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名词解释
1.阈剂量11.停药反应21.药理效应
2.极量12.ED50 22.不良反应
3.受体脱敏13.选择性作用23.药源性疾病
4.受体增敏14.受体拮抗剂24.安全范围
5.效能15.受体激动剂25.受体
6.亲和力16.受体部分激动剂26.配体
7.后遗效应17.兴奋作用27.量反应
8.毒性反应18.竞争性拮抗药28.质反应
9.副作用19.非竞争性拮抗药29.常用量
10.量效关系20.药物作用30.特异质反应
1、阈剂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2、极量:国家药典规定对某些药物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

3、受体脱敏:是指长期使用激动药,或受体周围的某种生物活性物质浓度高,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4、受体增敏:是指长期使用拮抗药,或受体周围的某种生物活性物质浓度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升高的现象。

5、效能:药物的最大效应。

6、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其大小与药物受体复合物解离常数的负对数成正比。

7、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8、毒性反应:由于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9、副作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0、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学药浓度成正比,也与药物效应成正比。

11、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如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升高。

12、ED50:引起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13、选择性作用: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组织或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组织或器官作用很小或无作用的特性。

14、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5、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16、受体部分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有较弱内在活性的药物。

17、兴奋作用:机体器官原有的功能水平提高。

18、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互相竞争相同受体,与受体可逆性结合,从而阻断激动剂作用的药物。

19、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不可逆地作用于某些部位而妨碍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并拮抗激动药的作用。

20、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21、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2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23、药源性疾病:少数由于药物所致的较严重且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

如肼屈嗪引起的红斑狼疮。

24、安全范围:指ED95与TD5之间的距离。

25、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与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并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主要为糖蛋白或脂蛋白,也可以是核糖或酶的一部分)。

26、配体:能与受体匹配结合的内源性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结构特异性的药物。

27、量反应:指药理效应强弱呈连续性变化,并可用具体数量表示。

28、质反应:有些药理效应不呈量的连续变化,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称之。

29、常用量:大于最小有效量而小于极量的剂量。

30、特异质反应:指少数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其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

五、名词解释
1.pKa 7.主动转运13.肝药酶诱导剂
2.肝药酶8.表现分布容积14.肝药酶抑制剂
3.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9.生物利用度15.半衰期
4.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10.首关消除(首过效应)16.稳态血药浓度(坪值)
5.肝肠循环11.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
6.被动转运12.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
1.pKa: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解离常数负对数或该药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值。

2.肝药酶:肝药酶又称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由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Ⅱ组成,其功能是促进多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转化。

3.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使大多数药物灭
活。

4.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为结合反应,与体内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结合,使药物活性降低或灭活并使极性增加。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被动转运:药物依赖于膜两侧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

7.主动转运:药物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转运过程。

需要载体和能量,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8.表现分布容积(Vd):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的容积量(以L或L/kg为单位)。

9.生物利用度(F);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10.首关消除: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1.一级动力学消除:即单位时间内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进行消除。

其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12.零级动力学消除:即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数量消除药物,其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

13.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便药物效应减弱。

14.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15.半衰期(t1/2):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6.稳态血药浓度:属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每隔一个t1/2等量给药一次,则经过5~7个t1/2后,消除速度与给药速度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即称稳态浓度。

二、名词解释
1.耐受性4.耐药性
2.成瘾性5.习惯性
3.配伍禁忌6.依赖性
1.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保持药效不减。

2.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性,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紊乱,如停用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3.配伍禁忌:药物在体外配伍使用时,直接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而影响药物疗效或发生毒性反应。

4.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5.习惯性:由于停药引起主观上不适的感觉,精神上渴望再次连续用药。

6.依赖性:主观上需要连续用药,包括习惯性和成瘾性。

五、名词解释
1. 胆碱能危象
2.眼调节痉挛
1.胆碱能危象:中毒量时运动终板有大量Ach积聚,使肌细胞膜过度去极化而阻断神经肌肉传导,肌无力症状加重。

2.眼调节痉挛:激动睫状肌M受体,使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以致使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

五、名词解释
1.竞争性肌松药(非除极化型肌松药)
1、竞争性肌松药(非除极化型肌松药):能与Ach竞争性地与骨骼肌运动终板上N2受体结合,而本身并无内在活性,使终板膜不能除极化,从而导致骨骼肌松弛的药物。

2、除极化型肌松药:与运动神经终板上的N2受体结合,使肌细胞产生持久的除极化作用,从而使N2受体对Ach的反应减弱或消失,导致骨骼肌松弛的药物。

3、眼调节麻痹:阻断睫状肌M受体,使睫状肌松驰,悬韧带拉紧,晶体变扁平,屈光度降低,不能将近距离的物体清晰的成像于视网膜,以致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晰。

