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课程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课程论

一、人本主义课程论产生的背景

人本主义课程论(Humanistic curriculum orHuman-centered curriculum)又称人性中心课程论,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到目前已经发展为更加完善的一种新的课程观。现代人本主义课程论,是在抨击“学问中心”课程论的“非人性化”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从教育本身的角度来看,其内涵也从知识向“人性论”在不断发展,使每个人都得到他所能达到的充分完善,使个体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二、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三、1.国外人本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历史发展

(一)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步形成时期

在社会人士对结构课程“非人性化”的抨击和结构主义课程论者的自我反省下,人本主义课程论迅速兴起。

(二)整个70年代:鼎盛时期

在这一阶段,先后出现了很多相关著作。譬如:全美教育协会的《70年代的课程》,提出了改革的构图:“人本主义课程论主张,学校的职能是使人充分地培养成为名副其实的人,而决不能只是提供人力资源”。

(三)80年代以来:改革和逐步发展时期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场“回到基础学科”的教育运动。这场运动强调教育的最基本的使命是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与读写算,显示出促进“基本的智力训练与学术性学科教学”的倾向。可以说是对人本主义课程论的批判。

2. 国内人本主义课程论的历史发展

(一)1979一1957:引进和形成阶段

人本主义课程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传入我国的,之后对我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80年代末有许多介绍人本主义思想的译作,如林方译(1987年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性能达到的境界》(马斯洛著)等。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相关思想的学习阶段,主要是对国外译著的学习和整合。这一阶段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概念辨析。

(二)1987一1999:借鉴和发展阶段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一文中正式使用了“素质教育”一词。接着教育理论界也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内容等进行了许多分析和探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对素质教育作了经典性描述。1997年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素质教育改革的进行与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需要、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在教育中应把人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强调在实践中把着力点放在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上。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素质教育汲取了人本主义课程论“以人为本”的思想精髓,是对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借鉴和发展。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

(三)1999年至今:完善和成熟阶段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

内容、建立新世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我国由此展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中蕴含着许多人本主义课程理念,处处渗透着人本主义课程论的精神。新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人本主义课程论的精髓。这也标志着我国人本主义课程论的完善和成熟。此阶段的研究方法大多运用实践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

四、观点

强调教育应培养“自我实现的人格”,这种人格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情意发展”与理智、知识、理解等的“认知发展”的统一。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有:崇尚实际,有创造性,爱惜生命,能包容,坦诚,重公益,富幽默,悦己信人等。具有上述特征的人是健康的人,换言之,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自我实现的人。强调实施三类课程: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自我实现课程。

罗杰斯在课程领域的独到见解:1.培养“完整的人”的课程目标 2.“适切性”课程的内容 3.“非指导性”课程的实施 4.提倡学生自我评价 5.课程资源的多样化

人本主义的教学论

一、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1、承认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每个人都具有学习的愿望和潜能。只要条件合适,这种潜能就会释放出来。人本主义对教育的全部探讨,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这种渴望学习的天性上。

2、强调学习资源的提供

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不是把大量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可以自由选择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学习环境。

3、通过使用合约使学生获得明确的学习目的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当学生具有某种目的,而且意识到学习有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时有意义学习才会发生,学习的速度也会加快。合约便是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的一种手段。合约的实施保障了学生在自由的学习气氛内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4、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宽松的学习氛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的学习环境,能够消除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而感到的焦虑,并能从不断的支持中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改善了学习, 强了自我。

5、强调真实体验和情感参与对学习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 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直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场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或者短期强化课程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6、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 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才会得到促进。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 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才会得到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