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有效交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
课堂对于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常说的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而这个中心落脚点就在课堂教学。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是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互动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这种交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是一种特殊交往活动,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从教学的形态起源来看,教学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从教学的存在形态来看,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往形式;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文本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只有通过特殊交往才能实现其目的。缺乏有效交往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如此,课堂教学缺乏有效交往,也不是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对话”是孔子的主要教育方式,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达到思想、方法、知识的传授。孔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一种“有效的交往”。
笔者在调研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有效交往,把课上成报告、演讲、讲故事,表演课,只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教师充当演员,学生只是观众;教师演得很精彩、很辛苦,而学生作为
观众可听可不听、可看可不看,好听就听一听,好看就看一看;不好听、不好看,就不听不看。大多数课堂沉闷、压抑;有的课堂学生在打瞌睡、在看课外书籍、带着耳机听音乐、玩东西、开小差等等。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后作业练习成堆;学生课后负担加重,厌学情绪越来越浓。学生情愿回家务农或打工,也不愿在学校继续读书;甚至有学生把学校称为现代“文明监狱”。教育行政部门已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曾经三令五申,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负担。学校也积极响应,提出“减负增效”的口号,将减负进行到底。于是取消补课,规定学生的教辅材料的数量,规定学生的作业量,规定学生的在校时间等一系列措施。结果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在城镇家教成风,甚至在农村一些有条件的家庭也不得不请家教。学校到是减负了,而学生家庭的负担反而加重。减轻学生的负担,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和乐而不为。表面上的减负,应该说并不难,下个文件,教育行政部门派人督察就能做到。难就难在减负后如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时间减少了,学生的练习、作业量减少,而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并没有减少。“减负增效”最大的矛盾在于“增效”,核心在于课堂教学。只有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现代许多教育专家比较公认的一堂好课的标准其中有一点就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所以笔者认为一堂好课(或有效课堂教学)必须看师生之间是否进行有效交往。因为学生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与教师的交往或互动;如果学生鸦雀无声,就
很难看出学生是否参与,更难看出学生参与的深度。现代许多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这些独特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中“有效交往”的最好典范。
实践证明,成功的课堂教学在于有效的课堂交往(或有效互动),缺少有效的课堂交往(或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也是低效的课堂。活动是学生生活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容在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离开了活动,学生的潜能就失去了得以凸显、发生、确认与表征的基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在教学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参与是交往的前提。因此我们倡导教师们要用激励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往。通过课堂的有效交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绿色,让学生享受愉快的学习生活。
交往就是互相来往。“来而不往,非理也”。教育交往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实质是教育环境中教育主体的交往,交往渗透在方方面面。从交往的主体看有:师生交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生生交往,是课堂中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从交往的形式看有:对话、交流、沟通、合作等形式;从交往的内容来看有:师生交往以灵魂和思想的交往,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行为规范的解读和人
文精神的感染;生生交往既有行为的互动,也有思维的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
本文所谈的有效交往,就是指有目的的交往;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交往活动。课堂上的有效交往要体现如下功能:智知共享功能(即师生通过对话沟通获得新知);相互理解的功能;意义创生功能;情感体验功能;社会适应功能;个性发展功能。
如何实施课堂的有效交往。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和角色,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机的激发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过程的示范者);新型的传授者(启发、点拨、引导、理解);终身的学习者;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其次是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交往的前提是交往双方要平等,不平等就谈不上真正的有效交往;师生之间课堂上的交往是为了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传递、文化的传承,最终使师生都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由“知识权威”转变为共同的学习者、合作者,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要建立一种师生相互理解和认同,相互接受,民主、平等与开放的教育氛围。第三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评价观。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自学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有利于课堂交往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交往的情境。第五、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交往的内容。交往的内容多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教师要善于设疑和质疑,创设探究
问题的情境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甚至争辩。第六教师要练就较强的课堂组织和管理的能力。有效交往大多要求开放式课堂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讨论、辩论往往是激励的,如果控制不好就可能导致课堂混乱,甚至有的学生浑水摸鱼。最终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但效果并没有好起来,适得其反。这也许是教师们不敢把课堂变成开放式课堂的原因所在。
总之课堂教学是离不开师生之间交往,离开师生之间的交往的教学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当然有效教学也离不开有效交往。只有通过教师、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同时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要通过有效交往来实现。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有效交往,教师也要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往,通过有效交往达到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传递、文化的传承,最终使师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如何提高师生之间的有效交往上下功夫;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应该把“师生之间如何进行有效交往”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
参考文献:
《教育学新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有效教师》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