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师现状分析及可行性发展路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英语教师现状分析及可行性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英语教育和教师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旨在提升英语教师素质和执教能力,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人才培养
以工作过程为引导的高职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项目化高职英语课程和ESP课程理念相继出炉,尤其是多媒体网络化下英语教学环境的逐步完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英语师资建设成为最后的攻坚堡垒。
高职英语兼具高等英语与职业英语教育的双重属性,没有相应的优秀英语师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无从谈起,教学改革和语言实践方式变革都无法进行,到头来还是新瓶装旧酒,有“余香”但无“新意”,不能满足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但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现状究竟如何?能否满足如今的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如何进入正确发展的快车道?这就是本文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英语师资情况堪忧
针对高职英语师资问题,本文对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五所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英语教师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第三部分为开放性问题,涉及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英语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看法与评价、英语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展望。
通过问卷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高职升格前中专任职的老教师;第二类是高职院校升格后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第三类是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第一次评估引进的一批研究生和高级职称的英语教师。
高职院校近几年新引进的英语教师数量有限,一方面是由于生源萎缩,各院校都在控制公共课师资规模;另一方面也受到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影响,英语课在高职整个教学体系里逐渐被边缘化。
从以上三种类型的英语教师现状来看,教师学历层次较高,65%以上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比例偏高,达到40%以上,但近45%的教师认为学历、职称与专业能力不能成正比;85%的英语教师每年需承担总课时360节以上,周课时人均在12节以上,最多的达到24节;接近50%的教师未系统参与过高职英语教学法和课程改革,85%以上英语教师不是“双师型”教师,对其他专业不太了解;大部分教师知识老化,语言能力在逐渐退化,教学观念和课改热情也落后于专业课教师。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来看,英语教师基本上没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各高职院校也很少在校内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教学改革理论方面的学习;英语教师相对专业课教师,出国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高职园区五所学校虽然搭建了“校际合作、资源共享”的平台,但校际之间的英语教学交流很少,校内互听课活动也开展得不多;50%以上教师平时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很少钻研英语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学校也缺乏改革氛围;英语教师教学缺乏清晰的思路,课程改革也止步于按学校安排行事,高职英语课程也因此而一减再减;虽然有部分院校倡导分层次、模块化英语教学改革,也有部分院校开始重视ESP课程教学,但改革范围基本还局限在系部和教研室主任层面,推广力度不大;85%的英语教师虽然感觉工作量较重,但思想压力不大,但52%的英语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情况不满意,对高职英语教育现状、课程改革和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
针对第三部分开放性问题,英语教师的回答可以分为两大类。
部分教师认为高职英语教学情况堪忧,英语教师得不到重视,课程改革的热情也不足,相对专业课来说,英语教师参与课改和教学研究的机会也不多,进修提高的机会更少,教师知识老化,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热情,也比较安于现状,对目前处境担忧但不着急;另一部分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应从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体化设计,改变目前重视专业课教学改革而忽视通识课教学的现状,将包括高职英语在内的通识课程作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纳入高职课程整体改革进程,与专业课改革一起,按高职教育设计导向教育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加强高职课程的整体优化和改革;高职院校应重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机会提高英语教师语言专业素质、教学改革以及课程开发能力,让英语教师更多地参与企业锻炼和社会实践,提高双师型英语教师比例;鼓励英语教师跨专业学习,开发各专业的ESP课程。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令人担忧,阻碍了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对高职人才培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出现这种情况有高职发展过程中出现“阵痛”的客观原因,更有高职教师自身的一些主观原因。
1.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对通识类课程定位的误区。
随着近年来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在各高职院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界的高度认同。
尤其是2004年前后,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这次课程改革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理解上的偏差,重视专业课程的重组,而忽视了通识课程的同步改革,高职英语等通识课程受到了强烈冲击,严重影响了高职
教育“高等性”“职业性”的本质属性。
很多高职院校乐此不疲地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扩大或提升“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或请进一些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进入高职院校的课堂,学校和企业一起分析岗位需求、工作任务,针对高职学生特点一起开发专业课程,一起进行项目研讨或产学合作,专业课程教学也因此出现“弹性学制”,课程教学也因“工学结合”需要柔性安排,大量专业课教师还因课程开发和专业教学需要派出海外学习,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一度出现繁荣的景象。
我们不能否定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其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来说确实起到了雪中送炭的关键作用,也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既然是“一环”,说明高职教育还有其他的环节,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也不仅仅强调专业课程改革,他们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更加重视。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英语在职场环境下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也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
