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学分析法对米勒《拾穗者》的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拾穗者》与图像学
1.前图像志解读《拾穂者》 《拾穗者》的主要画面:在丰收的秋季,金黄色的田野一望无际,画面的远处堆积着小 山似的麦垛。麦收后的土地上,三位农妇正在弯腰捡拾遗漏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 这三位农妇的动作各不相同,衣着各异。画面最右边的农妇半弯着腰,手里拿着捡到的麦 穗,眼睛朝左侧望去,仿佛在查看左侧有没有遗留的麦穗;画面中间戴着红色头巾的农妇, 深深地弯下腰,腰间的袋子里已经有了不少的麦穗,看得出已经捡了一段时间;最左边的 农妇也在弯着腰辛勤地捡着麦穗,她将一只手背在了后腰处,好像被这一上一下的弯腰动 作累坏了,将左手撑在后面,以支撑身体的力量。米勒通过人物细节的刻画,传达了他对 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画面中的三位妇人都戴着头巾,从左往右依次是蓝色、红色、黄色。米勒使用三种不 同的颜色巧妙地区分三位农妇,在以黄色为主色调的画面中,这些色彩的使用让整个画面 的色彩更加丰富,与特定的秋天的环境十分契合,毫无违和感。米勒并没有刻画画面中农 妇的长相和表情,而是十分冷静地描绘人物的动作与自然环境,重在写意,给人以身临其 境之感。 首先,从天空的颜色分析,晴朗的天空与金黄色的麦地相映衬,显得十分和谐。米勒 在描绘天空时大量地运用了浅色,同时使用了其他颜色,使整个天空在暖黄色的主色调中 富有变化,让画面既变化又统一,符合整幅画的色彩调性。远处的景观以黄色为主,在突 出秋天丰收这一主题的同时,给人以温暖之感。 其次,这幅画的另一处对比,为远处浅色和近处深色的对比。这幅画的视觉中心是三 位农妇,米勒为突出视觉中心,使用深色刻画人物,红、蓝两块深色头巾沉稳的浓郁色彩、 收割后的麦地稍稍裸露出的大地的黑色,都被融化在黄色之中。笔者认为深色代表着稳 重、朴实的性格,米勒使用深色突出表现农妇的形象和性格十分贴切,这不仅是视觉感受
关键词:拾穗者 米勒 图像学 潘诺夫斯基
《拾穗者》(图1)为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是法国巴比松派画家让•弗朗索瓦• 米勒于1857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收藏于巴黎奥塞美术馆。这幅画描绘了金黄的秋 季,三位农妇正弯着身子拾取遗落的麦穗的场景。画面主色调为暖黄色,色彩朴实无华, 人物形象生动,构图巧妙,整体氛围安静、庄重,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将图像学引入作 品分析,不仅是对作品的背景、影响等方面的解读,而且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深意。
《拾穗者》中,米勒将各种绘画原理和技巧运用得炉火纯 青。画面中的光源是运动光源,三位农妇的位置也并不整齐统 一。尽管这样,画面还是一如既往的丰富、饱满,也没有混乱、空 洞之感。画面中,视觉中心是中间戴红色头巾的农妇,但她不是 离观者最近的人物,离观者最近的是最右侧的农妇;同时,她也 不是离左侧光源最近的人物,离光源最近的是戴着蓝色头巾的 农妇。但是身处中间的农妇戴着红色的头巾,红色与蓝色、黄色 相比,更加吸引人,更能捕获观者的注意力。米勒用色上的技巧 将观者的视觉中心强行转移到中间的农妇身上。观察三人的穿 着不难发现,在三位农妇中,上衣颜色最亮、明度最高的便是中 间的农妇;但是再观察三位农妇的裙子也不难发现,左右两位农 妇裙子的颜色要比中间农妇的裙子亮,这样一来,中间农妇的上 衣和裙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其视觉中心的地位。
图像学分析图像学的代表人物,将图像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图像志阶段、图像志阶段和图像学阶段。图 像学的诞生,让艺术充满了科学与理性。他认为图像学主要是对图像的表面和背后深意的解读,在分析作晶时,不仅要解读图像的表 面,而且要挖掘和思考图像潜在的内容。该文以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像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解 读和赏析。
32
美术时空
ART EDUCATION RESEARCH
