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美术教育之人文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美术教育之人文性

(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510030)

刘东

[摘要]时代呼唤人文性,社会呼唤全人格的教育。人文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和功能,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围的关联。在美术教育中发掘人文资源,注重人文培养,已成为当今美术教改的主流。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文性人文精神

社会呼唤全人格的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为特征的发展,将更重视人的发展,是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的发展。科技教育解决的是生产力的进步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人文教育解决的是人的价值、人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问题。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是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课程,能够使学生通过美术本体及其涉及的文化情景来理解更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感受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从而获得人文陶冶,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落实“全人格教育”。为此,明确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生存状态等的关系,关心人类的文化现象,是当今美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一、人文性的涵义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功能

在我国古代,“人文”是《易》学名词,《易·贲象》中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与“天文”相对,这里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带有规范家庭、社会、国家各种人际关系的伦理概念。因此,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是以伦理道德的教育为核心的。

而在欧洲,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在其《论雄辩家》一书中首次把humanitans(人文精神)列为一个辩论者的基本训练项目,并认为“humanitans”是指一种能够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14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又提出了人文主义(humanism)的理论,后来就成了文艺复兴时期“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注重人对于真与善的追求;重视人的价值。20世纪以后,伴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人文”一词又专指与科学相对的文史哲等一系列非实证性的学科和事业,它主要是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的学问。

尽管东西方的学者对“人文”的解释有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但其基本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即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2]

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美术作为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都包含着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内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使我们改变以往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而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并通过美术这一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让学生在美术课程中通过几个美术小岛.去观赏和体验浩瀚的人文海洋。

用人文性理解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功能: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展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可见,人文精神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围的关联,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和功能。

人们对过去重视科学教育、技能教育而忽略人文科学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了积极的反思.认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养成。为此,适当降低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难度,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艺术(包括美术)文化和历史及美术的人文价值的认识,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培养其人文精神,对新世纪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有着极其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二、人文性在美术教育中的体现

美术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是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和人格教

育的主要途径。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密切关系,首先体现在它与美术审美活动紧密相连。学生在各种美术审美活动中发展了艺术的鉴赏力、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修养,而这正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文素质。

其次,体现在它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美术活动中需要形象思维,需要通过直接、顿悟、灵感来进行美术创作.这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第三,体现在美术作品中所隐含的信仰、理想和审美价值取向上。而这些人文意蕴,正是学习培养人文精神所必须吸取的营养。

第四,体现在美术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的内在思想情感可得到较充分的表现,进而有助于发展其个性。因此,美术学科同其他的人文学科一样.对人性的完善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在我们这个日益技术化、物质化和非精神化的时代里,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性的式微.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教育可以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量唤醒,激发起人对自由精神和个性充分发展的追求,对人与人真正平等的向往,这也正是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可见,人文性在美术教育中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

三、发掘人文资源,注重人文培养

1、以生活素材丰富美术教育的人文资源

正如尹少淳所说:“基础美术不是专业美术,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3]不论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在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中,美就像春雨润物般无处不在。为此,我们应把审美知识的领域与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相结合,使学生们体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的审美理念.校园里设置一些新的现代艺术雕像.橱窗里轮换展出师生们的美术作品,播音室在课间播放轻盈高雅的古典名曲,以使同学们沉浸在美的视觉与旋律之中。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通过生活学习中无处不在的美的薰染.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升华,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对人类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爱护生活与自然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