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一等奖 鲁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散步》教案(精选3篇)

六年级《散步》教案(精选3篇)

六年级《散步》教案(精选3篇)六年级《散步》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轻重缓急地朗读课文,读进角色,读出感情;(2)通过自身品味及合作探究,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3)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难点:(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意境美;(2)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多媒体激趣,导入情境:(课前播放温情media show,带动学生情绪,感受充满温馨的氛围,为下面情感的宣泄及活动的参与做铺垫。

)2、出示目标及学法指导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声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认真听读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学生自由朗读,互相讨论三读课文,美点寻踪,感悟语言的魅力学生自由活动,或读,或背3、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并回答几个问题:(多媒体展示字词)①参与散步的人物?散步的地点?散步的季节?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原词回答)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田野;②这是一次_________的散步?用一句话概括。

举例:这是一次春天里的散步;这是一次一家四口的散步;这是一次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散步。

4、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出示讨论题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落脚点一:劝母散步,让生命延续(1)我们知道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我为什么还邀请她出来?(2)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散步?真的是因为身体不好吗?落脚点二:爱的抉择,把爱延长(1)母亲和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2)在大路与小路中间,“我”最终决定遵从母亲,委屈儿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约定?(3)母亲后来为什么决定改变主意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什么?落脚点三:背起“世界”,让爱传承“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散步》学案第一课时 (1)(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散步》学案第一课时 (1)(精品)

《散步》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中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培养尊老爱幼的品格。

3.学生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

4.学生通过讨论、比较阅读,深入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5.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重点难点
1.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3、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
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四、参考资料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生前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其中一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其作《散步》被选入苏教版初二语文第二十二课,也被选入了2013年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一课。

莫怀戚先生于2014年7月27日15时45分因病在家中不幸去世,享年63岁。

《散步》优秀教案

《散步》优秀教案

《散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绘细腻的写作方法。

(3)学会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观察、想象,学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

(3)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用心体验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课文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散步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课文学习:(1)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3.写作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指导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

(2)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4.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体验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1.课文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散步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课文学习(15分钟)(1)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3.写作指导(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指导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

(2)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4.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体验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散步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文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绘细腻的写作方法。

在写作指导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指导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并进行仿写练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散步 鲁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散步 鲁教版

《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最近,老师看了一则公益广告,感慨颇多。

你们有兴趣欣赏一下吗?(课件展示视频《大家都在忙》)2、看完短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发言)可能谈到:我们在给父母物质关怀的同时,别忘了给他们精神上的关爱;我们长大了,应关爱父母,如同现在他们关爱我们一样;长大后的我们再忙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我们应善待老人;…………3、是啊!关爱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莫怀戚先生一家去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收获那份永恒的感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后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1)、给难字注音。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认读字词。

3、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分歧)4、引导学生“说事”。

5、明确。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

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三、深入文本,读文寻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散步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散步鲁-教版(五四制)

散步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二、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

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今天我们就学习莫怀戚的文章《散步》(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1)“我”劝母亲散步;(2)全家一起散步;(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决定委屈儿子;(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2同学们从文章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什么情感?(亲情)三细读课文,研讨课文内容。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边。

但作者却能通过这件小事,把一家三代四口人的性格特征很好地反映出来。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多媒体展示: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_____(谁)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孝”字的演变)“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假如你是儿子,你从这件事中获得什么启发?——孝顺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爱的教育尽在不言中。

)3、他们四口人组成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这是一个互敬互爱的和谐、充满爱的家庭(和睦)四、再读课文,探究课文主旨。

这个散步的分歧,最终在一家三代四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解决了。

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这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

下面我们齐读文章6、7、8自然段,重温那解决分歧,走在小路上这温馨的一幕。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

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听读过程中,标划出课文中提到的人物和事物。

听读结束后,学生回答问题,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进行修正补充,进一步把握文章思路。

(三)探究性学习在完成对文章内容感知梳理的基础上,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问题一:文中的分歧是怎样解决的?通过这个分歧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问题二: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发现文中的家庭是一个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相亲相爱的家庭。

