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e-糖类药物进展
生物化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4题,每题1分,共74分)1.与血红蛋白合成无关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6B、维生素B12C、叶酸D、生物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项,血红蛋白合成的关键酶是ALA合酶,其辅基为磷酸吡哆醛(VitB6的活性形式)。
BC两项,血红蛋白的珠蛋白基因表达时,核苷酸及核酸的合成需要以一碳单位为原料,而一碳单位的代谢需要叶酸和VitB12。
D项,生物素是体内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参与CO2的羧化过程,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无关。
2.下列有关脂肪酸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素是参与合成的辅助因子之一B、脂肪酸合成酶系存在于细胞质中C、合成时需要NADPHD、合成过程中不消耗ATP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项,乙酰CoA是合成脂肪酸的原料,需先羧化生成丙二酰CoA参加合成反应。
催化乙酰CoA转化生成丙二酰CoA的是乙酰CoA羧化酶,其辅基为生物素。
B项,脂肪酸合成是在线粒体外即细胞质中进行的,因脂肪酸合成酶系存在于细胞质中。
CD两项,脂肪酸合成除需要乙酰CoA外,还需要ATP、NADPH、HCO -(CO )、及Mn2+等,乙酰CoA与丙二酰CoA每经转移、3 2缩和脱羧及还原(加氢、脱水和再加氢)1次碳链延长2个碳原子,重复多次可合成含16碳的软脂酸,以上还原过程的供氢体为NADPH,所以合成时需要大量NADPH。
3.6-磷酸果糖激酶最强的变构激活剂是()。
A、果糖-1,6-二磷酸B、果糖-2,6-二磷酸C、ATPD、GTP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6-磷酸果糖激酶-1变构抑制剂:柠檬酸、ATP;变构激活剂:果糖-1,6-二磷酸、果糖-2,6-二磷酸、ADP、AMP。
①果糖-1,6-二磷酸是反应产物,对反应起正反馈作用以促进糖酵解;②果糖-2,6-二磷酸是最强的激活剂。
4.若将一个完全被放射性标记的DNA分于放于无放射性标记的环境中复制三代后,所产生的全部DNA分子中,无放射性标记的DNA分子有几个?()A、2个B、1个C、4个D、6个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复制三代即产生8个DNA分子。
中药制剂学 7浸出药剂
第四节 糖浆剂
一、概述 1.含义: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 水溶液。中药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45%( g/ml ); 西药糖浆剂应不低于65%( g/ml )。 2.分类: ①单糖浆 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85%(g/ml)或 64.72%(g/g)。不含药,用作液体药剂的矫味剂、润 湿剂、助悬剂及固体制剂的黏合剂。 ②药用糖浆 为含药物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 液,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③芳香糖浆 为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 液。主要用作液体药剂的矫味剂。
例 小青龙合剂 [处方] 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g 法半夏188g 细辛62g 五味子125g 甘草(蜜炙)125g [制法] ①以上8味,细辛、桂枝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 后的药液另器收集; ②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药液合并,浓缩至 约1000ml。 ③法半夏、干姜按照渗漉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 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液浓缩后,与上述药液合并,静 置,滤过,浓缩到1000 ml ,加入防腐剂适量与细辛 桂枝挥发油,搅匀,即得。
多数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制法 1.溶解法 2.稀释法 3.渗漉法 4.浸渍法 浓度:一般药材20%(g/ml) 毒剧药物为10%(g/ml)
矫味剂着色剂
可加糖或蜂蜜
矫味剂着色剂
不加
冷浸法制备酒剂
药材
上清液
規定量溶媒
残渣除去
上清液
澄明液
滤过
合并/静置
容器/攪拌 浸出方法:
搅拌1次/日、7日后搅拌1次/周, 浸渍30日至半年。
硬的中药应———;分解产物有效的中药 应———;气清味薄的中药应———;花粉、 附绒毛的应———;胶类或糖类中药应—— —; 贵重中药应———。
考研复习王镜岩生物化学之糖化学
3糖化学1 考试大纲涉及课本第9、17、18、19、20、21、22、23章(一)糖类1 糖化学2 英文名词解释/糖类分类2.1 monosaccharide 单糖:书P3262.2 oligosaccharide 寡糖2.3 polysaccharide 多糖(同多糖和杂多糖及例子)2.4 glycoconjugates 糖复合物3糖类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根本来源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类。
4糖类的生物学作用(大题不考,小细节注意)。
5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或其衍生物,或水解时能产生这些化合物的多聚体。
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本来源是绿色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大多数糖类化合物只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实验式为Cn(H2O)m。
根据碳原子数,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等;根据聚合度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
6变旋现象:(Mutarotation)是环状单糖或糖苷的比旋光度由于其α-和β-端基差向异构体达到平衡而发生变化,即旋光度发生改变,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值的现象。
变旋现象往往能被某些酸或碱催化。
由于单糖溶于水后,即产生环式与链式异构体间的互变,所以新配成的单糖溶液在放置的过程中其旋光度会逐渐改变,但经过一定时间,几种异构体达成平衡后,旋光度就不再变化,这种现象叫变旋现象。
7旋光性:当光波通过尼科尔棱镜时,会出现一种物理现象,即只允许某一平面振动的光波通过,其它的光波都被阻断,这种光称为平面偏振光。
当这种平面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的溶液时,光的偏振面会向右旋转一定的角度,则该物质称为右旋光性(以“+”表示)。
同样道理,向左旋转的称为左旋光性(以“-”表示)。
单糖等有机物是否有旋光性,与它的分子结构有关。
如果分子内部结构是对称的(如具有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等),就没有旋光性;反之就有旋光性。
生物体内存在的有机分子主要是由 C 、 H 、O、 N 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只有 C 原子有可能形成不对称性。
重要生物制药制造工艺PPT课件
2、生产工艺
(1)提取法
(2)发酵法
原料
斜面培养基
麦芽 琼脂 淀粉糖化液
1kg 2.1%
玉米粉
玉米浆
NaNO3 KH2PO4 MgSO4 KCl
FeSO4
种子培养基
2% 2% 0.5% 0.3% 0.1% 0.05% 0.05% 0.001%
发酵培养基
2% 2% 0.5% 0.3% 0.1% 0.05% 0.05% 0.001%
硫酸乙 酰肝素
透明质酸
硫酸角 质素
粘多糖的连接方式
1.在木糖和丝氨酸之间的一个 O-糖苷键 2.在 N-乙酰氨基半乳糖与丝氨酸(或苏氨 酸)羟基之间的一个 O-糖苷键 3.在 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天冬酰胺基之间 的一个 N-氨基糖残基的键
多糖的结构
四级结构 三级结构 二级结构 一级结构
多糖的构效关系
江西大茅制药有限责任 公司
中国中医科学院实验药 厂 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
保定三九济世生物药业 有限公司
福州海王金象中药制药 有限公司
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天津华隆医药保健品有限公 司 湖南兰靖茯苓高科技开发有 限公司
产品类别
中药 化学药品
中药
中药 中药 中药
化学药 化学药 中药 中药
适应症
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1糖类药物 的分类
单糖
低聚糖 糖的衍生物 多糖
葡萄糖、果糖、 氨基葡萄糖、 维生素C等
蔗糖、麦芽糖、 乳糖、乳果糖
6-磷酸葡萄糖、 1,6-二磷酸葡萄糖
磷酸肌醇
香菇多糖、 肝素 等
2、多糖的分类(按照其来源不同来分)
Text1
Text3
多糖在细胞内的存在方式
糖化学:糖类药物研发的重要驱动力
糖化学:糖类药物研发的重要驱动力作为除蛋白质和核酸之外的第3 类生物大分子,糖类物质是生物体能量的来源和物质循环的中心,也是维持细胞形态和构架的重要骨架和支撑单元。
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糖类以寡糖、多糖、糖蛋白、糖脂等游离或复合物的形式直接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免疫、衰老、信息传递、迁移等几乎所有生命活动。
人类多种疾病与糖类物质密切相关。
例如,肿瘤细胞高表达的特异性糖链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又如,糖类物质与病原体的免疫逃逸、识别和侵入宿主细胞密切相关。
近日,牛津大学糖生物学研究所所长Raymond Dwek 教授指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高度糖基化现象与病毒的多种突变密切相关。
1 糖类药物及其研发现状狭义的糖类药物(carbohydrate drug)是指不含糖类以外其他组分的药物,主要包括不同来源的单糖、寡糖、多糖及其衍生物等,如阿卡波糖、肝素等。
广义的糖类药物(carbohydrate-based drug)可拓展至为数众多的结构中含有糖基或糖链的药物,包括糖苷类药物、糖缀合物药物(糖蛋白、糖脂等)、拟糖复合物等,如恩格列净、盐酸阿柔比星、地高辛等。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讲,许多以糖相关物质作为靶点的药物(carbohydrate-related drug)也可视作糖类药物,如磷酸奥司他韦等。
世界范围内,糖类药物的研发日益活跃,批准上市的糖类药物数量和销售量不断上升。
以六元环的吡喃糖、五元环的呋喃糖、氮杂糖和高碳糖唾液酸等为结构骨架进行药物信息检索,可查到糖类化学药物有150 多种,其中已上市药物70 种。
这些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领域。
恩格列净、达格列净、依诺肝素、布瑞亭等“重磅炸弹”级糖类药物2019年全球销售额均超过10 亿美元。
王镜岩_徐长法_朱圣庚_主编,生物化学_第三版_课后习题解答全__上册1-13章,下册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全 (上册1-13章,下册19-40章)第一章糖类糖类是四大类生物分子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植物界。
糖类在生物体内不仅作为结构成分和主要能源,复合糖中的糖链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参与许多生命过程,并因此出现一门新的学科,糖生物学。
多数糖类具有(CH2O)n 的实验式,其化学本质是多羟醛、多羟酮及其衍生物。
糖类按其聚合度分为单糖,1个单体;寡糖,含2-20 个单体;多糖,含20 个以上单体。
同多糖是指仅含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多糖,杂多糖指含一种以上单糖或加单糖衍生物的多糖。
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共价结合形成的结合物称复合糖或糖复合物。
单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C*)或称手性碳原子,含C*的单糖都是不对称分子,当然也是手性分子,因而都具有旋光性,一个C*有两种构型D-和L-型或R-和S-型。
因此含n个C*的单糖有2n个旋光异构体,组成2n-1对不同的对映体。
