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思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相关问题
文艺思潮是指文学发展史上一定历史时期产生、流行的一 种文学潮流,其兴起和消亡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有密切的关系。
一、信仰的时代
1、古典主义:是后人总结的。古罗马时期贺拉斯、朗吉 弩斯在提出借鉴亚里斯多德的模仿/净化/悲剧形式等原则 的基础上,《诗艺》确立了“寓教于乐”为核心的理论。 在各个时代都同中有异。 新古典主义:17世纪亚里斯多德戏剧理论在意大利成为理 想戏剧、诗歌的规则,在法国成为社会价值表达和古典正 统的象征。哲学基础是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二元论(物质实 体/精神实体都独立存在)。 特征:①崇尚理性(良知),是与古典主义互相影响的结 果,理性是时代精神,克制情欲,强调君主专制下的道德。 ②崇尚古典,希腊/罗马。③追求创作规范化,“三一 律”。
2、浪漫主义
背景:一是对物质文明和城市文化的批判;二是对古典主 义审美范畴和理性启蒙精神的否定。——浪漫主义的兴起 被认为与启蒙运动相关,卢梭(主张返回自然的原始的生 活)是直接先导,17世纪帕斯卡尔更早看到理智的有限和 人的虚无性。 早期浪漫主义:认为诗人是空想家(不依赖于观察和经 验);布莱克否认自然客体是诗人的书写对象,想象才是 真理的唯一源泉。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晚期,完成了从古 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文学是反映自然、表现自由的 方式。其特征是理想主义/主情主义/回归自然/推崇想象。 浪漫主义被认为是流派,或创作方法(我国文论界认为浪 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自古就有)。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 主义先在德国兴起,英国、法国的运动,走向高峰。 浪漫主义在18世纪末用来形容一切超出古代传统规范的文 学倾向(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创作)。20世纪初不少 现代主义流派仍然受浪漫主义的影响。
二、怀疑的时代
1、现代主义:现代派以象征主义诗歌的兴起为标志 (1857波德莱尔的散文诗集《恶之花》为滥觞)。1910年 前后世界改变了——怀疑精神开始盛行。未来主义、意象 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思潮纷 纷登台。现代主义思潮主要有: ①象征主义:(最早、最长的现代主义流派)1886《象征 主义宣言》的发表宣告该思潮的诞生,法国诗人魏尔伦、 马拉美、兰波都是代表。20世纪初象征主义波及整个欧洲, 称为后期象征主义(以艾略特、庞德、叶芝为代表)。主 张从外部物质世界,转向主观世界(即纯粹理念领域); 主张从平庸日常生活中选材,从丑恶中寻找诗意;主张通 过象征暗示表现永恒的真实。 ②表现主义:20世纪初意大利理论家克罗齐主张直觉表现, 表现自己幻觉;主张破坏现实与历史,而以恐怖的心情经 验看世界的混乱与价值衰亡。批评上否定传统,谴责自然、 印象主义;主张回到内心世界的表现和形而上学。
美丑对照原则的理论贡献
从理论上阐述了丑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 描绘滑滑稽丑怪事物的审美意义,从而有益于文艺题材的 扩大,使文艺能够更广泛,更真实地反映生活。 强调在美丑比较、对立和斗争中表现美,有益于加深 文艺反映生活的深度和提高艺术效果。 为打破古典主义的悲剧喜剧不能互相混淆的清规戒律, 提供了理论根据,有利于戏剧艺术的发展。
二、纳塔丽· 萨洛特《怀疑的时代》
1、作者简介: 纳塔丽· 萨洛特(1900—1999),法国女作家,生于俄罗斯, 父母离婚后随母亲去了法国。先创作小说,探究心理现象; 1956年出版的理论集《怀疑的时代》4篇(《从陀斯妥到卡 夫卡/本篇/对话与潜语/鸟瞰》)是怀疑传统观念、提倡 “新小说”的纲领。她的去世意味着新小说“一个世纪的 终结”。 新小说:1950年代继存在主义后有一个重要的法国文学流 派,处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代表性作家有罗伯· 格里叶、 西蒙、杜拉丝等。重视心理体验,强调要以心理时间代替 钟表时间。强调作家不再是无所不知。
第一节
经典文本阅读
