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1]

合集下载

财政学学习笔记

财政学学习笔记

财政学学习笔记保荐代表人考试复习笔记之——《财政学》学习笔记1、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而且是指在无数个买者与卖者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商品交易机制。

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

2、帕累托最优由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要达到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3、新凯恩斯主义的新型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4、政府干预程度的衡量指标政府干预程度和政府规模相联系,而政府规模一般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

政府干预手段主要有: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5、公共物品、私人物品(1)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

6、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

财政既参与由价格形成的起始阶段的要素分配,又参与在要素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

(3)经济稳定和发展7、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当前,各国几乎公认由洛仑兹曲线来计算基尼系数,反映公平分配的程度。

基尼系数处于0.3—0.4之间被视为合理区间,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说明收入差距已经较大。

8、财政支出的分类(1)按财政功能性质(又可称为按国家职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2)按支出用途分类:从静态的价值构成划分,可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从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考察,则可分为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第一章(一)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就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就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就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就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与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税收就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四)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2、市场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性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性:就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她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她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5、经济波动(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手段①宏观调控②立法与行政手段③组织公共生产与提供公共物品④财政手段2、政府干预失效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与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财政学笔记

财政学笔记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政府的―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即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2.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3.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1)定义:私人物品是指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2)区别:两个标准:一是排它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有非。

排他性是指。

竞争性是指。

非排他性是指。

非竞争性是指。

4.政府干预(1)定义:;(2)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5.市场失灵:6.外部效应二、简答和论述7.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8.公共需要的历史性和特殊性、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持殊的.一般地说,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这是共同性,公共需要又总是特殊的,即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对它的历史性可以沿着两条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产生了或可能产生怎样―些公共需要;另一条是生产关系变迁的线索,研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下,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剩余产品的分配做有利于本阶级或集团的安排,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除保证执行国家职能那部分部分需要外,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9.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指明市场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同时也指明不是所有资源都是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市场经济要政府介入,在资源配置中弥补市场的失灵,而不是替代市场,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

财政学考试整理笔记

财政学考试整理笔记

导论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社会公共需要: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财政的一般概念:1.财政的分配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和私人个别需要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和微观主体需要而言的。

特征为一是总体性,是就社会总体而言的,为了维持一定政治经济生活,必须满足由社会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二是共同性,是向社会公众提供的,而不是向某个人或集团服务,是社会共同享有的。

三是不对称性,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少量的费用简述西方财政学说的形成于发展:第一个时期: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国富论》。

第二个时期: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1929年一19933年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的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得出“有效需求不足”是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一结论。

第三个时期: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1•货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2•供给学派:阿瑟拉弗3•公共选择学派:以坎南和塔洛克为首的公共选择学者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

第一章1,市场失灵:经济调节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本身固有的缺陷和不足,经济学上称之为市场失灵。

2,公共产品: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与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相对应,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

4,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的分配目标。

财政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财政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财政学复习要点完整版3、4、14、15、23、26、28、32、35、36、39、40、50、51、60-63、70-72、74、75、83-94、101-106、112-117、120-137、149-154、169、171、172、180、183、194、196-204、214、218-232导论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存在财政分配的对象、财政分配的主体和财政分配的目的。

1.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2. 公共权力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3. 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根源财政概念和特征、财政是公共权力组织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1)强制性(2)无偿性(3)国家主体性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 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支出范围2. 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3. 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4. 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以及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现代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一、西方财政的主要理论与体系(一)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财政理论威廉·配第魁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主张尽量减少国家干预,节省政府开支,减轻租税课征,同时对财政经济领域中的封建特权和垄断进行了批判。

(二)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财政理论1. 以边际效应论为基础,为政府进行微观干预提供理论前提。

2. 使财政理论具有“福利性政府”的主要特征,扩大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三)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功能财政论(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财政理论第一章公共需求一、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的含义与特点,私人需求: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要。

特点:1、受益的内在性。

2、需求的分散性公共需求: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特点:1、受益的外部性。

2、需求的整体性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的含义与特点,用于满足公共、私人需求的商品(不)可分性和(不)可加性混合商品: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具有一定排他性或竞争性的公共商品。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1]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1]