任一旋光异构体只有一个对映体,其他旋光异构体是它的非对映体,仅有一个C*的构型不同的两个旋光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单糖的构型是指离羧基碳最远的那个C*的构型,如果与D-甘油醛构型相同,则属D系糖,反之属L系糖,大多数天然糖是D系糖Fischer E论证了己醛糖旋光异构体的立体化学,并提出了在纸面上表示单糖链状立体结构的Fischer 投影式。
许多单糖在水溶液中有变旋现象,这是因为开涟的单糖分子内醇基与醛基或酮基发生可逆亲核加成形成环状半缩醛或半缩酮的缘故。
这种反应经常发生在C5羟基和C1醛基之间,而形成六元环吡喃糖(如吡喃葡糖)或C5经基和C2酮基之间形成五元环呋喃糖(如呋喃果糖)。
成环时由于羰基碳成为新的不对称中心,出现两个异头差向异构体,称a和B异头物,它们通过开链形式发生互变并处于平衡中。
在标准定位的Hsworth式中D-单糖异头碳的羟基在氧环面下方的为a异头物,上方的为B异头物,实际上不像Haworth式所示的那样氧环面上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吡喃糖环一般采取椅式构象,呋喃糖环采取信封式构象。
CDCA8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4.03.028C D C A8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研究进展*顾汇权,张涵强,王芳玉,姚龙宇,周小天综述,刘嫱ә审校海南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海南海口571199摘要: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基因(C D C A)8是C D C A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早期在胚胎干细胞中被发现,用于调控有丝分裂期间着丝粒的定位及纺锤体的稳定性㊂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 D C A8在肺癌㊁肝癌㊁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分级㊁不良预后密切相关㊂干扰C D C A8的表达会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以及转移,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滞及细胞凋亡,同时提高肿瘤细胞对顺铂和他莫昔芬的灵敏度,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㊂故认为C D C A8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潜在干预靶点㊂本文从预后情况㊁作用机制以及耐药关系出发,对C D C A8在肿瘤中的功能和作用的机制通路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上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靶向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㊂关键词: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基因8;肿瘤;治疗靶点;耐药中图法分类号:R73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4)03-0405-05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C D C A8i n t u m o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G U H u i q u a n,Z HA N G H a n q i a n g,WA N G F a n g y u,Y A O L o n g y u,Z H O U X i a o t i a n,L I U Q i a n gә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a r m a c o l o g y,H a i n a n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H a i k o u,H a i n a n571199,C h i n aA b s t r a c t:C e l l d i v i s i o n c y c l e-a s s o c i a t e d g e n e(C D C A)8i s a m e m b e r o f t h e C D C A f a m i l y,w h i c h i s d i s-c o v e r e d e a r l y i n e m b r y o n i c s t e m c e l l s a n d u s e d t o r e g u l a t e t h e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m i t o t i c g r a n u l e a n d t h e s t a-b i l i t y o f t h e s p i n d l e d u r i n g m i t o s i s.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m o r e a n d m o r e s t u d i e s h a v e f o u n d t h a t C D C A8i s h i g h l y e x p r e s s e d i n a v a r i e t y o f t u m o r t i s s u e s,i n c l u d i n g l u n g c a n c e r,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m e l a n o m a a n d p a n c r e-a t i c c a n c e r,a n d i t i s c l o s e l y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t u m o r g r a d e a n d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I n t e r f e r i n g w i t h C D C A8e x p r e s-s i o n c a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n h i b i t t u m o r g r o w t h 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i n d u c e c e l l c y c l e a r r e s t a n d a p o p t o s i s,a n d i n c r e a s e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t u m o r c e l l s t o c i s p l a t i n a n d t a m o x i f e n,w i t h l i t t l e e f f e c t o n n o r m a l c e l l s.T h e r e f o r e,i t i s c o n-s i d e r e d t h a t C D C A8i s a p o t e n t i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 a r g e t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s.I n t h i s p a p e r,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C D C A8i n t u m o r s a n d t h e m e c h a n i s t i c p a t h w a y o f i t s a c t i o n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i n t e r m s o f p r o g n o s i s, m e c h a n i s m o f a c t i o n,a n d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i m i n g t o p r o v i d e n e w i d e a s f o r t h e s c r e e n i n g o f t u m o r b i o m a r k e r s i n t h e c l i n i c a s w e l l a s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a r g e t e d d r u g s.K e y w o r d s:c e l l d i v i s i o n c y c l e a s s o c i a t e d8;t u m o r;t r e a t m e n t t a r g e t s;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异常引起的细胞增殖不受控制,使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㊁转移及耐药能力,因此,细胞周期进程失调被认为是癌症的一个共同特征[1-2]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潜在靶点㊂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基因(C D C A)和蛋白家族共有8名成员组成,即C D C A1~8㊂C D C A家族成员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例如C D C A2作为一种核蛋白,负责调控蛋白磷酸酶1在染色质中的靶向定位,过表达可通过加速细胞周期进程,促进肿瘤细胞增殖[3];C D C A7是一种D N A结合蛋白,异常表达时可激活转录相关因子,促进肿瘤的迁移及血管的生成[4]㊂C D C A8也称为B o r e a l i n/D a s r a B,位于人染色体1p34.2,含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显子,c D-N A总长2139b p,编码280个氨基酸[5]㊂既往研究发现C D C A8在胚胎干细胞和多种癌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显著增加,且相较于C D C A其他成员,C D C A8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更显著[6-7]㊂上调的C D-C A8是促进癌症恶性进展的关键,在癌症发生及恶性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本文对C D C A8在肿瘤中的功能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靶向C D-C A8的治疗提供新思路㊂1 C D C A8的结构和功能C D C A8与有丝分裂激酶B(A u r o r a B)㊁内部着丝㊃50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060851);海南医学院创新实验项目(H Y Y S2021A35)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470048098@ q q.c o m㊂网络首发h t t p s://l i n k.c n k i.n e t/u r l i d/50.1167.R.20240105.0830.002(2024-01-05)粒蛋白(I N C E N P)㊁生存素(S u r v i v i n)共同组成染色体载客复合体(C P C)的重要部分[8]㊂在结构上,B o r e-a l i n直接与S u r v i v i n和I N C E N P结合,在体外展现出类似三重螺旋结构[9]㊂B o r e a l i n可通过N末端141个残基与S u r v i v i n的相互作用定位到中央纺锤体和中间体㊂B o r e a l i n虽然不与A u r o r a B直接连接,但可以通过前58个氨基酸与I N C E N P结合,并通过I N-C E N P的C端区域与A u r o r a B连接使其激活,用于着丝粒的靶向定位[10]㊂根据其结构特征,B o r e a l i n在动物和真菌中处于保守状态[9]㊂并且有研究发现B o r e a l i n可受多个位点的磷酸化调控,例如,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 (M P S1)在T h r230上的磷酸化,提高了A u r o r a B酶的活性[11]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 D K1)的磷酸化,促进C P C靶向着丝粒定位[12]㊂在有丝分裂间期,B o r e a l i n见于异染色质上;而前中期转移进入着丝粒内高度聚集;在中后期,B o r e a l i n离开着丝粒内,转移到中心纺锤体微管,随后定位于细胞皮层;最终,在末期和细胞质分裂期,B o r e a l i n定位于皮层中部[13]㊂B o r e a l i n缺失将减慢有丝分裂进程,导致着丝粒-纺锤体失连和异位纺锤极形成,还导致细胞增殖缺陷㊁p53积累和小鼠早期胚胎死亡[14-15]㊂一般来说,在人类有丝分裂细胞中,B