在这个家庭中尊老爱幼的美德得以自然流露和发挥。

“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揭示了中年人既要赡养老一代又抚养下一代的人生责任。

也看出作者一家人愿意代替老年人去背负承重包袱的使命感。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到中年的我,上要赡养老一代,下要培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这就是人到中年的使命之所在。

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延续,我们才无愧于自己的家庭和社会。

(四)课堂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内涵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散步-鲁教版(五四制)(1)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散步-鲁教版(五四制)(1)

《散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内容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你的家庭和睦幸福吗?(意见不求统一)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也就是说,幸福的家庭是有共性的,那么在我们中国,幸福家庭的共性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散步》,从中去寻找幸福家庭的共性,解读幸福家庭的密码。

(板书课题)二、感知课文内容① 检查生字词。

②学生轻声跟着朗读带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③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屏幕投影出示抢答问题,学生抢答。

a.散步的地点?散步的季节?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c.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

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教师小结]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

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

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散步》优秀教案5篇

《散步》优秀教案5篇

《散步》优秀教案5篇编写完善的教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一个科学合理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散步》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散步》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词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

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记得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二、作者介绍(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莫怀戚的资料,然后进行交流。

)三、学习生字词:拆(chāi)散霎(shà)时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熬(áo)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快速抢答:①散步的人物有哪些?(奶奶、我、妻子、儿子)②散步的地点?(田野)③散步的季节?(初春)④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要求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⑤散步的结局如何?(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五、品读赏析:1、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前分别加一个修饰语。

一个(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 一个(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一个(活泼聪明、非常懂事)的儿子一个(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妻子2、散步过程中的分歧是如何产生的?3、文中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一分歧的?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将会怎么做?4、散步这样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尊老爱幼)教师小结: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故事不胜枚举,你能说出一两个吗?(学生可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交流。

鲁教版语文六上《散步》word教学设计

鲁教版语文六上《散步》word教学设计

《散步》小测一、基础知识1、注音(4分)霎时()分歧()酷冬()熬过()(shà qí kù áo)2、理解句子含义(4)①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结合课文,抓住“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去理解。

【答案】①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②“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3、解释词语(2分)(一会儿,形容时间很短。

极冷的冬天。

酷,极。

)霎时:酷冬:4、选词填空(3分)①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长着)。

②我的母亲又(熬过度过)了一个严冬。

③母亲(摸摸抚摸)孙儿的小脑瓜。

(熟悉课文,就能选出。

【答案】铺着熬过摸摸)5、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4)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②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结合语境理解。

【答案】形象的写出了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大。

“早已习惯”:说明母亲和儿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已经比较长。

“还习惯”:说明儿子因为年龄小,在许多方面尚未形成主见,往往照父亲的意见办事。

)6、散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的描写。

找出来,看看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解析】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结合课文主题回答。

【答案】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

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散步》优秀学案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散步》优秀学案

导学案科目:六年级语文总第 1 节编制教师:编制时间:班级:学生姓名:使用日期:等级评价:课题第1课《散步》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掌握以下词语:信服嫩芽分歧拆撒委屈水波粼粼霎时各得其所。

2.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4.阅读训练:课文1——4自然段。

重点难点重点:见目标1、4;难点:体会文章主旨;揣摩语言。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课前导学:1.熟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2遍)3.解释词语“各得其所”4.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5.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主旨)。

听写词语:解释词语:各得其所:导入新课:1.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你能说出感恩父母的古诗句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检查预习:1.轮读课文。

2.听写词语。

3.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4.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生活动积累感恩父母的古诗句: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交流后,在此处订正)写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自我完善(红笔订正)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自我完善自主学习:阅读课文1——4自然段。

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2.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我“很孝顺母亲?3.你是怎样理解“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的?4.你能说出第四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吗?1.2.3.4.合作探究:1.针对上面“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2.请学生上台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

