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其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条件等。

2. 掌握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包括如何使用登山装备、如何应对高原反应等。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地考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位于阿尔卑斯山脉,法国、意大利和瑞士三国交界处。

2. 海拔高度: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

3. 气候条件:高山气候,四季分明,气温低,风力大。

2.2 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1. 如何使用登山装备:如登山鞋、登山杖、背包等。

2. 如何应对高原反应:如预防高原病、如何调整呼吸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登山技巧和安全知识。

3.2 演示法:展示登山装备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应对高原反应。

3.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登山基地,实地了解登山环境。

3.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登山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4.2 实践成绩:包括登山基地实地考察的表现、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介绍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讲解登山技巧和安全知识。

5.2 第二周:演示登山装备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应对高原反应。

5.3 第三周:组织学生参观登山基地,实地了解登山环境。

5.4 第四周:分组讨论登山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有关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登山技巧和安全知识的教材。

6.2 教具:准备登山装备的实物或模型,如登山鞋、登山杖、背包等。

6.3 场地:安排登山基地的实地考察地点,确保安全。

第七章:教学过程7.1 导入:通过展示勃朗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登勃朗峰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登勃朗峰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登勃朗峰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登勃朗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文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登勃朗峰》。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勃朗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勃朗峰是什么样的山峰,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类似的山峰吗?你觉得登山对人们有什么意义?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勃朗峰的话题,例如:勃朗峰的攀登历史、勃朗峰的生态环境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教学方案】登勃朗峰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登勃朗峰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登勃朗峰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登山历史以及相关的安全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模拟登山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登山历史及安全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环境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登山历史及安全知识。

2. 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勃朗峰的自然风光和登山活动。

3. 模拟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登山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模拟登山器材等。

2. 场地:教室、户外活动场地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登山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海拔、气候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勃朗峰的自然风光和登山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环境。

4. 安全知识讲解:讲解登山安全知识,如装备准备、天气预报、登山路线等。

5. 模拟登山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登山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模拟登山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勃朗峰的登山历史,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勃朗峰自然地理特征、登山历史和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能力培养:通过模拟登山活动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观察分析地理环境方面的能力提升。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热爱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2. 掌握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3. 了解登山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方法。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 提高学生的户外生存技能;3.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勃朗峰简介1. 地理位置及特点;2. 登山历史及文化内涵。

2.2 登山技巧1. 装备选择与使用;2. 登山步伐与呼吸;3. 攀爬技巧与安全操作。

2.3 心理调适1. 应对高反及恐惧心理;2. 团队协作与沟通;3. 积极心态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图片展示:勃朗峰的自然风光;2. 提问:同学们对勃朗峰的了解有多少?3.2 讲解1. 教师讲解勃朗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2. 学生分享了解到的登山知识;3. 教师示范登山技巧和安全操作。

3.3 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登山模拟训练;2. 学生尝试攀爬模拟岩壁;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1. 评价自己在登山过程中的表现;2. 反思自己在团队协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1. 互相评价在登山过程中的表现;2. 提出改进建议。

4.3 教师评价1. 评价学生在登山过程中的技能掌握;2. 评价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收获与反思1. 学生分享登山的收获;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登山过程中的成长。

5.2 建议与期望1. 学生提出改进意见;2. 教师对下一阶段教学的期望。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模拟登山1. 设计一场模拟登山活动;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登山;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

6.2 户外生存技能培训1. 学习户外生存基本技能;2. 学生动手实践,如搭建帐篷、生火等;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知文意,了解作者的游览经历。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法。

3.品味精彩语句,感受景物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作者游历,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法。

难点:品味精彩语句,感受景物之美。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组阿尔卑斯山和它的主峰勃朗峰的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勃朗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

勃朗峰地势高耸,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颇为壮观。

勃朗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登山运动胜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10。

90米,为阿尔卑斯山脉最大的旅游中心。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游历勃朗峰后如何描绘勃朗峰的美景的。

二、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2.了解作者马克吐温(Mark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这个笔名是当时船上的水手常用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

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3.检查预习,积累生字词,注意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日(yì)辚辚(lín)俯瞰(kàn)皑皑白雪(ái)巉峻(chán)拾级(shè)灼灼(zhuó)霓裳羽衣(ní)(cháng)颠簸(bǒ)打嗝(gé)(2)解释重点词语。