o r e a l i n纠正着丝粒-纺锤体失连,稳定双极纺锤体,同时其二聚体结构域调控着丝粒的动态交换,以实现最佳的C P C功能[16]㊂除此之外,B o-r e a l i n还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了染色体排列的调节㊁纺锤体信号传导和胞质分裂及细胞动态定位等功能[16-17]㊂2 C D C A8与肿瘤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C D C A8是有丝分裂中的关键调控基因,作为一种细胞周期调节剂,C D C A8的表达受致癌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㊂D A I等[18]发现,核因子Y A(N F-Y A)可在肝癌细胞中激活C D C A8依赖的启动子区,促进C D C A8的转录及核内聚集㊂同源物N F-Y B会介导N F-Y C核靶向作用,形成二聚体[19],进一步增加N F-Y亚基与C D C A8启动子区结合的活性,促进肝癌的恶性进展㊂X I A N G等[20]和C H E N等[21]研究表明,在肺腺癌细胞中,C D C A8可以通过正反馈的形式作用于p53,p53的缺失会进一步诱导有丝分裂缺陷,诱导肿瘤恶性进展㊂除此之外,信号通路的激活也是C D C A8的调控模式之一㊂有研究证实,在黑色素瘤中,C D C A8的过表达可激活R O C K通路,降低c a s p a s e-3水平,诱导肌球蛋白M L C磷酸化,促进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转移灶的形成[22-24]㊂综上所述, C D C A8可通过调控转录因子㊁凋亡蛋白及激活信号通路等方式促进肿瘤细胞的发展及转移㊂2.1 C D C A8与肺癌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 C-G 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 E O)筛选发现,在肺癌患者中包括C D C A8在内的9个关键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㊁病理分级㊁T NM分期呈正相关,C D C A8水平越高,肺癌患者生存率越低[25]㊂H A Y AMA等[26]利用小R N A敲低L C319和S B C-5细胞中C D C A8的表达,发现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并诱导细胞周期G1期的滞留,提示C D C A8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影响肺癌的发展和转化㊂更多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个观点,肺癌细胞中C D C A8水平的降低会上调p53的水平,抑制周期检查点蛋白C D C2和C y c l i n B1的水平,干扰拓扑异构酶Ⅱ的水平,阻止细胞进入有丝分裂阶段并加强细胞周期的停滞,从而引起肺癌细胞的凋亡[27-29]㊂除此之外,HU等[30]通过分析肺腺癌患者的m i R N A表达谱,发现m i R N A-133b对C D C A8存在靶向负相关作用,m i R N A-133b可以与C D C A8的3'-U T R端结合,靶向诱导C D C A8的m R N A序列降解,进而调控m i R-133b水平,逆转因C D C A8缺失而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㊂综上所述,C D C A8可能通过细胞周期㊁转录调控等不同机制在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㊂2.2 C D C A8与肝癌 S HU A I等[31]发现在人类肝细胞癌中C D C A8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 NM分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㊂因此C D-C A8也可以作为鉴别肝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㊂敲低肝癌细胞中的C D C A8不仅可以上调抑癌基因C D K N2B的水平,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的活性,还可下调C y c l i n A2㊁C y c l i n D1㊁C y c l i n B1㊁C D K4㊁C D K6㊁p-C D C2等细胞周期蛋白水平,干扰细胞检查点的进行,从而引起细胞周期停滞[32]㊂此外,下调C D C A8还可增加凋亡蛋白c a s p a s e-7以及肿瘤抑制性因子A T F3和G A D D34蛋白水平,引起致癌信号通路A K T/β-c a t e n i n失活,促进肝癌的凋亡[33]㊂另外有研究发现,在动物体内利用杂交技术靶向敲除小鼠肝细胞中的C D C A8后,这些小鼠在生长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后续通过插入致癌基因ΔN90-β-C a t e n i n和c-M e t诱发肝癌后,可以观察到肝癌的恶性进展被显著抑制[32]㊂因此,筛选靶向C D C A8的小分子化合物不仅能很好地抑制肝癌的进展,且对于研究对象本身的损伤也更小㊂2.3 C D C A8与黑色素瘤 G U O等[34]发现C D C A8的转录水平在黑色素瘤患者中明显上调,低水平的患者预后更差,表明C D C A8可作为黑色素瘤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㊂另外,通过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C D-C A8的表达与B细胞㊁中性粒细胞㊁树突状细胞浸润呈正相关㊂因此,在黑色素瘤中C D C A8不仅能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还能用于术后的预后评估[35]㊂另一项研究表明,转运蛋白T M E D3水平的降低可以引起内源性C D C A8的水平耗竭,并引起下游p-㊃60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3A K T㊁C D K1/6和P I K3C A水平的降低,这和靶向敲除C D C A8的结果一致,而C D C A8的激活可以逆转这一现象,促进A k t和P I3K的磷酸化水平[36]㊂说明C D C A8可通过P I3K/A K T信号通路介导肿瘤细胞的凋亡,针对T M E D3/C D C A8轴的抑制剂可能是治疗黑色素瘤的新靶点㊂2.4 C D C A8与胰腺癌 G U等[37]发现在胰腺癌临床样本中C D C A8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分级以及糖尿病史呈正相关,且低表达的胰腺癌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期,但与年龄㊁性别并无显著性差异㊂敲减C D C A8会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此抑制作用是通过C D C A8/C D44轴产生的㊂C D44作为非激酶跨膜受体,可以与透明质酸结合激活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和并调整细胞骨架,使其利于侵袭和耐药㊂而C D C A8可与S N A I2形成复合物作用于C D44的启动子从而上调C D44水平,促进胰腺癌的恶性进展[37]㊂除此之外,有研究发现若敲低胰腺癌细胞中的驱动蛋白家族成员如K I F23和K I F18B水平,也会引起C D C A8的同步降低和细胞活力的抑制,从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能力[38-39]㊂3 C D C A8与肿瘤耐药性之间的关系3.1 C D C A8与铂类药物顺铂在体内与D N A结合,阻止细胞分裂的正常进行,引起肿瘤细胞的氧化应激㊁调节钙信号㊁诱导凋亡蛋白等方式促进癌细胞的死亡[40-41]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肺癌㊁宫颈癌㊁卵巢癌等恶性肿瘤[42-44]㊂W E N等[45]利用G E O数据集对21例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对比顺铂敏感的患者,顺铂耐药患者的C D C A8水平显著升高,说明C D C A8在宫颈癌耐药过程中存在潜在作用㊂Q I等[46]的结果同样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比卵巢癌顺铂耐药患者中的差异发现T O P2A和C D-C A8是变化最显著的2个基因,且与T O P2A相比,在体外耐药细胞中C D C A8水平提高了约1.5倍,说明C D C A8在顺铂耐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慢病毒敲减了A2780和S K O V3细胞中的C D C A8后发现提高了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损伤,且与顺铂水平成正相关㊂而C D C A8诱导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可能是通过p53介导,沉默C D C A8可引起p53的积累,过度积累的p53可以在顺铂的作用下激活死亡域蛋白(F A D D)中的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I C E),抑制蛋白泛素化,从而增加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47-48]㊂因此,C D C A8可成为肿瘤细胞提高顺铂敏感性的目标基因㊂3.2 C D C A8与他莫昔芬他莫昔芬作为雌二醇的竞争性拮抗剂,可与雌激素受体竞争结合,抑制雌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阻断乳腺癌细胞的G1期,抑制肿瘤增殖㊂有研究发现E R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调节之间存在串扰作用,C D K7抑制剂的联合使用可使雌激素受体(E R)S e r118磷酸化,提高耐药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49]㊂N A B I E V A等[50]的研究也发现,使用C D K4/6的抑制剂可以显著改善激素受体阳性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 E R2)阴性乳腺癌Ⅱ㊁Ⅲ和Ⅳ期患者中的疗效㊂因此,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可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抵抗发展的研究方向㊂S U N等[51]发现C D C A8在他莫昔芬耐药细胞中高表达,而过表达敏感细胞C D C A8水平可降低他莫昔芬作用下细胞的凋亡率,促进细胞S期的富集,加速周期进程,C D C A8作为E2F相关通路的激活剂,有研究表明不仅可以通过E2F1介导染色体D N A复制和调节细胞周期的G1/S期,还能作用于转录抑制因子E2F3b影响C y c-l i n D1的水平,从而加快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耐药[52]㊂C y c l i n D1作为检查点蛋白可促进G1/S期的进展,乳腺癌细胞中C y c l i n D1的激活促进了癌细胞的耐药水平[53]㊂而在敲降C D C A8后,C y c l i n D1水平显著降低,G1期滞留细胞量增加,细胞恢复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54]㊂因此,靶向C D C A8抑制剂的联用能提高耐药细胞对他西莫芬的敏感性㊂4小结C D C A8作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胚胎干细胞中作用于有丝分裂阶段稳定双极纺锤体,调控纺锤体信号传导维持细胞周期的顺利进行㊂在正常的组织中C D C A8表达水平较低,而在细胞周期异常的恶性肿瘤中C D C A8呈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肺癌和胰腺癌的发生,促进黑色素瘤的转移及肝癌的恶性进展㊂C D C A8可调节胞内转录水平,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耐药㊂在肺癌中,通过反馈调节p53促进细胞四倍体形成诱导肿瘤的发生㊂在肝癌中,受到转录因子N F-Y簇的调控,诱导细胞周期C D K-C y c l i n轴的异常转化,促进肝癌的进展㊂在黑色素瘤中,C D C A8与R O C K协同作用,激活下游靶点磷酸化促进黑色素瘤的转移㊂在胰腺癌中,C D C A8通过增加C D44转录活性促进胰腺癌的进展㊂在化疗耐药细胞中,C D-C A8通过周期相关蛋白C y c l i n D1及p53调控细胞周期进展,以及蛋白泛素化提高细胞耐药性㊂因此,笔者认为C D C A8可通过肿瘤微环境㊁转录因子㊁周期调控以及致癌通路的激活等多方面发挥促癌及耐药的作用㊂综上所述,C D C A8表达水平在肺癌㊁肝癌㊁胰腺癌等肿瘤中相较于正常组织有着数倍的升高,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㊁预后情况及耐药情况呈正相关㊂因此,C D C A8有望成为新型生物标志物,为临床上的肿瘤诊断㊁术后评估以及敏感药物筛选提供参考依据㊂除此之外,根据C D C A8在肿瘤细胞中过表达的特点,通过研发靶向抑制剂作为化疗药物的联合用药之一,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杀伤力以及耐药细胞的敏感性㊂同时基于动物实验结果的推测,C D C A8的靶向抑制剂在肿瘤治疗的同时,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少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上有着巨大的潜力㊂总之,目㊃70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3前虽然对于C D C A8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部分还是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对于未来的应用效果还需要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㊂参考文献[1]L I U K,Z H E N G M,L U R,e t a l.T h e r o l e o f C D C25C i nc e l l c y c l e r e g u l a t i o n a nd c l i n i c a l c a n ce r t h e r a p y:a s y s t e m-a t i c r e v i e w[J].C a n c e r C e l l I n t,2020,20:213.