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教学思路】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

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所深深的感动。

它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尽情颂扬了生命的美。

为此,本课主要设计为让学生自己“以问质疑”、“以读促悟”。

初问、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再问再读,体会的是生命的美;悟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教学内容】
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教学设计理念】
1、新课标要求这一学段的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

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进入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精彩的细节,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

2、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

基于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反思,我尝试在教学中把“点菜”的权力还给学生——即教学不一定根据教师的计划来推进教学,教师将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情感感染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探究拓展,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解决者。

【教学步骤】
一、播放影片,情境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
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放进自己的感受,认为本文的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欢愉而深沉
2、学习生字新词:熬(áo)过分歧(qí)
霎(shà)时蹲(dūn)下水波粼粼(lín)
3、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理清本文层次(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明确:去散步——解分歧——背世界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以问质疑,合作探究
教师就课文层次板书四个词:“散步、分歧、决定、背”,要求学生分四大组分别就上述四个词“自设问题”,各抒己见,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将觉得有价值的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推选中心发言人在全班交流,教师再适当点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一)“去散步,体验亲情温馨”
谁散步?为什么散步?为什么选择在田野散步?散步的时间是?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产分歧,感受一波三折”
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歧,作者感受到了什么?文章为什么要设置分歧?(写文章要注重一波三折)
(三)“作决定,理解孝心责任”
产生分歧后,“我”如何决定?“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四)“背世界,抒写生命赞歌”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是否大词小用?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自主设疑、合作探究,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

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四、以读促悟,品味语言
(一)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二)品读一些美句
(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

“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应该怎样朗读?(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

读出“我”对母亲的孝心。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三)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怎样朗读这一段?(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一句都要重读。

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

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在朗读中理解感悟“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我们一家人的“整个世界”,就是尊老爱幼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世界”,就是生命绵延、生生不息的“整个世界”。

领悟每一个生命个体应有的使命感。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朗读时要细心体会。

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配乐)
五、拓展运用,归纳总结
(一)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1.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

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

遇到风急浪险,也不孤单。

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

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

从这里起航,向这里停靠,起点和终点重合。

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

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说说吧。

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

学生从左至右,谁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不间断。

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
的句子,就记录下来。

并注明小作者。

学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诗句。

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

(二)教师寄语,课堂总结
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包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子之心。

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

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
六、布置作业
1、请从“我”的儿子(或:妻子、母亲)的角度,改写《散步》。

2、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并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3、自选文章拓展阅读,交流阅读心得。

例如《妈妈喜欢吃鱼头》、《牵着母亲过马路》等。

七、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我”
(孝顺善良)
母亲儿子
(慈爱亲切聪明乖巧)
妻子
(温柔贤惠)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有明确的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认为:真正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应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上出自己的特色。

一、以读促悟,上出语文味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课文语言朴实无华,但文字后面的东西却意蕴深长。

为此,在突出教学重点时,我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品味语言,深切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亲情的感悟。

二、以问质疑,上出内需味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为此,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分四大组分别就“散步、分歧、决定、背”四个词来“自设问题”,各抒己见,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努力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体现了合作教学中的学生主体的地位,使教师做到了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总之,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回归本色,充满着犹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般的“语文味”;就应该尊重学情,真正从学生内需出发,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地位。

让我们提高自身素养,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聪明和睿智,上出自己的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