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
四气: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苓、板蓝根。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

平性药:如
党参、山药、甘草
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辛味:发散、行气、行血,如:木香、红花、麻黄、薄荷等
甘味:补益、和中、调和,如:人参、熟地、饴糖、甘草等酸味:收敛、
固涩,如:山茱萸、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等
苦味:有泄、燥湿、坚阴,如:栀子、黄苓(清泄)、杏仁、批把叶(降泻)等。

B型题出
咸味:软坚散结,如:芒硝(泻下通便)、海藻、牡蛎、昆布、玄参(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等
淡味:与甘味相似,渗湿、利小便,如:薏苡仁、通草、茯苓、猪苓等涩味:与酸味相似,收敛、固涩,如:莲子、禹余粮、乌贼骨等升降浮沉:开窍属升药,导滞平喘属降药。

与炮制、配伍的影响;如: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例:酒黄苓、姜半夏、醋元胡、盐知母等
中药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不良反应),其中不良作用包括副作用和
毒性反应。

中药的配伍关系:单行:如鹤草芽驱除绦虫
相须:如石膏和知母、全蝎和蜈蚣相使:黄芪配茯苓(此配伍易
被误为相须)相杀:如生姜杀生半夏、生南星毒十八反、十九

中药的剂量:在复习中,必记最大和最小量。

中药用法:先煎:如矿物、介壳类应打碎先煎20-30分钟,附子、乌头应久煎45-60分钟。

后下: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包煎:如:刺激咽喉的辛夷、旋复花;易于沉于锅底的;易于漂浮在药液之上的蒲黄、海金沙等。

另煎:如:人参烊化:如:胶类冲服:如:竹沥汁煎汤代水:如:灶心土各类药物的概述看三遍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麻黄:利水消肿、发汗力强、风水水肿;桂枝:温经通脉、表虚有汗(味甘兼补)、寒凝血滞、蓄水证。

紫苏:解鱼虾毒、气滞安胎;
生姜:呕家之圣药、胃寒呕吐、解鱼虾毒,解生半夏、生南星毒;香薷:夏月之麻黄,署湿泄泻;
荆芥:透疹消疮、炒碳治产后血晕
防风:胜湿止痉,破伤风,肝气乘脾泄泻(痛泻要方)
荆芥与防风:发汗解表--荆芥大于防风;风热风寒--荆芥均可;防风--治风通用要(内外风皆可);
白芷:阳明头痛要药--九味羌活汤--分经论治;消肿排脓--疮疡肿痛--仙方活命饮;
细辛:用于阳虚感冒;小青龙汤--姜辛五味法--温肺化饮(饮证以温药和之);用量1-3g;
藁本:厥阴经的巅顶头痛;
苍耳子:治疗鼻渊良药,去风湿,止痛;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有毒;
辛夷:治疗鼻渊要药;易刺激咽喉;包煎。

解表药--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肝解郁;清利头目;口疮;后下;
牛蒡子:丹毒;痄腮;
蝉蜕:破伤风,小儿夜啼;明目退翳;失音、喑哑;
桑叶与菊花:疏散风热--桑叶大于菊花;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菊花大于桑叶;菊花-疮痈肿毒。

