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拷问建筑物抗震等级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大地震拷问建筑物抗震等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梁燕军/北京报道

截至5月30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8858人遇难,366586人受伤,18618人失踪,五百万受灾群众流离失所。

为什么在地震中,有如此多的建筑物倒塌?未来我们又将如何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损害,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安全。

建筑物安全与震级无关,与防烈度有关

本次汶川地震震级为8级,是否就导致了建筑物大量垮塌呢?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五家设计院之一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综合设计所所长叶永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首先澄清了这个概念。

他指出,“对于民众来说,普遍有个误导——建筑物的安全与震级有关。实际上,建筑物的抗震性,不是由震级来控制的,而是由地震烈度来控制。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对应无数个烈度,烈度才真正决定了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程度。汶川地震最大烈度为11度,场地条件不同,时间长短不同,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不同。”

叶永强为《中国经济周刊》分析道:“国家对于每个城市的建筑都有明确的防烈度系数规定。如果地震烈度超过了该系数,那么,建筑物倒塌或者受损,就不予追究责任。消费者购房时,虽然拥有70年产权,但其正常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只是50年。超过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需进行专业的评估和鉴定。”

据记者了解,国家在建筑物抗震设计当中,明确提出三个标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地震防烈度7度以下(含7度)为小震;8度为中震;9度以上(含9度)为大震。目前,北京地区建筑物的地震防烈度为8度。也就是说,在北京,假如地震烈度为7度以下(含7度),建筑物不坏;地震烈度为8度,建筑物可修;地震烈度为9度以上(含9度),建筑物不倒。

记者同时了解到,一些重大建筑工程、纪念性建筑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以及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核电站、医院门诊楼、大型公共建筑和大型桥梁等,设防标准要高于本地区的设防烈度,在出现灾情的时候要求还能正常运转。

“汶川地震烈度高达11度,震源很深,从理论上讲,换作是北京的建筑也基本上都倒了。”叶永强告诉记者。

建筑物安全第一,不要过于追求标新立异

建筑物是要美观还是要安全?从设计来说,越复杂似乎越好看;但从抗震来说,则不尽然。

叶正强所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建筑方来讲,总想把外立面做得很美观,显得特别复杂;但从抗震角度讲,外观越复杂的,恰恰就越不抗震。外观设计中,尽量不要有凸面,一般来说,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外观,建筑抗震效果比较好。否则,必须要经过超限检查,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采取一些相应的加强措施。”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综合设计所副所长张成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不能说某个建筑是否安全,只是有些建筑为了保证安全要花多少钱。我们现在的建筑水平还不能保证都和鸟巢比肩,要保证这种新奇设计的安全,就需要很大的财力。一般来说,建筑不要过于追求标新立异。”

“另外,在设计和施工当中要考虑次生灾害。譬如,目前大量的建筑整个幕墙直接落到底,一旦发生地震,幕墙坠落,极有可能威胁到人的生命,所以建筑物不能一味追求好看,还是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建筑物要在经济与安全间寻求平衡

据记者了解,建筑设计有一整套规范,而建筑法规是强制性要求,国家颁布了一个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了不同地区的防烈度,先后颁布了三个版本。2000年前后颁布了几百个规范。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综合设计所所长、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叶正强告诉记者:“目前建筑设计规范统称为00版建筑规范”。如果真正按照国家标准去设计、施工,多次的震害调查表明,建筑物是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预估大震不倒”的要求的。

对于北京来说,很多人认为高层建筑不安全,这种说法不成立。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张成戈认为,高层建筑并非不安全,而要看实际的工程质量和设计水准。有些建筑沙子质量不好,不清洁,配出来的不是合格的混凝土。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可以保证建筑质量,但有些施工采用熔化处理过的废钢材,根本达不到水平,这样的建筑非常危险。

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经济落后,很多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抗震设防标准也有很大提高。例如,近年来,我国钢

结构建筑不断增多,一些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工业建筑等,都采用钢结构。从实例来看,像北京的银泰大厦和国贸采用了钢结构,这样的建筑安全度比较高。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吴耀辉指出,现在不能说某个建筑是不是安全的,只是有些建筑为了保证安全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所以要在经济和安全之间找一个平衡,平衡点在哪,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经过这次汶川地震,今后,在建筑方面要把防止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除了地震以外,在沿海地区,抗风也很重要。

新农村建设,应关注农村住房安全标准

在汶川地震中,很多瞬间倒塌的房屋都是一些城镇住宅和农村住宅,死伤人数不少也集中在城镇和农村。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吴耀辉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现在的抗震设计主要是在城市,远远没有达到城镇、农村。目前,农村相当数量房屋属于自建住房,没有一定的设计标准和建筑标准,遇到自然灾害很难躲避。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住房质量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至少要具备一定的抗震设计,保证高烈度地区农村人员的安全。”

除了农村住房外,目前我国城市住房有一部分也需要关注。吴耀辉指出,“1990年后,国家对抗震结构要求越来越高。从这次地震也可以看到,许多新小区,并没有瞬间发生倒塌。而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老房子发生跨塌或者损毁,造成了人员伤亡。”

于凌罡:1000亿元可解决

500万受灾群众住房重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梁燕军/北京报道

在灾后重建中,解决灾区500万老百姓住房问题凸显重要。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合作蓝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合资建房的倡导者于凌罡先生,他提出了“两分法”方案。

首先,解决5%的最困难受灾群众(主要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儿童和残疾人),也就是25万人的实际生活问题。具体操作流程建议如下:

⒈在成都郊区县乡村做动员,寻找符合条件的25块土地(每块宽400米,长600米),也就是建成25个社区。免收出让金,捐地乡得到360个免费就学名额(至本科毕业),免费就学名额由各校捐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