[2]Y A D A V P,S U B B A R A Y A L U P,M E D I N A D,e t a l.M6AR N A m e t h y l a t i o n r e g u l a t e s h i s t o n e u b i q u i t i n a t i o n t o s u p-p o r t c a n c e r g r o w t h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J].C a n c e r R e s,2022, 82(10):1872-1889.[3]L I K,F A N T,S H I Z,e t a l.C D C A2p r o m o t e s H C C c e l l sd e v e l o p m e n t v i a A K T-m T O R p a t h w a y[J].A n a l C e l l P a t h o l(A m s t),2022,2022:9912254.[4]C A I C,P E N G X,Z HA N G Y.D o w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c e l l d i v i-s i o n c y c l e-a s s o c i a t e d p r o t e i n7(C D C A7)s u p p r e s s e s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a r r e s t s c e l l c y c l e o f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a n d r e-s t r a i n s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b y m o d u l a t i n g e n h a n c e r o f z e s t e h o m o l o g2(E Z H2)e x p r e s s i o n[J].B i o e n g i n e e r e d,2021, 12(1):7007-7019.[5]G A S S MA N N R,C A R V A L HO A,H E N Z I N G A J,e t a l.B o r e a l i n:a n o v e l c h r o m o s o m a l p a s s e n g e r r e q u i r e d f o r s t a-b i l i t y o f t h e b i p o l a r m i t o t i c s p i n d l e[J].JC e l l B i o l,2004, 166(2):179-191.[6]WU Y,Z E N G S,M I A O C,e t a l.A1-k b h u m a n C D C A8 p r o m o t e r d i r e c t s t h e s p e r m a t o g o n i a-s p e c i f i c l u c i f e r a s e e x-p r e s s i o n i n a d u l t t e s t i s[J].G e n e,2023,866:147350.[7]C H E N C,C H E N S,L U O M,e t a l.T h e r o l e o f t h e C D C Ag e n e f a m i l y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J].A n n T r a n s l M e d,2020, 8(5):190.[8]C H E N C,C H E N S,P A N G L,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e x-p r e s s i o n o f c e l l d i v i s i o n c y c l e-a s s o c i a t e d g e n e s a n d i t s p r o g n o s t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 h u m a n l u n g c a r c i n o m a:a r e v i e w 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d a t a b a s e s[J].B i o m e d R e s I n t,2020, 2020:6412593.[9]B O N N E R M K,HA A S E J,S A U N D E R S H,e t a l.T h eb o r e a l i n d i m e r i z a t i o n d o m a i n i n t e r ac t s w i t h S g o1t od r i v eA u r o r a B-m e d i a t e d s p i n d l e a s s e m b l y[J].M o lB i o lC e l l,2020,31(20):2207-2218.[10]K OMA K I S,T R OM E R E C,D E J A E G E R G,e t a l.M o-l e c u l a r c o n v e r g e n c e b y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o m a i n a c q u i s i t i o n i s ah a l l m a r k o f c h r o m o s o m a l p a s s e n g e r c o m p l e x e v o l u t i o n[J].P r o c N a t l A c a d S c i U S A,2022,119(42):e220 0108119.[11]HA YWA R D D,R O B E R T S E,G R U N E B E R G U.M P S1l o c a l i z e s t o e n d-o n m i c r o t u b u l e-a t t a c h e d k i n e t o c h o r e s t o p r o m o t e m i c r o t u b u l e r e l e a s e[J].C u r r B i o l,2022,32(23): 5200-5208.[12]HA D D E R S M A,L E N S S M A.C h a n g i n g p l a c e s:c h r o-m o s o m a l p a s s e n g e r c o m p l e x r e l o c a t i o n i n e a r l y a n a p h a s e [J].T r e n d s C e l l B i o l,2022,32(2):165-176. [13]WA N G L I,D E F O S S E T,J A N G J K,e t a l.B o r e a l i n d i-r e c t s r e c r u i t m e n t o f t h e C P C t o o o c y t e c h r o m o s o m e s a n d m o v e m e n t t o t h e m i c r o t u b u l e s[J].J C e l l B i o l,2021,220(6):e202006018.[14]D A T E D A,J A C O B C J,B E K I E R M E,e t a l.B o r e a l i n i s r e p r e s s e d i n r e s p o n s e t o p53/R b s i g n a l i n g[J].C e l l B i o lI n t,2007,31(12):1470-1481.[15]Y AMA N A K A Y,H E I K E T,K UMA D A T,e t a l.L o s s o fB o r e a l i n/D a s r a B l e a d s t o d e f e c t i v e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p53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a n d e a r l y e m b r y o n i c l e t h a l i t y[J].M e c hD e v,2008,125(5/6):441-450.[16]T R I V E D I P,S T U K E N B E R G P T.A c o n d e n s e d v i e w o f t h e c h r o m o s o m e p a s s e n g e r c o m p l e x[J].T r e n d s C e l l B i o l, 2020,30(9):676-687.[17]T R I V E D I P,Z A Y T S E V A V,G O D Z I M,e t a l.T h e b i n d-i n g o f B o r e a l i n t o m i c r o t u b u l e s u n d e r l i e s a t e n s i o n i n d e-p e n d e n t k i n e t o c h o r e-m i c r o t u b u l e e r r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p a t h-w a y[J].N a t C o mm u n,2019,10(1):682. [18]D A I C,M I A O C X,X U X M,e t a l.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 a c t i-v a t i o n o f h u m a n C D C A8g e n e r e g u l a t e d b y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f a c t o r N F-Y i n e m b r y o n i c s t e m c e l l s a n d c a n c e r c e l l s[J]. J B i o l C h e m,2015,290(37):22423-22434. [19]B E Z Z E C C H I E,R O N Z I O M,M A N T O V A N I R,e t a l.N F-Y 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i n l i v e r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H C C) [J].I n t J M o l S c i,2020,21(23):9157.[20]X I A N G C,S U N W H,K E Y,e t a l.C D C A8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 t h r o u g h r e g u l a t i n g C D K1[J].J C a n c e r,2022,13(7): 2322-2335.[21]C H E N E,H E Y,J I A N G J,e t a l.C D C A8i n d u c e d b y N F-Y A p r o m o t e s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p r o g r e s s i o n b y r e g u l a t i n g t h e M E K/E R K p a t h w a y[J].E x p H e m a t o l O n-c o l,2023,12(1):9.[22]D O S S A N T O S A A,LÍP E Z-G R A N E R O C,F A R I N A M,e t a l.