年后财政政策实施和操作的基本经验
真题:某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年8月发生以下购销业务,购入服装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当月零售服装,取得含税销售额40万元;计算8月份应缴增值税。

①进项税额=3.4万元;
②销项税额=40 ÷(1+17%)×17%= 5.8万元
③应纳税额=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5.8-3.4 =2.4
★CPA真题:某商品零售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12月份购进货物(商品)取得普通发票,共计金额12万元,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购进税控收款机一台取得普通发票,支付金额5000元;本月内销
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为:。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

简述税收支出及其主要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年工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简述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债务化融资、货币化融资)及其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税、铸币税)
低竞争性
高排他性(拥挤产品)
公园、
图书馆
停车位、路桥
(公共产品)
晚霞、国防
湖、河
(公共地悲剧)
(私人产品)(带有外部性的产品)
★CPA真题:某商场
以下购销业务,
万元,进项税额
40万元;计算
①进项税额
②销项税额
③应纳税额
★CPA真题:某商品。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第一章(一)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4、加强税收调节。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5、转移性支出(四)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2、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性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性: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他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5、收入分配不公平6、经济波动(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干预和政府干预手段①宏观调控②立法和行政手段③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④财政手段2、政府干预失效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财政学笔记

财政学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财政?◇财政是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利,强制的、无偿的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财政以国家为主体,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保证国民正常生活)形成分配关系一、财政的产生1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剩余产品:劳动者劳动出来的产品,一部分是维持自己的生存,另一部分多出来的称剩余产品。

必要产品:劳动者维持自己生存所要的产品经济变化是财政产生的的经济根源,但生产力发展只为财政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可能,社会公共需要。

2阶级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社会根源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运用政治权利的分配,只有私有制出现以后才可能形成PS:驻有制是经济制度(占有剩余产品)3国家的形成是财政产生的标志1财政是随国家产生而产生的分配范畴2财政是凭国家政治权利的分配,它以单位内部分配是不同的。

3财政体现国家在经济上的存在(国家与财政关系)财政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财政经历了奴隶制财政、封建制财政、资本主义财政、社会主义财政二、财政分配范畴的发展1徭役和赋税形成于奴隶社会是最早的财政范畴2封建社会捐税收入已不满足国家支出,公债这个财政范畴发展起来财政预算的财政范畴出现(封建主义末,资本主义初)3资本主义社会一些新的财政范畴比如赤字财政(透支)上世纪1928.1933年通货膨胀等相继出现。

4财政分配形式1力疫(建长城)2实物形态: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以实物形式,强制占有与支配一定的社会产品,这是以自然经济为前提。

3货币形态:国家采用价值形式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这是以商品经济为前提的分配形式。

财政分配管理发展封建社会经历了领主经济....两个发展阶段....与地主经济资本主义英、法国都组成了国家预算、税收、公债等环节三、财政的职能与作用1市场失灵和政府职能(市场失灵是市场调节不到的地方)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财政职能或者政府干预的经济活动的范围,基本上同市场失灵的范畴相适应。

(完整word版)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完整word版)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 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1。

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财政学笔记

财政学笔记

第一章财政概述第一节财政的一般概念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主要凭借国家权力,对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主要采用价值形式所进行的一种分配和再分配。

②如何理解财政的概念财政是政府凭借国家权力进行的分配活动。

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财政是政府实现其功能的重要工具1、财政是一种分配和再分配活动,它属于分配范畴。

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和财政分配是同义语。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分配的依据主要是国家权力,包括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