柴胡、升麻、葛根异同:同:发表解热、升阳举陷、外感发热、头痛、内脏下垂;异:发表解热--柴胡大于葛根大于升麻;升阳举陷--升麻大于葛根大于柴胡;透疹--升麻大于葛根;柴胡--疏肝解郁、少阳证、疟疾;升麻:善治阳毒发斑、胃火牙疼;葛根--善治颈项强痛、消渴。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石膏:敛疮生肌、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知母: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盐知母入肾;
石膏与知母:清热泻火--石膏大于知母;生津止渴--知母大于石膏;
芦根:胃热呕秽,肺痈;
天花粉(瓜蒌根):消痈排脓(白芷)---仙方活命饮
淡竹叶:口疮;
栀子:热病心烦要药,黄疸,血淋,火毒疮疡;
夏枯草:散结消肿,乳痈。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黄苓:清上焦,清热安胎;
黄连:清中焦,消渴;
黄柏:清下焦,骨蒸;
黄苓与黄连:凉血;
龙胆草:黄疸,阴肿阴痒,惊风抽搐;
秦皮:燥湿,明目;
苦参:便血,麻风,疥癣,滴虫性阴道炎;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热毒血痢;
连翘:疮家之圣药,散结,利尿;
穿心莲:凉血消肿,煎剂易致呕吐;
大青叶:凉血消斑,丹毒;
板蓝根:利咽;
青黛:清泄肝火,肝热生风,小儿惊搐,肝火犯肺--咳血方;
贯众:杀虫;
蒲公英:乳痈要药,肠痈,肺痈,毒蛇咬伤;
土茯苓:疥癣,汞中毒,杨梅疮;
鱼腥草:肺痈;
射干:消痰、利咽;
山豆根:黄疸;
马勃:利咽、止血;
白头翁:热毒血痢(金银花),阿米巴痢;
马齿苋:止痢
鸦胆子:止痢--10-30粒,截疟--10-15粒,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白花蛇舌草:毒蛇咬伤;
熊胆:息风止痉(与全虫和蜈蚣鉴别),清肝明目,0.25-0.5g,胶囊剂;败酱草:消痈排脓(肠痈);
山慈菇:消痈散结;
漏芦:通经下乳;
清热药---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养阴生津,骨蒸劳热;
玄参:白喉,瘰疬,骨蒸牢嗽;
牡丹皮与赤芍:清热凉血--牡丹皮大于赤芍,活血祛瘀--赤芍大于牡丹皮;牡丹皮--无汗骨蒸之要药(地骨皮--有汗骨蒸之要药);赤芍--善清肝火;紫
草:解毒透疹(可预防麻疹);
水牛角:定惊;
清热药---清虚热药
青蒿:解暑,截疟,夜热早凉(无汗),劳热骨蒸,暑热外感;
白薇:解毒疗疮;
地骨皮:有汗骨蒸;
银柴胡:退虚热(阴虚发热),小儿疳热;
柴胡:和解退热(外感发热),升阳,疏肝解郁;(对比)
胡黄连:湿热泻痢要药,除疳热,阴虚发热,小儿疳积症,中焦热邪。

胡黄连与黄连:清湿热--黄连大于胡黄连;
泻下药---攻下药
大黄:癥瘕,闭经,血热吐衄,口舌生疮;
芒硝:乳痈,肠痈,痔疮肿痛,水溶化后服;
番泻叶:习惯性便秘;
芦荟:清肝,杀虫;
泻下药---润下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利水消肿,水肿兼有浮肿,脚气;
松子仁:润肺止咳;
泻下药---润下药
甘遂、大戟、芫花异同:同:毒性--芫花大于大戟大于甘遂,泄水强度-- 甘遂大于大戟大于芫花;异:甘遂:泻经逐之水,风痰,0.5-1g ;大戟:泻脏腑之水,消瘰疬,1.5-3g ;芫花:泻胸中之水,止咳,杀虫,寒痰咳嗽, 1.5-3g ;牵牛子:去积杀虫,3-9g,炒用药性减缓;巴豆:喉痹,疥癣,恶疮,0.1-0.3g ; 祛风湿药---祛风寒湿药
羌活与独活对比:羌活:发表力强,部位偏上;
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腰以下风寒湿痹,善下行; 威灵
仙:消骨鲠,消痰水,新久皆宜;
川乌:心腹冷痛,寒疝疼痛,先煎0.5--1小时;嶄蛇:小儿惊风,破伤风,麻烦,疥癣;木瓜:吐泻转筋,脚气,经脉拘急之要药;乌梢蛇:止痉,定惊,祛内外风,麻风疥癣;青风藤:胃疼,皮肤瘙痒;
祛风湿药---祛风湿热药
秦艽:风中之润剂,偏寒偏热皆可,骨蒸潮热,湿热黄疸,小儿疳热;防己:汉防己:利水--防己科;木防己:祛风湿止痛--马兜铃科;稀莶草:解毒,风疹湿疮、疮痈宜生用;
祛风湿药---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小儿行迟,肾虚、腰膝酸软;桑寄生:安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狗脊:强腰膝;
化湿药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