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c a s p a s e-3a c t i v a t i o n a n d c l e a v a g eo f R O C K-1p l a y a n e s s e n t i a l r o l e i n M e H g-i n d u c e d c e l ld e a t h i n p r i m a r y a s t r o g l i a l c e l l s[J].F o o d C h e m T o x i c o l, 2018,113:328-336.[23]M C C A R T H Y C G,W E N C E S L A U C F,O G B I S,e t a l.T o l l-l i k e r e c e p t o r9-d e p e n d e n t AM P Kαa c t i v a t i o n o c c u r s v i a T A K1a n d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R h o A/R O C K s i g n a l i n g a n da c t i n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 i n v a s c u l a r s m o o t h m u s c l e c e l l s[J].J P h a r m a c o l E x p T h e r,2018,365(1):60-71. [24]C I C,T A N G B,L Y U D,e t a l.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C D C A8p r o m o t e s t h e m a l i g n a n t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c u t a n e o u s m e l a n o-m a a n d l e a d s t o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J].I n t J M o l M e d,2019, 43(1):404-412.[25]HO U S,X U H,L I U S,e t a l.I n t e g r a t e d b i o i n f o r m a t i c s a-n a l y s i s i d e n t i f i e s a n e w s t e m n e s s i n d e x-r e l a t e d s u r v i v a l m o d e l f o r p r o g n o s t i c p r e d i c t i o n i n l u n g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 [J].F r o n t G e n e t,2022,13:860268.[26]HA Y AMA S,D A I G O Y,Y AMA B U K I T,e t a l.P h o s p h o-r y l a t i o n a n d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c e l l d i v i s i o n c y c l e a s s o c i a t e d8b y a u r o r a k i n a s e B p l a y s a s i g n i f ic a n t r o l e i n h u m a n l u n gc a r c i n o g e n e s i s[J].C a n c e r R e s,2007,67(9):4113-4122.㊃80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3[27]Y A O W,Y A N G Y,C H E N X,e t a l.A c t i v a t i o n o f e s t e r a s eD b y F P D5i n h i b i t s g r o w t h o f A549l u n g c a n c e r c e l l s v i a J A B1/p53p a t h w a y[J].G e n e s(B a s e l),2022,13(5):786.[28]M E E K D W.R e g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p53r e s p o n s e a n d i t s r e l a-t i o n s h i p t o c a n c e r[J].B i o c h e m J,2015,469(3):325-346.[29]T A Y L O R W R,S T A R K G R.R e g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G2/Mt r a n s i t i o n b y p53[J].O n c o g e n e,2001,20(15):1803-1815.[30]HU C,WU J,WA N G L,e t a l.m i R-133b i n h i b i t s c e l l p r o-l i f e r a t i o n,m i g r a t i o n,a n d i n v a s i o n o f l u n g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b y t a r g e t i n g C D C A8[J].P a t h o l R e s P r ac t,2021,223: 153459.[31]S HU A I Y,F A N E,Z HO N G Q,e t a l.C D C A8a s a n i n d e-p e n d e n t p r e d i c t o r f o r a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i n l i v e r c a n c e r[J].C a n c e r C e l l I n t,2021,21(1):159.[32]L I L,L I D,T I A N F,e t a l.H e p a t i c l o s s o f b o r e a l i n i m-p a i r s p o s t n a t a l l i v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g e n e r a t i o n,a n d h e p a-t o c a r c i n o g e n e s i s[J].J B i o l C h e m,2016,291(40):21137-21147.[33]J E O N T,K O M J,S E O Y R,e t a l.S i l e n c i n g C D C A8s u p-p r e s s e s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g r o w t h a n d s t e m n e s s v i a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 A T F3t u m o r s u p p r e s s o r a n d i n a c t i v a t i o n o fA K T/β-c a t e n i n s i g n a l i n g[J].C a n c e r s(B a s e l),2021,13(5):1055.[34]G U O R,Y I N G J,J I A L,e t a l.R e g u l a t o r s C D C A8a s p o-t e n t i a l t a r g e t s a n d 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h u m a n s k i n c u t a n e o u s m e l a n o m a[J].J C o s m e t D e r m a t o l,2022, 21(11):6034-6048.[35]L E E S,S UH H B,C HO I S J,e t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p r o g-n o s t i c m R N A s i n m e t a s t a t i c c u t a n e o u s m e l a n o m a[J].M e l a n o m a R e s,2020,30(6):543-547.[36]G U O X,Y I N X,X U Y,e t a l.TM E D3p r o m o t e s t h e d e-v e l o p m e n t o f m a l i g n a n t m e l a n o m a b y t a r g e t i n g C D C A8 a n d r e g u l a t i n g P I3K/A k t p a t h w a y[J].C e l l B i o s c i,2023, 13(1):65.[37]G U J,G U O Y,D U J,e t a l.C D C A8/S N A I2c o m p l e x a c t i-v a t e s C D44t o p r o m o t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i n v a s i o n o f p a n-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J].C a n c e r s(B a s e l),2022, 14(21):5434.[38]L I B,L I U B,Z HA N G X,e t a l.K I F18B p r o m o t e s t h e p r o-l i f e r a t i o n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 v i a a c t i v a-t i n g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C D C A8[J].J C e l l P h y s i o l,2020, 235(5):4227-4238.[39]G A O C T,R E N J,Y U J,e t a l.K I F23e n h a n c e s c e l l p r o-l i f e r a t i o n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 a n d i s a p o-t e n t 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J].A n n T r a n s l M e d,2020,8(21): 1394.[40]HU X,H E C,Z HA N G L,e t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s t e m c e l l-d e r i v e d e x o s o m e s a t t e n u a t e D N A d a m a g e r e s p o n s e i n-d u ce d b y c i s p l a t i n a n d b l e o m y c i n[J].M u t a t R e s G e n e tT o x i c o l E n v i r o n M u t a g e n,2023,889:503651.[41]K O U B A S,HA G U E F,A H I D O U C H A,e t a l.C r o s s t a l kb e t w e e n C a2+s i g n a l i n g a n dc a n c e r s t e m n e s s:t h e l i n k t oc i s p l a t i n r e s i s t a n c e[J].I n t J M o l S c i,2022,23(18):10687.[42]N O U N S I A,S E I T L I N G E R J,P O N TÉC,e t a l.P a t i e n t-d e r i v e d t u m o r o i d f o r 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a n dc h e m o t h e r a p y r e s p o n s e s i n n o n-s m a l l-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J].B i o m e d i c i n e s,2023,11(7):1824.[43]L I N Y,L I U Y Q,Z HU K A,e t a l.T a s q u i n i m o d e n h a n c e s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c e l l s t o c i s p l a t i n b y r e g u-l a t i n g t h e N u r77-B c l-2a p o p t o t i c p a t h w a y[J].A d v C l i nE x p M e d,2023:166044.[44]G O N Z A L E Z-O C HO A E,M I L O S E V I C M,C O R R B,e ta l.A p h a s eⅠs t u d y o f t h e w e e1k i n a s e i n h ib i t o r a d a-v o s e r t i b(A Z D1775)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w i t h c h e m o r a d i a t i o ni n c e r v i c a l,u p p e r v a g i n a l,a n d u t e r i n e c a n c e r s[J].I n t JG y n e c o l C a n c e r,2023,33(8):1208-1214.