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不等于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钱不等于幸福

有人说,有钱不一定快乐,但没有钱就铁定不快乐!还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是没错的.金钱最大的用处不过是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弄明白这一点,我们对钱的追求也就能够知足和知止了.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不能以金钱.权力.荣耀和征服来衡量,如果以强迫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获取或误用,或者用执著的态度来看待这些事情的话,它们就会成为占有者痛苦和悲伤的根源.

如果一个人为自己所定的发财目标而活的话,他肯定会成为一个“金钱至上”的人,变成一生为赚钱而活着的奴隶,一部赚钱的机器。许多人在赚钱之初,美工没有想过,这一生赚钱究竟是为了什么?是自己消费,还是留给后代,或是施舍于慈善事业,造福社会?在社会一致认同“赚钱很重要”的情况下,便开始了一生忙忙碌碌、早出晚归、拼命赚钱的生活。

这种人一生忙于赚钱,到最后却忘了或根本就不知道赚钱的初衷,拼命赚钱,不懂得如何利用金钱使自己更幸福、更快乐、更健康,也不懂得回报社会,最后只会变成金钱的奴隶。你挣得越多,相要的东西就越多。这个带有物质欲望的问题就是,除非你极端小心,否则就会贪得无厌。记住,钱并不是越多越好。

幸福与金钱没有必然的联系。要明白金钱只是许多东西的外壳,却不是里面的果实。它能带来食物,却带不来胃口;能带来相识,却带不来友谊;能带来婚姻,却带来来感情;能带来享受,却带不来幸福。

对于到底找什么样的人结婚,我认为中国的一句古话“门当户对”还是蛮有道理的。虽然不乏有那种灰姑娘变公主的成功例子,可是那又有几人?对于大多数的平凡人来说还是需要门当户对的吧。我所说的门当户对,是很多方面的门当户对。

1、双方家庭环境、背景相似。这样双方父母在一起交流,基本不会有什么代沟或者障碍,也不会发生谁看不起谁,或者谁吃亏了之类的现象。

2、两人的教育程度、思想程度相似。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才会有共同语言,生活在一起一辈子,不是靠一时的激情,很多时候是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如果在思想上都不能交流的话,何来的理解与扶持呢?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丹尼尔·卡奈曼(Daniel Kahneman)教授以及恩格斯·帝顿(音)教授在2008年至2009年间针对45万名美国人进行了民意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年均收入在7万5000美元(约合8700万韩元)以下时,幸福感会随着金钱的增加而有所增强,但是一旦超过这个数目,就不会有明显的差异。

7万5000美元仅仅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的1.5倍。按照韩国的标准,大约为3万美元左右,考虑到没有表现出购买力评价的经济情况,即使再上调30%,这个数值也仅为4万美元,换算成韩元大约为4500-5000万韩元左右。虽然这不是一笔小钱,但是很多人并不认为这个数额是可以让人们感受幸福的最高平均值。

幸福就是对需求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有低层的和高层的。低层的需求,如饥饿、口渴,容易满足,而高层的需求就不那么容易满足。有钱人低层的需求早就满足了,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满足,所以常会因不能满足而感到不幸福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需求之上是“依存和爱的需求”,也就是人的社交需求。屈英说,这也是许多有钱人头疼的问题。许多富人渴望被爱,但又担心别人爱他是因为他有钱,他很难判定对方爱的是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的钱。在人际交往中,由于背负了太多的金钱包袱,很难真心相见、坦诚以待,人与人之间距离比较大。此外,有钱人的不安全感比较强,因而防御心理比较强,也造成难与他人亲近。

“幸福,更多的来自于感情的交流;人最痛苦的,也就是感情上不能交流。“同样的收入,不同的用途,就能产生不同的幸福感。例如买房子,占很大一笔钱,但还不如和朋友喝茶、聊天让人感到幸福。”

多数研究者评价幸福感主要从三方面内容入手:一、认知评价,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感;二、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

三、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心理医生奚恺元认为,幸福就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指数就是用来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

