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合集下载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与适用范围用容量瓶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部分的细集料。

2 仪具与材料(1)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 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齐平,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相同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过1℃。

5 计算5.1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r a=m0/(m0+m1-m2)(T0328-1)式中:r a——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细集料对水的表观密度(g/cm3);ρw——水在4℃时的密度(g/cm3);αT——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得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用;ρT——试验温度T时水得密度(g/cm3),按附录B表B-1取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试验方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试验方法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6.:ρa—细集料对水的表观密度(g/cm3);
ρw—水在4℃时的密度(g/cm3);
αT—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得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ρT—试验温度T时水得密度(g/cm3),按附录B表B-1取用。
6.3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①检测项目名称;②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③试验日期及时时间;④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⑤细集料堆积密度、紧装密度;⑥执行标准;⑦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试验注意事项:
8.1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过1℃。
5.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T0328-2005)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28-1)
式中: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3.试验环境:
进入试验室检查温湿度仪,在试验记录中注明室内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序号
名称
使用要求
1
天平
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
容量瓶
500mL。
3
烘箱
能控温105℃±5℃。
4
烧杯
500mL。
5
其它仪器
小勺、直尺、浅盘等。
4.2试样制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二、细集料表观密度检测实施细则(一)国标1、检验依据1.1《建筑用砂》(GB/T14684-xx)。

2、质量要求2.1 产品标准2.1.1《建筑用砂》(GB/T14684-xx);2.1.2《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50/5017-xx)。

2.2 技术要求2.2.1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

3、适用范围3.1 适用于检测天然砂和人工砂的表观密度,即其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与实体积之和)的烘干质量。

4 主要仪器设备4.1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 4.2 容量瓶:500ml;4.3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4 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等。

5 检测前的准备5.1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送检和自检合格5.2 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约660g作为表观密度检测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5.3样品数量:每个样品检2份试样。

6 操作步骤6.1 称取试样300g(G0),精确至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加入冷开水,接近500mL刻度处停止加水。

6.2 用手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出气泡,紧塞瓶塞,静置24h左右。

然后用滴管加水至500mL刻度处,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1,精确至1g。

6.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水(与第6.1条冷开水相比,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2,精确至1g。

7 数据处理7.1 表观密度?0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0?(G0)??水G0?G2?G1式中:G0—试样的烘干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水—水的密度,1000 kg/m3。

7.2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0kg/m3。

水泥(掺合料、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水泥(掺合料、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十二、水泥(掺合料、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一、目的检测水泥(掺合料、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指导试验员按标准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指导配合比试验和进厂材料验收数量。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表观密度;执行标准:GB/T 208—2014《水泥密度测定方法》;三、适用范围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石灰石粉、油页岩粉、砂子(石子可打碎测)等表观密度检测。

四、职责试验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边做试验边做好记录,编制检测报告,并对检测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以连续供应的500t相同等级的水泥为一批、掺合料200t为一批、细集料按500t为一批,不足时或需要检测时取一个样。

从运输工具、贮灰库或堆场中的不同部位取15份试样,每份试样1~3kg,混合拌匀,按四分法,缩取出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样)。

六、仪器设备1.李氏瓶2.恒温水槽(控制在20±1℃)。

3.电子天平:精度0.01g。

4.温度计(0.1℃)。

5.蒸馏水(纯净饮用水)。

6.磁力棒、滤纸、小汤匙。

七、环境条件操作室: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1.水泥(掺合料、细集料)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在110℃±5℃温度下烘干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20±1℃)2.称取水泥(掺合料、细集料)70g、粉煤灰50g、砂子60g、石子60g、矿粉60g,精确至0.01g。

可按实际情况增减称量材料质量,以便读取刻度值。

3.将蒸馏水(纯净饮用水)注入李氏瓶中至“0ml”到“1ml”之间刻度线后(选用磁力搅拌此时应加入磁力棒),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应控)。

制在20±1℃),恒温至少30min,记下蒸馏水的初始(第一次)读数(V14.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蒸馏水的部分仔细擦干净。

