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意的关键。

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并能够准确地翻译它们,对于读懂文言文、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翻译。

“爱”,本义是喜爱、喜欢。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里的“爱”就是喜爱的意思。

“安”,有安定、安全、安稳等意思。

“风雨不动安如山”中的“安”表示安稳。

“被”,可表示覆盖、遭受等。

“被发行吟泽畔”里的“被”是披散的意思;“忠而被谤”中的“被”则是遭受。

“倍”,有加倍、背叛的意思。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是背叛。

“本”,指草木的根、根本、基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的“本”就是根本。

“鄙”,有边疆、粗俗、轻视等含义。

“蜀之鄙有二僧”里是边疆的意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则表示粗俗。

“兵”,常见意思为兵器、军队、战争。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的“兵”指兵器。

“病”,可以是生病、毛病、困苦不堪。

“君之病在肌肤”是生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里是毛病。

“察”,有观察、清楚、考察等意。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观察。

“朝”,读“zhāo”时有早晨的意思;读“cháo”时表示朝廷、朝见、朝代等。

“朝服衣冠”是早晨,“能谤讥于市朝”是朝廷。

“曾”,读“céng”时表示曾经;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也有增加的意思。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里的“曾”是连……都……的意思。

“乘”,有乘车、趁着、四的代称等含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是乘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是趁着。

“诚”,有真心、确实、果真等意思。

“帝感其诚”是真心;“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确实。

“除”,有台阶、任命、清除等意思。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台阶;“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是任命。

“辞”,有言辞、辞别、推辞等含义。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推辞。

“从”,有跟随、听从、参与等意。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翻译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翻译

1. 毋:不要例句:母鸡鸡,犬吠深巷中。

(《论语·雍也》)翻译:母亲在家里,狗在深巷中吠叫。

2. 然:这样,如此例句:公等皆去,吾亦将去。

(《史记·项羽本纪》)翻译:你们都走了,我也将离开。

3. 而已:罢了,算了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庄子·逍遥游》)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4. 故:因此,所以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翻译: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

5. 其:他的,它的例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为政》)翻译:他自身正直,不用命令就能行动;他自身不正,即使命令也无法执行。

6. 然后乃:然后才例句:然后乃知读书之乐也。

(《庄子·逍遥游》)翻译:然后才知道读书的乐趣。

7. 然后可:然后可以例句:然后可治其家,然后可教其子。

(《孟子·离娄上》)翻译:然后可以治理家庭,然后可以教育子女。

8. 是以:因此,所以例句:是以圣人无常师。

(《论语·为政》)翻译:因此,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9. 之:的,之字结构例句:子路之才,可为人师矣。

(《论语·先进》)翻译:子路的才华,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10. 以:因为,由于例句:以吾观之,天下莫能与之争。

(《庄子·逍遥游》)翻译:以我的观察,天下没有人能与之争。

11. 故此:因此,所以例句:故此,天下莫能与之争。

(《庄子·逍遥游》)翻译:因此,天下没有人能与之争。

12. 于是:这时,这时例句:于是,天下莫能与之争。

(《庄子·逍遥游》)翻译:这时,天下没有人能与之争。

13. 虽然如此:尽管如此例句:虽然如此,吾仍为之奋斗。

(《庄子·逍遥游》)翻译:尽管如此,我仍然为之奋斗。

14. 而且如此:并且如此例句:而且如此,吾仍为之奋斗。

(《庄子·逍遥游》)翻译:并且如此,我仍然为之奋斗。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翻译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翻译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翻译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翻译【完整版】1、爱XXX(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XXX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XXX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XXX(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XXX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XXX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原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草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先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情。

6.鄙晋之鄙(内地)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蔑)XXX曰:“秦人亦不外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XXX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XXX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先人觉得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求全)。

9.察郡守察〔窥察)XXX之事,告XXX,左右觉得不能察(明察),XXX觉得XXX之察察(干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因而令其郡守察(推举)XXX,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XXX(早晨)服衣冠,XXX(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翻译。