“幸福,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丛中举例说,一盆饭,一个人吃,能够满足食欲和味觉的快感,让人幸福。但仅此而已。如果同样这盆饭,两个人吃,边吃边聊,除了满足食欲和味觉的快感,还增加了一大块让人幸福的东西。幸福,更多的来自于感情的交流;人最痛苦的,也就是感情上不能交流。“同样的收入,不同的用途,就能产生不同的幸福感。例如买房子,占很大一笔钱,但还不如和朋友喝茶、聊天让人感到幸福。”对于《瞭望东方周刊》的幸福感测试,丛中分析说:“上海、北京收入虽然高,但支出也多。幸福与否,要看用于情感交流的支出占整个支出的比重。成都人喜欢摆龙门阵,假如北京人年收入100万元,拿1%出来喝茶聊天,而成都人收入10万元,却拿2000块钱喝茶聊天。绝对数量少,但相对数量多,那么,成都人一定比北京人更幸福。”

此外,丛中还提出了一个观点:“人是需要刺激的。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还与刺激有关。”他说,“刺激是生物对外界做出反应的能力。调整刺激会带来内在的痛苦,接受刺激使心理感受更加丰富。”他多次给人讲这样一个故事:两个老奶奶,拄着拐棍在街头相遇,她们聊起天来。一个说:“我这辈子太不幸了,爱过几次,但总不能和心爱的人结婚。”另一个说:“我这辈子也没爱过谁,平平淡淡过了一辈子。”谁更幸福?丛中说:“当然是第一个。第一个老奶奶情感经历丰富,虽然有痛苦,但在痛苦之前,一定有爱的感觉。第二个虽然没有痛苦,但也失去了爱的感觉。生活没有了刺激,就没有了生命力。许多闲散的人,为了追求刺激,酗酒、赌博、打架,甚至吸毒。对刺激的追求其实是对幸福的需求。”

有钱了,还不如贫穷时幸福

“在一定范围内,金钱能够带动幸福感,但绝对达不到‘控股’的程度。金钱不能与幸福直接对应,幸福还有许多其他决定因素。”

在国内某大型I T集团做主管工程师的张雅小时候穷的连鞋都没有,一次,冬天下着大雪去学校取成绩单,怕把惟一一双布鞋弄湿了,竟然光着脚,往返走了很远的路。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也因为穷,早早辍学。只有他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勉强读了下来。后来,张雅硕士毕业了,来到了首都北京,过上了白领的生活,而他并不觉得幸福。他说:“曾经的贫穷是一种不幸,但现在发现,有了钱未必就幸福。小时候虽然穷,但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现在收入虽然多了,但生活成本也高了,工作压力也大了。所以,还是小时候最幸福。”曾经以为有钱就幸福的他,现在认为幸福由三部分决定:家庭、婚姻和工作,和金钱没有太大关系。“钱能满足基本生活就够了。”

北京大学精神研究所丛中教授说:“幸福有现实的层面,也有情感的层面。现实的层面和金钱有一定关系。拿着钱干一些不太花钱的事,如吃吃饭、买买东西什么的。但金钱的需求是没有上线的,再有钱的人也有买不到的东西。有研究表明,100万元以内,钱能让人感到满足,使生活质量提高,产生幸福感。超过了100万元,就只是一堆数字了。对用违法手段获取金钱的人,更多的钱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当罪证。”他还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金钱能够带动幸福感,但绝对达不到‘控股’的程度。金钱不能与幸福直接对应,幸福还有许多其他决定因素。”

所谓“幸福”,从来就不能与金钱划等号。有时候,喝一杯清茶你也会感到幸福;有时候天天山珍海味地吃也毫无幸福可言———那些吃尽山珍海味的“大款”、“富婆”不是曾发出过“穷得只剩下钱了”的哀叹么?幸福,离不开物质基础:过去那种“半年糠菜半年粮、缝缝补补又一年”的生活,恐怕谁也不会去怀念并把它当成“幸福岁月”的吧?但幸福也决不等同于物质保证:如果“拿起筷子吃肉”就感到幸福了,就不会出现“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了。

幸福固然离不开物质,但更离不开精神的愉悦和追求。我们常可以看到:有一些家庭当能够“白菜豆腐保平安”时,其乐融融,和睦相处,这时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就成了家庭成员的共同追求,所以,家庭中弥漫着一种宁静、幸福的氛围。而一旦“发”了,大把的钞票引来的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