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教材简析: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本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2)使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展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本单元训练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本单元训练难点:(1)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总课时: 7课时分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2课时:乘除法混合运算第3课时: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第4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第5课时: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第6课时:关于0的运算第7课时:第一单元复习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位置与方向的确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位置的相对性和空间运动等内容,包括4个例题,即,例1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例2是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例3是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例4是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掌握的八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此内容的,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导向:(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新课标⼈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课题:加法交换律【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教学⽬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进⾏简便计算,并⽤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观察、概括能⼒和语⾔表达能⼒。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教学准备】课件:卡⽚【教学过程】(—)谈话导⼊,孩⼦们今天今天好多⽼师和我们⼀起,他们有⼀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想)他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孩?多少⼩男孩?谁能告诉他们?那么我们班上⼀共有多少个孩⼦?学⽣列式,师板书(⼆)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准备题:(1)27+73 73+27 (2)37+58 58+372.学⽣计算得数。
3、请学⽣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出⽰例1根据学⽣回答板书:40+56=96千⽶56+40=96千⽶师:和前⾯的两个例⼦⽐较你发现了什么?、4、根据学⽣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什么符号连接呢?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符合猜想的例⼦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举例,如35+20 =20+35等等让学⽣多说同桌互说学⽣汇报答案。
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设计⼀组式题验证,⼩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活实例。
例:⼀家电影院,⾛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共有⼏个座位,(⽤两种⽅法计算)(1)⼝答列式:476+518 518+476为什么这样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
(课件出示)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2、交流、反馈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28+85=113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17-18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行程中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练习中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示机会。
3.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而且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合理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那减法运算中会不会也存在某些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连减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垫则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这里通过“凑整”的对口令游戏和对加法的运算定律的简单回顾,引发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实现高效课堂。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初步理解减法性质。
(1)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4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看,李叔叔在查阅旅游资料。
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预设:我了解到李叔叔看的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要求的问题是李叔叔还剩多少页没看。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两人同时汇报,一人说想法,另一人在黑板上列出对应的算式。
预设:生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李叔叔昨天看的66页,再去掉今天看的34页,然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_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
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同时注意针对自学检测题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订正。
达标训练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1、学生练习做出示的达标训练题1、2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1、2题千千300达标训练1、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2、从终点出发向( )方向走( )米到2,再向( )方向走( )米到1,再向( )走( )米回到起点。
3、四个人一组,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
1、 学生练习做出示的达标训练题1、2、3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1、2、3题”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回想这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一部分最容易出错?(学生发言,师总结)。
出示复习提纲:(一)看图填空。
以学校为观测点:①邮局在学校北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②书店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③图书馆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④电影院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二)根据要求画一画。
1、某勘探队在A城南偏西50°方向上约60千米处发现稀有金属矿。
请你在平面图上确定金属矿的位置。
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本单元学习内容。
2、学生总结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3、学生练习做课件出示的复习提纲拓展训练1、看一看、填一填。
以灯塔为观察点A岛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B岛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
2、用心选一选。
(1)北偏西30°,还可以说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单元备课[整理]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例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例2: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例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例4: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减算。
【教材分析】本单元从人类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择体育运动为背景,选择运动员在某些运动项目中的得分情况或运动器材的价格为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素材。
它紧密联系2004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联系学生在学校的运动情况,联系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人或事来开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活动。
这样的选择十分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强身健体的教育。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小数加减法,能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计算对人类活动的重大意义,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学生状态分析】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
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有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
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同时经过合作交流,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知道当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
又如,例3中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了解题的三种不同思路,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作了积极的引导。
整数运算定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推广到小数,同样利用知识的迁移.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减算。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及单元教学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及单元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4)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7)第4课时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9)第5课时解决问题 (11)第6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14)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16)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1课时观察物体(1) (21)第2课时观察物体(2) (23)第3课时观察物体练习课 (26)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 (30)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 (32)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5)第4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 (37)第5课时乘法交换律 (40)第6课时乘法结合律 (42)第7课时乘法分配律 (45)第8课时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48)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 (50)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54)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 (56)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第4课时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1) (62)第5课时小数的性质(2) (65)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68)第7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71)第8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74)第9课时外币兑换 (77)第10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 (79)第1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 (82)第12课时小数单位换算练习课 (85)第13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87)第14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90)第15课时整理和复习 (94)第五单元三角形第1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99)第2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102)第3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104)第4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107)第5课时四边形内角和 (109)第6课时练习课 (111)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114)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119)第2课时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121)第3课时小数加减法练习课 (124)第4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126)第5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28)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130)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轴对称(1) (133)第2课时轴对称(2) (135)第3课时平移 (138)第4课时平移解决问题 (140)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平均数的含义与求法 (145)第2课时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147)第3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150)第4课时营养午餐 (15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鸡兔同笼问题 (156)第2课时鸡兔同笼练习课 (160)第十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65)第2课时复习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 (168)第3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 (170)第4课时复习统计 (173)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时计划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第七单元图形单位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
3.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四、课时安排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3.有关0的运算1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解决问题1课时
6.四则运算练习课1课时。
2020-2021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统计营养午餐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统计,营养午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等。
全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看谁的速度快。
7.学生列式计算。
( 1) 1956-814=1142 ( 2) 1956-1142=814
8.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9.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0.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减法, 还需要
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加、减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
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汇报
6.整理总结:
(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加数 +加数 加数 =和 - 另一个加数
7.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板书:乘法定义)
8. 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 =积)
9.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 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
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
Xx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
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单元 教学 目标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
(完整版)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节: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加减 5 分钟口算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字排列组合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操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耐心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字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
2.能够利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操作。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的问题解决。
2.培养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趣味问题引入排列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Step 1: 数字排列组合的概念讲解介绍数字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排列和组合,并举例说明。
Step 2: 示例演练老师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尝试进行排列组合操作,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3.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Step 1: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要求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一些数字排列组合问题。
Step 2: 组内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记录下解题过程。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Step 1: 总结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2: 总结归纳老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重点。
五、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并提醒他们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排列组合的知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灵活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灵活运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运用小数进行复杂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小数加减法的实例及解析。
2.工具:计算器、小数运算练习册。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摆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几道小数加减法的例题,让学生回顾一下小数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15分钟)•老师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规则,并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分析学生常犯的错误,并纠正。
3. 练习与讨论(2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解决一些小数计算题。
•老师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经验。
4. 拓展(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应用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小数的加减法展开,通过导入、讲解、练习、拓展等环节,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小数加减法的正确认识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后续教学中,还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单元名称:四则运算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混合运算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2、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1、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混合运算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关键:先根据例题把运算顺序讲清,适当补充四则运算的题型和量。
情景是作为问题产生的背景和为何可以这样计算的素材来加以理解。
在学生基本掌握运算顺序后,再补充综合性的“解决问题”题型,从而使解题步骤和策略得以强化。
五、学生情况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
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六、教学建议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
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
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
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七、课时安排四则运算(一) 2课时四则运算(二) 2课时四则运算(三) 2课时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一、单元名称:位置与方向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三、单元知识结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五、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六、教学建议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七、课时安排:方向与位置 4课时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单元名称: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二、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知识结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熟练掌握五大运算定律;2.熟练运用五大运算定律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关键:1、观察,因势利导,启发、倾听,点拨、指导的多种教学方法。
2、探索、交流、尝试、质疑相结合的多种学习方法。
五、学生情况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同时,这五条运算定律在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地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六、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如前分析,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
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
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
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七、课时安排: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3.简便计算 ......4课时左右营养午餐 ......1课时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材分析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教材单设一小节“生活中的小数”将生活中的小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其中,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还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编排,使学生体会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措施1、教学时多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学习小数的读写。
2、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让学生体会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4、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5、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6、强化概念记忆,特别是后进生,让他们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概念。
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及图形的拼组。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上期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知识秘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
还重视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教学内容呈现不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并加强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辩认和区别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