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格题专题

1.为了探究串联电路特点的问题,小秦设计了如图19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 1是滑动变

阻器,(实验前先测定了变阻器滑片在不同位置时的电阻值),R 2是定值电阻,R 1与R 2串联的总电阻(即等效电阻)用R 来表示。电流表测量的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 ,电压表V 测量的是A 、B 两点间的电压U 。小秦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电路图、实验操作过程和表中的实验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电压表V 1是测量 (选填“R 1”、“R 2”或“R 1与R 2”)的电压。 (2)此实验电路图中的电源电压是 伏。

(3)实验操作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向 (选填“左”或“右”)滑动的。

(4)根据表中第二行和第五行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到: 。 (5)根据表中第 行和第 行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到:在串联电路中,通过某定值电阻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6)进一步分析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归纳出总电阻R 跟电阻R 1的关系是: 。 2.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们猜想:液体内部压强

可能与液体的深度h、液体离开容器底部距离d和液体的密度ρ有关。他们用U 形管压强计做了实验。其中甲、乙容器中装有水,丙容器中装有盐水(假设甲、乙、丙容器均能盛足够多的液体)。他们把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分别放置在液体中不同位置处,如图18所示,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已知ρ盐水>ρ水)

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R 1/Ω 5 10 15 25 35 U/V 12 12 12 12 12 U 1/V 9 7.2 6.0 4.5 3.6 I/A 0.6 0.48 0.4 0.3 0.24 R/Ω

20

25

30

40

50

A

B

R 1

R 2

S

图19

表一:甲容器(水)表二:乙容器(水)表三:丙容器(盐水)

(1)该同学是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

(2)分析比较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初步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理由是。

(3)分析比较实验次数

中的实验数据,

可得到初步结论: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4)分析比较表二或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初步结论:

。3.小陆同学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发现老师上课使用幻灯机时,随着老师的调节,同一物体所成像的高度随之变化。小陆由此想到:不同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不同位置处,所成像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在实验室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并调节好实验装置,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取不同高度的物体分别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与像在光屏上的高度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f1<f2)

实验 序号 物距 (厘米) 像距 (厘米) 物高 (厘米) 像高

(厘米) 像高/物高

5 18 22.5 5 6.25 1.25

6 14 35 5 12.5 2.5

7 12 60 5 25 5 8

12

60

8

40

5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7与8等数据中的物距、物高及像高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与物高均相同时,像高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为了进一步研究像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小陆同学计算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后记录在表一、表二的最后一列,并由此得出了结论:

(a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王强和李敏两位同学用如图15所示的装置做“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

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他们将两只完全相同的U 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粘合在一起,作为研究的物体,金属盒的橡皮膜分别朝向外,作为物体的上、下表面,两金属盒分别用橡皮管连在完全相同的

甲、乙U 形管上,如图15(a )所示。将物体先后浸没在A 、B 、C 三种液体中(ρA <

ρB <ρC ),观察U 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如图15(b )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等数据中上表面到液面的

距离h 和甲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13) (14) (15) (16) 液体

液体A 液体B 液体C 实 验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 (米) 0.02 0.04 0.06 0.02 0.04 0.06 0.02 0.04 0.06 甲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格) 1 2 3 2 4 6 3 6 9 乙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格)

2

3

4

4

6

8

6

9

12

图15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