细集料试验

细集料试验

细集料试验T 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⑴标准筛。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⑶摇筛机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 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4.1干筛法试验步骤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 ,准确至0.5g。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
技术指标值
(%)
备注:
试验:复核:日期:年 月日
试验室名称: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
第页,共页JJ0209d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进场单号
试验依据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进场日期
- -
技术规范
技术要求
序号
试样编号
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试样烘干质量 (g)
试样+水
+容量瓶质量(g)
水+ 容量瓶 量(g)
表观 相对密度
表观相对密度平均值
水温(℃)
表观密度(g/cm³)
技术指标值(g/cm³)
容量筒容积(mL)
容量筒质量(g)
容量筒+堆积砂总质量(g)
平均堆积密度(g/cm³)
容量筒+紧装砂总质量(g)
平均紧装密度(g/cm³)
技术指标值(g/cm³)
空隙率(%)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PPT课件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PPT课件

Vs
矿质实体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的 大小,主要取决于细集料 的种类和风化程度,应大 3 于 2500 kg /m
ms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T0328-2005)
3、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 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 m)。 2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 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 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 (温差不超过1℃)至瓶颈 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 m 1 )。 外水分,称其总质量(
细集料的物理性质:
集料的内部结构主要是由矿质实体、闭口孔 隙、开口孔隙和空隙等四部分组成。
细集料的技术性质
集料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见图所示:
体积
Vv
质量空隙Βιβλιοθήκη Vi开口孔隙m0
表观密度是指单位体积 (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和 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 干质量。
Vn
闭口孔隙
a
m vs vc
V
V0
m
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结果计算与评定
2、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计算如下式:
a a T
( ) a a T W
a
g / cm3 g / cm3
W
T
T
g / cm3 g / cm3
小结
细集料的技术性质 试验结果的计算与评定
布置作业: 复习今天所学的细集料表观密度试 验步骤。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T0328-2005)
结果计算与评定
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如下式:
m 0 a m 0 m 1 m 2
a ---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 试样的烘干质量,g;

容量瓶法

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砂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2.1 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2 容量瓶:500mL。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4 烧杯:500mL。

2.5 蒸馏水。

2.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3 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湿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上水温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湿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摄氏度。

5 计算5.1 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0(m0+m1-m2)式中:γa--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2)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砂的表观密度,g/cm3;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1000kg/m3;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取用;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1取用,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表1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容量瓶法(T0328-2005)
复习提问:
怎样用坍落度检测混凝土和易性
讲授新课
1 细集料的技术性质
2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3 试验结果计算及评定
4 小结
细集料的技术性质
工程上以粒径的大小为界,通常将集料分粗集 料及细集料;其中在沥青混合料中,以 2.36mm为 界,在水泥混凝土中以4.75mm为界。 分类: 1、天然砂:由岩石在自然条件下风化形成的。 天然砂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河砂:性质较好,多用。 山砂:含泥量及有机杂质多。 海砂:混有贝壳和盐分等有害杂质。
a ---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 cm3 ; g W --- 水4℃时的密度, / cm3 ; g T --- 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T --- 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 / cm3 。 g
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1 g / cm3 时,应重新取试样试验。
小结
细集料的技术性质 试验结果的计算与评定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 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 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 (温差不超过1℃)至瓶颈刻 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 水分,称其总质量( m1 )。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T0328-2005)
结果计算与评定
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如下式:
a
m0 m0 m1 m2
四、试验步骤:
1、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 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 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 24h左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试验原始记录

细集料试验原始记录

试样烘干质量(g)m0 水+容量瓶总质量(g)m1 试样+水+容量瓶总质量(g)m2
表观相对密度测值
表观相对密度测定值
试验水温T(℃)
水的密度(g/cm3) 表观密度(g/cm3)
备注
试验:
复核:
日期:




页,共

JJ0202b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容量瓶法)
试验室名称:江西安源路桥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工程部位/用途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试验依据
样品编号 357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试样制备 试验前试样 质量(g) 试验编号 超粒径颗粒质量 (g) 超粒径颗粒占试样 总质量百分率(%)
复核:
日期:




页,共

JJ0202b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容量瓶法)
试验室名称:江西安源路桥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工程部位/用途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试验依据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试样制备 试验前试样 质量(g) 试验编号 超粒径颗粒质量 (g) 超粒径颗粒占试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质量百分率(%)
试样烘干质量(g)m0 水+容量瓶总质量(g)m1 试样+水+容量瓶总质量(g)m2
300
300
639.7
633.4
825.9
819.7
表观相对密度测值
2.636
2.638
表观相对密度测定值