1、爱动词。

喜爱,喜欢。

例如:“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动词。

爱护。

例如:“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动词。

吝惜,舍不得。

例如:“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2、安形容词。

安稳,安全。

例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形容词。

安逸,舒适。

例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动词。

安置,安放。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梦游天姥吟留别》)3、被动词。

覆盖。

例如:“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动词。

遭受,遇到。

例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介词。

表示被动。

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4、倍动词。

通“背”,违背,背叛。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名词。

一倍。

例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论》)5、本名词。

草木的根。

例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名词。

根本,基础。

例如:“为是者有本有原。

”(《原毁》)副词。

本来,原来。

例如:“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6、鄙名词。

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如:“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形容词。

鄙陋,目光短浅。

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7、兵名词。

兵器,武器。

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名词。

士兵,军队。

例如:“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8、病名词。

疾病。

例如:“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动词。

生病。

例如:“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形容词。

困苦不堪。

例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9、察动词。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16.从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张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秦国。

17.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秦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译:张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张仪就能抵汉中一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19.道西当太白有鸟道。

译:长安西面的太白山阻绝了入蜀的道路,仅有一条鸟飞的路线。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

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接着他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烧毁了各学派的书籍,以便使百姓变得愚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译:顺着骊山下来,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何可胜道也哉?译:哪里能够说得完呢?20.得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译:不如自己去寻找,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能够得到。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例句:道可道,非常道。

译:道,即道理、法则。

此句意为:能够用言语表述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二、实词:仁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仁,即仁爱、仁慈。

此句意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实词:义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义,即道义、正义。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四、实词:孝例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孝,即孝顺、孝敬。

此句意为:父母在世,不要远行,如果必须外出,要有一定的去处。

五、实词:礼例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礼,即礼仪、礼节。

此句意为:不合礼仪的事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事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做。

六、实词:信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信,即诚信、信任。

此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是否可行。

七、实词:智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智,即智慧、聪明。

此句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勇,即勇敢、有胆量。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九、实词:节例句:节操如兰,德行如松。

译:节,即节操、品德。

此句意为:节操如兰花般纯洁,德行如松树般坚贞。

十、实词:德例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难矣哉!译:德,即品德、德行。

此句意为:品德浅薄却地位尊贵,智慧微小却谋略宏大,这是很难的!综上所述,文言文实词丰富多样,内涵深远。

通过对实词及例句的翻译,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掌中宝》120个文言实词翻译

《掌中宝》120个文言实词翻译

• (2)复合词 • 朝宗:水流归向。江汉朝宗于海。江汉:指长江 和汉水;朝宗:诸侯朝见天子,借喻百川入海。 指江河奔流入海。也比喻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 (3)名词 • ①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于是,邹忌上朝延去 见威王 •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三 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 继业忠诚满腔。
• 6.鄙 bǐ • c.乡下人。余睹李将军悛悛(质朴的样子)如鄙人, 口不能道辞。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 人,口不善于言辞。 • ②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鄙贱之人,不知将 军宽之至此也!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7.兵 bīng • (1)名词 • 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 • ②士兵,军队。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
• 4.倍 bèi • (3)副词 • 越发,更加,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 倍思亲。我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 节日,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 5.本 běn • (1)名词 • ①草木的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 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 部. • ②草木的干茎。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 摇晃树干来看它(栽得)是疏松还是密实
• • • • •
2.安 ān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然后得一夕安寝。 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房子)不为 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 • ③安全。谢庄遂安。谢庄于是安全了。 • ④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 安。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 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 7.兵 bīng • (3)复合词 • 兵符:古代调兵用的符节。用铜、玉或木 石等制成,状如虎,剖成两半,国君和统 帅各掌握一半,以便对证。 •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 我(侯生)听说晋鄙的兵符常在魏王卧室 之内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41-80)41.假,读音一:jiǎ(1)动词①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因此人们多把书借给我。

②凭借,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君子本性并不是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宽容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点,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④给予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谭嗣同》)——对汉族人不能交给太大的兵权。

(2)形容词①虚假,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本纪》)——就和一起共同推举项羽做代理上将军。

(3)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报任安书》)——假使我犯法被杀,如同九牛少了一毛,和蝼蚁死去有什么两样?读音二:jià名词,假期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府吏听说了这个变化,就请假暂时回家。

42.间,读音一:jiān(1)名词①门缝,夹缝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列传》)——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偷的看她丈夫。