一、《克伦威尔》序言 1、作者简介: 维克多· 雨果(1802—1885),诗人、 小说家、政治活动家,19世纪前期积 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 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 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贯 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 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 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 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 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 辉煌的文化遗产。
关于《〈克伦威尔〉序言》
1827年,雨果发表的《〈克伦威尔〉序言》,是他为自己 的剧本《克伦威尔》撰写的。 剧本因不符合舞台艺术要求,未能演出,而这篇序言则成 为声讨古典主义的檄文、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浪漫 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雨果本人也因此被公认为浪漫主义 运动的领袖。 序言里提出浪漫主义的美学主张,宣扬滑稽丑怪与崇高优 美的对照原则,力图扩大艺术描写的范围。从这一年起直 到1840年,他以丰富的戏剧、诗歌以及小说创作显示出浪 漫主义的实绩。 主要有批判专制王权的戏剧《玛丽蓉· 德· 路尔墨》(被禁 演),歌颂希腊民族解放斗争的诗集《东方吟》,批判不 合理法律制度的小说《一个死囚的末日》。
第十二章 文学思潮
本章内容包括几大文学思潮之间的争论。文 学思潮的重要性体现在:当旧的思潮不能表达新 的时代精神时,新的思潮将取而代之,但其中的 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新旧思潮之间展开激烈的争 论,新的文学观念得以替代旧的文学观念,并在 文学创作手法上,相应地出现激变。本章主要讨 论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五种文学思潮。
文学在原始时代、古代和近代的发展阶段
原始时代——自然是一个整体,牧歌,赞颂——抒情颂 诗——《创世纪》 古代——国家,民族,权利产生、争斗——史诗——荷马 史诗,战争英雄,历史 近代——基督教宗教精神,肉体——戏剧—— 莎士比亚 戏剧与灵魂、善与恶,崇高与滑稽等二元对立,真实世界 抒情短歌歌唱永恒,表现伟人,靠理想而生;史诗歌颂历 史,表现巨人,借雄伟而存在;戏剧则描绘人生,表现凡 人,以真实来维持。
2、主要观点
萨洛特站在现代主义立场,对现实主义文学展开了批判。 认为现实主义的“真实原则”不再适用于当代了,因为小 说家和读者都失去了信仰,而是充满了怀疑精神。 萨洛特将现代主义看作其精神导师,认为现代主义是西方 某些本质和人的异化的曲折表现,其特点: ①宣扬非理性主义为基础的批判精神。上帝死了,神圣价 值崩溃,看到荒原,理性的杀戮;产生怀疑,文明危机与 变革意识。 ②反对客观真实,而是主张主观真实与内心真实。 ③强调表现人孤独的内心世界(瞬间印象/直觉/无意识/潜 意识等)。 作者地位与主人公的变化:不全知。典型人物成了“无名 无姓的我”,是一切又什么也不是。追求直接表现深藏内 部的灵魂。 ④追求奇特怪诞的表现形式,内容即形式,意识流/叙事变 异/象征/隐喻。颠覆现实主义传统。
4、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一个与现实主义关系紧密的思潮,这种思潮的 出现同样是基于对浪漫主义文学的虚幻性的不满。 1960年代,左拉以“自然主义”这个词来指称他所主张的 小说,在《戏剧中的现实主义》、《实验小说论》、《论 小说》等文章中,左拉认为必须放弃现实主义的虚构,而 应该以科学的精确性再现人类生活的物质层面。 受孔德实证哲学和自然科学影响,主张以生物学观点写人, 分析遗传基因怎样支配事物和生命发展,以此代替典型化, 把现实主义等同于中立写作,忽略了其批判精神。 卢卡奇认为自然主义思潮暴露出来的问题与资本主义社会 的异化相关,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由于异化严重,作家 已经丧失了总体认知能力,这使自然主义思潮兴盛一时。
美丑对照的作用
只有美丑对照才真实。“在生活中,在从摇 篮到坟墓的人生中,存在着两种敌对原则之间无 时无刻不有的对立和斗争。” “丑就在美的旁边, 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 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艺术只有既写美又写丑, 才真实。古典主义只表现美,割裂美丑,失去自 然完整的原貌,因而是不真实的。 只有美丑对照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崇高与崇高很难产生对照,人们需要任何东西 都要有所变化,以便能够休息一下,甚至对美也 是如此。相反,滑稽丑怪即似乎是所休息的时间, 一种比较的对象,一个出发点,从这里我们靠着 一种更新鲜更敏锐的感受朝着美而上升,鲵鱼衬 托出水仙,地底的小神使天使显得更美。”