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6、财政分配的形式主要采用价值形式。

7、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第二节财政的产生与发展财政是一个历史的经济的范畴〔财政的产生和发展〕〔一〕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1.从财政的产生看,财政随历史的发展而产生〔1〕原始社会不存在财政〔2〕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从财政的发展看,财政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1〕从财政所采取的分配形式看,随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奴隶社会〔力役形式〕封建社会〔实物形式〕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形式〕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形式〕〔2〕从财政所采取的分配范畴看,随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税收) 封建社会(税收、公债、国家预算)资本主义社会(税收、公债、国家预算、财政发行、通货膨胀)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公债、国家预算、财政发行、通货膨胀、国有企业财务、国有资产收益) (3〕从财政管理体制看,随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空白) 封建社会(逐渐建立〔户部内务府〕)资本主义社会(法制化管理) 社会主义社会(统一政策,分级管理)3.从财政的消亡看,财政随历史的发展而消亡〔二〕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1.财政属于再生产的分配环节,解决的是经济问题组织收入财政分配经济范畴安排支出2.财政分配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总和分配关系财政分配关系第三节财政的一般特征①主体的政府性②目的的公共性③形式的无偿性(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④手段的强制性⑤调节机制的计划性第二章市场与公共财政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市场的概念市场是指商品与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与机制。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政策【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政策【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财政政策16.1复习笔记一、财政政策概述1.财政政策的含义概括来说,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是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2.财政政策主体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

3.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财政政策的一般政策目标主要有:(1)经济的适度增长适度增长的含义,在我国当前就是落实“五个统筹”,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①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

②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⑤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2)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相对稳定,并不是冻结物价,而是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空间。

物价相对稳定,可以具体解释为,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3)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往往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潜在GDP:在保持价格稳定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

潜在GDP也称为充分就业产出量,意思是说,在这个产出水平上实现了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在充分就业水平条件下存在的失业。

(4)收入的合理分配收入分配既要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又要防止过分贫富悬殊。

通过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等,是实现收入合理分配目标的有效措施。

(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经济系统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不仅取决于个人消费需求的实现,而且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实现。

这种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综合表现为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4.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共支出(包括财政补贴)、政府投资、公债等。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K12教育文档)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K12教育文档)

第一章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编辑整理: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十章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十一章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

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 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

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财政学》期末知识点梳理

《财政学》期末知识点梳理

《财政学》期末知识点梳理绪论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2.财政学的内容体系3.财政学的学习意义4.财政学的学习方法5.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第1章公共财政概述1.财政的起源与财政概念2.公共财政的含义3.近代西方国家的财政思想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财政思想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6.新时代的公共财政思想7.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8.完全竞争市场及其特点和假设条件第2章公共财政职能1.“看不见的手”原理2.市场失灵及其表现3.市场失灵与财政的内在联系4.政府失灵及其原因5.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和目标6.如何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8.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9.财政的分配收入职能10.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第3章公共产品理论*1.公共产品概念及特征2.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与混合产品的关系3.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4.博弈论与公共产品提供5.公共产品的供给均衡6.公共产品政府提供的理论依据7.林达尔均衡的主要内容8.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及方式第4章垄断与外部性1.垄断的特征及鉴别2.垄断引起的效率损失3.自然垄断的特殊性及垄断的治理4.外部效应的本质、特征及分类5.外部效应产生的效率损失及衡量方法6.市场化方法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缺陷7.政府对外部性的矫正方法及缺陷第5章公共选择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产生背景及研究方法2.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的共性与特性3.公共选择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4.公共决策与集体选择5.集体选择中四种规则6.多数票通过原则7.投票悖论与中位投票者定理8.阿罗不可能定理9.价值限制理论、偏好强度与投票交易10.最优投票规则第6章财政支出理论1.财政支出的概念及分类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3.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增长的指标4.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及理论分析5.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6.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7.政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8.财政支出改革方向第7章购买性支出1.政府购买性支出概念及特征2.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的内容与分类3.教科文卫支出的内容与分类4.政府介入教科文卫支出的理论基础5.政府投资的含义、特征和类型选择6.政府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及资金来源7.中国财政“三农”支出8.政府介入“三农”领域的理论依据9.财政扶贫支出第8章转移性支出1.转移性支出的概念及特征2.社会保障的含义、特征和内容3.社会保险支出的含义、特征和内容4.社会救助支出的含义、特征和内容5.财政补贴的含义、特征和内容6.税式支出的含义、特征和内容7.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8.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思路9.现行社会救助体系的特色第9章财政收入概论1.财政收入的概念和分类2.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3.财政收入的概念及分类4.财政收入规模及其变化趋势5.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理论6.财政收入结构及其变化趋势7.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因素8.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主要内容第10章税收1.税收概念与特征2.税制要素的概念及主要内容3.税收分类4.税收原则5.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6.税负的概念与分类7.税收的超额负担8.税负转嫁与归宿9.税制结构相关内容第11章税收制度1.商品税的概念及特征2.增值税的概念、特征、计算办法及我国现行增值税3.消费税的概念、特征、计算办法及我国现行增值税4.关税的概念、特征、计算办法及我国现行增值税5.所得税类的的概念及特征6.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概念、特征、计算办法7.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概念、特征、计算办法8.社会保险税的概念及特征9.房地产税、遗产税、资源税和环境税10.中国税收制度及改革方向第12章非税收入1.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及特征2.政府性收费的概念、特征及内容3.政府性收费存在的理由4.政府性基金的概念、特征与分类5.中国政府性基金的发展沿革掌握6.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含义与属性7.我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形式8.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含义及类型第13章公共定价*1.自然垄断与公共定价2.边际成本定价法3.平均成本定价法4.二部定价法5.蛛网市场的性质与类型6.蛛网市场的公共定价7.公共定价与公平8.公共定价与效率9.专卖收入10.政府性收费定价第14章公债1.公债的含义与特征2.公债的用途、分类及规模3.衡量公债规模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4.公债规模的制约因素5.新中国的公债制度发展历程6.公债负担的概念及类型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债发行方式的演变8.公债的发行管理和流通管理9.公债的偿还管理10.公债市场和公债政策第15章政府预算1.政府预算的概念及产生2.政府预算的原则及分类3.我国政府预算的组成体系4.政府预算过程(流程)5.全口径预算和部门预算6.政府预算监督7.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8.预算监督体系改革第16章财政体制1.财政体制的概念与分类2.分级财政理论3.政府间支出和收入划分的基本内容4.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依据和类型5.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演变6.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7.现行财政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第17章财政政策1.财政平衡思想和功能财政2.财政政策的含义、目标与类型3.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4.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5.货币政策的含义、类型及政策工具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7.积极的财政政策8.稳健的财政政策9.中国的财政政策实践10.以大国治理定位财政政策第18章国家财政1.国际财政的界定2.国际财政的理论分析3.中国的国际财政关系4.对外援助支出和对国际组织的支出5.国际税收问题的成因6.国际税收治理7.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8.中国与全球税收治理注:部分加*章节属于选学内容总体而言,现代公共财政理论,也称之为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财政理论等,算是西学中用。