翌日:次日。

巉峻:险峻陡峭。

逗留:打断旅程,中途停留。

【教学方案】登勃朗峰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登勃朗峰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登勃朗峰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登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海拔、地理位置、气候等;(2)培养学生掌握登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3)引导学生了解登勃朗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观察能力;(2)利用地图、登山器材等工具,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3)通过模拟登山活动,提高学生的户外运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克服困难的品质;(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登山运动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登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2. 登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3. 登勃朗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4. 登山器材的选择和使用;5. 登山队伍的组织和分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登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登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登勃朗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登山器材的选择和使用、登山队伍的组织和分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登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登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登勃朗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演示法:展示登山器材,讲解使用方法;演示登山动作,讲解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登山队伍的组织和分工,分享心得体会。

4. 模拟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登山活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登勃朗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登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海拔、地理位置、气候等。

3. 讲解登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如攀爬、滑坡、装备选择等。

4. 讲解登勃朗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登山英雄、登山文化等。

5. 展示登山器材,讲解使用方法,如登山鞋、背包、冰镐等。

6. 讲解登山队伍的组织和分工,如领队、协作、后勤等。

7.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登山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通用7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通用7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通用7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重点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难点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具有关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

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

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

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

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

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

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八年级统编版《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八年级统编版《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八年级统编版《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翌日、俯瞰、穹顶、纷至沓来”等字词。

学习作者运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以及用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对勃朗峰景色的喜爱之情。

分析文中描写景物和人物的语句,培养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略勃朗峰的壮美景色,感受作者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笔下勃朗峰的壮美景色,学习写景的方法。

理解作者对车夫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其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将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展示勃朗峰的图片或视频,画面中呈现出勃朗峰的壮丽景色,包括高耸的山峰、终年不化的积雪、壮丽的云海等,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美丽而壮观的景象,你们想不想知道亲自登上勃朗峰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一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

教师正音,如“辚辚(línlín)、巉峻(chánjùn)”等,并讲解部分字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进行概括,明确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在登勃朗峰途中所观赏到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作者在下山途中所遇到的车夫。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20分钟)1.欣赏勃朗峰美景引导学生精读描写勃朗峰景色的段落,如对山峰、天气、云海等的描写。

在描写山峰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是如何描写勃朗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其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等语句,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俯瞰、环顾)写出了勃朗峰景色的壮美,通过“清流急湍”“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等词描绘出色彩斑斓、景致多样的画面。

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课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2.教学难点
-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如作者的情感变化、景物描绘的细腻之处。
-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灵活运用。
-指导学生将所学写作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作者的幽默、诙谐语言风格。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举例解释:
-生字词的学习是基础,通过课堂讲解、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
-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感受。
-分析课文中时间顺序的安排和景物描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作。
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9课登勃朗峰》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马克·吐温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2.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感受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3.写作技巧: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登勃朗峰》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新课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勃朗峰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我也注意到,这部分内容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进行解释,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登勃朗峰(第一课时)》教案

《登勃朗峰(第一课时)》教案

《登勃朗峰(第一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翌.日(yì)俯瞰瞬.息万变(shùn)旷野B.穹.顶(qóng)燎绕纷至沓.来(tà)灼热C.巉.岩(chán)浮燥拾.级而上(shí)陡峭D.沟壑.(hè)妩媚独踞.苍穹(jū)颠簸2.【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走进公园,各种各样的花争奇斗艳,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B.昆明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是名副其实....的春城。

C.市龙舟大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D.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和颜悦色....地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勃朗峰,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

B.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吐温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C.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

D.那车王果然信守诺言——像疾风般赶上并超过了那长长的游客车队。

4.【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作者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记叙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

B.【新素材·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计划、协同推进下,顺利开展。

C.本文比较突出地体现了马克·吐温融多种特点的语言于一体的创作风格。

D.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晴日挨晒,而是因为他们的本意是雇佣车马为己所用,却反被车马所限制,从而丧失了游山玩水的自由。