3.师生共同探究,学生记录探究所得。

探究所得:随堂练习:仿照课文的开头的写法,任选一作文题,写个开头。

(例如:《钓鱼》等)背诵第4自然段。

课后反思(教师写教学反思)学生:这节课我发言次数:书写情况:不过关的知识:。

2016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0课散步word教案

2016秋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0课散步word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方式: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假想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讨的方式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进程一、导入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

全家人一路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路散步如此的寻常小事,也表现出浓浓的亲情。

此刻,让咱们一同走向早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试探下列问题。

①用一句话归纳全文内容。

学生试探后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早春的田野上散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如此启发:什么人?什么时刻?什么地址?干什么?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指名回答。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

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路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不合;“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别离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水池,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

在散步的进程中,那个三代之家就像安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

在岔道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

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形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

“我”以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缘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缘还很多。

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

那个决定是明智的,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

同时母亲的选择是——生:走小路。

(板书)师:这又表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生:爱幼。

散步优质课教案省一等奖(6篇)

散步优质课教案省一等奖(6篇)

散步优质课教案省一等奖(6篇) 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漫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答复)今日,我们一起学习《漫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漫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把握以下字词: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2、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

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1)用圈点法圈出精致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漫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漫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打算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终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尝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展多角度品尝探究。

鼓舞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明确:“我”恳切、孝敬;妻子贤良、温存;母亲老迈、服从而又有修养;儿子听话、懂事。

2、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严肃其事呢?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索的写作意图。

明确:(1)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2)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担当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3)我打算委屈儿子——表达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根本原则;(4)似乎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索其作用。

六年级语文教案 散步-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六年级语文教案  散步-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自主阅读教学《散步》《秋天的怀念》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了解《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找到并理解两篇文章写法上的共同点——以小见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析、感悟,能写出生活中体现亲情的平凡小事。

教学重难点:1.找到两篇文章中“以小见大”的写法。

2.写出生活中体现亲情的平凡小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生看一家人散步的图片,然后说感受。

2.师:今天让我们随着莫怀戚先生一起去散步。

二、介绍作者课件出示关于莫怀戚的资料。

三、学习《散步》。

1.生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勾画。

2.检查读书情况。

(1)检查生字。

(PPT出示个别易错生字)(2)回答问题。

(PPT出示)A、散步的人都有哪些?B、散步的地点?C、散步的季节?D、记叙的事情?E、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F、结局如何?3.体会情感。

(1)这一家人散步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家庭氛围?(指名说)这就是一种亲情的体现。

(2)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并写上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一家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氛围。

在这个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四、学习《秋天的怀念》。

1.下面请孩子们看看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看看在这个家里谁的担子最重?2.集体交流。

五、情感升华。

(1)学生倾诉,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2)作为年幼的你应该怎样做?六、教师小结。

1.家,是一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这节课,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去散步,感受到了长爱幼,幼尊长,一家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幸福美满、充满浓浓的亲情。

这种亲情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你们知道是什么美德吗?(师板书)2.《秋天的怀念》中又体现的是什么美德?(师板书)说说是通过哪些事来突出这种亲情的?(师板书)3.总结写法:看来,散步、宽慰、央求、念叨,这些小事,体现的却是尊老爱幼,母爱这样的大道理,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教学设计
2.方法目标: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相似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散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4.学习兴趣:学生对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课文内容具有较高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5.合作能力: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但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不够积极。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提高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5.家庭互动:与家人一起分享课文《散步》的学习感悟,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陪伴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家中开展“家庭读书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6.观察体验: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发现家人之间的关爱和美好,尝试用文字记录下来,与同学和老师分享。
7.作业反馈: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老师。老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人间真情的可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散步》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散步》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3.我喜欢文章中年老的母亲
原因: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
背着我。”
总结:很慈祥,疼爱孙儿;理解儿子的难处,
他不想让儿子为难,很开明;善解人意,能够
感受所有人的感受。
4.我喜欢文章中的妻子
“妻子”在文中没有说话,请根据提示,为她
设计一句话。
我说:“走大路。”
2.我喜欢文章中的孩子。
原因:“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
和儿子。”用整齐的句式表明儿子的聪明机灵;
儿子愿意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儿子还是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总结:可爱、聪慧、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师:文章中如孩子所说的对称句式有很多,请
同学们再找找,读读,体会其作用。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 后面。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 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 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
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
抽调了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
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
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于是就有
复习设想:古诗文是中华化的源头,包括词与言。课标要求诵读阅浅易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可见对于经典应在础上灵活培养兴趣,从而升审美情
段的意味。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 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学生自读,齐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 读,说出自己 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 独特的感悟。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散步(鲁教版).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散步(鲁教版).doc