上的成功,而且能突出作品的深层内涵与作者的匠心,这也是米 勒要表达的主要感情之一。
构图是一幅画的灵魂,米勒的这幅画采用的便是以黄金分 割为主的构图。画面中,戴着红色头巾的农妇是整张画面从左 至右的黄金分割点;黄色头巾的农妇是以红色头巾农妇为左端 到画面最右端的黄金分割点;处在画面最左边戴着蓝色头巾的 农妇是以红色头巾的农妇为右端至画面最左边的黄金分割点。 画面中的三位主人公均处于黄金分割点的位置,米勒十分巧妙 地将三位农妇置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使画面更加统一,让人的视 觉感受更加舒适。同时,画中还存在着一个对比,就是近处三位 农妇和远处人物的大小对比。虽然是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但 是米勒却将远处的人刻画得十分细致,笔者认为是画家故意为 之,以此歌颂农民的伟大和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图1
幅画中,米勒在构图时除了使用黄金分割的原理,还很关注光源 的走向问题。画面中的三位农妇所处的位置,除了作为黄金分 割点,还与画面光源的走向有着很大的关系。画面中光源自画 面后方左上角而来,从画面的左上角直接射向画面的右下方,三 位农妇的站位处在这道光源中,并与其轨迹吻合。受光源和位 置前后的影响,三位农妇的明暗对比关系存在微弱的不同。同 时,画面近处暗、远处亮,也是受光源线的影响,画面中的光是从 后方左上角射向右边,远处的背景离光源近,因此较为明亮;人 物离光源远,因此衣着颜色稍显暗淡。
2.图像志分析《拾穗者》 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种过田,因此,他对乡村 生活十分熟悉。而《拾穗者》则是米勒以家人为原型创作的一幅 作品。画面中处在最右端戴着黄色头巾的农妇,半弯着腰,手里 拿着麦穗,与其他两位农妇相比,面容略显老态,体型微胖,动作 稍显笨重,应该是以米勒的祖母为原型的形象;中间戴着红色头 巾的农妇,腰弯得最深,腰中有大量捡的麦穗,而且她是这三位 农妇中唯一戴着袖套的人,可以推测出她也是家中干活最多的 人,应该是米勒以自己母亲为原型的形象;戴着蓝色头巾的农 妇,面容清秀,身形苗条,捡穗的动作十分敏捷,姿态显得十分优 美,应该是以米勒的姐姐为原型的形象。 米勒通过描绘三位农妇在劳动中不尽相同的动作姿态、色 彩不一的服装,展现出其扎实、精湛的人体素描的基本功。在这
1.前图像志解读《拾穂者》 《拾穗者》的主要画面:在丰收的秋季,金黄色的田野一望无际,画面的远处堆积着小 山似的麦垛。麦收后的土地上,三位农妇正在弯腰捡拾遗漏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 这三位农妇的动作各不相同,衣着各异。画面最右边的农妇半弯着腰,手里拿着捡到的麦 穗,眼睛朝左侧望去,仿佛在查看左侧有没有遗留的麦穗;画面中间戴着红色头巾的农妇, 深深地弯下腰,腰间的袋子里已经有了不少的麦穗,看得出已经捡了一段时间;最左边的 农妇也在弯着腰辛勤地捡着麦穗,她将一只手背在了后腰处,好像被这一上一下的弯腰动 作累坏了,将左手撑在后面,以支撑身体的力量。米勒通过人物细节的刻画,传达了他对 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画面中的三位妇人都戴着头巾,从左往右依次是蓝色、红色、黄色。米勒使用三种不 同的颜色巧妙地区分三位农妇,在以黄色为主色调的画面中,这些色彩的使用让整个画面 的色彩更加丰富,与特定的秋天的环境十分契合,毫无违和感。米勒并没有刻画画面中农 妇的长相和表情,而是十分冷静地描绘人物的动作与自然环境,重在写意,给人以身临其 境之感。 首先,从天空的颜色分析,晴朗的天空与金黄色的麦地相映衬,显得十分和谐。米勒 在描绘天空时大量地运用了浅色,同时使用了其他颜色,使整个天空在暖黄色的主色调中 富有变化,让画面既变化又统一,符合整幅画的色彩调性。远处的景观以黄色为主,在突 出秋天丰收这一主题的同时,给人以温暖之感。 其次,这幅画的另一处对比,为远处浅色和近处深色的对比。这幅画的视觉中心是三 位农妇,米勒为突出视觉中心,使用深色刻画人物,红、蓝两块深色头巾沉稳的浓郁色彩、 收割后的麦地稍稍裸露出的大地的黑色,都被融化在黄色之中。笔者认为深色代表着稳 重、朴实的性格,米勒使用深色突出表现农妇的形象和性格十分贴切,这不仅是视觉感受
关键词:拾穗者 米勒 图像学 潘诺夫斯基