5.【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新独家原创】下列对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Y8205001)( )A.这篇游记通过描写作者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和记叙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部编最新版八下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部编最新版八下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举例:针对文章中的描述,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这样描绘勃朗峰?”等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团队合作与表达: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倾听、交流、协作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4)写作技巧的迁移:将文章中的描绘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在课程进行中,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对勃朗峰的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不多。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入更多关于勃朗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最后,今天的课程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登勃朗峰》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手法、文章结构以及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最新版八下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最新版八下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内容:
1.熟读并理解课文《登勃朗峰》,掌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2.学习并运用文章中涉及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对勃朗峰自然景观的描绘,理解其表达的情感;
4.了解勃朗峰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其次,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其运用仍然不够熟练。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在尝试运用修辞手法时显得有些吃力。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多加练习,以便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些手法。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登勃朗峰》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第四单元是“Travel with Me”,其中包括两篇文章,“Climbing Mount Everest”和“An Unforgettable Journey”。

本教学设计以第一篇“Climbing Mount Everest”为基础,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多种训练方式,深入探究作者登世界最高峰勃朗峰的心路历程和挑战,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奋斗精神和重视生命价值的思想观念。

旨在培养学生探求、探索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登山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2)理解勃朗峰的相关知识,越野登山的危险性和保护山峰的意义。

(3)掌握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尤其是如何讲述自己的成长和挑战。

2.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启发和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掌握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激发学生对勇气和毅力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自然保护和重视环境的态度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文章“Climbing Mount Everest”并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及人类征服勃朗峰的奋斗精神。

难点: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挑战和成果。

四、教学步骤Step 1: Lead-In为了引出主题,老师让学生观看一些登山者攀登勃朗峰的图片和视频。

并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你对登山有什么了解和认识?你愿意登山吗?为什么?Step 2: Pre-reading老师通过播放“Climbing Mount Everest”的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回答以下问题:(1)What is the article about?(2)What do you know about Mount Everest?(3)What do you think it takes for someone to climb Everest?Step 3: While-reading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挑战,以及人类征服勃朗峰的奋斗精神。

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教案初二语文登勃朗峰(5篇)

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教案初二语文登勃朗峰(5篇)

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教案初二语文登勃朗峰(5篇)关于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教案一首先,遇到了很多困惑。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好玩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布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

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仔细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学问,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根底。

地理新教材充分表达了新课程的思想:即学习对学生终身进展有用的地理学问。

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技能。

在教学中肯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力量的提高。

其次,组织好、引导好学生。

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体。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应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地理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也与新教材中的众多活动、阅读思索等内容相吻合。

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与这种新课改精神很吻合,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本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模式的大力推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可是本人总觉得在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做得不够。

再次,应当仔细讨论新教材。

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敏捷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是系统的学问集合,而是敏捷的需要教师学生积极参加的教学工具。

与传统教材有明显区分。

对于比拟生疏的教材编排,更应仔细钻研,吃透。

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

课后小结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进展整堂回忆的作用,为下节课调整教学供应一些参考;有助于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将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为以后的教案修改供应依据;课后准时小结,目的是为了提高授课艺术和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分析、总结每堂课的根底上准时修正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承受学问的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补短;为撰写论文供应素材,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有赖于不断的总结、积存与创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登勃朗峰》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登勃朗峰》优秀教学案例
(3)感恩与珍惜:学会珍惜大自然的恩赐,感恩身边的一切,积极面对生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登勃朗峰》的学习,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勃朗峰的壮丽图片和攀登过程中的精彩瞬间,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播放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勃朗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攀登者面临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背景知识的理解。
3.组织课堂讨论时,提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策略在本节课中的应用如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每个成员负责一部分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
“作者在攀登勃朗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情有哪些变化?”
4.知识拓展:介绍勃朗峰的地理知识、攀登历史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课后巩固:布置相关的作业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方法方面: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2)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意境;
2.讨论主题: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如文章的语言特色、作者的写作手法、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等。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1.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勃朗峰的相关知识。

2.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2.3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2引导学生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1.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勃朗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勃朗峰的相关知识。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勃朗峰美景。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课文分析3.1分析课文第一段,了解作者对勃朗峰的第一印象。

3.2分析课文第二段,了解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3.3分析课文第三段,了解作者在山顶上的感受。

4.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4.1分析“奇峰突起”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4.2分析“雪崩如雷”的比喻手法及其作用。

4.3分析“一览众山小”的寓意。

5.小组讨论5.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旨和内涵。

6.写作技巧学习6.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6.2学生仿写一段描绘自然景物的文字。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8.作业布置8.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勃朗峰的短文。