财政学复习笔记

财政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财政概念第二节政府和市场第三节财政职能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收支活动;或者说,财政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并使它们相协调,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第一,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前提的,因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

第二,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自然具有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所谓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所谓财政分配的无直接偿还性是指每一个纳税人,他的付出和所得是不对称的。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一)公共物品(Public goods)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指具有产权上的排他性(excludability in property rights)和消费时的竞争性(rivalness in consumption)的产品与劳务。

是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需要。

公共物品:指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其它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的产品和劳务。

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第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标准。

(2)第二个标准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私人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公共需要:由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2、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具有不可分割性。

(2)具有非排他性。

(3)具有非等价交换性。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来源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

公共需要的层次(1)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2)半社会公共需要(3)满足再生产条件的需要第二节政府和市场关系——财政学的基本问题一、学习财政学为什么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说起两种资源配置系统:市场和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问题二、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p21(一)市场与市场效率1、市场: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是一种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规则2、效率的含义1在经济学中,效率一般指帕累托效率2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资产效应,所以国债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稳定功能。

国债的资产效应和“国债错觉”的概念相联系。

“国债错觉”是指国债持有者在持有国债时认为自己的财富增加了,由此可能增加自己的消费需求,因而国债的积累和增加相联系。

承认国债的资产效应,也就是否定李嘉图的等价原理。

②国债的需求效应: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国债融资,增加支付支出,并通过支出的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或通过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国债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情形是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之上,增加总需求;另一种情形是在原有总需求内部只改变总需求结构,而不增加总需求。

中央银行购买国债相当于过去传统体制下的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债务货币化。

它将导致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增加基础货币,对总需求发挥扩张作用,构成通货膨胀因素。