《散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赏析语言,体会对称语句的好处。

【学习重点】1、积累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赏析语言,体会对称语句的好处。

【学习内容】1、朗读课文。

2、掌握生字词。

3、理解课文,总结人物形象。

4、赏析语句。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注意感情。

查工具书,在括号中注音或填写汉字,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信服两全拆款()分歧()垠()芽一sh d ()时水波1 i n 1 i n ()()各得其所2、找出散步的时间(季节)、地点、人物;散步中产生分歧的原因、经过、结果O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4、参考课后第一题,请换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二、合作探究1、回顾歌曲《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唱几句)2、在空格上加上一个形容词。

的爸爸,的妻子,的奶奶,的儿子。

3、课文中有许多对称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答:句子有对称的美感。

写出了老人和孩子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答:(2)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答:(3)我蹲下来,背起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答:三、成果展示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请一个同学把自己拟的标题展示给大家,并说出自己从哪个角度拟的。

四、精讲点拨1、《散步》是一篇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

记叙了什么样的“生活细节",渗透着什么样的亲情,表达一个什么主题?2、《散步》和孟浩然的诗歌《过故人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五、当堂训练1、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愁过了一个严冬。

熬:(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务皆菁前,终不愿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散步 鲁教版 (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散步 鲁教版 (1)

《散步》教学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基本读准节奏,积累“信服”等词语。

2、学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3、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文章关键句的意蕴,理解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4、了解景物描写及作用,积累文中对称式的句子。

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基本读准节奏,积累“信服”等词语。

2、学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文章关键句的意蕴,理解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教学设想以朗读为基础,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相互发问和探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丰富性。

“研讨和练习”的第三、四题,可采用积累的方法摘抄在笔记本上,让学生今后逐步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正确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家是温柔的港湾》家是温柔港湾/你我停泊的港湾/风雨再大都不怕/只要有个温暖的家/爱是温柔港湾/你我渴望拥有它 /旅途再苦也不怕/只要有个温暖的家/多少年以后/所有的温暖/哪怕只剩一句话/亲爱的你好吗……家为什么如此令人魂牵梦绕?因为家里有亲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重庆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温馨。

2、我们一起来背诵李白的《静夜思》故乡为什么令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因为故乡有家,家里有亲人,家里有亲情的温暖。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重庆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温馨和幸福。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分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试读课文,订正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1)易读错的字熬áo过嫩nèn芽分歧qí霎shà时(刹那)拆chā散委屈q ū水波粼粼lín(嶙峋、鱼鳞)2、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散步 鲁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散步  鲁教版

《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朗读、讨论为主的“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法指导]:1、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阅读时采用圈点批注法。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最佳效果。

[教学用具]:CAI课件、字词积累卡[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一家四口散步的图片,打出课题,配以轻音乐。

同学们,你们平时经常散步吗?都和谁一起?感觉如何呢?是的,的确很温馨。

一家人一起散步应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今天,就让我细细品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优秀的播音员即使在接到刚发来的新闻时,也能很好地把握感情,非常流利地读出来。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吧!1、一生读课文,其余同学采用圈点法标出读错的字词,读破的句子。

2、卡片出示字词读音,让学生识读熬(áo)、嫩(nèn)芽、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3、本文写了哪些人物的一件什么事?除以“散步”为题外,还可以另拟哪些标题,为什么?(明确:从文章的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可另拟题为三代人;母亲我儿子等。

)(二)跳读课文,局部探究1、理解分析这篇文章有两个关键,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屏幕显示)(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文章反映了我什么思想?母亲是怎么做的,反映了母亲什么思想?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2)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2、生跳读课文分析,同桌讨论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基本读准节奏,积累“信服”等词语。