1、现代主义
③意识流:以小说创作为主,从英国发端,盛行于19201940年代。代表作家为普鲁斯特、伍尔夫、乔伊斯、卡夫 卡。詹姆斯提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思想基础。 特点:专注内心世界的描写,重在直接写潜意识活动(否 定了叙述者的出面介绍、安排情节和评价心理),让人感 受人物心理的真实;“自由联想”以及多层次结构,以意 识流动为线索,时序倒置,过去、现在、未来互相渗透, 自由联想,有随意性;大量采用内心独白方法。 ④荒诞派戏剧: “荒诞”,指个人与生存环境的脱节。该 流派因1962年英国艾思林出版《荒诞派戏剧》而得名,以 尤奈斯库《秃头歌女》1950年的上演为标志,以贝克特、 日奈、品特等作家为代表。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 特征:内容荒诞,用象征、暗喻手法表现环境冷酷,人的 异化、失落、幻灭,人与人隔膜的悲哀;手法上反传统, 支离破碎的结构,没有完整的剧情和舞台形象,结构、语 言、情节没有逻辑性,有时用喜剧形式表达严肃主题。 存在主义1940、1950年代兴盛,正统现代主义结束。
2、主要观点
(1)浪漫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雨果认为艺术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变革、时 代的推进,艺术也要随之变革,更新。 “支配世界的并不永远是同一种性质的文明,或 者说得更精确然而更广义一些,并不永远是同一种 社会形式。整个人类如同我们每个人一样,经历过 生长、发展和成熟得阶段。” 雨果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时代、古代和近代三 大发展阶段,“而由于诗总是建筑在社会之上”, 因此这三个阶段表现了不同的特点。
3、现实主义泛指艺术对自然(现实)的忠诚。狭义的现实主义 始于与浪漫的论争。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与画家库尔贝、 小说家尚弗勒里(1857出版《现实主义》文集)相关。尚弗 勒里的朋友迪郎蒂推出同名评论杂志。现实主义主张坦率而 完美的表达,反对成规和模仿任何流派;批评雨果等浪漫作 家的作品是“诗的谎言”。 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等理论家的探讨而臻 于成熟,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作家的创作显示了这个流派 的成就。 思潮特点:真实客观地再现现实;理论核心是典型论;倡导 历史性和社会批判性。 把个性和共性完美统一的叫典型形象;由黑格尔、谢林等理 论家奠基,到别林斯基发展成熟(所有文学的标准)。 思潮分歧是卢卡契(称现代主义颓废)与布莱希特(以陌生 化效果让观众无法移情)论争。
在艺术中美丑对照的方式
角色安排的对照:“使斯加纳莱勒在唐璜的周围蹦跳, 糜菲斯特菲勒在浮士德左右同施。”即正角和丑角对照。 人物性格内部美与丑的对照:人的性格兼有神性和兽 性两个方面,那怕是雄才大略的伟人,也总有愚蠢之处, 主张写复杂个性,写双重人格的人物,像克伦威尔的性格 那样“充满着矛盾,混杂着善于恶,兼有天才和渺小。 ” 不同情境的对照:运用充分的想象,把不同情境对照, 或把美的人物与丑的情境相对照,才能使美表现得更彻底、 更强烈,如天堂——地狱,仙女——吸血鬼、吃人怪、妖 怪。 情节的对照:“在戏剧里,形体和心灵都在起作用, 人物和情节都被这双重的动因所推动,忽而滑稽突梯,忽 而惊心动魄,有时则滑稽突梯与惊心动魄俱头并至。” 外在形象和内心品质的对照。
(2)浪漫主义的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认为基督教的产生,把诗引向真实,使人们看到肉 体和灵魂,兽性和神性,恶与善,丑与美在人性中共存。 这样,就使文学冲破了古代文学只描绘美的典型的藩篱, 滑稽丑怪进入了文学之门。 在浪漫主义的黎明时期,出现了像阿里奥斯特的《疯狂 的罗兰》、塞万提斯的《堂· 吉柯德》、拉伯雷的《巨人 传》等,它们都不是描绘美的典型,而是以滑稽丑怪的 形式批判当时的社会。这种滑稽丑怪比崇高优美占优势 的情况只是暂时的,成熟的浪漫主义文学应该是以美丑 对照,美丑结合,描绘美的典型的文学。 美丑对照,以丑写美,才能表现美,也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