[45]W E N X,L I U S,C U I M.E f f e c t o f B R C A1o n t h e c o n c u r-r e n t c h e m o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c e r v i c a l s q u a m 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b a s e d o n t r a n s c r i p t o m e s e q u e n c i n g a n a l y s i s[J].B i o m e d R e s I n t,2020,2020:3598417.[46]Q I G,Z HA N G C,MA H,e t a l.C D C A8,t a r g e t e d b y MY-B L2,p r o m o t e s m a l i g n a n t p r o g r e s s i o n a n d o l a p a r i b i n s e n-s i t i v i t y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J].A m JC a n c e r R e s,2021,11(2):389-415.[47]A B E D I N I M R,MU L L E R E J,B R U N J,e t a l.C i s p l a t i ni n d u c e s p53-d e p e n d e n t F L I C E-l i k e i n h i b i t o r y p r o t e i nu b i q u i t i n a t i o n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c e l l s[J].C a n c e r R e s, 2008,68(12):4511-4517.[48]C H E N G H Y,H S I E H C H,L I N P H,e t a l.S n a i l-r e g u l a-t e d e x o s o m a l m i c r o R N A-21s u p p r e s s e s N L R P3i n f l a m-m a s o m e a c t i v i t y t o e n h a n c e c i s p l a t i n r e s i s t a n c e[J].J I m-m u n o t h e r C a n c e r,2022,10(8):e004832.[49]A T T I A Y M,S HO UMA N S A,S A L AMA S A,e t a l.B l o c k a d e o fCD K7r e v e r s e s e n d o c r i n e t h e r a p y r e s i s t a n c ei n b r e a s t c a n c e r[J].I n t J M o l S c i,2020,21(8):2974.[50]N A B I E V A N,F A S C H I N G P A.C D K4/6i n h i b i t o r s-o v e r-c o m i n g e nd o c r i ne r e s i s t a n c e i s t h e s t a n d a r d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h o r m o n e r e c e p t o r-p o s i t i v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J].C a n c e r s(B a s e l),2023,15(6):1763.[51]S U N X,D I N G S,L U S,e t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t e n m i t o s i sg e n e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t a m o x i f e n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b r e a s t c a n c-e r[J].O n c o T a r g e t s T h e r,2021,14:3611-3624.[52]C U I X H,P E N G Q J,L I R Z,e t a l.C e l l d i v i s i o n c y c l e a s-s o c i a t e d8:a n o v e l d i a g n o s t i c a n d p r o g n o s t i c b i o m a r k e rf o r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J].J C e l l M o l M e d,2021,25(24):11097-11112.[53]C H E N G R,L I U Y J,C U I J W,e t a l.A s p i r i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c-m y c a n d c y c l i n D1p r o t e i n s t o o v e r c o m e t a m o x i f e n r e-s i s t a n c e i n e s t r o g e n r e c e p t o r-p o s i t i v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c e l l s [J].O n c o t a r g e t,2017,8(18):30252-30264.[54]Y U D,S H I L,B U Y,e t a l.C e l l d i v i s i o n c y c l e a s s o c i a t e d8i s a k e y r e g u l a t o r o f t a m o x i f e n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b r e a s t c a n c e r[J].J B r e a s t C a n c e r,2019,22(2):237-247.(收稿日期:2023-06-12修回日期:2023-10-12)㊃90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3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3。
E3泛素连接酶三基序25的研究进展▲
E3泛素连接酶三基序25的研究进展▲任伟;王志维【摘要】E3泛素连接酶三基序25(TRIM25)是E3泛素连接酶中三基序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在天然免疫、防御病毒感染、调控细胞增殖和癌细胞迁移中起主要作用.研究表明TRIM25也能够结合RNA并调节Lin28a介导的let-7前体尿苷化.TRIM25作为一种新型蛋白在子宫发育、肿瘤发生发展、天然免疫和RNA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其上述作用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8(040)021【总页数】4页(P2589-2592)【关键词】三基序25;E3泛素连接酶;子宫发育;肿瘤;天然免疫;RNA代谢;综述【作者】任伟;王志维【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E3泛素连接酶三基序(tripartite motif,TRIM)家族的成员超过70个,其成员的N末端均包含有1个RING结构域、B盒结构域和卷曲螺旋结构域,此结构有助于确定底物的可变C-末端特异性[1]。
TRIM家族蛋白质在人体内具有多种作用,包括调控天然免疫中的信号转导、防御病毒感染、调控细胞增殖和癌细胞的迁移。
研究表明TRIM25、TRIM28、TRIM56和TRIM71都能结合RNA,形成一个RNA结合的E3泛素连接酶池[2-3]。
E3泛素连接酶能催化结合其泛素部分的靶蛋白,根据泛素链的类型,E3泛素连接酶池可具有不同的功能。
其中研究最多的聚泛素链是K48和K11,其形成的多聚蛋白链可以通过26S蛋白酶体来降解靶蛋白。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其他聚泛素链如K63和单泛素,在信号传导、蛋白定位和调节蛋白-蛋白质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4]。
而TRIM25可以催化更多的蛋白添加到K48和K63连接的多聚蛋白链上,在天然免疫反应中能够靶向结合支架蛋白14-3-3σ,从而起到降解病毒RNA的作用,同时还可作为针对病毒RNA的下游效应物影响信号转导。
糖药物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海洋大学
糖药物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第一章测试1.将糖生物学推向生命科学前沿的重大事件是:()答案:E-选择素与sLex 相互作用2.下列以糖作为受体的糖类药物是?()答案:青霉素3.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spike)高度糖基化修饰。
这些糖链在其蛋白外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小分子药物很难进入病毒内部抑制其复制。
目前有专家将糖水解酶与抗新冠病毒化学药物联用,可以提高其抑制疗效。
()答案:对4.下列糖类药物中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制备的是()答案:链霉素;右旋糖酐5.氯霉素是广谱抗生素药物,但水溶性差,通过引入半乳糖修饰可以提高其水溶性和肾靶向性。
()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下列英文单词中,准确代表多糖的是()。
答案:Polysaccharide2.D-葡萄糖通过糖环上一个手性碳的异构化,不能够得到以下哪种糖类()。
答案:D-鼠李糖3.在溶液体系中糖存以下哪种互变情况,会导致其比旋光度随着时间变化最终达到一个定值不变的现象,即变旋现象()。
答案:呋喃和吡喃构型;支链和环状;α和β异构体4.2019年在国内上市的海洋寡糖药物甘露特纳胶囊(GV971)是以褐藻酸多糖为原料,通过哪种降解方式制备的寡糖化合物()。
答案:自由基降解5.苯甲醛易与糖环上的1, 3-二羟基反应生成六元环状产物;而丙酮易与糖环上的1, 2-二羟基反应生成五元环状产物。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属于中性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是()。
答案:硫酸-蒽酮法;硫酸-苯酚法2.凝胶排阻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是分子筛。
()答案:对3.甲基化分析和Smith降解均能给出的多糖结构信息是()答案:糖苷键的连接方式4.多糖高级结构测定方法有哪些。
()答案:圆二色谱;原子力显微镜;X衍射衍生法5.单糖组成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答案:高效液相色谱法第四章测试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构中富含氨基,呈碱性,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分子型多,其抗菌活性会降低。
01 糖类
糖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衍生物。
糖是一类多元醇的醛衍生物或酮衍生物。 糖是多羟醛或多羟酮的聚合物。 最简单的糖含有3C-,2OH-, 包括甘油醛和二羟丙酮
讲师:赵丹丹
第1章 糖类
9
糖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及其缩聚物和衍生物
羟基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相连组成的一价基团。 结构式:HO - 、 - OH 羰基是由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通过双键相结合而成的二价 基团。结构式: -CO- 醛基 R-CH=O 酮基 R-CO-R
产生原因: 含有不对称碳原子
分类: 右旋光物质(顺时针或正向) —右旋性(符号: d或+) 左旋光物质(逆时针或负向) —左旋性(符号: l或-)
讲师:赵丹丹
第1章 糖类
23
比旋度(又称比旋、旋光率、比旋值):偏振光 透过长1dm并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 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 是旋光物质特征性的物理常数。
1.5 复合糖(glycoconjugate) Structure and Property
讲师:赵丹丹
第1章 糖类
2
1.1 糖类概述
讲师:赵丹丹
第1章 糖类
4
一、糖类的分布
糖类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化合物 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 植物体中高达80%以上 如:淀粉、纤维素、蔗糖、葡萄糖