《拾穗者》(图1)为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是法国巴比松派画家让•弗朗索瓦• 米勒于1857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收藏于巴黎奥塞美术馆。这幅画描绘了金黄的秋 季,三位农妇正弯着身子拾取遗落的麦穗的场景。画面主色调为暖黄色,色彩朴实无华, 人物形象生动,构图巧妙,整体氛围安静、庄重,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将图像学引入作 品分析,不仅是对作品的背景、影响等方面的解读,而且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深意。
《拾穗者》中,米勒将各种绘画原理和技巧运用得炉火纯 青。画面中的光源是运动光源,三位农妇的位置也并不整齐统 一。尽管这样,画面还是一如既往的丰富、饱满,也没有混乱、空 洞之感。画面中,视觉中心是中间戴红色头巾的农妇,但她不是 离观者最近的人物,离观者最近的是最右侧的农妇;同时,她也 不是离左侧光源最近的人物,离光源最近的是戴着蓝色头巾的 农妇。但是身处中间的农妇戴着红色的头巾,红色与蓝色、黄色 相比,更加吸引人,更能捕获观者的注意力。米勒用色上的技巧 将观者的视觉中心强行转移到中间的农妇身上。观察三人的穿 着不难发现,在三位农妇中,上衣颜色最亮、明度最高的便是中 间的农妇;但是再观察三位农妇的裙子也不难发现,左右两位农 妇裙子的颜色要比中间农妇的裙子亮,这样一来,中间农妇的上 衣和裙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其视觉中心的地位。
图像学分析图像学的代表人物,将图像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图像志阶段、图像志阶段和图像学阶段。图 像学的诞生,让艺术充满了科学与理性。他认为图像学主要是对图像的表面和背后深意的解读,在分析作晶时,不仅要解读图像的表 面,而且要挖掘和思考图像潜在的内容。该文以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像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解 读和赏析。
32
美术时空
ART EDUCATION RESEARCH
上的成功,而且能突出作品的深层内涵与作者的匠心,这也是米 勒要表达的主要感情之一。
构图是一幅画的灵魂,米勒的这幅画采用的便是以黄金分 割为主的构图。画面中,戴着红色头巾的农妇是整张画面从左 至右的黄金分割点;黄色头巾的农妇是以红色头巾农妇为左端 到画面最右端的黄金分割点;处在画面最左边戴着蓝色头巾的 农妇是以红色头巾的农妇为右端至画面最左边的黄金分割点。 画面中的三位主人公均处于黄金分割点的位置,米勒十分巧妙 地将三位农妇置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使画面更加统一,让人的视 觉感受更加舒适。同时,画中还存在着一个对比,就是近处三位 农妇和远处人物的大小对比。虽然是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但 是米勒却将远处的人刻画得十分细致,笔者认为是画家故意为 之,以此歌颂农民的伟大和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图1
幅画中,米勒在构图时除了使用黄金分割的原理,还很关注光源 的走向问题。画面中的三位农妇所处的位置,除了作为黄金分 割点,还与画面光源的走向有着很大的关系。画面中光源自画 面后方左上角而来,从画面的左上角直接射向画面的右下方,三 位农妇的站位处在这道光源中,并与其轨迹吻合。受光源和位 置前后的影响,三位农妇的明暗对比关系存在微弱的不同。同 时,画面近处暗、远处亮,也是受光源线的影响,画面中的光是从 后方左上角射向右边,远处的背景离光源近,因此较为明亮;人 物离光源远,因此衣着颜色稍显暗淡。
2.图像志分析《拾穗者》 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种过田,因此,他对乡村 生活十分熟悉。而《拾穗者》则是米勒以家人为原型创作的一幅 作品。画面中处在最右端戴着黄色头巾的农妇,半弯着腰,手里 拿着麦穗,与其他两位农妇相比,面容略显老态,体型微胖,动作 稍显笨重,应该是以米勒的祖母为原型的形象;中间戴着红色头 巾的农妇,腰弯得最深,腰中有大量捡的麦穗,而且她是这三位 农妇中唯一戴着袖套的人,可以推测出她也是家中干活最多的 人,应该是米勒以自己母亲为原型的形象;戴着蓝色头巾的农 妇,面容清秀,身形苗条,捡穗的动作十分敏捷,姿态显得十分优 美,应该是以米勒的姐姐为原型的形象。 米勒通过描绘三位农妇在劳动中不尽相同的动作姿态、色 彩不一的服装,展现出其扎实、精湛的人体素描的基本功。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