癌患者为何出现十二指肠扩大(可梗阻)、阻塞性黄疸、腹水和下肢浮肿
胰头位于第2腰椎的右侧,是胰最宽大的部分,被十二指肠从上方、右方、下方“C”形环绕,因其紧贴十二指肠壁,故胰头部肿瘤可压迫十二指肠弓形成梗阻,在胰头的下部有一向左后上方的钩突,将肝门静脉起始部和胰上A、V夹在胰头与钩突之间,胰头肿瘤可压迫门静脉起始部,影响其回流,可出现腹水。
脾肿大等症状,胰头后面有有下腔静脉,右肾V及胆总管,胰头肿瘤压迫这些器官可引起血液回流障碍及胆汁排出障碍,形成浮肿及阻塞性黄疸。
肾的位置及比邻来考虑实施肾手术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1.根据解剖学形态学特点,如何鉴别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
答:腹股沟斜疝是从腹壁动脉外侧的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病程长者可进入阴囊,回纳后压内环,疝块就不再出现;直疝则少见,直疝是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测版围成的腹股沟三角突出体表,无论病程长短始终不进入阴囊,压迫内环疝块仍脱出,股疝出现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下方,与前两者在解剖位置上有较大差距。
斜疝股疝的嵌顿率高,直疝一般不发生嵌顿。
疝块的外形:腹股沟疝块常呈椭圆形或梨形,其上方似有蒂柄,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股疝也呈半球形,但在平卧或回纳内容物后,疝块并不完全消失且咳嗽时冲击感也不如前两者显著。
7.简述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疝囊要穿行的途径,为什么腹股沟区容易发生疝?
斜疝:脏器经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深环)突出,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外环降至阴囊,疝囊在精索的前方。
且脏器包在精索的3层被膜内。
直疝:脏器经腹壁下动脉的内侧(直疝三角),穿腹股沟管外环,在精索后方突入皮下,甚至降至阴囊。
且疝囊在精索被膜之外。
腹股沟区特点即薄弱原因使之容易发生疝,(1)腹外斜肌在此移行为较薄的腱膜,
(2)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与腹股沟韧带内侧部无肌肉遮盖,(3)精索或子宫圆韧带腹股沟管形成现在裂隙。
12.一男性患者,骑跨越式会阴撞击伤后拟诊尿道破裂,请问尿道球部,膜部或膜部以上尿道破裂尿外渗范围如何?
尿道球部破裂后,尿液外渗到会阴浅隙、阴茎、阴囊,使其肿胀。
向上蔓延至腹前壁(腹壁浅筋膜深面)。
尿道膜部断裂,尿液外渗到会阴深隙,呈封闭型。
膜部以上尿道破裂尿外渗至膀胱和前列腺周围的间隙内3、供应胃的动脉有哪些,各位于什么韧带内?切除某一动脉是否可造成该动脉
供血区的障碍?为什么?
答:(1)动脉名称及位置:
①胃左动脉、胃右动脉位于小网膜两层之间;
②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沿胃大弯在胃结肠韧带两层间
③胃短动脉位于胃脾韧带内。
④胃后动脉位于胃膈韧带内。
(2)切除某一动脉不会造成该动脉供血区的障碍。
因为胃的各动脉之间常有丰富的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