五、名词解释
1.快速耐受性
1、快速耐受性:某些药物在短时间内反复应用后药效递减直到消失。

五、解释名词
1.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2.内在拟交感活性
3.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
1、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先用α受体阻断药,再用肾上腺素,由于α受体缩血管效应被阻断,AD仅表现β2受体扩血管效应,结果血压不升反降。

2、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受体阻断药如吲哚洛尔和醋丁洛尔除了有阻断β
受体的作用外,其本身尚具有微弱的β受体激动作用。

3、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是一类与α受体可逆性结合,竞争性阻断α受体,
从而拮抗肾上腺素的α型作用的药物。

4、反跳现象: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后突然停药,可引起疾病复发或恶化,
可能是受体向上调节所致。

三、名词解释
1.全麻药
2.复合麻醉
3.基础麻醉4.诱导麻醉
1、全身麻醉药:是一类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能可逆性使意识、痛觉及其它感觉及反射消失的药物。

达到消除疼痛和骨骼肌松弛,辅助进行外科手术。

2、复合麻醉:临床上为了克服单一麻醉药麻醉时的缺陷,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和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增强麻醉效果,在麻醉前及麻醉中采用联合用药的麻醉方法,称为复合麻醉。

3、基础麻醉:在病人进入手术室之前给以大剂量的催眠药,使病人达到深睡眠状态,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使麻醉过程平稳。

4、诱导麻醉:应用作用迅速的全麻药如硫喷妥钠,使迅速进人外科麻醉期,以避免诱导期的不良反应。

方式是。

五、名词解释
l、局麻药:局麻药是一类以适当浓度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暂时、完全和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而对各类组织无损伤作用性影响的药物。

2、表面麻醉:是将穿透性较强的局麻药应用到局部粘膜表面,使粘膜下感觉神经末梢麻醉。

3、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手术部位的皮下、皮内、粘膜下或深部组织中,使其浸润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4、阻滞麻醉:又称传导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神经干周围,阻断神经干的传导,使该神经干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

5、蛛网膜下腔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内,以阻断脊髓神经根的传导,产生更大范围的麻醉。

6、硬脊膜外腔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腔,让麻醉药沿着神经鞘扩散,穿过椎间孔,阻断脊神经根部的传导的麻醉。

五、名词解释
1.巴比妥类的再分布
1、脂溶性极高者如硫喷妥纳极易通过血脑屏障迅速分布于脑组织,故静脉注谢能立即起效,产生麻醉作用,但一次给药,作用只能维持几分钟,因其自脑组织及血液迅速转移至骨骼肌,并再转移到脂肪组织,这种现象称之。

五、解释名词:
1.成瘾性
2.麻醉(性)药品
1、成瘾性:反复连续应用某些药物如吗啡;机体产生精神与躯体依赖性称为成瘾性:一旦停药则出规戒断状态,若再次给予该药戒断状态消失。

2、麻醉药品:反复连续、多次使用产生成隐性的药品,如吗啡、度冷丁等。

五、名词解释
1.水杨酸反应
2.阿司匹林哮喘。

1、水杨酸反应:水杨酸类药物大剂量使用时,出现的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重听、头痛,甚至精神错乱等,称之。

2、阿斯匹林哮喘: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称之。

五、名词解释
1.肾上腺皮质危象
2.反跳现象
3.停药症状五、简释名词
1、肾上腺皮质危象: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直至药后的一年内,病人如遇应激情况时,可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甚至昏迷休克。

2、反跳现象:指患者症状基本控制后,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引起原病复发或恶化的现象。

3、停药症状:停药出现原有疾病所没有的一些症状如肌痛、关节病、乏力、情绪消沉等。

五、名词解释
甲状腺危象
甲状腺危象:因精神刺激。

感染、手术、外伤等诱因,使甲状腺激素突然大量释放入血,导致病情恶化,患者出现高烧,心力衰竭、肺水肿、电解质紊乱而危及生命,称甲状腺危象。

五、名词解释
1.同化激素
1、指一些雄激素样作用较弱而同化作用较好的睾丸素衍生物,如苯丙酸诺龙、康力龙、康复龙、大力补等
五、名词解释
1.抗生素
2.抗菌谱
3.抑菌药
4.杀菌药
5.化疗指数五、名词解释
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抗菌谱: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抑菌药: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杀菌药:既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且能杀灭微生物的药物
化疗指数:是衡量化疗药物安全性的评价参数,一般可用感染动物的LD50与ED50的比值,或5%的致死量(LD5)与95%的有效量(ED95)的比值表示。

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
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称之。

又称为菌群交替症。

灰婴综合征:由于新生儿和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含量和活性较低,解毒功能差和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排泄功能低下,而引起的氯霉素蓄积中毒。

抗菌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菌活性: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