8.2收集有关勃朗峰的图片和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登勃朗峰》,让学生了解勃朗峰的美景和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大家共同评价和讨论。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登勃朗峰》的描写技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登勃朗峰》中所展示的自然景观描写的基本技巧。这些描写是如何通过作者的笔触展现出勃朗峰的壮丽。这些技巧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勃朗峰的具体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来表现自然之美,以及这些描写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认知。
3.发展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关键信息,进行合理推断,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预习、课堂讨论和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提升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6.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登勃朗峰》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描绘自然风光的技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讲解,通过更多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强烈推荐】《登勃朗峰》优秀教案设计2篇

【强烈推荐】《登勃朗峰》优秀教案设计2篇

《登勃朗峰》最新优秀教案设计2篇《登勃朗峰》优秀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雇、翌日、穹顶、逗留、缭绕、妩媚、浮躁、颠簸、旷野、打嗝、轻歌曼舞、瞬息万变、纷至沓来、名副其实”等重点字词。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确作者的游踪,能够划分文章段落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包括对勃朗峰景色的描写以及对途中见闻的描写,体会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勃朗峰景色的壮美与奇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方式,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作者在描写景物和叙述经历过程中所融入的情感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文字描述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勃朗峰景色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旅行经历的独特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旅行探索的向往。

培养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善于发现美好、享受美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游踪,如作者先写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所见,包括黑首道上的美景、车夫的驾车情形等,后写登上勃朗峰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下山时的经历。

品味文章精彩的写景语句,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勃朗峰景色的特点。

例如“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运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途中峡谷的景色,“急湍”写出水流之急,“巉峻”写出岩壁之陡峭,“葱绿”写出丘岗的生机,让学生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景色之美的作用。

又如“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云朵比作天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朵的洁白与美丽,使勃朗峰的天空景色更加迷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登勃朗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抓住关键句,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也有一座最高峰——勃朗峰,它也是西欧的最高峰。

下面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品味山中奇景
(一)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

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

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

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二)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景物的段落。

1.找出描写所见景物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明确:第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清流瀑布;
第3自然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第4自然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第5—6自然段,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速读第2—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面对景物作者所产生的独特的感受。

明确:第一处景物:美不胜收。

第二处景物:威严,独踞苍穹。

第三处景物:奇特。

第四处景物:轻柔,美丽。

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

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3.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明确:第一处,通过视觉和听觉,写出景物的美;第二处,远观勃朗峰,“独踞苍穹”的“踞”形象地写出了其威严的特点;第三处,运用比喻,把山峰的形状比作“美女的纤指”“主教头上的帽子”,写出了山峰形状的奇特;第四处,运用比喻,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突出白云的纤巧、轻柔、美丽。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欣赏奇人奇事
1.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读第7—11自然段,标出描写车夫的句子。

)
明确:语言描写:“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

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

你看着吧!”
“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

神态描写:出发前,“把握十足”;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心理。

行车情景:“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

”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之王”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2.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明确:写“车夫之王”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突出“车夫之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写其朋友是简笔勾勒,朋友作为“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

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目标导学三:赏析句子,品析幽默语言
品读下面精彩幽默的句子,完成以下问题。

(1)“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

”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明确:因为他们是花了钱坐车的,要让钱花得值,如果他们下车来就觉得钱白花了,所以不会像我们那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

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2)“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价值会是多少呢?”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者的感慨是: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同时又是虚幻的,短暂的。

(3)“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作者认为,车王能超过游客车队,我们住进上等的房间,一是因为车王车技非常敏捷,二是因为“喝得酒气醺醺”,借着酒的力量,车才驾驶得又快又好,而这些冥冥之中,仿佛又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语言幽默诙谐。

小结:本文记述了一次愉悦的旅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雄壮、奇伟、变幻多姿的山中所见之景,从多角度叙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车夫精彩的驾车本领,语言幽默风趣,细细品味,趣味横生。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思维,问题设计有梯度,达到了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效果。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堂课教师指引下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思考的效果也很好。

不足之处
对作者的文风和作者作品的理解还不完全到位,课下对马克·吐温作品要充分阅读,厚积而薄发,只有充分阅读,深入思考,提升文化底蕴,才能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