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第二课时) 省教学技能获奖优秀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人(参赛选手):╳╳╳

教学目标: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究李密是怎样抓住皇上的心理写《陈情表》的。

课型:问题探究课。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模拟授课20分钟)。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在第一课时里,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质疑与交流,已经有了3个方面的收获:一是疏通了课文的字、词、句,能准确解释重点的字、词,能翻译全文了;二是品味、鉴赏了这篇著名的骈文在句式、修辞方面的特点;三是知道了作者李密非常孝敬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祖母。

李密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人。也许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很多人读《陈情表》,只重视了文中所张扬的至真至纯的孝。例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对此,我是有疑问的:难道李密写《陈情表》,是为了让皇上知道自己是个非常有孝心的人吗?不是。李密很孝敬祖母,很多人都知道,皇上也知道。难道《陈情表》是“尊老敬老楷模”的典型事迹材料吗?不是。现在,确实有一些先进、模范人物要么“被迫”、要么“怕别人写不好”,而自己写自己的先进事迹材料,有点滑稽;但《陈情表》不是“尊老敬老楷模”的典型事迹材料,它是写给皇上、委婉拒绝皇上征召“圣旨”的信。

这样的信,好写吗?不好写!但李密写了,写的好吗?写的很好!好在哪些方面呢?除了我们在第一课时里已经品味、鉴赏了的句式以骈偶为主、长短句配合、恰当运用多种修辞格等语言表达非常好之外,还好在李密善于抓住皇上的心理,使皇上不得不恩准自己暂时不赴任。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主要是进行问题探究:李密是怎样抓住皇上的心理,使皇上恩准自己暂时不赴任的?

一、极书自己的孤苦情状

1.提出问题:(1)李密写了自己什么样的孤苦情状?(2)他为什么要详细叙述自己的孤苦情状?

2.请同学们齐读第1段。要求:注意李密写了自己的哪些孤苦情状,琢磨李密详细叙述自己的这些孤苦情状的用意。

3.问题探究与交流:

(1)李密写了自己什么样的孤苦情状?这一段共9句话,写自己的不幸身世、苦难遭遇、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第1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我是一个在苦水里泡大的苦命孩子,一开始就摆出自己的不幸身世,这是以“苦情”感动皇上。第2句以下是具体陈述:我六个月时疼爱我的父亲就去世了,四岁时舅父逼迫我的母亲改嫁了,难以想象啊,我是如何活下来的?第3句写祖母怜惜我太可怜了,毅然而艰辛地抚养我这个病弱的孤儿。言下之意,我如果对祖母不孝敬、不赡养,良心何在,那还是人吗?第4句写自己9岁还不会走路,祖母抚养我,该吃了多少苦啊!而且,我一直没有玩伴、没有别的亲人,多么孤单啊!第5—8句写家门萧索,冷冷清清,人丁不旺,孤苦无依。第9句写自己的孝情:祖母疾病缠身、终日卧床不起,我端汤端药的侍侯,一刻也不曾离开。对李密陈述的这些孤苦情状,可以用三个“孤”来概括:身为孤儿,生活孤单,内心孤苦。

(2)李密为什么要详细地叙述自己苦难的身世与遭遇?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处境来推敲。李密是蜀汉旧臣。魏灭了蜀汉,李密是仇恨魏的;而对于取代了魏的晋,李密内心是鄙视

的。但是,蜀汉亡了,同僚们逃的逃、死的死、降的降,就连李密的恩师、著名的儒学大师僬周都主张投降,李密又能奈何?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稍有闪失,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李密很清楚,对于朝廷的“拔擢”和“宠命”不能拒绝得太直接。怎么办呢?他抓住了皇上司马炎的心理,向“强者”示弱,详细叙述自己的不幸身世与苦难遭遇,以博得同情和怜悯;再就是皇上为了稳定局势,构建和谐社会,推行“以孝治天下”,而李密又是出了名的孝子,他便详细叙述祖母对自己的恩情以及自己必须侍侯祖母的事实,这是极为聪明的招数,很有“请君入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味道。

二、极尽逢迎和自损之能事

1.提出问题:(1)李密是怎样逢迎皇上的?(2)他是怎样自贬与自损的?(3)他为什么要极力地逢迎皇上、贬损自己?

2.听老师读第2、3、4段。要求:边听读边划出逢迎皇上、贬损自己的词句,思考他为什么要极力逢迎皇上、贬损自己?

3.问题探究与交流:

(1)李密是怎样逢迎皇上的?引导分析、概括:第一,称晋朝为“圣朝”;第二,称颂朝廷的政策好。让百姓(包括我这样的前朝旧臣)沐浴清化,推行以孝治天下;第三,自己感激朝廷。给了我太多的恩宠,真是恩重如山,感激不尽:“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岂敢盘桓”,以及“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李密是怎样自贬与自损的?引导分析、概括:第一,贬低自己。如说自己是“猥以微贱”、“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苟顺”“乌鸟私情”,还有第4段最后一句中的“犬马怖惧”。第二,俯首称臣。《陈情表》中共29个“臣”字,除了“前太守臣逵”和“后刺史臣荣”中两处指朝臣外,其余27个“臣”字都是李密自称。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普适逻辑下,这会使皇上颇感非常舒心。第三,否定前朝。称自己曾倾心效力过的蜀汉是“伪朝”,这是对蜀汉的否定,也是对自己过去政治生涯的批判与检讨。

(3)李密为什么要极力地逢迎皇上、贬损自己?为了表达忠心、抬高对方:您和先皇是多么的高贵、伟大、英明啊!这样的话,皇上能不高兴吗?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也“欲奉诏奔驰”,但必须“苟顺”“乌鸟私情”侍侯祖母,这还可以消除皇上对自己这个前朝旧臣的猜忌。总之,李密极力逢迎皇上、贬损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使皇上接纳自己暂不赴任的请求:先尽孝,再尽忠。

三、《陈情表》收到了什么效果

1.提出问题:我们上面所说的效果,李密写自己的孤苦情状是为了博得皇上的怜悯,极尽逢迎和自贬自损之能事是为了表达忠心、抬高对方、使皇上高兴并消除猜忌,而最终目的是使皇上接受自己暂时不赴任、先尽孝再尽忠的请求,这是从《陈情表》的写作心理与技巧方面所作的分析。那么,皇上真的接受了李密的请求吗?《陈情表》本身都没有、也不可能告诉我们结果究竟如何。这就需要考证。那么,怎么考证呢?

我们来拓展阅读史料中的有关文字:

李密……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乃上疏曰:……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晋书·李密传》)

武帝览表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养其祖母奉膳。及祖母卒,服终,从尚书郎为河内温县令。(《华阳国志》)

2.提出问题:我们在前面提到,苏轼曾这样断定《陈情表》的感人效果:“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安子顺也有类似的说法:“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谢枋得《文章轨范》)同学们认为这样的论断或者看法可靠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