按照羰基位置分为醛糖和酮糖
单糖的开链结构
醛糖
讲师:赵丹丹 第1章 糖类
酮糖
33
单糖的开链结构
按照碳原子的数目主要包括:
丙糖(3C)
丁糖(4C)
戊糖(5C)
己糖(6C) 庚糖(7C)
讲师:赵丹丹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与事实
收稿日期:2006-08-14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2004D04)作者简介:连丽君(198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基因工程*通讯作者:张可炜 E-mail: Zhangkw@sdu.edu.cn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与事实连丽君,王雷,张可炜*(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备受关注。
本文综述了有关转基因食品争论的起因和焦点问题,介绍了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及政策。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6)11-0012-05Debate and Fact on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LIAN Li-jun, WANG Lei, ZHANG Ke-wei*(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n biotechnology, kind and quanti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 have beenincreasing. People pay most attention to the debate on GMF’s safet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origin and focuson the debate and introduces the attitude and policy of several countries towards GMF.Key words: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safety1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food),也称遗传修饰(genetically modifie, GM)食品。
半乳糖凝集素-3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半乳糖凝集素-3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葛令清;赵春秀;胡巧珍;史梦绕;朱国际【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年(卷),期】2017(27)1【摘要】Galectin-3 is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So far, Galectin 3 is a member of the lectins. Several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galectin-3 is expressed in different diseases. This review looks up to a large amoun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showing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role in diseases. Galectin-3 can be highly expressed in a variety of disease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a variety of diseases.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characteristic that may be used as a reliable indicator to detect a variety of diseas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even become a target gen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作为凝集素超家族中的一员,正日益受到重视.迄今为止,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了Galectin-3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情况的相关性.该综述查阅了大量中外文献报道,旨在说明Galectin-3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在各个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Galectin-3可以在多种疾病高表达,并与多种疾病有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它的这种特性,使其有可能作为多种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一个可靠检测指标,甚至可以成为疾病治疗的靶基因.【总页数】6页(P120-125)【作者】葛令清;赵春秀;胡巧珍;史梦绕;朱国际【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 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 215003;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 215009;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 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 21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相关文献】1.半乳糖凝集素-3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J], 赵爽(综述);郝丽荣(审校)2.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J], 马建帅;刘倩;谢瑞芹3.半乳糖凝集素-8的研究进展 [J], 帅鸣4.半乳糖凝集素-3多糖类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J], 马鹏程;李燕;李虎;李小玉;张涛5.半乳糖凝集素-9在产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王丽娜(综述);关红琼(审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糖链的生物学功能糖生物技术课件
糖链的生物学功能糖链作为信息分子参与细胞生物几乎所有的生物命过程特异性的识别、介导与调控作用糖蛋白•糖链对蛋白质的功能起修饰作用,它通过影响蛋白质的整体构象从而影响由构象决定的所有功能糖脂蛋白聚糖糖链是血型的决定物质并在神经系统中起作用主要有维持或抑制细胞生长以及在正常发育和病理条件下结合、储存及向靶细胞释放生长因子和参与信号转导等作用一、糖链影响糖蛋白的构象、转运和活性(一)、糖链影响蛋白新生链的折叠和聚合糖蛋白N-糖链参与新生肽链的折叠和聚合,以维持蛋白质正确的空间构象1、影响新生肽链的折叠去糖基化α1-抗胰蛋白酶的圆二色谱发生改变,不能折叠成正确的构象;G寡糖中的Glc残基与肽链的折叠密切相关;在糖蛋白合成过程中,当G寡糖被修整除去3个Glc残基后,如果肽链尚未折叠或折叠发生错误,则由葡萄糖基转移酶重新向此糖链加接1个Glc残基。
Glc残基会多次加接和去除,直至糖蛋白折叠完全正确后糖基化才停止。
这不是普遍规律,不少去糖基化的糖蛋白,如胰糖核酸酶B和溶酶体α-L-岩藻糖苷酶仍能维持正常的折叠和构象。
糖链在亚基聚合中的作用可能是:(1)维持亚基的正确构象(2)亚基间通过糖链相互识别和结合;(3)亚基间存在糖链-糖链间的相互作用;2、影响亚基的聚合运铁蛋白受体一种二聚体的跨膜蛋白,由两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含有3条N-糖链,其中Asn251的糖链为三天线复杂型,该位点若被突变去糖基化后,就不能形成正常的二聚体,并影响受体的转运和功能。
整合蛋白整合蛋白去N-糖链后不能形成二聚体(二)、糖链影响蛋白的转运和分泌1、糖链影响糖蛋白的转运和水解糖蛋白N-糖链对新生肽链的折叠和聚合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糖蛋白转运。
若糖蛋白N-糖链肽链的折叠和聚合不正确,糖蛋白的空间构象受到改变或破坏,因而糖蛋白也不能转运至细胞膜。
¾Tf受体、Fn受体和IgG在去N-糖链后,其空间构象的改变或亚基不能聚合,导致糖蛋白堆积于内质网中,不能投送至细胞膜。
GSK-3β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董新岩 任 臖 盛建中△
(浙江大学医学院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杭州 310013)
摘要 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质中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分 为 α和 β两种亚型。研究显示 GSK3β在调控糖代谢,细胞炎症反应,神经及心脏功能和生殖功能 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致病机制主要是通过磷酸化不同信号通路关键酶从而参与细胞新陈代谢,增 殖,衰老,凋亡等生理活动的调控过程。本文主要对 GSK3β可能导致的多种疾病及其发病机制进 行综述。 关键词 GSK3β;糖代谢;心脏疾病;炎症;神经;生殖功能 中图分类号 R363
GSK3家 族 分 为 GSK3α(51kD)和 GSK3β (47kD)两种亚型,其中 98% 的功能结构域是相同 的,因此它们结构相似且功能重叠。但是由于两种 亚型 N末端和 C末端序列只有 85%的同源性,所 以它们 在 表 达 形 式 和 生 物 学 功 能 还 存 在 一 些 差 异[1,2],例 如:GSK3β缺 失 会 影 响 胚 胎 发 育 甚 至 导 致小鼠胚胎时期致死,而 GSK3α缺失的小鼠却可 以幸存且正常生存数年。GSK3β被激活后可以通 过磷酸化转录因子,激活 NFκB信号通路促进肿瘤 的发生,而 GSK3α却不会通过 NFκB这条通路影 响细胞增殖和代谢[3]。本文主要描述 GSK3β在基 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异常可能导致的多种疾病及 其发病机制。
ResearchonDevelopmentofPathogenicMechanism ofGSK3βandInfluenceinRelatedDiseases DONGXinYan,RENJun,SHENGJianZhong△ (Departmentof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School ofMedicine,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13,China) Abstract Glycogensynthetasekinase3(GSK3)isaSerine/threonineproteinkinaseinalleukaryotic cells,includetwosubtypesofαandβ.ManystudieshaveshownthatGSK3βplaysanimportantrolein theregulationofglucosemetabolism,cellinflammatoryresponse,neuralandcardiacfunctionandrepro ductivefunctionetc.Thepathogenesisismainlyassociatedwiththephosphorylationofkeyenzymesin differentsignalingpathwaystoregulateprocessofcellularmetabolism,proliferation,aging,apoptosisand otherphysiologicalactivities.ThisreviewfocusesondiseaseswhichhavebeencausedbyGSK3βand explainthepathogenicmechanism. Keywords GSK3β;glucosemetabolism;cardiacdisease;inflammation;nerve;reproductivefunction
5-羟甲基糠醛与乙酰丙酸制备生物基化学品的研究进展