②中间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途跋涉,来到这江湖沼泽之间。

③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在危难期间接受了任命。

(2)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把天下的贫寒之士都遮蔽起来,让他们都露出笑颜?读音二:jiàn(1)名词①空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那关节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厚度。

②机会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指南录〉后序》)——到了京口,找到机会逃奔真州。

③(不多)时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与例句翻译〔1—20〕1、爱①爱护例:父母之爱子,那么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例: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例: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会吝惜一条牛?④爱慕,欣赏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例: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例: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例:爱其二毛〔怜惜,同情〕《左传》译文: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②安抚,抚慰例:那么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例: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例:既来之,那么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⑥养生例:衣食所安〔养生〕《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例: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例: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120个(1-60个)文言实词补充翻译

120个(1-60个)文言实词补充翻译
衣轻乘肥: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 生活奢侈豪华。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 壮的马。
(十四)除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译:想要替皇上整顿朝纲,消除忧患,又
怎么会在乎自己孱弱又风烛残年的身躯呢。
(十五)辞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
极其深远。迩:近。
(四十三)解
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译:韩信竟然亲自为他解开绑绳,让他面
朝东坐着,自己面朝西对着他,像对待老 师那样对待他。
解民倒悬:解救头朝下倒挂着的人,比喻 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四十四)就
(广)意甚愠怒而就部。 译:(李广)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营。
(四十九)类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译:这样以后才知道这西山高高耸立,与小山
丘不是一类。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译:看古往今来的文人,大多不注意小节,很
少能以好的名声和节操而立身。
刻鹘类鹜:鹘,天鹅;鹜,鸭。刻画天鹅不像, 但还像个鸭子。意思是仿效得虽然不太逼真, 但还相似。也指比喻仿效失真,适得其反。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及成语助 记补充解释
(一)爱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
爱戴他并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译: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爱毛反裘:为了怕裘衣上的毛受损害,把裘衣 反穿起来。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二)安
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 三代。
(二十四)负
披裘负薪: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 洁的隐士。裘:皮毛衣服。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负:辜负;众: 众人;望:期望。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1. 谓(wèi):说,表示判断或说明。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反省自己,对别人有欺诈吗?)3. 而(ér):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4. 于(yú):比,表示比较。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还要青。

)5. 以(yǐ):用,表示手段、方法等。

例句: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

(用德行来使人服从,不是用武力来使人服从。

)6. 其(qí):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7. 也(yě):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8. 于(yú):对,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于(yú):因为,表示原因。

例句:君子之学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的学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以(yǐ):凭借,表示依据。

例句:是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1. 也(yě):句中停顿,无实际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12. 于(yú):对于,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吝惜)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

(安抚,抚慰)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8)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

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3)将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5.本(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文:现在保存这稿本不忍心废弃,在路途中用收抄录下来(3)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来)译文: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4)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本的)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5)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译文: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

2014年核按钮120个实词例释翻译1.爱①译:秦朝统治者喜欢豪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

译:我从小没有适应适俗的性格,天性本来热爱山林。

韵:古——本性,今——语音词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译:爱护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③译:假设韩魏楚三国爱惜各自的土地,齐人不归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到秦去。

:联合结盟来商讨削弱秦国,不惜用珍贵的器物、贵重的财宝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④译:故意躲藏不露面,害我挠头徘徊没主意。

⑤译: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

⑥译:见大王的爱女在荒野上放羊。

2.安①译: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②译:距离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③译:已经使他们归顺了,就使他们生活安定。

④译: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⑤译:风雨不动摇,像山一样安稳。

译: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使它的恩德和道义很深厚。

⑥译:岂能屈身低眉讨好权贵,使我反而不能开心舒颜⑦译:沛公在哪里?3.被beì①译: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译:成名归来,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像披盖冰雪一样。

②译:承蒙您加惠于我,怎能背弃恩德?译:再次是戴刑具,受杖打而受辱。

③译:英雄的流风余韵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消失。

pī①译:夏桀王和殷纣王是多么猖狂放肆,只走邪路以到寸步难行。

②译: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边走边吟叹。

4.倍①译: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

译: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②译:希望您向项将军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记他的恩德的。

