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1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肥东六中梁立坤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⑵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⑶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初步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⑵通过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⑵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教学难点: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教具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问)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
么?
学生回答问题
复习旧知识,引
出今天研究的
课题
走近生活
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
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
估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到
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
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
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
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
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
种变化。视频播放,火山爆
发。你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
例子吗?
那么这些变化有什么
区别?
学生倾听,思考,举例: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
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
慢慢生锈,煤、木材和
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
烧而发光放热等。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放松心
情,暗示化学与
生活紧密联系
实验
(过渡) 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
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
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
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再观察几个演
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
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
态等,列表记录。
演示:
[实验1—1]:水的沸腾
[实验1—2]胆矾的研碎。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
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并
及时记录,并与同学进
行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
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
滴附着。
[实验2]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
引导学生探究,
激发探究欲望,
激活学生的思
维。
通过交流,活跃
课堂气氛,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观察
实验的能力,知
探究演示
[实验1—3]
[实验1—4]
(演示中复习使用的
仪器名称及用途)
(在实验过程中看到
的现象主要从两方面来描
述:
1.反应前后物质的颜
色;
2.反应前后物质的状
态。)
(解释)1.这里的蓝色
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
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
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
氧化铜。
2.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说明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
生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
[提问]实验1、2有什
么共同特征?
[提问]实验3、4有什
么共同特征?
成为粉末状。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
回答问题。
[实验3]
产生了蓝色沉淀。
[实验4]
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道实验是学习
化学的基础。通
过观察实验现
象,体验观察、
描述实验现象
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
在观察与讨论
中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
题,从中培养科
学观察、规范表
达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树立
实事求是、严谨
务实的科学态
度。
实验
序
号
变化前的
物质
变化时发
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
质
变化后有无新
物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液态的水
1-2
蓝色块状
的胆矾
蓝色粉末状
的胆矾
1-3
蓝色的胆
矾溶液
蓝色的氢氧
化铜沉淀
1-4
颗粒状石
灰石
二氧化碳气
体等
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
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
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
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
化。
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
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
学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
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
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
质生成,只是形状、状
态(气态、液体、固体)
引导学生对所
获得的事实与
证据进行归纳,
得出结论。培养
学生的规范表
达能力。让学生
学会运用比较
的方法,通过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