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会基础理论

第一部分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中国工人阶级是从19世纪中叶,在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过程中,在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兴办的近代工况交通企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备各国无产阶级的一般基本特点,即与先进的经济形势相联系、富于组织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外,还有自己的特殊优点:第一,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因而是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第二,人数虽少,但集中程度高,所以便于组织,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第三,多数工人来自于农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易于结成工农联盟。

2,中国工会的产生与工人运动的兴起

中国工人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进行反抗三座大山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斗争也有了初步发展。初期的斗争主要是为了增加工资,改善生活,而且多停留在自发斗争状态,缺乏远大的政治目标,也没有本阶级先进组织的领导。

中国工会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产物。在辛亥革命前后和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工人群众在斗争中自己建立了一些组织。如商务印书馆工人的“集成同志社”。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各地纷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建立了一批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工会。如1920年11月21日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实现了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开始进入有一是有组织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新阶段。1922年以后相继爆发了香港海员、安源路矿工人、开滦煤矿工人以及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二、不同时期的工会运动

1,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会运动

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922年-1929年召开了五次劳大。

1925年,召开二次劳大,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

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以前,工会领导的工人运动主要采取罢工、游行、示威以致武装斗争等对抗的、激烈的斗争形式,工会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斗争。

(1)大革命时期的工会运动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席卷全国,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全国各地有1700万人参加;

1926-1927年,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胜利;

各地工会还发动了工人参军参战、参加运输、救护、宣传、慰问

等活动,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工会运动

A.根据地。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在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苏区工会动员和组织工人参加苏维埃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参军参战,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工会成为保护群众利益的堡垒,工人群众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劳动法》,维护工人利益,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在党领导的国营工厂中,还产生了最早的民主管理形式——工人大会。

B.国统区。在“左”的思想指挥下,革命工会一度不顾客观条件举行罢工、暴动、集会、示威游行等活动,致使该地区的工会组织几乎遭到全部破坏。

1936年,刘少奇发表《关于白区职工运动提纲》,1940年毛泽东提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在此方针指引下,革命工会稳扎稳打地进行了争取工人阶级大多数和积蓄工人阶级力量的工作,白去的工会运动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3)抗日战争时期的工会运动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废除了镇压革命的《紧急治罪法》,释放了一批抗日的革命志士和工运领袖,客观上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开展。

在抗日根据地,工会组织了增加生产、支援抗日、参加抗日武装队伍的运动。有影响的运动有赵占魁运动、铁道游击队等。

在敌占区,工会主要采取组织工人怠工、毁坏机器设备等多种斗争方式。

(4)解放战争时期的工会运动

解放区的工会运动主要是提高工人觉悟,组织工人群中努力发展生产,支援前线,支持民主政权,建设和巩固解放区。

国统区的革命工会运动,着重组织工人群众开展争取生存权利、改善生活待遇的经济斗争和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政治斗争。“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求生存、争民主等。

1948年8月,六次劳大的召开。

2,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会运动

1950年6月29日,《工会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工人阶级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和工会的法律地位。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工会运动

作为新中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新生人民政权猪似的历史使命。参加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三大改造。在接管官僚资本的企业中,工会组织工人进行了废除封建把头制度,实行工人监督生产等措施;在私营企业中通过劳资协商制度,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现了工人当家作主。

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工会积极组织职工群众开展了创造生产新纪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先进生产者等劳动竞赛运动,

涌现出一大批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工会还协同各级政府制定了100多项劳动保护法规,建立了新的工资制度,实施了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险条例》,创建了一批集体福利事业和文化事业,安置和救济了大批失业工人。53年,工会七大召开,确立了“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会工作方针。大会号召职工群众为实现过渡时期党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而奋斗。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会运动

开展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为适应职工学习和提高技术的要求,工会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从扫盲、初等、中等到大专的职工业余教育体系。工人经过奋发努力,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和自动化半自动化水平,解决了许多生产关键问题。东北一些企业创造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石油工业创造的大庆精神等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1964年以后,开始了“工业学大庆”。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工会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会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是拨乱反正,宣布工会工作中不存在“经济主义”、“工团主义”,为工会干部解脱了思想压力。

1988年,工会十一大召开,确定了中国工会必须遵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的基本指导原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会的维护、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