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这三种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何为“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定义: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即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那么,教师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呢?
一、创设一个生气勃勃的课堂,让学生乐学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设疑诱导,启发思维。

给学生以思考之乐。

学生通过探索解答不断提出问题,不仅可以温故知新,而且可以激发源源不断的思绪,培养自信心,有效地发挥其自主性,学生在愉快的思考过程中把握课文内容,领会知识要点。

把课堂比作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地表现自我风采,教师只作些点拨、引导,给学生“争鸣”之乐。

我在讲完《孔乙己》之后,在课堂上提问: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以这样一个开放性综合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比较、分析,让他们各抒己见,激起讨论的热潮。

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给学生成功之乐。

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可设置不同梯度的思考问题,布置作业因能力、因人而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如教学《白杨礼赞》一文时,我结合学生实际设置了三个题: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⑵从白杨树的外形你能联想到它的内在气质吗?⑶作者刻画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有什么用意?这三个问题的难度依次递加,三个问题分别找差、中、优三类学生回答,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及时地予以鼓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学习。

二、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让学生会学
自主学习最大的特点,即教师要敢于放手,真正地相信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觉自愿地学习。

但如果教师不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就难以进行,学生就无所适从。

吕淑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学法指导可以由浅入深。

开始,教学生圈点勾画的方法,如用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优美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用问号标明有疑惑的句子,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

圈点勾法因课文的不同而不同,针对课文随时指导。


式上的适当统一有利于讨论交流,这种基本方法的坚持运用,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形成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圈点勾画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其运用批注法,运用眉批、脚批、旁批、夹批等。

旁批主要批内容概括和写作特点方面,夹批为重点的词语和语境含义等,脚批为注解内容,眉批为疑难问题的提出和理解。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写好学案,是实现语文自主学习的关键。

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学案”?第一,学习目的,即一篇具体的文章所要求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

第二,时代背景。

即文章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

第三,作家简介,学生课外收集一切可能收集到的与该作家有关的材料。

第四,主要内容,包括文章主旨、层次结构、写作特色、难句释疑等。

第五,问题质疑,分条写出疑难问题,在教师精讲或问题讨论中求证。

第六,学习心得。

第七,备注,即材料收集,引用以及相关说明等。

紧接着出示同类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学习期间,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如学完《白杨礼赞》,马上选学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通过两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抒情散文的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发展了其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以生活为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让学生自主学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而生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自观感受构建起来的。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刘国正先生多次强调,“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了。

”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创造社会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仔细思考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与此有着密切的联系,此类知识又是生活中何种现象的反映,是对一系列什么生活现象的概括与升华。

让学生逐本求源,真正实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从而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已知悟出新知,从书本上的知识道理联系出社会的知识和道理。

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让生活成为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它是人生的教科书,也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

把生活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有意识地联系生活,让学生积极投身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自主用语文,报纸要翻,新闻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人情风俗要解……总之,生活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学生只有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自主学习语文,自主运用语文,语文自主学习这棵大树才会枝繁叶茂,结出丰硕之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