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道路城市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化道路与城市规划

【摘要】城市发展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工业经济只有300年的历史。在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的双重作用下,城市化进程有了迅猛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城市化发展时期较短的国家,经历了波折、复杂和特殊的历程。本文就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得出一些看法,与同仁共酌。

关键词:城市化道路、城市规划

一、关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

1992年以后,我国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是1952年~1978年平均速度的5.7倍,相当于同期世界平均速度的近3倍。今后几十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城市人口总量将增加6~7亿人,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

(一)城市知识的创新

1对城市本质的认识

城市是与农村相对应的人口、产业、公共基础设施高度聚集,且聚集规模超过一定临界点的空间地域。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剩余,依据是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本质是以空间换时间。

2工业化离不开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动力。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标志。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而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在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我国现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动力,互为支撑条件。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离不开城市化

城市产业密集、经济结构复杂,城市的发展催生新的产业,创造新的社会需求。随着第一、第二产业物质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2004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31.9%,就业比重占30.6%。加快城市化将提高社会要素配置的整体效率,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

城市人口集中,分工分业复杂:信息生成量大,传播迅速,为社会成员提供的就业机会多,选择的空间大,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纪律高,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建设现代化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在教育。城市教育资源配置好,充分发挥城市教育中心的功能,以同等的教育投入可以取得较高的教育产出。城市卫生体育、文化娱乐、环保、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完善,更多地公民享受城市文明,有利于节省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单位投入成本,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相对集中和完善,享受同等生活水平,人均能源、资源消耗量较低。城市社会组织化程度高,民主法制和管理体制相对健全,因而有条件率先建设和谐社会和节约社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成为市民,城市将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主体。

5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心在城市

人类任何活动都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城市

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张,一方面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凸现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也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市场需求,为高效率治理环境提供了条件。

(二)城市化战略的创新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特殊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城市化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决定了我国城市化战略必须有创新性思维。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决定了各地城市化进程必然表现为多种形式,但以下六点具有全局意义。

1大城市率先发展战略

这里的大城市是指百万人口以上,包括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但不专指千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大城市率先发展,占城市人口的比重持续提高是近50年来世界城市发展的总趋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长期趋势,是理想状态,但在今后一、二十年内,大城市的率先发展则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2不均衡发展战略

2004年我国有建制市660座(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平均每万km20.7座。以云南腾冲至黑龙江爱辉之间直线为界,则西北地区(以内蒙、宁夏、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6省区为代表)每万km2设市0.12座,东南地区每万km2设市1.40座,两者之比为1:12,城市空间布局呈极不平衡状态。城市布局与人口、产业发展水平呈密切正相关关系;而人口、产业布局又与自然禀赋密切相关。

3多样化战略

我国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禀赋的不均衡,城市化必然表现为多样化特征。其一是城市化阶段的多样化。世界城市化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化率超30%时。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其二是城市化动力的多样化。其三是城市化方式的多样化。总体上我国城市化方式将以现有城市(包括现有小城镇)扩张为主,建设新的城市为辅。城市的扩张,既有旧城改造,又有新区、卫星城建设;既有摊大饼式的向外延展,又有绿化隔离带、组团型的跳跃式的对外扩张,呈现出不同的方式。

4异地城市化战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必然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巨大差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地区城市发展迅速,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跨区域进入东部地区城

市而形成的异地城市化趋势,估计未来10~20年内仍将继续下去。这种异地城市化是我国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整体上优化了全国人口布局,提升了城市要素配置效率。

5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巡礼推进城市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但是统筹城乡发展不是城市向农村发展。我国农村建设全面小康,难在农民收入,农民收入难在农民人多。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增加农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才有农业规模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而减

少农民的根本途径是农民进城,是城市化。

6都市密集区战略

都市密集区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都市密集区既可限制因城市规模过度扩张而产生的城市病负效应,又可以继续获得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实质是扩大了的城市。综观世界各发达大国,无一不是又一个或多个都市密集区作为其国民经济的核心区域。都市密集区以其明确的城市分工、高效率的产业集群和整体的综合实力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舰队。

(三)城市管理体制的创新

思想认识的创新是城市创新的先导,体制上的创新则是城市创新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城市管理的创新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环境、规划建设、民主法制等各方面,既包括城市战略、城市规划、城市文化等的创新,城市群体和个体行为规范及其违规矫正的创新,也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体制、运营体制和其他公共物品供给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以下我就突破地籍约束和消除户籍堡垒,赋予市县层级城市化的自主决策权等三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1突破地籍约束

我国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实现城市化要占用大量农村土地。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地农民失地有两类,一类是因为城市建设征用而失地,一类是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库、高速公路等)征地而失地。前者核心是被占地农民如何分享城市化超额红利问题,是城市化用地升值收益地分配问题。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