5-羟甲基糠醛与乙酰丙酸制备生物基化学品的研究进展朱仕林;李静丹;姜小祥;杨宏旻;蒋剑春;张爱玲【摘要】综述了生物质基平台分子5-羟甲基糠醛及乙酰丙酸转化制备多种化学品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5-羟甲基糠醛转化为2,5-呋喃二甲酸、2,5-呋喃二甲醛、2,5-二甲基呋喃的过程以及乙酰丙酸转化为酯类、酸类、吡咯烷酮及双酚酸.简要介绍了这几种生物基化学品的用途、生产工艺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发展从生物质平台分子制备生物基化学品的工业生产提供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生物质化学工程》【年(卷),期】2016(050)004【总页数】7页(P53-59)【关键词】5-羟甲基糠醛;乙酰丙酸;化学品【作者】朱仕林;李静丹;姜小祥;杨宏旻;蒋剑春;张爱玲【作者单位】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2;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2;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2;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2;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5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是生物炼制过程中的重要桥梁,连接了生物质原料和目标产品(如燃料、燃料添加剂和化学品)。
5-羟甲基糠醛(HMF)和乙酰丙酸(LA)是生物质转化过程中2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
5-羟甲基糠醛可由果糖脱水制备[1]或葡萄糖经异构化后脱水制备[2],也可由纤维素直接制备[3]。
利用真菌生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利用真菌生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壳聚糖的概况 (3)1.2 真菌在壳聚糖生产中的应用 (4)2. 壳聚糖的性质与功能 (4)2.1 壳聚糖的结构特性 (6)2.2 壳聚糖的生物降解性 (8)2.3 壳聚糖的功能特性 (9)3. 真菌壳聚糖生产技术 (10)3.1 真菌壳聚糖的生产原理 (11)3.2 常用生产真菌 (12)3.2.1 黄曲霉 (13)3.2.2 米曲霉 (14)3.2.3 绿曲霉 (15)3.3 生物工程技术优化壳聚糖生产 (17)3.3.1 发酵条件的优化 (18)3.3.2 基因工程的应用 (19)3.3.3 酶工程在壳聚糖生产中的作用 (20)4. 壳聚糖的下游过程 (21)4.1 壳聚糖的提取与纯化 (23)4.2 壳聚糖的改性 (24)4.2.1 化学改性 (25)4.2.2 物理改性 (26)4.3 壳聚糖的应用研究 (28)4.3.1 生物医药领域 (29)4.3.2 农业技术 (30)4.3.3 环境保护领域 (31)5. 壳聚糖的真菌生产中的挑战与展望 (32)5.1 产量提高与成本降低 (34)5.2 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 (35)5.3 壳聚糖产品的市场潜力 (36)1. 内容概览在自然界中,真菌是非常多样且独特的生物类群,它们不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且在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真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
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真菌生产的高价值生物聚合物,其中之一便是壳聚糖。
源自甲壳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生物聚糖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食品等行业。
它因其生物相容性、降解特性、抗菌性和吸湿性而在现代应用中愈发受到重视。
对于真菌而言,壳聚糖合成往往与真菌的次级代谢过程有关,不尽依赖物种特异性,还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和培养条件的影响。
研究进展涵盖了多个关键方面,包括真菌种类、发酵培养基与工艺、壳聚糖的纯化及性质评估、生物可降解性评价、应用前景以及现行研究中的挑战。
2024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多格列艾汀药学专家共识
2024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多格列艾汀药学专家共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漫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攀升至2017年的12.8%。
糖尿病通常伴随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疾病负担严重然而我国患者血糖达标率不及50%。
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往往需要多药联用,临床治疗亟需新的药物选择。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lu cokinase activator, GKA)多格列艾汀(dorzagliatin)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物。
2022年9月30日,多格列艾汀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 l M 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批准上市,适用千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可单药或与盐酸二甲双肌联合使用。
为新诊断及二甲双肌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
目前,临床对多格列艾汀的使用经验较少,尚缺乏对其适宜人群、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 DR) 识别和应对措施等方面的临床指导意见。
鉴千此,由北京医院牵头,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临床医学、药学和循证专家,基千循证证据和临床实践、采用德尔菲法经过3轮专家意见收集和充分研讨拟定了《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多格列艾汀药学专家共识》,旨在为多格列艾汀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药物概述多格列艾汀为异位变构葡萄糖激酶全激活剂,主要作用千胰岛、肠道内分泌细胞以及肝脏等葡萄糖储存与输出器官中的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GK),可改善T2DM患者血糖稳态失调。
2022年12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学合作中心将多格列艾汀归为一种新机制的降糖药物,并编入ATC代码系统,代码为A10BX18。
ICD-10疾病编码规则
***医院疾病分类规则汇编———根据英文版ICD-10编码规则翻译改编目录CHAPTER I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 (3)CHAPTER II 肿瘤(COO—D48) (5)CHAPTER III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50—D89) (7)CHAPTER IV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 (8)CHAPTER V 精神和行为障碍(F00 —F99) (9)CHAPTER VI 精神系统疾病(G00—G99 ) (11)CHAPTER VII 眼和附器疾病(H00—H59) (14)CHAPTER VIII 耳和乳突疾病 (16)CHAPTER IX 循环系统(I00—I99) (17)CHAPTER X 呼吸系统疾病(J00—J99) (22)CHAPTER XI 消化系统疾病(K00—K93) (25)CHAPTER XII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 (29)CHAPTER XIII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 (31)CHAPTER XIV 生殖系统疾病(N00—N99) (35)CHAPTER XV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患(O00—O99) (38)CHAPTER XVI 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 (43)CHAPTER XVII 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 (45)CHAPTER XVIII 症状、体征、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发现,不可分类于他处者(R00—R99) (46)CHAPTER ⅩⅨS00-T98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它后果 (49)CHAPTER XX 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01-Y98 (56)CHAPTER XXI 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 (59)笔记 (62)注:特殊组合章 (66)Chapter I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1、该章是典型的特殊组合章,因为它并不局限地集中于任何一个身体系统。
肉制品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研究进展
肉制品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研究进展
李娜;吴旋;叶梦宇;郝书琪;徐怀德;李梅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学报》
【年(卷),期】2024(24)3
【摘要】肉类富含蛋白质和脂质,有利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
研究表明,AGEs会对人体产生多种危害,应尽量减少其在加工过程中的生成量。
本文对近年来食品中尤其是肉制品中AGEs的形成、危害、检测进行介绍,并综述影响肉制品中AGEs生成量的因素,以期为探究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AGEs生成量的新方法提供思路。
【总页数】11页(P385-395)
【作者】李娜;吴旋;叶梦宇;郝书琪;徐怀德;李梅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基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的中医药干预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
2.炸制过程中油脂氧化对鱼饼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的影响
3.酚酸浸渍处理对焙烤花生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杂环胺形成的影响
4.食品中晚期糖基化中间产物及终末产物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lphaFold 3将助力药物研发
AlphaFold 3将助力药物研发
吴玉(编译)
【期刊名称】《自然杂志》
【年(卷),期】2024(46)3
【摘要】2024年5月8日出版的《自然》报道了AlphaFold 3能以较高准确率预测蛋白质与其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构。
AlphaFold 3是该人工智能模型的最新迭代,准确率与之前的专用工具相比显著提升,该模型由谷歌DeepMind和Isomorphic实验室的团队研发。
这一最新模型能够预测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内几乎所有分子类型复合物的结构。
【总页数】1页(P184-184)
【作者】吴玉(编译)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赛默飞扩建临床试验(苏州)工厂,并与前沿生物达成战略合作扩大投资,助力临床客户加速药物上市;携手合作,推动药物研发惠及广大患者
2.5-HT2AR荧光探针PsychLight助力非致幻性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3.不对称有机催化:化繁为简助力药物研发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4.只减脂不减肉?针对肥胖症,助力研发下一代胰淀素及降钙素受体的双激动剂药物5.纳米生物材料:助力抗肿瘤药物研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