商业银行或居民个人购买国债,一般说只是购买力的转移或替代,不会产生增加货币供给从而扩张总需求的效应。

③国债的供给效应:发行国债主要注重于它的短期需求效应,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但实际上国债不仅具有需求效应而且同时具有供给效应,即增加供给总量和改善供给结构。

各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实践证明,国债是具有经济效应的,而其在财政政策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国债的政策功能主要有三点:①弥补财政赤字,这是国债产生主要原因,也是当今各国家的普遍做法。

②筹集建设资金。

③调节经济,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

5)国债市场:国债是一种财政收入,国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

证券市场是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政府通过证券市场发行
和偿还国债,意味着国债进入了交易过程,而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

国债市场按照国债交易过程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国债发行市场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

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国债流通市场是国债流通的场所,又称国债二级市场,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持有者与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

国债市场的功能:国债既是财政政策工具,又是货币政策工具,国债市场总的来说有两种功能:①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顺利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的功能;②国债作为金融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提高社会资金效率的功能。

1)简述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2)简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效用不可分割、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3)简述财政概念、基本特征、财政职能
4)试运用需求曲线分析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难题
5)简述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6)简述公共定价及定价的一般方法
7)简述财政支出效益及其评价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
8)简述公共选择理论基本内容(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9)比较分析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0)简述瓦格纳法则
11)简述马斯格雷夫经济阶段发展理论
12)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微观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成本效益分析;政治决策程序)
13)简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指导意义
14)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我国行政管理费增长变化的原因,并思考控制行政管理费的思路)
15)简述教育、卫生医疗提供方式及政府介入的理论依据
16)简述科学研究费用支出的提供方式及政府介入的理论依据
17)简述凯恩斯投资乘数
18)简述基础设施投资及其提供方式
19)简述“三农”支出的一般理论依据以及我国的特殊性
20)简述财政投融资概念及其特征
2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22)试比较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制、基金制)
23)简述财政补贴的性质及其经济影响的机理
24)简述税收支出及其主要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
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
25)试比较政府征税与收费
26)简述税费改革(以燃油税为例、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例)
27)财政收入及其分类(我国财政收入的构成)
28)简述税收定义、性质、分类
29)简述税收原则、效率类原则和公平类原则
30)简述税收中性和税收超额负担(图8-2)
31)简述税负转嫁与归宿及其一般规律(图8-4)
32)简述税收的经济效应(收入效应、替代相应)
33)简述供给学派三个基本命题(拉弗曲线)
34)简述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对待减税问题的主张
35)简要评价美国20世纪30年代~80年代的减税政策
36)简述税收制度(我国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37)简述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以增值税为例)
38)简述所得税的特征和功能
39)简述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及其特征(以遗产税为例)
40)简述最适课税理论(逆弹性命题)
41)简述我国1994年工商税制的现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42)简述黄宗羲定律
43)简述“二八”定律
44)简述国债、国债负担、国债限度
45)简述并评价李嘉图等价定理
46)简述国债的经济效应、政策功能
47)简述世界银行关于政府债务的分类(直接隐形债务和或有债务)
48)简述国家预算、国家预算的类别、国家预算的主要原则
49)简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财政联邦主义)及其基本理论依据
50)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及其主要功能(粘蝇纸效应)
51)简述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
52)简述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
53)简述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债务化融资、货币化融资)及其经济效应(通
货膨胀税、铸币税)
54)简述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体、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工具
55)简述财政政策类型(自动稳定、相机抉择;扩张性、紧缩性、中性)
56)结合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教训,简述我国1998年后财政政策实施和操作的基本经验
★CPA真题:某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年8月发生以下购销业务,购入服装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20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当月零售服装,取得含税销售额40万元;计算8月份应缴增值税。

①进项税额=3.4万元;
②销项税额=40 ÷(1+17%)×17%= 5.8万元
③应纳税额=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5.8-3.4 =2.4万元
★CPA真题:某商品零售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年12月份购进货物(商品)取得普通发票,共计金额12万元,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购进税控收款机一台取得普通发票,支付金额5000元;本月内销售货物取得零售收入共计15万元。

该企业12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为:
[150000÷(1+4%)×4%] - 5000 ÷(1+17%)×1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