2、学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3、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文章关键句的意蕴,理解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4、了解景物描写及作用,积累文中对称式的句子。

教学重点:
1、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基本读准节奏,积累“信服”等词语。

2、学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文章关键句的意蕴,理解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教学设想:以朗读为基础,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相互发问和探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丰富性。

“研讨和练习”的第三、四题,可采用积累的方法摘抄在笔记本上,让学生今后逐步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正确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家是温柔的港湾》
家是温柔港湾/你我停泊的港湾/风雨再大都不怕/只要有个温暖的家/爱是温柔港湾/你我渴望拥有它 /旅途再苦也不怕/只要有个温暖的家/多少年以后/所有的温暖/哪怕只剩一句话/亲爱的你好吗……
家为什么如此令人魂牵梦绕?因为家里有亲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重庆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温馨。

2、我们一起来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故乡为什么令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因为故乡有家,家里有亲人,家里有亲情的温暖。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重庆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温馨和幸福。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分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试读课文,订正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1)易读错的字熬áo过嫩nèn芽分歧qí霎shà时(刹那)拆chā散委屈
qū水波粼粼lín(嶙峋、鱼鳞)
2、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问题: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提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考:“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儿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景象;“我”的儿子和“我”的母亲为走大路和小路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说走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4、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况本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一家四口人在田野里散步)
(2)题目有什么特点?(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
(3)文章第一段简洁的内容交代了哪些内容?(此次可讲解记叙的要素和文章开头的特点)
散步的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起因——母亲老了,身体不好,经过——发生了分歧,结果——走小路,“我”和妻子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不好走的路。

三、品读课文,感悟温暖的亲情。

1、根据“阅读提示”回答: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2、齐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孝敬”“慈爱”?除了这些?你还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的哪些情感?(尊重、信赖、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感)
3、采用个人读、分组读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质朴的语言品味其丰富细腻的情感。

参考:
(1)母亲信服
..地点点头,就去拿外套。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我的母亲有熬.过了一个严冬。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6)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7)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四、问题探究,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本文重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关键性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分歧、走小路、背、妈妈和儿子;孝敬、尊重、关爱、信赖、疼爱、慈爱、责任。

2、请学生把黑板的词语分成两组,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最后归纳出给文章拟题目的两个角度:内容和角度。

同时也教给学生整体感知的方法: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3、自由发言:在这些题目中,你认为哪些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五、课后作业
1、理解并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母亲信服
..地点点头,就去拿外套。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出她强壮
..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出他
高大
..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搜集关于“家”的诗词、歌曲,并把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读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强化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问:《散步》记叙了怎样一件事?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二、齐读课文,培养学生流畅朗读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然后品味其妙处。

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主要是个人读,对读得好的要给予掌声鼓励。

2、问题探讨:你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哪些地方写的好?
参考:
(1)“在阳光下”烘托了诗一般的意境。

此处可拓展将本文的景物描写及作用。

(本文有两处景物描写,描写的时春天田野里充分生机的景象,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的温馨幸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2)“背”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家人互相关爱的温馨与幸福。

(3)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抓住关键词语“好像整个世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好像整个世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我”和妻子的责任重大,因为作为中年人的“我”和妻子,肩负着孝敬父母和抚养孩子的家庭责任,维系着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此处可拓展讲讲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本文以“散步”这一小事,反映了家庭如何才能和谐和幸福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3、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背诵最后一段。

四、摘抄文章对称式的句子,反复朗读,品味其好处。

五、拓展延伸,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对家的关注、对亲人的热爱。

1、周国平说,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种漂流,家是什么呢?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

那么,你认为,家是什么呢?
2、模仿下面的形式,续写几句话,表达你对亲情的理解。

亲情是脐带,维系着你的生命;亲情是牵手,给予你温暖与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或欣赏音乐《家是温柔的港湾》。

2、《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七、作业
课外练笔: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

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请拿起你的笔,描写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幸福的情景。

八、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