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院 感 染 概 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概论

邯郸市丛台区中医院

护理部王瑞华

医院感染简介

起源

1847年在维也纳一所综合医院,当时产妇发生产褥热特别多,由医生接生的感染率10%,而由助产士接生的感染率为1%。原因是医生从产房到尸解室,又从尸解室到产房,又检查产妇,将感染的病菌传给产妇,而助产士不进尸解室,双手未被感染,因此不会传染病菌。

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1、增加病人的痛苦如外科手术造成的感染新生儿流行性腹泻造成的死亡已屡见不鲜医院内直接和间接死亡率达3.6%

2、住院日延长,影响了床位周转率增加了医疗护理工作的负担

3、增加了个人及医院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4、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医院感染的流行,必然涉及多名病人加之后果严重(如使病人致残或死亡),如在我国曾发生新生儿鼠伤寒流行事件造成多个新生儿死亡,深圳妇儿事件造成多位产妇伤口感染,无不使所发生的医院威信扫地,同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5、阻碍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大器官的移植手术,其中失败原因之一是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定义(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我国医院感染控制发展的概况

●80年代初期,几家大医院开展医院感染课题研究

●86年,卫生部医政司成立了院感监控协调小组,组建了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

●90年,卫生部颁发《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标准》中将医院感染管理列为其中一项内容

●94年,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90年代末,我国基本完成了第一轮医院分级评审工作院感管理以步入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轨道。

医院感染的对象

●广义的讲: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探视者、陪护家属、医院各类工作人员

●窄义的讲:住院病人、医院各类工作人员

医院感染的分类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

1、寄居部位的改变或寄生正常菌群的部位迁移如大肠杆菌进入泌尿道或手术时通过切口进入腹腔、血液等

2、宿主全身免疫功能下降

3、菌群失调

4、二重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包括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或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

通过物品或医院内的环境感染,亦属于外源性感染。其感染方式如下:

1、病人在感染性疾病的潜伏期,一直到病后一段恢复期内,都有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别人。

2、带菌者有些健康人可携带病原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在一定时间内仍可继续排毒,他们是重要的传染源。

●医院感染的流行及阻断方式

医院感染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的易感性。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发生医院内感染。因此,只要阻断或控制住其中某一个环节,也就终止了医院感染的传播。

一、传染源

1、病人自身的正常细菌

2、有临床症状和携带病原体的周围病人

3、来自工作人员

4、病人家属和探视者

5、来自医院的环境

6、来自未彻底消毒的器械

7、来自血液制品、药物

8、动物性的传播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流行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传染源只有通过传播途径才能感染别人(或自身)。大多数感染,要依赖于外环境中的某些媒介物的携带和传播,才有可能经由“适宜”的门户侵入人体的某部位(定植或感染)。

其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共同媒体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

(一)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传播形式有:直接传播、间接传播、飞沫传播(二)空气传播飞沫核传播、尘埃传播、医源性气溶胶感染

(三)共同媒介传播经水、食物传播、药物及各种制剂传播

(四)生物媒介传播

三、人群的易感性是流行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在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情况下,若没有易感的病人,也不会发生医院感染。

(一)患有严重影响或损伤机体免役机能疾病的病人

(二)侵入性的诊断治疗

(三)接受各种免疫抑制疗法

(四)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

(五)老年、婴幼儿及营养不良者

●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

我国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总结了三条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对策:

⑴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德,,包括对病人的极端负责精神和提高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水平,以便认真贯彻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

⑵保证医院消毒灭菌质量,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医院环境中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减少病人正常菌群的破坏,保护病人的防御机制。其中抓好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被认为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为重要、有效的措施。

目前医院消毒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对医院消毒管理认识不足;

2、医护人员整体消毒隔离知识比较欠缺

3、采用的消毒方法不合适;

4、消毒剂应用不合理;

5、不重视对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检测;

6、进行消毒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对医院消毒的具体规定

第三十七条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第三十八条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2%的戊二醛浸泡灭菌等。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第三十九条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第二十七条规定定期监测。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第四十条甲醛气体灭菌参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自然挥发熏蒸法的甲醛熏箱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也不可用于无菌物品的保存。甲醛不宜用于空气的消毒。

第四十一条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第五十三条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

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