5.本① 译:我听说要想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

②译:摇晃树干来看它栽得是疏松还是密实。

③译:父母啊,是每个人生命的本源。

译:现在放弃根本而追求末节。

④译: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译:这就叫作丧失了他的本性。

译: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⑥译:还是探究他的成功失败的经过,都由于人事的原因呢?6.鄙①译: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高中文言实词120及翻译

高中文言实词120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常见实词及例句解释(120个)1.爱ài(1)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2)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3)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4)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 (5)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2014•江苏高考)(6)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 (7)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8)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2.安ān(1)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2)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3)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4)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5)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6)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7)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bèi(1)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2)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3)施加,施及。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4)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5)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并序》)被pī(1)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2)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èi(1)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2)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3)通“背”,违背,背叛。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考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1、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3、被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16.从
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张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秦国。

17.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宀” 完。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计遭受四次水灾,竟能没被烧毁,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译:况且燕国和赵国是处在秦国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18.当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译:在阁子前面又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周围砌上一道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阳光。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译:估计大王的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项王吗?
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人也不能把它攻开。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人的君主手握国家重权,统治着广大的天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译: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得死罪。

当时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秦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译:张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张仪就能抵汉中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19.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译:长安西面的太白山阻绝了入蜀的道路,仅有一条鸟飞的路线。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

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接着他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烧毁了各学派的书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译:顺着骊山下来,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何可胜道也哉?
译:哪里能够说得完呢?
20.得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译:不如自己去寻找,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能够得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译: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一碗饭,一碗汤,吃到它就活下去,吃不到就饿死。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敖物。

译: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的时候,一定竭尽诚心地对待臣民;而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自然会获
得,圣人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译:所认识的穷苦朋友对我感恩吗?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译: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还没有能跟项羽见面。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译:某太监也很守法,和王公很合得来。

此言得之。

译:这话说对了。

吾得兄事之。

译: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来侍奉他。

21. 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译:喜欢游乐,就想到国君是为三个需要而狩猎,以此为限度。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译:为何不趁着年轻健壮时除去污秽,为什么不改变现行腐
朽的政治法度呢?
常有大度。

译:常常怀有很大的气度。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译:臣子们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完全失去常态。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译:我心里悲伤,为今昔的变化感慨,于是自己创作了这首曲子。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译:高飞的黄鹤也不能越过,猿和猴想过去也愁无法攀援。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贝y不可同年
而语矣。

译:假使让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量彼此的权势力量,那简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了。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译: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了,您再进去辞谢。

22.非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认识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一非。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而且宋荣子即使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更加受到鼓励;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感到更加沮丧。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
土实所共鉴。

译:我的辛酸苦楚,不只是蜀国的人士和梁州益州的长官所看见的,所明明白白知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看得清楚。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译:登上高处,手臂并没有加长,但别人在远处也能看得见。

23.复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译:因此知道公子会很难过,再打回转的。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译: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里就可以明白了!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译:公子就去找他,多次问候他,朱亥故意不答谢。

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译:有一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一百钧东西却举不起一根羽毛。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译:用手掌盖住它,却觉得掌中空空的好像没有东西。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译:红色罗沙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

壮士!能复饮乎?
译:真是勇士!能再饮酒吗?
24.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译:让支撑屋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衡量这两个方案,宁可答应给璧而让秦国去承担理亏的责任。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译:秦王很贪心,倚仗他很强大,用空话来换璧。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译: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译:相如估计秦王虽然斋戒了,但他必定会违背诺言不给赵国城邑。

誓天不相负。

译:对天发誓决不背弃你。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译:所以不需要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25.盖
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如今已经像车盖一样高高耸立了。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译:这些树枝枝叶覆压遮盖,交错连接。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译:刘豫州是汉朝皇室的后代,卓越的才能举世无双。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现在将“华”念作“华实”的“华”的原因,大概是读音错了。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译: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来后开始作《春秋》。

技盖至此乎?
译:技术怎么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26.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译: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它为“褒禅山”。

君安与项伯有故?
译:您怎么同项伯有交情呢?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译: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曾是三国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译:项脊轩的东边从前曾是厨房,来往的人们从轩前经过。

暮去朝来颜色故。

译:时光流逝自己容颜衰老。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译:三天织成五匹,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

此物故非西产。

译:这种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故木受绳则直。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