包括高职英语在内的所有通识类课程,高职学院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的概念,有人认为高职教育就是专业技能培训,通识教育简直就是浪费专业学习时间。
正因为如此,通识课程在高职逐渐边缘化,通识类课程教师也没有了教学改革的信心,教师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徐国庆认为,“无论多么专门化的教育,都不能忽视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缺乏全面素质养成的专门化教育,必然使得个体逐渐狭隘”,由此可见,包括高职英语在内的通识类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定位有误就难以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要求。
2.教师自身的准备不足。
不可否认,绝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缺乏一线的企业锻炼;高职学生整体文化素质逐年下降,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也难以和本科院校学生相比;目前很多学校还是抱着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放,认为高职英语只要达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要求即可;大多数学校英语教材版本虽然有体系上的不同创新,但教学内容基本上还是以语言知识为主线,不能体现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发展的需求,不符合高职学生以及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各院校高职英语虽然也制定了不同的课程标准,但基本上是围绕着教材“逆行”,而不是以课程标准和不同的就业岗位需求开发包括教材在内的系列英语教学资源。
正因为以上事实,加上英语教师逐渐被边缘化的严峻形势,很多英语教师缺乏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没有主动地去适应形势变化,而是安于现状,仅仅满足完成课时和学生考级通过的简单要求;学校由于忽视了通识课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也缺乏有效的监督,英语教师的上课质量和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都在一
步步滑落。
这样下去,尽管很多教师有了高学历、高职称,但他们不主动提升自身语言素质,不想在教改方面投入精力,不愿意、主动深入企业或接触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不主动适应高职教育的新要求,自身的语言能力也在逐渐退化,这样的老师怎么教得好学生,又怎么能进行课程改革呢?
三、高职英语教师发展路径
Philip、Adey 等认为,教师发展是所有学校改进计划的中心。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没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所有教育改革策略就只能是理想而已。
高职英语要改变现状,更好地为培养优秀高职人才服务,英语教师发展问题是必须攻克的堡垒。
1.高职英语教师的发展必须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总体需求,需要纳入高职“师资队伍”提升工程的总体设计。
作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高职英语必须纳入高职人才培养的总体顶层设计之中,不是要课时越多越好,而是要越精越好。
在高职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服从专业发展的职业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内容选择务必以“有用、够用、实用为准”,高职英语教师必须下企业锻炼,了解专业岗位需求,和企业、行业专家一起制定课程标准,开发ESP行业英语课程,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要达到这个要求,英语教师自身专业提升极为重要。
高职院校可以在“师资队伍”整体提升计划下制定高职英语教师发展规划和教学质量有效监督机制,分批次让英语教师参加国外研修、国内访问、校际交流、校内观摩研讨;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参加企业锻炼,深入企业一线,提升双师素质;制定严格的教研和课改参与制度,所有教师必须积极参加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和网络化环境,提出自己的课改思路;打造高职青年英语教师讲堂,开展对外交流,要求他们用英语讲课、提问,提升自身语言素质;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或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名义)国内外英语专家授课或讲座,让英语教师不断学习和成长。
学校将以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英语教师课堂上课以及语言实践课教学情况纳入人才培养全方位督导系统,监督和引导英语教师在良性发展环境下成长。
2.英语教师要认识到高职教育发展形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提升语言素质和执教能力。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学习自觉性差,且信心不足,这是后大众化教育的基本事实。
但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不是要教师选择学生,而是要教师高质量地培养学生。
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市场岗位需要施教,因客户的需求施教,只有端正了高职人才培养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才能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高职英语也要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满足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有了这些要求,英语教师就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要求。
在英语学习和素质提升方面,不仅仅是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机会,更重要的是教师寻找发展的机会。
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夯实教
学基本功,学习英语教法和教改经验,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在教会学生语言技能之前先做“下水”先生,让学生佩服,在老师的个人语言魅力影响下和语言文化熏陶下增长英语语言能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需要教师懂专业、会实践。
英语教师要走进工厂车间、企业行业工作环境,补充行业知识的不足,反思以往的教学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拓宽知识领域,切身体会行业英语的需求,也只有这样,课程才会有血有肉,学生也才会增强英语学习兴趣。
高职英语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专业课以及其他通识类课程一样,都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高职院校应该创造条件、采取积极措施拓宽英语教师发展路径,提升英语教师素质和内涵;英语教师也要认识到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需求,不断主动学习,争做“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提升执教能力和教学质量,使自身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进而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季舒鸿.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以安徽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2]刘黛琳,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2012(4).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Day C.Developing Teachers:The Challenges of Lifelong Learning [M].London:Falmer,1999.
[6]Philip Adey.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Practice and Theory [M].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