细集料试验

细集料试验

12.1 细集料试验1.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1)试验目的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以鉴定细集料的品质,同时亦为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

2)试验仪具(1)托盘天平:称量1kg ,感量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试验方法(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 (0m ),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2m )。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中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

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1m )。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得超过1℃。

4)结果计算及精度要求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2.1)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2100m m m m a -+=γ (12.1)式中:a γ——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0m ——试样的烘干质量,g ;1m ——水和容量瓶的总质量,g ; 2m ——试样、水和容量瓶的总质量,g 。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按式(12.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T a a ργρ⨯=或w T a a ραγρ⨯-=)( (12.2)式中:a ρ——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 3;T α、T ρ、w ρ——意义同前,T ρ取值参见表12.1。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筒容积 的质量 装砂的总质
(ml) (g)
量 (g)
样品质量 (g)
监 紧装密度
紧装密度 (g/cm3)
紧装密度 平均值 (g/cm3)


监 空隙率(%) 制 结论:
自检评鉴: 试验人:
日期: 复核人:
监理评 鉴:
主管:
日期:
第1 / 1 页
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表观密 度
(g/cm3)
堆积密度 平均值 (g/cm3)
紧装密度 平均值 (g/cm3)
日期:
人:
主管:
第1 / 1 页
表观相对密度 单值 平均值
水温 (℃)
水在试验 温度时的
密度 (g/cm3)
表观密 度
(g/cm3)

省 交
容量 容量筒 容量筒和堆
筒容积 的质量 积砂的总质
(ml) (g)
量 (g)
样品质量 (g)
通 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 (g/cm3)
堆积密度 平均值 (g/cm3)

程 空隙率(%)
质 量
容量 容量筒 容量筒和紧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 称:
岱山县江南山至牛轭岛公路工 程
合同号:
01
试验编号:
委托单位
试验规程
监理单位 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委托单号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现场桩号
环境条件
工程部位
试验设备
试验单位
试验日期
表观密度 浙 (容量瓶法)
试样的烘
试样、水及
水及容量
干质量 (g) 容量瓶质量 (g) 瓶质量(g)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编号:B-102-□□□□-□□□□
工程名称
施工时间
桩号及部位
检验时间
项次
检验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验结果
检验频率和方法
1
基础压实度(%)
2
基础平整度(mm)
3
护栏地面以上中心高度(mm)
4
护栏混凝土强度(MPa)
5
轴线横向偏位(mm)
结论:
监理工程师:日期:
承包人:日期: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编号:C-4-2-□□□□-□□□□试验单位合号样品名称试验规程
样品来源
试验日期
试件
编号
试样
来源
烘干细集料
试样质量
(g)
试样+水+容量瓶总质量
(g)
水+容量
瓶总质量
(g)
水温修
正系数
表现
密度
(kg/m3)
通过
平均值
(kg/m3)
结论
试验负责人:日期:
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混凝土护栏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细集料表观密度表

细集料表观密度表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是评估细集料物理性质的重要环节。本次试验遵循公路工程集料规程,由道桥1004班3组进行。在30℃的温度条件下,我们选取了两个试样,详细记录了烘干细集料的质量、试样与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以及水与容量瓶的总质量。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计算出水温修正系数,并得出两个试样的表观密度平均值均为2.60g/cm³。试验过程中,我们确保所有操作符合标准法要求,数据记录准确,并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陈磊审核确认。通过本次试验,我们有效获取了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数据,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
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
2.36mm部分的细集料。

2 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lkg,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0C±5℃的烘箱
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o),装入盛有小半瓶洁净
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
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
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
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
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
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5 计算
5.1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
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28-1)

式中:γa —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 — 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 — 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 — 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按式(T0328-2)计算,
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 或 ρa=(γa-αT)×ρ
w

(T0328-2)
式中:ρa —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
w
— 水在4℃时的密度(g/cm3);

α
T
— 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

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ρ
T
— 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cm3),按附

录B表B-1取用。

6 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
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